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四章 审计准则

第四章 审计准则


说明3:编号
在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体系中,准则编号由4位数组成, 其中:
千位数代表不同类别的准则:“1”代表审计准则;“2” 代表审阅准则;“3”代表其他鉴证业务准则;“4”代表 相关服务准则;“5”代表质量控制准则。
百位数代表某一类别准则中的大类。以审计准则为例,我 们将审计准则分为六大类,分别用1至6表示。“1”代表 一般原则与责任;“2”代表风险评估与应对;“3”代表 审计证据;“4”代表利用其他主体的工作;“5”代表审 计结论与报告;“6”代表特殊领域审计。
2010年,中注协修订了原48项中的38项, 保留13项,现共51项准则。
中国注册会计师的职业规范
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体系
说明1:内涵
(1)鉴证业务准则由鉴证业务基本准则统领,按照鉴证业务提 供的保证程度和鉴证对象的不同,分为中国CPA审计准则、中国 CPA审阅准则和中国CPA其他鉴证业务准则(分别简称审计准则、 审阅准则和其他鉴证业务准则)。其中,审计准则是整个执业准 则体系的核心。
审计准则是审计人员进行审计工作时所必 须遵循的行为规范和衡量审计工作质量的 客观(权威性)标准。
第一节 审计准则
(二)审计准则的作用 (1)是指导审计人员从事审计工作的行为规范 (2)是衡量审计工作质量的权威性标准 (3)是向社会公众的质量承诺 (4)是对审计人员合法权益的最大保护 (5)是审计理论和实践成果的集中体现
(4)其他鉴证业务准则用以规范CPA执行历史财务信 息审计或审阅以外的其他鉴证业务,根据鉴证业务的性 质和业务约定的要求,提供有限保证或合理保证。
(5)相关服务准则用以规范CPA代编财务信息、执行 商定程序,提供管理咨询等其他服务。在提供相关服务 时,CPA不提供任何程度的保证。
(6)质量控制准则用以规范事务所在执行各类业务时 应当遵守的质量控制政策和程序,是对事务所质量控制 提出的制度要求。
十位数代表大类中的小类。 个位数代表小类中的顺序号。
说明3:编号
审计准则编号区域: 1.一般原则与责任(审计准则第1101—第1153号) 2.风险评估与应对(审计准则第1201号—第1251号) 3.审计证据(审计准则第1301号—第1341号) 4.利用其他主体的工作(审计准则第1401号—第
会计师事务所质量控制准则
1.会计师事务所制定质量控制制度的目的是为了 合理保证:
(1)会计师事务所及其人员遵守法律法规、职业 道德规范以及业务准则的规定;
(2)会计师事务所和项目负责人根据具体情况出 具恰当的报告。
无保留意见、保留意见、否定意见、无法表示意 见
2.质量控制制度的内容 (1)对业务质量承担的领导责任。 (2)职业道德规范。 (3)客户关系和具体业务的接受与保持。 (4)人力资源。8、1、2(3、4)、 (6、7)、5 (5)业务执行。 (6)业务工作底稿。(所有权、归档期、保存期、
第四章 审计准则
【教学目的】 掌握我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体系;熟悉公认 审计准则的内容,审计准则的含义和作用,审 计机构质量控制准则;了解我国注册会计师执 业准则、国家审计和内部审计基本准则。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难点是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体系。
第一节 审计准则概述
一、审计准则的涵义和作用
(一)审计准则的含义(Auditing Standards)
1421号) 5.审计结论与报告(审计准则第1501号—第1521号) 6.特殊领域审计(审计准则第1601号—第1633号)
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体系的特点
体现了审计准则国际趋同的要求 体现了维护社会公众利益的宗旨 体现了风险导向审计的最新发展 体现了强化事务所的质量控制的要求 完善了现有的执业准则体系
第二节 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
从1994年-2003年,先后6批独立审计准则,包 括:准则序言1个,基本准则1个,28个具体准 则,实务公告10个,执业规范指南5个,3个相 关基本准则,共计48个项目。 2006年修订原26个准则,新增22个,共48个 顺应国际趋同大势的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 则体系。
(2)审计准则用以规范CPA执行历史财务信息的审计业务。在 提供审计服务时,CPA对所审计信。
(3)审阅准则用以规范CPA执行历史财务信息的审阅业务。在 提供审阅服务时,CPA对所审阅信息是否不存在重大错报提供有 限保证,并以消极方式提出结论。
(二)工作准则 1.关于制定审计计划的规定 2.关于评价内部控制制度的规定 3.关于收集和评价审计证据的规定 4.关于编制审计工作底搞的规定
(三)报告准则
报告准则是对审计人员编写审计报告的原则、 审计报告的形式和审计报告的内容等方面提出 的要求。
1.编写审计报告的原则 2.关于审计报告的形式的规定 3.关于审计报告内容的规定
会计 企业会计准则
交易记录与报表的编制
遵循
参照(评价依据)
审计
审计准则(行为准则)
对报表进行评价
二、审计准则的结构和内容
(一)一般准则 一般准则也称职业准则。它是规定审计人员资
质的准则,是审计准则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 准则大致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 1.关于审计人员独立性的规定 2.关于审计人员业务技能的规定 3.关于审计人员应有的工作态度和工作作风 的规定 4.关于审计人员严守秘密的规定
第三节 我国政府审计准则与内部审计准则
一、国家审计准则
1.国家审计基本准则 2.通用审计准则 3.专业审计准则 4.审计指南
二、内部审计准则
1.内部审计基本准则 2.内部审计具体准则 3.内部审计实务指南
说明2:框架
中国注册会计师鉴证业务基本准则(1项)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01号—第1633
号(44项)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阅准则第2101号(1项) 中国注册会计师其他鉴证业务准则第3101
号—第3111号(2项) 中国注册会计师相关服务准则第4101号—第
4111号(2项) 会计师事务所质量控制准则第5101号(1项)
保密) (7)监控。
项目组内部复核和项目质量控制复核
项目组内部复核:项目组内部经验多复核经 验少的,包括项目经理的现场复核(一级复核) 和项目合伙人的复核(二级复核)
项目质量控制复核(三级复核):不参与到 业务的人员进行复核
(1)复核的主体不同 (2)复核的要求不同 (3)复核的内容不同 (4)复核的时间不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