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乘加乘减解决问题

乘加乘减解决问题

乘加乘减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
1、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体会一个算式既有乘法、又有加减法时,要先算乘法,后算加减法运算顺序的合理性。

2、在具体情景中提出能运用乘加乘减混合运算解决问题的问题;并能结合具体情景,简单表述解决问题的过程,初步学会有条理地思考问题。

教学重点
理解一个算式里既有乘法又有加减法时,要先算乘法,后算加减法运算顺序的合理性。

教学难点
掌握在一个算式里先乘后加减的运算顺序。

教具:
多媒体课件。

预习教材相应内容,回忆自己的旅行经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谈话:同学们喜欢旅游吗?
导入:旅游真是一件有趣的事情呀。

下面我们一起跟着旅游团去泰山游玩。

复习乘法:进山之前先考考同学们,出示情景图片,提问:旅游团成员带了几个大包?准备了几顶帽子?
二、探究新知。

(一)乘加混合运算及运算顺序。

1、出示情景图。

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已经来到了进山的入口处,如果你是我们团的导游,你想知道什么呢?学生思考后可能回答:旅游团一共有多少人?需要多少张票?
板书:旅游团一共有多少人?
2、让学生认真观察画面,找出解决问题需要的信息。

学生根据画面寻找所需要的信息。

导游说:9人一组,已经分了4组,还剩5人。

……
3、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让学生根据这些信息试着求出旅游团一共有多少人,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

学生尝试解决,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和算法。

4、指名学生说说自己的算法。

学生在黑板上边板书边讲解自己的想法和算法,可能出现的方法有:
9╳4=36(人)
36+5=41(人)
9╳4+5
5、让学生比较这些同学的计算方法有什么相同点不同点呢?
学生独立思考,全班交流。

提示学生重点明确:这几道算式都是先求4个组的人数,再加剩余的人数。

也就是先算乘法,再算加法。

6、强调:当算式里有加法和乘法时,应该先算乘法,再算加法。

(二)乘减算式及运算顺序。

1、要进山不是解决了一个为题就行,还要停车。

带领学生再次认真观察情景图,解决停车场
管理员叔叔的问题。

“小汽车比大汽车多几辆?”
2、让学生试着解决这些问题。

让学生直接列出算式:
(1)4╳3=12(辆)
50-12=38(辆)
(2)4╳3-9=3(辆)
3、根据对乘加的认识,引出乘减算式,并引出:在乘减算式中,先算乘法,再算减法。

4、总结乘加乘减算式:在算式里,有乘法和加(减)法,先算乘法,再算加(减)法。

换句话说:在乘加、乘减混合运算中,先算乘法,再算加减法。

三、巩固练习。

观察下列算式,说出运算顺序,并看看他们有什么共同点。

8×3+5 3×6-10
5×3+8 7×9-60
7×2+8 8×3-4
指名学生按运算顺序运算以上算式。

让学生观察黑板上的这几道算式,看看他们有什么共同点。

学生观察后自由发言:算式里都有乘法,都含有乘法和加法或乘法和减法两种运算。

继续引导:当有乘法和加减法时,应该先算什么?
学生积极回答:都是先算乘法。

继续引导:在乘加、乘减混合运算中,先算乘法,再算加减法。

四、课堂小结。

1、同学们。

这节课你们有什么收获?
2、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板书设计:
乘加、乘减混合运算
(1)旅游团一共有多少人?(2)小汽车比大汽车多几辆?
9╳4=36(人)3╳4=12(辆)
36+5=41(人)12-9=3(辆)
9╳4+5=41(人)3╳4-9=3(辆)
在乘加、乘减混合运算中,先算乘法,再算加减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