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完整版)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二单元知识点考查

(完整版)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二单元知识点考查

第二单元城市与地理环境
2.1《城市发展与城市化》
一、城市的起源与发展
1. 城市的起源与、与等密切相关。

2. 城市产生的基本前提:
3、城市的发展
二、城市化及其特点
1、城市化定义:
2、城市化表现:(3点)
城市化的主要原因:经济发展不平衡
3、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城市化水平的标志:
4、世界城市化的进程------城市化的特点(3点)
a、私人小汽车的普及和交通,通信的现代化;
b、城市中心区地租不断上扬,人们迁向房价比较便宜的郊区;
c、大城市城区人口过于密集,就业困难,环境恶化,生活质量下降;
d、新商业区在郊区发展,为居住在郊区的人们提供了便利的服务。

三、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不利影响(5点)
四.解决城市化问题的措施(制订城市规划,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
2.2 城市的区位与城市体系
一、城市的区位选择
1、区位的含义:
城市区位的含义:
2、影响城市区位的因素
自然因素:
(2)、气候:适宜的气温,适度的降水
(3)、地形、
a、平原是城市发展的理想环境;
原因是平原地区地形平坦,交通方便,水源丰富,物产丰盈,自然条件优越;利于基础设施建设;对外交通方便。

b、热带地区城市多分布于高原上;
c、山区城市沿河谷或低地分布。

(4)、矿产资源---------矿业城市
以煤炭为基础的:英国的伯明翰、曼彻斯特;美国的匹兹堡;中国的大同等。

以铁矿为基础的:鞍山、包头、攀枝花等。

以石油为基础的:阿伯丁、休斯敦、东营、大庆、克拉玛依等。

以金矿为基础的:南非的约翰内斯堡。

(5)、地质
社会经济因素
(1)、交通
a、扬州的兴起,衰弱,再度兴起与交通有什么关系呢?
扬州因大运河的开通而兴起,因海运、铁路的发展及大运河淤塞而衰弱。

又因宁启铁路、宁通高速、京沪高速、润扬大桥而再度兴起。

b、扬州的几度兴衰说明了什么现象?
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城市的分布与发展有很大影响.
(2)、政治因素
美国的华盛顿澳大利亚的堪培拉巴西的巴西利亚巴基斯坦的伊斯兰堡
(3)、宗教因素
梵蒂冈:天主教拉萨:藏传佛教瓦拉那西:印度教
麦加、麦地那:伊斯兰教耶路撒冷: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
3、影响城市区位的因素是不断变化的:
、对现代城市区位的影响减弱、成为影响城市区位的新因素、始终对城市区位产生巨大影响
案例分析:
1、分析我国武汉市的城市区位因素:
地理位置:位于长江和汉江汇合处;中国大陆的中部
自然因素:①亚热带季风气候,热量充足,降水丰富,雨热同期;
②处于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形平坦,有利于对外交通联系;
③长江、汉江汇合处,河流径流量丰富,为武汉的工农业生产和生活提供了充足的水源;
另一方面有大量的人流、物流在这里集聚、中转。

社会经济因素:①靠近大冶铁矿,有利于发展钢铁工业,棉花资源丰富;
②长江和汉江汇合处,内河航运发达,京广铁路穿过,交通便利;
③科技发达,劳动力丰富,素质高;
④武汉市是湖北省的政治中心,也是区域性的经济、文化中心。

⑤近年来,武汉市发展高科技,建成我国的“光谷”之一,武汉
市的旅游业日趋发达,为武汉市的发展注入了活力。

2、重庆市发展的有利区位条件
①地理位置优越:位于长江和嘉陵江汇合处,水源充足、水运便利;
②自然条件优越:气候温暖湿润,水热充足,地势低平,土壤肥沃;
③农业发达,物产富饶;④工业基础雄厚;
⑤科技教育较发达,劳动力资源丰富且素质较高;⑥国家政策优惠,有西部大开发的机遇等。

二、城市体系
(1)城市的作用:它既是区域的中心,中心,又是的增长中心。

(2)城市活动:一部分主要为服务(如、、等);另一部分主要为地区服务(如、、等)
(3)城市体系:在一定是区域范围内,由不同规模、不同等级、功能上各具特色的城市、而形成的有机整体。

a、不同等级的城市服务范围有大有小,城市等级越高,服务范围越大、功能越全面、提供的商品和服务越高级。

b、城市等级越高,数目越少
c、各级城市的服务范围在空间上相互重叠、交错,形成一个层层嵌套的城市体系。

(4)中心地理论:创立人,阐明了区域内城市和城市内服务中心的、、之间的联系,被广泛应用于规划、建设和布局等方面。

分布模式:市场原则交通原则行政原则
3、城市功能案例分析(长三角)
以为核心的长江三角洲地区,是目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城市化水平最高的地区之一,现已形成多个层次。

(1)第一层次:上海是我国最大的城市和经济中心,也是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具有高级职能。

(2)第二层次:和是该地区的副中心城市
(3)第三层次:、、常州、宁波,其功能突出。

(4)第四层次:、、扬州、南通,其辐射范围局限于城市内大多数和。

第三节城市空间结构
1. 住宅区、工业区、商业区是城市的主要功能区,为各类城市所共有。

2.功能区之间并无明确界限,一个功能区往往以某种功能为主,可以兼有其他功能。

3. 很多功能复杂的大城市,还有行政区、文化区、交通区等。

二、城市功能分区的成因
1、历史因素
①城市的历史背景可能对城市功能分区产生重大影响
北京的市中心是天安门广场,交通便捷,但却看不到摩天大厦的原因是:
A.天安门广场是中国的象征,为了保卫其安全;
B.北京是中国的古都,应保留历史风貌。

②昔日的土地利用到现在可能完全改变
西方国家的城市以前建在市中心边缘的高级住宅区到现在多破落成为贫民区?
2.经济因素
①不同功能区的支付能力
在完全竞争的条件下,对于一块特定的土地,只有支付能力的功能活动才能租用。

综合付租能力和地租两方面因素:
一般在地租最高的和地租次高地区中的相交处,形成;在地租较高的
两侧形成;而在地租较低的其他地方则往往形成。

总结:商业活动付租能力随空间的变化最急剧,直线最;工业付租能力随距离变化最不敏感,表现在图中直线最;居住活动则位于两者之间。

因此如果仅考虑付租能力这一因素,由城市中心向外就可依次成、和工业区。

②影响土地租金的因素
a. 交通通达度。

一般来说,通达度越好,土地价格或租金就越。

b. 地理位置----距离市中心的远近
3、社会因素:主要影响住宅区的。

、、民族和宗教信仰等方面的差异,往往影响
人们对住宅区的。

其中,不同是主要原因。

此外,对城市功能区的形成,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三、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
城市作为一种景观,是人类文化的体现。

不同地域的、和等,都会对城市地域形态和空间结构产生深刻影响。

城市建筑和等往往反映出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

1.美国城市中心多摩天大楼—城市中心建筑物最高,反映工业化以来物质文明的发展
2.欧洲城市中心多广场、教堂等建筑—城市历史悠久,格局与建筑风格已形成,中心少高大建筑
3.杭州为“天人合一”的“山水城市”—城市有组织的融入自然环境之中,体现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
4.北京市中心为皇宫建筑群—以皇宫为中心以显示皇权的至高无上
5.华盛顿以国会大厦和白宫的东西向和南北向两条轴线及其交会处为城市中心—国会大厦居于中心最高处,体现了资产阶级所标榜的民主与法制精神。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