盈亏平衡点教程
盈亏平衡点产量
企业现有生产能力,每年可获得利润 S=Q(M-V’)-F=50×24000-900000=300000(元)
14
2.扩建自动线方案的可行性
盈亏平衡点产量
企业维持原有生产能力,每年可获得利润 S=Q(M-V’)-F=50×24000-1100000=100000(元)
说明,如不扩大产量,利润将降低20万元,若使利润 增加到30万元,则新方案实施后的企业生产能力应为
年限为5年,销路好的概率为0.7,销路差的概
率为0.3,A1方案销路好、差年损益值分别为 300万和负60万;A2方案分别为120万和30万。
19
决策过程如下:画Βιβλιοθήκη ,即绘制决策树• A1的净收益值=[300×0.7+(-60)×0.3] ×5450=510万 • A2的净收益值=(120×0.7+30×0.3)×5240=225万 • 选择:因为A1大于A2,所以选择A1方案。 • 剪枝:在A2方案枝上打杠,表明舍弃。
说明,只有当新方案实施后企业销售量28000超过 件时,新方案才可行。否则应维持原方案。
15
练习
某企业决定生产一批产品。基建与机器设备投 资等总固定成本为380000元;单位产品售价26元; 单位变动成本为18元。 求:
1.生产该产品的盈亏平衡点产量是多少?
2.产量是多少时能实现60000元利润? 3.盈亏平衡点销售额是多少? 4.销售额为多少时可实现利润80000元?
二、决策树法
决策树法是指借助树形分析图,根
据各种自然状态出现的概率及方案
预期损益,计算与比较各方案的期 望值,从而抉择最优方案的方法。
17
概率分枝
状态节点
2 4
结果节点
方案分枝
概率分枝
5
结果节点
1
方案分枝 决策结点
概率分枝
6
结果节点
3
概率分枝 状态节点
7
结果节点
18
• A1、A2两方案投资分别为450万和240万,经营
I=MQ
(10-2)
根据上述产品成本结构和产品销售收入变化分析,盈亏分析模 型应有线性与非线性两种类型。
8
§ 1.3
线性盈亏分析模型的及其应用举例
线性盈亏分析模型是指变动费用和销售收入随产量(或销售量) 增加而成比例地增加的这种线性变化,一般可用盈亏平衡图和盈亏 分析模型来描述。
一、盈亏平衡图
I 费用(元)
可变成本 变动 费用 (V)
固定成本 (F)
生 产 费 用 (C)
出 厂 价 格 (M)
5
生产费用分为固定费用和可变费用的方法 - 回归分 析
Y 费 用 C
Y=a+bX
a
2 4 6 产量 8 10 12 X
回归分析法图
6
2 、建立成本结构
“计划性能法”是盈亏平衡分析的基础。作为“计划性能法” 的第一步,把固定成本再分为预付成本和计划(或管理)成本。 预付成本 预付成本是由所提供的生产能力决定的。如线性折旧、税款、 租金工厂和设备保险金等。
表2 某企业各种生产方案下的效益值(单位:万元)
效
益 价格状态(概率) 方 案
改进工艺成功 按原工艺生产 购买专利成功 (0.8) -200 50 150 -300 50 250 自行研制成功 (0.6) -200 0 200 -300 -200 600
产量不变 增加产量 产量不变 增加产量 -100 0 100
盈亏分析模型是辅助企业经营决策的一种工具。
1
1.1
盈亏平衡问题概述
一、盈亏平衡分析是一种管理决策工具 盈亏平衡分析是一种管理决策工具,它用来说明在一定 销售量水平上总销售量与总成本因素之间的关系。因为销售 量一定时,企业总收入和总成本之间的相互关系是确定的, 而影响这些因素的是关键性的管理决策。 当考虑到所有影响销售价格和产品成本的因素,并对它 们的性质进行了深入研究后,所作出的盈亏成了有效的管理 工具。
计划成本
计划成本是管理部门认为要达到预期目标所必须的费用。经营 规模和成本估算一确定,至少在短期内倾向于维持一个常量。 由此可得成本方程为: C=F+V=Fc+Fp+V 计划成本 (10-1)
其中:C为总成本;F固定成本;V为可变成本; Fc为预付成本; Fp为
7
二、产品销售结构
企业产品销售销售收入与企业产品销售量及产品市场价格之 间的关系为: 总销售收入(I)=产品价格(M)*销售量(Q) 即:
20
结合实例介绍方法的运用
例:某公司计划未来3年生产某种产品,需 要确定产品批量。根据预测估计,这种产品的市 场状况的概率是:畅销为0.2;一般为0.5;滞销 为0.3。现提出大、中、小三种批量的生产方案, 求取得最大经济效益的方案。有关数据如表2-2 所示。
损益值 方案
自然状态及其 概率
畅销(0.2) 40 30 20
每年增加的收益(万 元)
方案
投资(万元)
销路好 (0.7)
销路差 (0.3)
期限(年)
新建生产线 改造生产线
280 120
100 40
-15 10
8 8
练习决策方法的实际应用
例1:某企业为了生产一种新产品,有3个方案可供决策 者选择:一是改造原有生产线;二是从国外引进生产线; 三是与国内其他企业协作生产。该种产品的市场需求状 况大致有高、中、低3种可能,据估计,其发生的概率 分别是 0.3 、 0.5 、 0.2 。表 1 给出了各种市场需求状况下 每一个方案的效益值。试问该企业究竟应该选择哪一种 方案? 表1 某企业在采用不同方案生产某种新产品的效益值
产工艺,即用新的工艺代替原来旧的生产工艺。
现在,取得新的生产工艺有两种途径:一是自 行研制,但其成功的概率是 0.6 ;二是购买专利, 估计谈判成功的概率是0.8。
如果自行研制成功或者谈判成功,生产规模都将考 虑两种方案:一是产量不变;二是增加产量。
如果自行研制或谈判都失败,则仍采用原工艺进行
生产,并保持原生产规模不变。 据市场预测,该企业的产品今后跌价的概率是 0.1 ,价格保持中等水平的概率是0.5,涨价的概率是0.4。 表2给出了各方案在不同价格状态下的效益值。 试问,对于这一问题,该企业应该如何决策?
一、盈亏分析法
学习目的:
考查盈亏平衡分析中分解成本的正确步骤、建立盈亏分析模型 并在企业经营中实际应用,进而说明如何才能把盈亏平衡分析扩大 到其它需做决策的领域。
盈亏平衡分析:
就是对企业产品的成本、产品的产量 (销售量)和企业利润的 综合分析。其目的是掌握企业盈亏界限,正确规划生产发展水平、 合理安排生产能力,及时了解企业经营状态,提高企业的经济效 益。
利润(S) 变动费用 (V) 盈 V O 变动费用 (V) 亏 F
总固定成本 Q0
固定费用
(F)
9
二、线性盈亏分析模型 1、盈亏分析模型的基本公式
总成本(C)=固定成本(F) +可变成本(V)
C=F+V=Fc+Fp+V (10-1) (10-2) (10-3) (10-4)
总销售收入(I)=产品价格(M) ×销售量(Q)
选择最佳方案
1.将各方案的期望值标在各个方案结点上; 2.比较各方案的期望值,从中选出期望值最大的 作为最佳方案。 3.把最佳方案的期望值写到决策结点方框的上面。 同时剪去(用“//”表示)其他方案枝。
4.此例中,大批量生产期望值最大(60万元),故 选中该方案。
练习:决策树法
例题:
某企业打算生产某种产品A,估计该产品未来8年 的销售情况会出现两种可能:销路好,其概率为0.7, 销路差,其概率为0.3,可采用的方案有两种,一是新 建生产线,需要投入资金280万元,二是对现有的生产 线进行改造,需要120万元,两种方案的年度损益值如 表所示,试进行方案选择。
图:单级风险型决策问题的决策树
(2)计算各方案的期望效益值。
① 状态结点V1的期望效益值为
EV1=200×0.3+100×0.5+20×0.2=114(万元) ② 状态结点V2的期望效益值为 EV2=220×0.3+120×0.5+60×0.2=138(万元) ③ 状态结点V3的期望效益值为
EV3=180×0.3+100×0.5+80×0.2=120(万元)
销售费用
总固定成本
销售量 3 盈亏平衡点:就是企业经营达到这一点时,总销售额与总成本完全相等。
§ 1.2
盈亏分析模型的基本结构
盈亏分析模型的基本结构是由成本结构和销售结构组成的。
一、产品成本结构
工业产品的成本中划分为:原材料费、燃料动力费、工资及附 加费、废品损失费、车间经费和企业管理费等六项。 根据其与产品产量的关系分为固定费用和变动费用两部分。
2
二、盈亏平衡问题中的成本和销售分析
企业的盈亏主要取决 于企业产品销售收入和产 品的成本费用。销售收入 大于总的成本费用时,企 业就盈利;否则企业就亏 损。即:
销售 与 成本
盈利区
盈亏平衡点 (总销售等于总成本) 销售费用 生产费用 亏损区 总可变成本 原材料 生产费用 直接劳动
企业利润=销售收入-总成本费用
价格低落(0.1) 价格中等(0.5) 价格上涨(0.4)
解:这个问题是一个典型的多级(二级)风险型决策 问题,下面仍然用树型决策法解决该问题。
(1) 画出决策树(图示)。
(2) 计算期望效益值,并进行剪枝:
(3) 剪枝。因为EV2> EV1, EV2> EV3,所以,剪
掉状态结点V1和V3所对应的方案分枝,保留状态结 点V2所对应的方案分枝。即该问题的最优决策方案 应该是从国外引进生产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