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转基因作物弊大于利

转基因作物弊大于利

主席,对方辩友大家下午好。

究其定义,所谓转基因作物,是利用基因工程将原有作物的基因加入其它生物的遗传物质,并将不良基因移除,从而造成品质更好的作物。

通常转基因作物,可增加作物的产量、改善品质、提高抗旱、抗寒及其它特性。

虽然各国目前已经试种的转基因植物超过4500种,可是获得政府批准上市的品种仅40个,不到1%。

这说明各国政府对此仍采取谨慎的态度,在技术因素之外,还有生态健康和社会伦理等因素需要权衡。

2007年,法国科学家证实,世界最大的种子公司美国孟山都,它们出厂的转基因玉米,对人体的肝脏和肾脏具有毒性。

2008年,美国科学家也证实了,转基因玉米用在小白鼠身上,发现它的免疫系统受到伤害。

在转基因植物中,经过基因转换的DNA是不稳定的。

遗传修饰过的基因经常保持不活跃状态,还会发生部分或全部的转基因DNA丢失,甚至保持到繁殖时期的转基因DNA也会发生丢失。

我们已经知道,在全球已商业化或进入大田试验的任何转基因植物株系中,关于遗传物质本身或者在植物基因组的插入位置这两个方面是否具有长的期稳定性,都没有正式发表的证据能给以证明。

我们再来看看可持续发展的综合性定义,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从环境生态的角度来说,转基因作物因为是人工制造的品种,我们可以把这些品种看作为自然界原来不存在的外来种。

一般说来,外来种对环境或生物多样性造成威胁或危险会有一段较长的时间。

有时需10年的时间,或更长的时间。

转基因作物商品化种植最长也就是5~6年的时间,一些潜在风险在这么短的时间内不一定能表现出来。

从技术层面来说,目前对转基因食物进行的安全性研究都是短期的,无法有效评估人类进食转基因食物几十年后或者更久以后的风险;而且转基因生物不是自然界原有的品种,对于地球生态系统来说是“外来生物”。

这种外来品种的基因通过自我繁殖及与近亲品种杂交,传播到传统生物中,并导致传统生物的基因污染。

综上所述,我方坚决认为,转基因作物弊大于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