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刿论战》主备:郑兴利姓名:审核:班级:学号:课时安排:3课时第一课时一.激情导入二•明确学习目标1、能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第1段的重要字词句及主要内容。
三.自主学习1、借助资料,给下列加框字注音。
朗读课文:我共读了_____ 遍2、查找资料,了解课文背景。
3、尝试翻译课文第一段加框词。
四.学习检测.1、借助资料,给下列加框字注音。
朗读课文:我共读了遍。
又何间](ji cn)焉肉食者鄙](bi) 弗(fu)敢专也小惠未偏_( bi cn )牺牲玉们(b 6) 小信未孚(f u) 夫(f u)战,勇气也望其旗靡(m 1)2、查找资料,了解课文背景。
鲁庄公十年的春天,即公元684年,________ 国向______ 国发动了一场以强凌弱的战争,在国家生死存亡之际,_______ 挺身而出,凭着深远的见识、从容的风度,为弱小的国家赢得了这场战争。
__________ 也因此成为历史上以弱胜强的着名战例3、尝试翻译课文第一段加框词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 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可I以一战,战则请从。
”五.合作交流1)文中“十年春,齐师伐我”一句有什么作用2)从文中哪句话可以看出齐鲁长勺之战中,鲁国是正义的一方3)“曹刿请见”的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分别是什么4)鲁庄公认为战争中可以凭借的几个作战条件分别是什么5)曹刿认为此次作战的先决条件及表明这一条件的具体内容各是什么6)“战则请从”在文中有什么作用7)本文能够作为全文纲领的是哪一句话六.学生展示1)文中“十年春,齐师伐我”一句有什么作用答:交代了战争的时间、战争的性质和战争的双方。
2)从文中哪句话可以看出齐鲁长勺之战中,鲁国是正义的一方答:齐师伐我。
3)“曹刿请见”的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分别是什么答:直接原因:齐师伐我,公将战。
根本原因: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4)鲁庄公认为战争中可以凭借的几个作战条件分别是什么答:肉食者(居高位、享厚禄的人)一一把衣食等养生的东西分给周围的人;神灵一一供奉神灵祭祀用的祭品按照实情报告; 百姓一一处理大大小小的案件按照实情判断。
5)曹刿认为此次作战的先决条件及表明这一条件的具体内容各是什么答:先决条件:取信于民。
具体内容: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6)“战则请从”在文中有什么作用答:体现曹刿主动请战的热情。
由战前论战过渡到对战争过程的描述。
七.评价小结八.课后作业1.翻译下列句子。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高官会谋划此事,(你)又何必参与呢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大官们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
何以战您凭借什么和齐国作战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衣食(这类)养生的东西,(我)不敢独自享用,一定把它们分给别人。
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这种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百姓是不会听从您的。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祭祀用的牛羊、玉帛之类,我从来不敢虚报夸大,一定要按照实情。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这只是小信用,未能让神灵信服,神是不会保佑您的。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大大小小的诉讼案件,即使不能—明察,(也)一定根据实情合理裁决。
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这是尽了职分的事情。
可以(凭这个条件)去打仗。
作战时请允许我跟随着去。
2•为什么说“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是“可以一战”的主要条件“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在文中有何作用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二.明确学习目标1、能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第二、三段重点字词句和主要内容。
3、理解本文主要写作方法及作用。
三.自主学习1、背诵课文第一段。
2、尝试翻译课文第二•三段中加框词。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f 0)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 望其旗靡(m I )故逐之。
”3.问题思考:1)曹刿在作战中最为典型的慎重之举和它产生的原因分别是什么2)“公将鼓之,刿曰:‘未可’”,曹刿作出这个决定的根据是什么3)文中曹刿高超的指挥才能体现在哪些地方请简要概括。
4)从文中两处“刿曰:‘未可’”可以看出曹刿是一个怎样的人四.当堂检测(一•)翻译下列句子。
1、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2、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3、既克,公问其故。
4、“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5、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6、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五.合作交流.合作讨论,每个小组2题:1)从全文看,曹刿和鲁庄公的对话都涉及了哪些内容2)文中说“肉食者鄙”,你从哪里可以看出这一点请结合全文简要回答。
3)曹刿的“远谋”体现在哪些地方4)用自己的话概括说明鲁国以少胜多的原因。
5)文章第一段主要运用什么写作手法有几处各有什么作用六.学生展示。
1)从全文看,曹刿和鲁庄公的对话都涉及了哪些内容答:迎战的条件和战胜齐国的原因。
2)文中说“肉食者鄙”,你从哪里可以看出这一点请结合全文简要回答。
答:战前,鲁庄公认为可以迎战的条件是:肉食者(居高位、享厚禄的人)一一把衣食等养生的东西分给周围的人,神灵一一供奉神灵祭祀用的祭品按照实情报告,并且认识不到“取信于民”的重要性;战中,鲁庄公急躁冒进;战胜齐军后,鲁庄公不知道取胜的原因。
3)曹刿的“远谋”体现在哪些地方答:他在政治上知道“取信于民”是迎战的先决条件,在军事上善于把握战机、谨慎小心。
4)用自己的话概括说明鲁国以少胜多的原因。
答:因为首先,鲁国打的是一场正义的反侵略战争;其次,曹刿在政治上知道“取信于民”是迎战的先决条件,在军事上善于把握战机、谨慎小心;再次,鲁庄公虽然不能深谋远虑,但他知道虚心纳谏、任用贤臣。
所以鲁国能够以少胜多。
5)文章第一段主要运用什么写作手法有几处各有什么作用答:文中第一段主要运用对比的写作手法,共有两处。
第一处是写曹刿和乡人的,通过乡人对战争的冷漠,衬托出了曹刿的爱国思想、参与精神和责任感;第二处是写曹刿和鲁庄公的,通过写鲁庄公认识不到“取信于民”的重要性和曹刿知道“取信于民”是迎战的先决条件,衬托出曹刿在政治上面的远见卓识。
七.小结与评价评价学习展示情况及小结本课时重点八.课后作业1、从文中哪个字可以看出此次战争的性质性质如何2、从鲁庄公的认识上可以看出庄公有怎样的性格特点用原文的一个词回答。
从曹刿的论述上可以看出曹刿有怎样的性格特点用原文的一个词回答。
3、曹刿的身份是怎样的他是怎样的一个人试分析其性格特点。
4、那么,你认为庄公是一个昏君吗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你的理由'5、鲁国以弱胜强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从曹刿的哪句话中揭示出来的6、学习了课文,你能分析出鲁国战胜的原因吗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二.明确目标.1、把握本文以“论战”为中心组织材料、详略得当的特点。
2、字词积累3•体会作品的艺术魅力,理解课文的主旨。
三.自主学习1、文章为什么要表现鲁庄公的“鄙”对塑造曹刿的形象有什么作用用了什么手法2•为什么要写“乡人”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3、文章开头“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
”能去掉吗为什么4、文章对战争的场面详写了吗本文详写什么略写什么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5、课文对于曹刿的性格主要运用什么写作手法来表现的四.检测.1、解释古今异义词牺牲玉帛/英勇(作出)牺牲小大之狱/越狱逃跑忠之属也/忠于人民虽不能察必以情/以情动人再而衰/再也不要这样肉食者鄙/太卑鄙2•解释词类活用现象神弗福也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公将鼓之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一词多义间彳L 又何间焉:.中间力拉崩倒之声:L 故公问其故:故逐之:4、重点实词望其旗靡(靡,) 彼竭我盈(盈,) 小信未孚 (孚,) 惧有伏焉(伏,) 故克之(克,) 二而竭(竭,) 下视其辙(辙,) 故逐之(逐,) 难测也(测,) 未能远谋(谋,) 5、翻译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五.合作探究1、从鲁庄公身上你得到了什么启示2、像曹刿这样忧国忧民,又具有超凡智慧的,历史上不乏其人,你能列举几个吗3、历史上像长勺之间这样以弱胜强的战例还有很多,请列举出几个。
六.学生展示.七.评价及小结.八.课后作业巩固.比较阅读下面两个文言语段,完成下面习题。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
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选自《曹刿论战》)[乙]宋公及楚人战于泓1。
宋人既成列2,楚人未既3济。
司马4曰:“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
”公曰:“不可。
”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
公曰:“未可。
”既陈5而后击之,宋师败绩。
公伤股,门官6歼焉。
国人皆咎公。
公曰:“君子不重7伤,不禽二毛8。
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
寡人虽亡国之馀9,不鼓不成列。
”(选自《子鱼论战》)[注释]1 宋公:宋襄公。
泓:泓水,河名。
2 成列:指摆好阵势。
3 既:尽,全部。
4 司马:官名,这里指子鱼。
5 陈:通“阵”,指摆好阵势。
6门官:国君的卫士。
7重(ch eng):重复,再次。
8 二毛:头发斑白的人。
9 亡国之馀:亡国者的后代。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2 分)(1)神弗福也福:________ (2)公伤股,门官歼焉股:2.请用“ / ”给下面两个句子标出朗读停顿。
(每句只划一处)( 2 分)( 1 )下视其辙( 2 )宋公及楚人战于弘3.翻译下面两个句子。
(6 分)( 1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译文:( 2 )彼众和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
译文:4.理解文段内容,然后用原句回答。
( 3 分)(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甲]文曹刿“请见”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他认为“可以一战”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