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与测量计量( metrology )是保证单位值统一和量值准确可靠的测量。
测量(measureme nt)是以确定量值为目的的一组操作。
计量的本质是测量,但是计量是有目的的测量,或者说是以实现单位统一、量值准确可靠为目的的测量。
测量有时候也称为计量。
计量的基本特性是:统一性:这是计量最本质的特性。
计量的统一性已经不仅限于一个国家,而且遍及国际。
准确性: 准是计量的核心,也是计量权威性的象征。
社会性:计量涉及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从国际交往到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计量。
法制性:对一个确定的计量范围实施法制管理,是计量的重要特性,不通过立法,计量的统一性和准确性也难以实现。
一、关于计量标准的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强制检定与非强制检定,是对计量器具依法管理的两种形式。
不按本条规定进行周期检定的,都要负法律责任。
本条是对计量检定所必须依据的技术规范的规定。
国家计量检定系统表是指对从计量基准到各等级的计量标准直至工作计量器具的检定关系所作的技术规定,它由文字和框图构成,简称国家计量检定系统。
计量检定规程是指对计量器具的计量性能、检定项目、检定条件、检定方法、检定周期以及检定数据处理等所作的技术规定,包括国家计量检定规程、部门和地方计量检定规程。
本条是对建立量值传递体制原则的规定。
“经济合理”是指进行计量检定、组织量值传递要充分利用现有的计量检定设施,合理地部署计量检定网点。
就地就近进行计量检定,是指组织量值传递不受行政区划和部门管辖的限制第二十条下列计量器具实行强制检定:(一)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器具;(二)部门和单位使用的最高计量标准器具;(三)行政监测、司法鉴定用计量器具;(四)公正计量、工程质量监理用计量器具;(五)用于贸易结算、安全防护、医疗卫生、环境监测方面的列入国家强制检定目录的工作计量器具释义:《山东省计量条例》第四十四条第一款:属于本条例规定强制检定范围的计量器具,使用者未按规定申请强制检定或者经检定不合格继续使用的,由县级以上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责令停止使用,可并处一千元以下罚款。
这一罚则与《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实施细则》第四十六条是一致的。
用于行政监测、司法鉴定、公正计量、工程质量监理方面实行强制检定的工作计量器具目录,由省质量技术监督部门会同有关部门确定,由省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发布。
3.量值传递和量值溯源量值传递,通过对计量器具的检定或校准,将国家基准所复现的计量单位量值通过各等级计量标准传递到工作计量器具,以保证对被测对象量值的标准和一致。
也就是说,我国的量值传递是以国家计量基准(或国际计量基准)为“源点”,自上而下按国家有关规定强制逐级的进行传递。
量值溯源,通过连续的比较链,使测量结果或测量标准的值能够与规定的参考标准,通常是国家测量标准或国际测量标准联系起来的特性。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用户对校准的需求逐渐增大,开始自主寻求溯源。
这种自下而上根据实际需要自愿地寻求溯源,称“量值溯源” (它是量值传递的逆过程)。
任何一个计量结果,无论是通过量值传递或者量值溯源,都能通过连续的比较链与国家计量基准(或国际计量基准)联系起来,从而使计量的“准确”与“一致”得到基本保证“量值传递”及其逆过程“量值溯源”是实现量值统一、提供计量保证的主要途径与手段。
4.检定、校准、检测、测试的定义(一)检定:查明和确认计量器具是否符合法定要求的程序,包括检查,加标记和(或)出具检定证书. 检定的对象是计量器具。
检定的目的是为了判断计量器具是否符合法定要求,检定是一个包括检查、加标记和(或)出具检定证书的规定的程序。
检定工作必须按照规定的量值传递系统表和计量检定规程来进行。
(二)校准: 在规定条件下,为确定测量仪器或测量系统所指示的量值,或实物量具或参考物质所代表的量值, 与对应的由标准所复现的量值之间关系的一组操作。
注:1、校准结果既可给出被测量的示值,又可确定示值的的修正值2、校准也可以确定其他计量特性,如影响量的作用。
3、校准结果可以记录在校准证书或校准报告中。
4、校准一般不判断被测量器具合格与否,5、校准结果应给出不确定度因此,校准的对象是测量仪器、测量系统、实物量具或参考物质,通称为测量设备。
校准的目的是为了确定测量设备与对应的标准所复现的量值之间的关系。
校准是一组操作,其结果既可以给出被测量的示值,又可以确定示值的修正值,校准结果可以记录在校准证书或校准报告中。
(三)测试:具有试验性质的测量。
其依据主要是标准和方法。
出具测试报告。
被测试对象一般为有法制性样品、零件、元器件。
测试是在计量法颁布时的一个概念,一般认为相当于校准。
但测试具有法制性,而校准更多的具有非法制性。
(四)检测: 按照规定的程序,为了确定给定的产品、材料、设备、生物体、物理现象、工艺过程或服务的一种或多种特性或性能的技术操作。
注:检测结果通常被记录在称之为检测报告或检测证书的文件中。
规范中所指的检测,主要是对测量仪器(计量器具)的定型鉴定、样机试验和商品量检测.检测是一组技术操作,其结果通常被记录在检测报告或检测证书的文件中。
规范中指出的是对测量仪器(计量器具)的定型鉴定、样机试验、商品量检测.5.能力比对和期间核查①能力验证:利用实验室间比对确定实验室的检测能力。
包括:实验室间定性计划,数据转换演练、单件物品检测、单项演练、连续的计划、抽样等。
能力比对相同的物品由不同的实验室进行检测, 对测量结果的评定。
②期间核查是对测量设备在两个检定周期内, 为确保其准确可靠进行核查。
三、《计量标准考核办法》(2004 年12月24日国家质检总局审议通过,2005年7月1日实施)1.本条是对主持考核的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责任范围的规定。
2.“主持考核”是指按本条规定的责任范围,由有关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组织的考核。
3.“县级以上”含县级。
“县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是指县、旗、市辖区以及不设区的市质量技术监督部门。
第六条进行计量标准考核,应当考核以下内容:(一)计量标准器及配套设备齐全。
计量标准器必须经法定或者计量授权的计量技术机构检定合格(没有计量检定规程的,应当通过校准、比对等方式,将量值溯源至国家计量基准或者社会公用计量标准)。
配套的计量设备经检定合格或者校准;(二)具备开展量值传递的计量检定规程或者技术规范和完整的技术资料;(三)具备符合计量检定规程或者技术规范并确保计量标准正常工作所需要的温度、湿度、防尘、防震、防腐蚀、抗干扰等环境条件和工作场地;(四)具备与所开展量值传递工作相适应的技术人员。
开展计量检定工作,应当配备两名以上获相应项目检定资质的计量检定人员:开展其他方式量值传递工作,应当配备具有相应资质的人员;(五)具有完善的运行、维护制度,包括实验室岗位责任制度,计量标准的保存、使用、维护制度,周期检定制度,检定记录及检定证书核验制度,事故报告制度,计量标准技术档案管理制度等;(六)计量标准的测量重复性和稳定性符合技术要求。
第七条计量标准考核坚持逐项考评的原则。
新建计量标准的考核采取现场考评的方式,并通过现场实验对测量能力进行验证;计量标准的复查考核可以采取现场考评、函审或者现场抽查的方式进行。
第五章计量标准考核的内容和评审7.1 计量标准考核的内容计量标准考核内容为计量标准器及配套设备、环境条件、人员、管理制度四个方面。
二、理解要点条文7.1 规定的计量标准考核内容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实施细则》第七条以及《计量标准考核办法》第七条的规定制定的,它包括计量标准器及主要配套设备,环境条件、人员、管理制度四个方面。
7.2 计量标准考核的评审计量标准考核的评审可分为两步进行:1)资料审校计量标准考评员首先对申报的材料进行资料审校、审校的内容主要是:①《计量标准考核(复查)申请书》填写的内容是否正确;②申请考核所需要的技术资料是否符合要求;③所配备的计量器具是否满足规定的技术要求,并具有有效的检定证书;④计量标准器的溯源是否有效;⑤是否有开展计量检定/ 校准项目的现行计量检定规程和开展校准工作的计量技术规范;⑥《计量标准技术报告》填定的内容是否完整、正确;⑦环境条件是否满足开展工作的需要。
如所报材料能够基本满足申请建立计量标准的要求,则按计量标准考核计划安排现场考核或函审考核。
2)现场考核或函审考核计量标准现场考核的评审内容见计量标准考核评审表(见表1)。
考核时其中的任何一项不符合时,限期整改。
整改时间一般不超过 3 个月。
在改正期内,由承担考核的计量标准考评员确认已改正后方可通过考核。
超过整改期限仍未改正者,视为考核不合格。
执行现场考核时,计量标准考评员应当按照计量标准考核评审表的内容逐项进行考核。
现场考核结束时,计量标准考评员应当向建标单位说明考核结果,填写《计量标准现场考核报告》,并在《计量标准考核(复查)申请书》考核意见栏中填入考评意见。
计量标准的函审考核,由考评员通过考核单位所提供的技术资料,审查所建计量标准是否满足法制和技术的要求,且具有量值传递能力。
如考评员认定合格,即在《计量标准考核(复查)申请书》考核意见栏中填入考评意见。
(教材P99)条文7.2 规定计量标准考核评审一般是分两步进行。
一是资料审校;二是现场考核或函审考核。
1. 条文7.2.1 资料审校。
承担考核单位或考评组将申请单位所申报的技术资料移交计量标准考评员,考评员首先要对这些技术资料进行仔细的审查校对。
审校的重点主要是确认申报材料填写的内容是否完整、正确,技术资料是否符合规定并满足技术要求。
考评员对申报材料审校后的结果,通常有三种可能:一是这些材料基本满申请建立计量标准的要求,则进入下一程序,即执行计量标准考核计划安排现场考核或函审考核。
二是申报材料存有一些问题或不太完善,这时考评员应与申请考核单位的计量标准负责人或计量标准管理人员进行交流,解决存在的问题或补充完善有关材料后,继续执行计量标准考核计划。
三是存在重大问题或一时难以解决的问题时,考证员在同申请单位充分交流后仍无法解决的情况下,可用书面形式指出存在问题并提出暂缓建标或现场考核等建议,连同申请单位申报的材料一并交回承担考核单位或考评组。
•现场考核考评员在完成审校工作后,如果考核计划是现场考核,则考评员应与申请单位联系确定现场考核时间和参加现场实验的两名计量检定人员名单。
如果现场考核项目较多,承担考核的单位应安排考评组执行考核工作。
现场考核是考评员通过观察、技术资料审查、评审、提问、和现场实验等方法,对计量标准的测量能力进行考核,以保证其出具数据的准确可靠。
每项计量标准现场考核评审的时间一般为1-2 天,并由一名具有本项目评审资格的计量标准考评员执行考核。
现场考核评审程序是:⑴首次会议首次会议是实施现场考核评审的第一次会议,会议的目的是明确现场考核程序并提出考核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