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公务员制度
二战后
强调两项原则:公开平等,成绩主义。 考试是体现这一原则的客观、公平的手段。 《国家公务员法》指出:“考试的目的在于判断是否具备执 行任务的能力。” 国家公务员的任用均通过“竞争考试”,择优录取。必要时, 可根据考试成绩,工作成绩或其他能力的实际考试选拔。 考试主要有笔试、口试和身体检查。任用考试均向公务员通 知,并说明报考官职的职务、责任、待遇、报考资格、手续、 报考日期与地点。人事院把考试合格者编成名册,每任用一 人,必须从5名报考高分者中选拔。
日 本 公 务 员 制 度
Vivian
基本概念
日本公务员制度:日本有关公务员考试、任用、考绩、晋升、奖惩、退 休、工资福利、培训、离职、分类管理、公务员的权利和义务,以及管 理机构等一系列内容的总称。是日本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日本公务员:按照日本法律,凡在政府机关,公共团体中从事公务者均称为 公务员。 国家公务员的职位分为“特别职”与“一般职”。 特别职国家公务员:经公众选举或议会任命的担负重要职务的官员。 一般职国家公务员:为执行国会或政府通过的法案而从事业务或行政工作的 职员。 日本内阁各省厅事务次官以下的在职公务员,均属一般职,一般职公务员统称职 员,即通常意义上的文官。《国家公务员法》的规定适用于所有一般职的公 务员。
进 修 制 度
度服 《国家公务员法》规定:"所有职员作为全体国民的服务员, 务 必须为公共利益进行工作",执行职务时,应“竭尽全力,专心 致志”,“职员不得损害其职务信用,不得有玷污全体官职 纪 名誉的行为”。 同时规定严格的管理措施:国家公务员如违反《国家公务员 律 法》和有关法令,违反职责和渎职,违法乱纪而有损于公务员 的称号者,只要有其中一项,就须给予免职、停职、降薪或警 和 告处分;国家公务员如果工作成绩不佳,因身心健康致使执 行职务有困难,或不胜任,或缺乏担任官职必备条件者,只 管 要其中有一项,应予以降职或免职;国家公务员如因身体不 理 健康而需要长期休养,或因涉及到刑事案件而受起诉者,只 要有其中一项,便可令其休职。 制
二战前
并一直沿袭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革日 本 公 战后,由美国占领当局主持对日本原有的统治机构和官吏制度 进行改革。 务 在清理有浓厚封建主义色彩的旧制度的基础上,日本政府按照 资产阶级的民主原则和效率原则,遵循新宪法的精神,以美国人事行 员 政顾问团的草案为基础,于1947年10月制定了《国家公务员法》。 其目的是“确立国家公务员即国家职员的各种根本基准”, 历 “规定民主的方法选拔和指导职员执行其职务,使其充分发挥效能, 以保障为公民办公务既民主又有高效”。 史 1950年,日本政府又公布《地方公务员法》,进一步全面地从 沿 法律上确立公务员制度。点主 要 特考 试 任 用 制 度
日本称考绩为“勤务评定”。 考绩的目的在于充分发挥和提高职员的工作效率,并作为奖 惩的根据。考绩按不同官职的职务规定标准,明确每个人的 职务执行能力、责任心、业务水平和实际成绩。 考绩分为定期评定和临时特别评定。由主管部门的首长依据 工作责任制和完成任务的情况,对其下属每年进行一次定期 的或临时的考核,客观地评定职员的业绩。 《国家公务员法》要求:政府机关首长必须“根据评定结果 采取适当措施”,对工作成绩优秀者,可得到不同等级的表 彰,并相应地晋升职位和提薪;对工作成绩不良者,给予教 育或训练,有的进行工作调动或降低职务。
目 录
革日 本 日本的官吏制度是明治维新以后建立起来的。明治维新前统治 国家的“官吏”主要是武士。 公 在普鲁士文官制度的影响下,日本于1886年颁布《各省官制》 务 1887年颁布 《文官考试试补及见习规则》和 《官吏服务纪 律》,确立了考试用人的原则,标志近代官吏制度的确立。 员 它强调官吏必须绝对忠于国家和君主,并努力提高办事效率。 1893年明治政府制定《文官任用令》和《文官考试规则》,通 历 过考试任用高等文官; 1898年随着政党内阁的出现,政党分赃制的弊端突出。 史 1899年明治政府修改《文官任用令》,制定新的《文官资格保 障令》和《文官惩戒令》。至此,日本近代文官制度才完全确立, 沿
考 绩 奖 惩 制 度
日本对公务员的待遇称为“报酬”,报酬由基本工薪和津贴 构成。 《国家公务员法》对公务员支付工薪的标准,归结为“职务 和责任”。报酬必须与社会经济状况相适应。 《国家公务员法》赋予人事院对工薪的建议权,规定:“工 薪表是在考虑生活费、私营企事业的报酬和人事院决定的适 当条件基础上作出。并按每个等级或职级来规定具体的工薪 额。” 报酬包括:基本工薪;职务特殊者加薪;还可根据不同情况 领取抚养家属、交通和房租等各种补贴。此外,还规定公务 员退休领取退职金和养老金。
报 酬 福 利 制 度
《国家公务员法》 规定行政机关首长“对职员效能的发挥 和提高,必须进行调查研究”,制定和努力实行职员进修计 划。目的是发挥公务员的才能,增进服务精神,提高工作效 率。
人事院主持的进修有以下几种: 初任进修,使新录用的公务员了解其责任和执行职务应有的 态度; 行政进修,培训行政职工中服务成绩优良者,目的是提高行 政管理能力和培养优秀官员; 组织管理者培训,以课长级官员为对象,通过实习和业务技 术知识训练,提高执行职务的能力;组织人事院和地方事务 局的监督者进修,以提高公务员管理和监督的能力;行政官 驻外国研究员制度。
(1)中央与地方公务员分别管理。国家公务员由中央人事院统一管理,人事院 对内阁具有相对独立性,掌管和调整职员的级别、考试、任免、报酬、进修、 惩戒等人事行政事务,并拥有准立法权和准司法权。它有权就人事问题直接向 国会、内阁提出工作报告和建议。地方公务员则由各地方自治体的人事委员会 或公平委员会管理,这些组织以《地方公务员法》为依据,管理地方公务员的 有关事宜。中央与地方人事机构都有各自严密、合理的组织,各司其职,而非隶 属关系,其权限范围十分明确。 (2)实行以职阶制为基础的人事行政基本制度。职阶制是官职的等级制。是根 据职务的种类、复杂性和责任大小把官职加以分类整理的计划措施。但职阶制 过于简单,有违《国家公务员法》的规定,因而尚未全面实施。 (3)各项公务员制度规范化、法制化。有效地保证了公务员管理的科学化和效 率化。 (4)各级公务员实现知识化和年轻化。一般职公务员通过考试择优录用,保证 了公务员的文化专业水平,同时限制了年龄,使他们在年富力强时承担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