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蓟与小蓟
配伍效用
大蓟配伍车前草:大蓟清热凉血,车前草清热利湿。二者配伍使用,有 清热利湿、凉血止血的功效。用于治疗湿热所致之血尿等症 。 大蓟配伍生地:大蓟清热凉血止血,生地养阴清热凉血。二者伍用,有 养阴清热、凉血止血之功效,用于治疗各种出血症候属邪热引起者。
注意事项
宜忌:脾胃虚寒而无瘀滞者忌服。 毒副作用:临床应用本品,煎剂口服后个别病人有胃胀不适感,加用生姜、 陈皮、法半夏等可以减轻;少数病人空腹服用本品片剂后出现胃内不适或恶 心等,改用饭后服药,可减轻。
小蓟饮子
组成:生地黄 、小蓟、滑石、木通、蒲黄、藕节、淡竹叶、当归、山栀子、甘草
各等分(各9g)
主治:热结下焦之血淋、尿血。尿中带血,小便频数,赤涩热痛,舌红,脉数。 方义表析: 君:小蓟(凉血止血、利尿通淋) 臣:生地 蒲黄 藕节 (凉血止血 、兼能消瘀) 佐:滑石 竹叶 木通 (清热利水通淋)
栀子 (倾泻三焦) 当归 (养血和血,防寒凉太过) 使: 甘草 (和中调药)
用药禁忌
• 脾胃虚寒而无瘀滞者忌服。
• 其它应用方法: • 1、血热咳血、鼻出血、尿血;鲜根或全草2~4两捣烂绞汁,调蜜或冰糖炖热服。 • 2、慢性肝炎午后潮热、失眠:鲜根1两水煎,调白糖服。 • 3、乳痈:鲜全草和蜂蜜捣烂外敷。 • 4、疔疮:鲜全草1~2两,水煎服;另用鲜根和冷饭、食盐少许,捣烂外敷。
大蓟
性味归经:苦、甘、凉。归心、肝经。 功效:凉血止血,散瘀解毒消痈。 应用: 1。用于血热所致的出血症。如吐血、咯血、崩漏、尿血等。尤多用 于吐血、咯血及崩漏。本品寒凉而入血分,能凉血止血,可单用或配 小蓟、侧柏叶等同用。 2.用于热毒痈肿。本品能清热解毒、散瘀消痈。可单用,尤以鲜品为 佳,亦可配其他清热解毒药同用。 此外,近年还用以治疗肝炎、高血压等,有一定的疗效,取其清肝解 毒,降压之功。 用法用量:煎服,10~15g;鲜品可30~60g.外用适量,捣敷患处。
小蓟
• 小蓟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刺儿菜的地上部分。夏、秋季花期采集。洗净、 晒干。生用或炒炭用。
• 性味归经:苦、甘、凉。归心、肝经。 • 功效:凉血止血,散瘀解毒消痈。 • 应用:与大蓟主治相同,常配伍使用。但小蓟兼有利尿作用,以治尿血、血
淋尤宜。方如小蓟引子。其散瘀消痈之功效略逊大蓟。近代临床还以本品制 成浸膏,治产后子宫收缩不全者有效;也可用于治高血压病。 • 用法用量:同大蓟。
十灰散
组成:大蓟、小蓟、荷叶、侧柏叶、茅根、茜根、山栀、大黄、牡丹皮、棕榈皮各等分(9g)
主治:血热妄行之上部出血症。呕血、吐血、咯血等,血色鲜红,舌红,脉数。 君:大蓟、小蓟——凉血止血化瘀 臣:荷叶 侧柏叶
茜根 白茅根(凉血止血) 棕榈皮——收涩止血 佐:栀子 大黄(清热泻火,导热下行) 丹皮——凉血祛瘀
大蓟与小蓟
凉血止血药
大蓟
小蓟
大蓟和小蓟的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别
• 大小蓟中药饮片的区别要点是:大蓟草茎粗,髓部疏松,叶缘具刺硬而长, 冠毛玉白色,有光泽;而小蓟草茎细髓部小,叶缘刺短而软,冠毛白色无光 泽。
茎区别 大蓟茎有纵条纹,密披白软毛; 小蓟茎直立,绿而带紫,被白色绵柔毛; 叶区别 大蓟叶互生,有羽状深裂,先端尖,边缘具不等长浅裂和针刺,基部 渐狭,形成两侧有翼的扁叶柄。 小蓟叶互生,长椭圆状披针形,叶全缘或疏齿裂,其裂程度远比大蓟 为浅,每齿具金黄色小针刺,其叶两面均有白色绵柔毛; 花区别 大蓟花两性,头状花序单生于枝端,全为筒状花冠,紫红色。 小蓟头状花序顶生,花单性,雌雄异株,与大蓟有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