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代融合通信白皮书下一代融合通信白皮书下一代融合通信白皮书1 前言语音、短信是最基础的移动通信服务,是每一个移动终端必备的基础功能,是电信服务的代表,是全球范围内直接可达、可互通、可漫游的通信服务。
但长期以来,这些基础通信业务未有升级,其功能单一、体验受限,已无法满足用户日益增长的通信需求。
中国移动发布下一代融合通信白皮书,旨在面向4G时代重新定义基础通信服务,携手产业合作伙伴,基于新的理念、技术和能力升级中国移动的基础通信服务[1]。
同时,我们还将致力于推动全球产业链共同支持、全球运营商共同发展下一代融合通信服务。
本白皮书主要依照中国移动2014-2015年对下一代融合通信的相关要求提出,产业各方需提前规划相关功能、储备相关技术,以便共同推进下一代融合通信的发展。
[1] 不作为采购承诺1下一代融合通信白皮书22 核心理念与发展愿景下一代融合通信通过升级终端上原有的通话、短/彩信和通讯录三大通信入口,在保护用户原有通信习惯、继承运营商基础通信业务全球可达性和电信级服务质量的前提下,形成以“新通话”、“新消息”和“新联系”为核心、功能完善、体验优良的基础通信服务。
“新通话”以VoLTE为核心,增强用户通话质量和体验;“新消息”以RCS为基础,无缝融合多种媒体和消息格式,无缝与传统短/彩信互通;“新联系”以真实手机号码为前提,构建全新的社交、公众信息服务入口。
下一代融合通信将主要以终端原生方式(Native,即终端在出厂时就已具备融合通信功能)存在,用户无需订购业务和下载应用即可便利使用。
中国移动将基于GSMA RCS标准构建下一代融合通信,并将推动相关标准和产业不断发展。
当前阶段,下一代融合通信将以GSMA RCS 5.1规范为框架,在遵循RCS基础协议和标准接口的基础上,对RCS和IMS进行裁剪、定制和优化,以达到提升产品竞争力,降低建设成本、运营和维护难度的效果。
友好的UI/UE是下一代融合通信服务成功的前提,中国移动将制定融合通信终端UE指南并提供UI参考设计,指导终端厂家开发,以保证终端间业务体验的一致性。
下一代融合通信将充分体现网络融合、媒体融合、IT与CT融合、通信与社交融合,充分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等IT新技术,支持多网络协同,支持文本、图片、音视频等多种媒体,充分继承电信业务的码号体系、实名制、安全性、紧急呼叫、互联互通等优秀基因,满足用户多元化的通信和社交需求。
3 业务功能要求3.1 新通话1) 基于VoLTE的语音/视频通话:VoLTE是新通话的核心能力,VoLTE的具体要求参见《中国移动VoLTE技术白皮书(2013版)》;2) 便捷的多方通话:基于联系人分组、群或临时选取的多个联系人直接发起多方通话,并支持通话过程中灵活增加或删除参与者;3) 主/被叫信息显示:来电振铃期间,在显示呼叫号码的基础上,向用户显示对方的个人资料、展现公众服务号码认证标识。
视终端当前的网络接入情况,展现的信息的获取方式包括: a) 若终端当前没有IP连接,且本地通讯录中保存了对方用户资料,则显示本地通讯录中的对方用户资3下一代融合通信白皮书4料; b) 若终端当前有IP连接,则被叫终端可从网络侧获取对方用户的最新资料并显示。
4) 通话过程中的内容分享:通话过程中,用户可发起图片、视频等多媒体内容分享,在通话双方的终端上播放相同的图片、视频等内容;5) 通话过程中可收发消息,可查看与当前通话方的通话和消息历史。
3.2 新消息1) 多种消息形态:支持一对一消息、群发消息和群聊,提供消息发送和投递报告: a) 群成员可配置群消息接收策略,具体包括:不接收群消息、接收群消息但不提醒、接收群消息并提醒等选项; b) 群成员可通过在融合通信终端的群聊界面操作或在非融合通信终端上回复短信来暂时停止接收该群的消息,此时,投递给该成员的群消息将以离线方式存储在平台侧。
2) 多种媒体格式:消息内容中可携带多种媒体格式,包括文本、语音、视频、图片、表情、名片、位置信息等。
多媒体内容收发和处理方式要求如下: a) 发送图片、视频内容时,平台应首先发送缩略图,接收方可通过点击缩略图从平台侧按需下载原始内容; b) 接收到名片消息后,接收方点击名片对象可将名片存入本地通讯录; c) 接收到位置消息后,终端使用消息中所带的地理位置经纬度访问地图服务,获取以该经纬度为中心的区域地图并显示。
3) 兼容传统短/彩信:提供传统短/彩信、即时消息的统一收发和展现界面,支持根据业务策略和用户接入方式进行即时消息与传统短/彩信的优选、转换和互通,支持融合通信用户与非融合通信用户、其他运营商用户的无缝消息交互;4)消息发送策略: a) 融合通信终端在有IP连接的情况下,优先以即时消息发送; b) 若终端无IP连接且在CS网络附着,文本内容以传统短信方式发送,含多媒体内容的消息先在终端侧缓存,待有IP连接时以即时消息方式发送; c) 终端在有IP连接时不发送传统短/彩信。
5下一代融合通信白皮书5)消息接收策略: a) 对发送方发送的传统短信,终端以传统短信方式接收; b) 对发送方发送的传统彩信,终端以传统彩信方式接收; c) 对发送方发送的即时消息:若接收方终端当前有IP连接,则平台以即时消息下发,若接收方终端当前无IP连接且附着在CS,则平台下发短信提示用户。
6) 消息历史存储:在保证用户隐私和安全的前提下,支持消息历史的平台侧存储,并向用户本人提供消息历史下载、检索和删除功能;7) 公众账号和信息服务:用户关注公众账号后,可与公众账号进行消息交互,获得信息服务。
3.3 新联系1) 丰富的联系人类型,除原有的联系人外,还增加了“我”、群、公众账号: a) “我”:个人资料管理和业务办理的入口。
提供用户本人头像、名片等个人资料设置、发布功能;访问网上营业厅,进行账单查询、套餐办理、业务设置等; b) 群:基于群关系的社交通信入口。
基于群提供多种通信服务,如:群聊天、消息群发、群内内容共享等; c) 公众账号:获取公众信息服务的入口。
用户通过搜索、二维码扫描、推荐等方式关注公众账号。
2) 增强的联系人功能: a) 增强的联系人信息展现:展现通讯录中的联系人是否为融合通信用户、是否支持视频通话等能力;与联系人设置的个人资料及授权策略结合,展现其头像、名片等信息; b) 多样的联系人添加方式:支持从二维码名片、从接收到的联系人名片中提取联系信息并添加为联系人; c) 黑名单管理:用户可管理通信黑名单,基于黑名单屏蔽通话和消息;并提供恶意号码的标记和识别功能; c) 云存储:提供相关信息(如联系人,通信记录、黑名单)的云端备份与恢复,并支持多终端之间的信息同步。
3.4 其它要求3.4.1 业务体验要求支持下一代融合通信的终端应沿用终端原通信界面及操作系统风格,遵从用户已有的使用习惯;应整合或替代终端原有的消息、通讯录、通话界面,自然地增加新功能及体验,降低用户学习和使下一代融合通信白皮书用门槛;应借助业界主流的交互方式和技术手段,为用户提供便捷、高效的业务使用方式和简易友好的交互体验。
对终端侧部分业务体验要求如下:1)电话拨号界面增加“视频呼叫”功能按钮;2) 来电提示界面提供扩展主叫方资料显示区域,支持来电振铃过程中实时从平台获取主叫用户授权后的个人资料信息(如:头像、姓名)并在该区域展现;3) 支持用户从终端的通讯录、通信历史中选择多个联系人后直接发起多方通话的功能,多方通话过程中应明确显示各参与者当前是否已加入,可添加联系人到当前的多方通话或从正在进行的多方通话中移除参与者;4) 融合传统短/彩信、即时消息的统一展现界面,对于收自或发自同一个联系人的多条消息,在同一个会话窗口中按先后次序展现;5) 终端的联系人列表界面展示联系人是否具备下一代融合通信能力;6) 终端的通讯录中以分类的方式组织和展现“我”、联系人、群、分组和公众账号。
3.4.2 业务管理要求首次使用下一代融合通信时,终端自动从网络侧获取业务配置信息,具体包括:与用户卡关联的账号、IMS核心网的接入参数(如:SBC/P-CSCF地址、IMS核心网鉴权方式及鉴权数据)、业务平台的接入参数(如:通讯录服务器地址)等。
4 终端要求4.1 下一代融合通信在终端上的实现形态要求下一代融合通信以Native方式为主要终端形态,与终端紧密集成且出厂预置;交互界面上融合通信的“新通话”、“新消息”、“新联系”成为面向个人用户的通话、消息、通讯录的新入口。
4.2 “新通话”的终端要求对于双待机和CSFB终端,通话在CS域实现。
对于VoLTE终端,附着在LTE网络时,基于VoLTE提供新通话;附着在2/3G网络时,通话在CS域实现。
终端的具体要求参见《中国移动VoLTE技术白皮书(2013版)》,并在此基础上增加3.1节所定义的新的通话功能。
4.3 “新消息”的终端要求1) 要求4G终端用“新消息”实现即时消息和短/彩信的融合;下一代融合通信白皮书2) 要求4G终端优先支持以SMS over SGs方式接收短信。
4.4 “新联系”的终端要求对4G终端,用下一代融合通信定义的“新联系”替代原通讯录。
4.5 IP连接管理及并发要求终端应具备联网提示功能,当使用业务需联网时,终端向用户提示即将建立数据连接,经用户确认后方可建立连接和使用业务。
终端应支持多数据连接并发:1) 支持多APN的并发,至少支持IMS APN和Internet APN (CMNET)并发;2)支持LTE与WiFi的并发;3) 要求终端同时支持IPv4、IPv6地址的并发,可在不同的APN或WiFi上使用不同的IP地址族。
4.6 终端鉴权机制要求支持AKA和HTTP Digest鉴权机制。
4.7 终端升级要求1) 终端厂商应支持对终端中下一代融合通信软件的OTA升级;2) 建议终端支持强制升级(强制升级需提示用户)、推荐升级两种方式;3) 要求终端具有升级自保护和回滚功能,当升级失败时,可回滚到上一个可用版本。
4.8 终端能力开放要求中国移动将统一要求并规范终端基础通信能力的开放接口。
终端厂家应以API/SDK形式向授权的开发者开放新通话、新消息和新联系基础能力,在保证终端中融合通信基本功能稳定、可靠的前提上,实现终端的业务功能增强、用户体验优化、界面定制化。
5 平台要求5.1 新通话平台要求1) 满足VoLTE音视频能力需求,与IMS核心网互操作,提供一对一音视频通话和补充业务;2) 支持多方音视频通话功能,支持通过解析发起方请求中携带的多方通话参与方列表发起多方通话,支持通话过下一代融合通信白皮书程中的混音、混屏和噪声抑制。
5.2 新消息平台要求1) 具备IP-SM-GW功能,与SS7信令网互通,实现网内和网间点对点短信的发送;2) 支持消息存储、消息前转、消息签名、消息过滤、消息回执等功能;3) 支持消息文本、消息中传送的文件和多媒体内容的存储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