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艺术风格特点浅析
摘要:现代艺术运动思潮的一个基本内容,就是对传统艺术以摹仿、再现客观自然现实为基础的艺术精神与理性认知为目的的写实美学原则的反动,现代艺术已经打破了可视的逻辑世界。
关键词:现代艺术发展传统艺术现代艺术根源
现代艺术是一个很笼统的概念,可以这样认为:一切对艺术的传统观念有所突破的艺术都可称之为现代艺术,传统艺术主要借外部的可视的具体的形象来表露思想或观念,在传统艺术中画面的表现都是以再现自然界的景和物、人为主要的描绘方式。
西方绘画艺术进入20世纪发生了急剧繁复的变化,最突出的表现在于一反以往重理性和写实的传统。
野兽派的革命是20世纪的首次猛烈的爆炸,它为一系列的革命开创了先例。
他们用粗犷的题材、强烈的色彩来颂扬画面的气氛,用纯单色代替了透视,沉醉于强烈的色彩中,这不仅是想引起视网膜的振动和要强调浪漫或神秘的主题,更重要的是想树立截然不同的新绘画准则。
抽象绘画的内涵只是一种直觉、想象和情绪,而不是对具体事物或某种关系的记述、描写,因此他比具象绘画语言更有含混性、多义性和不确定性。
立体派热衷于分解物体的结构,然后拼凑在画面上,艺术家可以把他对他们要表现的事物的全部思想认识都融会进去,这样表现就变为讲述,绘画不再是形体美的抽象理想或用诗情画意的手法来体现视觉表象,绘画成为艺术家面对某一事物或某一事件有感而生的思想的客观叙述。
超现实主义企图以口语、文字或其他任何方式来表达真正的思想过程,他是思想的笔录,不受理性的任何控制,不依赖于任何美学或道德偏见,从人们的潜意识中找到了表现的灵感,把梦境作为一种超现实来表现,并认为这比传统写实手法更能精细地表现世界、人和物体的每一个小到用眼睛都看不出的因素都被表现出来。
总而言之,无论是野兽派、立体派、抽象派、还是超现实主义,他们都根据内在真实的原则来创作,也就是说,他们艺术的核心观念是表现。
艺术是人心灵的一面镜子,现代艺术中悲观消极因素来源于社会本身。
随着社会现实的巨变,尤其是异化状况的严重加剧,整个西方社会的哲学观念、审美理想、艺术准则和艺术风格与经典时期相比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性质与特点。
如果说,艺术与美学的经典时期倡导的是理性,那么,现代主义时期张扬的则是非理性。
现代艺术的产生与发展与非理性哲学密不可分:以叔本华、尼采为代表的“唯意志主义”,从根本上和总体上影响着现代主义艺术的发
展,奠定了现代西方艺术挖掘人的内心世界、表现主体非理性、反逻辑的生命意志与冲动,反抗现实人生的苦难成为人类基本生存与自我拯救的一种方式的哲学基础。
以克罗齐、科林伍德为代表的“直觉主义”,强调艺术只能去捕捉和表现一种个人的、当下的、创造性的主观感觉与想象,一种未经理性思维、道德伦常染指的瞬间、纯粹的表象,反对传统艺术将艺术与社会理性内容和联系起来,反对那种程式化的逻辑推演式的艺术结构形式。
他对现代西方艺术的非理性化、非道德化和形式主义化倾向影响至深。
以弗罗伊德、荣格为代表的“精神分析学”,通过对意识和人格的分析,揭示了现实的人在社会理性结构与自然本能冲动的双重压力下苦苦挣扎的尴尬境遇。
弗罗伊德认为性冲动“对人类心灵最高文化的、艺术的和社会的成就做出了最大的贡献”。
艺术就是其中一种,现代主义强调挖掘藏于人类深层心理结构中的原欲、潜意识、本能冲动、挖掘梦境、原始意象的隐喻主义、象征主义等。
海德格尔、萨特为代表的“存在主义”与西方现代艺术的哲理化倾向和浓郁的悲观主义气息的形成有着直接的渊源关系。
他宣称理解世界的本质必须以理解人自身的存在为前提,而人的存在又只能理解为一种孤立的、个体的存在、一种没有任何既定本质、也没有任何必然理由的荒谬存在。
作为一种时间性的存在的人,偶然的生,孤独的死。
人的一生不过是场没完没了、单调重复而又毫无意义的。
任何一种艺术形态都不会没有基础的偶然产生,也不会没有理由的突然消失,整个艺术发展史不是技术熟练程度的发展史,而是观念和要求的变化史。
随着现代高科技文明的发展,人对现实世界越来越敏感,各种社会矛盾加剧了人的心理失重。
艺术家是人类中最敏感的群体,他们有责任用各种方法去探索解决物质生产高度发展与精神压力日渐加剧人间矛盾的新途径。
我们可以从两个角度体察“现代艺术”发生转变的原因。
一种是风格和形式的角度,这是一种数量的概念。
从理论上说,我们可以计算出西方现代主义阶段创造的视觉形式和风格的数量,这个数量很多,以倍数超出已往任何时代,也是中国已有美术形式和风格的总和也无法比拟的数量。
另一种是价值的角度,所谓价值,是断什么好,什么不好的标准,价值是质的概念,关系重大。
不同价值观导致不同的评价结果,比如,用明清文人的价值观看今天的中国画,就会认为今不如昔。
具体说,现代艺术的价值观表现在下列凡个方面:追求纯粹。
一般说,追求纯粹是精英化和专家化的思想,有局限性,等于画地为牢;提倡原创;引形式至上;以自我中心;整体单调。
从以上几个方面看,我们就能理解,有反对它的力量出现,是件自然而然的事情。
美国画家德库宁(De Koonig)说:“杜尚一个人发起了一场运动一一这是一个真正的现代运动,其中暗示了一切:每个艺术家都可以从他那里得到灵感”,以似乎是随手拈出的“现成品”,轻松地扭转了西方艺术发展的方向,是杜尚留给后人的先驱者形象。
杜尚之后,反对一切既定的艺术模式和评判标准,以毫无挂碍的自由精神为艺术创作目标,成了西方艺术界的共识。
参考文献
[1] 达.芬奇:笔记.世界文学,1962年8、9月号.
[2] [俄]康定斯基.论艺术的精神[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
[3] 宗白华.美学文学译文选[Z].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2.
[4]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引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
[5] [英]贡布里希.艺术发展史[M].范景中[译].天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