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黑龙江省水稻生产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黑龙江省水稻生产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关键词:黑龙江;水稻;发展
黑龙江省水稻种植面积占北方 14 省水稻种植面 积的 41.5%,占东北总面积的 58.1%,是种植面积最大 的省份。 黑龙江省水稻种植面积占据北方稻作区的主 要位置,对于稳定北方稻作区水稻生产、发展寒地稻 作经济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1]。 自 1984 年以来,黑龙 江省水稻生产迅速发展, 尽管期间也出现减少时期, 但总的发展速度之快,以及对全国稻米市场的影响程 度之大是前所未有的,特别是目前处于一个新的大发 展时期,水稻生产也面临着很多新的问题,本文以区 域内的基础和外界环境入手,分析黑龙江省水稻生产 利弊, 为水稻的再发展及长远规划提出总的战略思 路。
可 行 性 研 究 .中 国 农 业 科 学 ,2007 ,40(12) :2716-2726
[5]燕妮,孙万仓,朱惠霞,等.播期对冬油菜越冬率 及 生 理 生 化 特 性 的 影
[2]王 栓 全 ,刘 东 海.渭 北 旱 原 甘 蓝 型 油 菜 北 移 的 实 践 与 认 识 . 干 旱 地 区 农
以人为本原则。 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高当地人 民群众生活水平, 作为粳稻发展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 点,努力协调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过程中,经济、社会 和生态环境的关系。
协调一致原则。 粳稻发展建设规划应与全省国民 经济、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规划、国土规划等相协调一 致。
统筹兼顾原则。 充分考虑水资源承载能力,实行总 量控制、定额管理,协调各行业的用水需求,促进农业 结构调整,实行改造与创新、自然降雨与田间灌溉与排 水相结合,妥善处理河流与区域、上下游、左右岸、干与 流开发与保护、 建设与管理的关系, 要重视保护和管 理,在加强软硬建设的基础上,实现科学管理。
生态环境好, 有利于提高商品竞争力 黑龙江省 森林覆盖率高达 45%,有良好的农业生存环境,人口密 度较小,农村工业发展相对缓慢,工业排污和生活垃圾 对空气、水资源和土壤资源的污染也少,最适合生产无 公害的绿色食品。 黑龙江省生产稻米几乎全部是食用 稻米,这是本省绿色品牌稻米较多的根本因素之一。 黑 龙江省温差大,与南方水稻主产区相比较,没有高温障 碍,稻米整米率高,透明度好,一般情况下垩白较少,外 观品质好,稻米蛋白质和直链淀粉含量较低,以及其他 营养成分含量适中,也适宜发展生产优质食味米[5]。
业 ,2010 ,3 :30-31
产 量 及 经 济 性 状 的 影 响 .西 北 农 业 学 报 ,2009 ,18(2) :122-125 ,130
(收稿日期:2011-04-25)
2011 年第 7 期
应有的调节工程,使水资源的调控解力差,造成枯水期 和用水高峰期供水受限制的被动局面。 黑龙江省的水稻 发展,应该在建设水利工程的前提下,再扩大水稻种植面 积,才能避免干旱的危害和保证水稻生产发展。
水资源可发展原则。 坚持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充 分利用,抓好节水工作的同时,合理利用区内地表水和 地下水,大力开发现有水资源,实现水资源的充分和有 效利用。
多种措施相结合原则。 工程措施排工程措施相结 合,防洪、治旱与改善水环境相结合,续建配套和新建 工程相结合,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增加粮食产量,巩固 黑龙江省商品粮基地建设
!!!!!!!!!!!!!!!!!!!!!!!!!!!!!!!!!!!!!!!!!!!!!!!!
参考文献
[4]孙万仓,武军.8 个白菜型冬油菜品种抗寒性 的 初 步 评 价.湖 南 农 业 大
[1]孙万仓,马卫国,雷建民,等.冬油菜在西北旱寒区 的 适 应 性 和 北 移 的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2007 ,33:151-155
专题论述 13
没有转基因, 有利于生产安全食品 转基因的稻 米销售市场和销售价格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黑龙江 省水稻大面积种植时间较短, 生产上并未推广应用任 何转基因水稻,加之特殊的天气条件,一般外地品种受 温度条件限制也很难直接引种。 为此黑龙江省生产的 稻米,从生物安全角度看属于绝对安全性产品,这对提 高稻米的商品价值、 使稻米销往高消费市场和世界高 消费国家都具有重要意义。
量也在增加,所以严重影响了水稻生产的稳定发展。 1.2 水稻稻瘟病 病重 稻瘟病 发生是限制 黑龙江省 水稻生产的主要因素。 从 1964 年至今,每年个别地区 都有稻瘟病的发生,品种及程度有差异。 42 年来在历 史上发病较重的年份有 14 次,减产幅度也各不相同。 2005 年全省发生面积达 83 万 hm2,其中 3.8 万 hm2 颗 粒无 收 ,2008 年 稻 瘟 病 发 生 面 积 接 近 66.7 万 hm2,每 年都损失 67 万 hm2 左右。 1.3 盐渍化土壤 日趋严重 黑 龙江省土壤 多盐渍化 和自然条件的影响和作用,使土壤的成土过程和变化 规律不同。 随着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土壤盐渍化比 较严重,黑土耕层逐年变浅,土壤有机质含量有的地 块不足 5%,又由于长期地下水的盐渍化作用,使得盐 渍化土壤面积扩大的比较严重,全省己经突破 66.7 万 hm2,不利于水稻的生长。 1.4 旱灾比较严重 全省水旱灾害较重,多以西部为 主 ,1949-2004 年 56 年 间 旱 灾 累 计 受 灾 面 积 7867 万 hm2,平均每年 104 万 hm2,占播种面积的 17.8%。 且春 旱多于夏秋旱,主要原因是受河流枯水制约,临界期 缺水,造成作物减少,全省水田每年温水面积在 6.7 万 hm2 左右。 水源总量偏少,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而且 与土地资源的分布不协调,河川经流主要集中于山丘 区和边境河流,而耕地主要集中于松嫩和三江两大平 原区 ,约占全省耕 地 面 积 的 80%以 上 ,山 区 水 资 源 丰 富 ,需 水 量 较 小 ,平 源 区 水 资 源 缺 乏 ,需 水 量 较 大[3]。 1.5 水利工程基 础薄弱, 水资 源利用率低 全省地 表、地下水资源总量为 10.33 亿 m3,目前可利用水量仅 3.51 亿 m3(2004 年),占 水 资 源 总 量 的 34%,水 资 源 利 用率年远低于相邻的吉林和辽宁省,主要原因是缺少
商品数量大, 有利于开拓稳定市场 随着人们生 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稻米品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黑 龙江省具有独特的生态环境,发展稻米商品数量最多, 以绿色食品的优势,与缺米地区、高消费地区建立一种 稳定的优质米供应基地。 特别是粳稻在全国商品粳稻 市 场 占 绝 对 优 势 ,这 是 其 他 省 份 无 法 比 拟 的 [6]。 2.2 政策和经济 上的优 势 中 央 一 号 文 件 的 出 台 为 黑龙江省水稻再发展奠定了政策基础。 文件指出集中 力量支持粮食主产区发展粮食产业, 促进种粮农民增 加收入,实事求是地制定了一系列的相应政策措施。 作 为国家的商品粮基地,国家将“天下大粮仓,拜托黑龙 江” 的荣誉给黑龙江省, 黑龙江省发展优势作物—水 稻, 必将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同时为水稻的发展 提供有利的环境。 2.3 水土资源优势 全省水资源总量为 810 亿 m3。 虽 然全省农场水资源和人均水资源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但 年蒸发量相对较小,因缺乏控制性水源工程,地表水的 调控能力仅有 30 多亿 m3, 因此地表水开发潜力巨大, 并且水质好,为优质稻米的生产提供了良好的条件[7]。 2.4 技术优势 随着黑龙江省水稻的发展,我国技术 也进一步完善, 目前正在研究和推广的技术有水稻旱 育稀植技术、低温冷害防御技术、超级稻栽培技术,优 质水稻良种的普及推广,覆盖率己达 90%以上,为水稻 的再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 2.5 工程和 设 备 优 势 黑 龙 江 省 水 利 基 础 设 施 不 能 达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但 1998 年洪水过后,大 江大河防洪体系建立、松干提防建设任务即将完成,尼 尔基水利枢纽即将发挥调节作用。 近年来,黑龙江省水 稻生产机械化发展较快, 全省适合水田作业的中型拖 拉机 43700 台,作业机具完全配套,联合收获机 13459 台,是吉林、辽宁的 90~100 倍,水稻近 1/3 面积实现了 机械化,在全国居领先地位。
2 黑龙江省水稻再发展的优势和潜力
由于国家政策的扶持及粮食安全生产需要,黑 龙江省的水稻生产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新的 历史时期、 新的机遇使黑龙江省水稻生产具有再发 展的可能和潜力。 2.1 稻米市场优 势 黑龙 江 省 水 稻 种 植 面 积 在 全 国 各省市区中仅排在第 9 位,但由于人口较少,人均稻谷 生产量排在全国第 3 位[4]。 我国主食消费规律是:南方 地区以稻米为主,北方地区以面食为主,黑龙江地区则 米面兼用。 黑龙江省生产稻谷主要以食用大米为主,本 省 实 际 消 费 仅 占 生 产 量 的 30%左 右 , 商 品 率 则 达 到 70%左右,2006 年商品稻米总量已达到 979 万 t,己经 成为全国商品稻米最大的地区, 黑龙江稻米在国内外 市场具有以下优势。
全部为粳稻, 有利于打造特色品牌 全国稻谷总 产 量 70%左 右 为 水 稻 ,粳 稻 约 占 30%,全 国 素 食 粳 稻 的人较多,约占 55%,目前素食粳稻米人均消费数量呈 增加趋势,国内外粳稻生产量和商品量少,黑龙江省生 产的全部是粳稻, 这无疑展示出黑龙江省稻米有良好 的国内外市场销售前景。
12 专题论述
2011 年第 7 期
黑龙江省水稻生产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于清涛 1 肖佳雷 2 龙江雨 2 王宗涛 2 赵 璞 2 宋伟丰 2
(1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农业科学院, 150070;2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哈尔滨 150086)
摘要:重点分析了黑龙江省水稻生产条件,水稻再发展的优 势、潜力及黑龙江省水稻区域发展战略目标与特点,提出了黑龙 江省区域水稻规划的发展思路、发展战略目标和战略重点,为提 高北方稻作区在全国水稻生产中的地位, 同时为解决粮食安全 奠定基础。
1 黑龙江省水稻发展的限制条件
黑龙江水稻的发展关键是国家对水稻生产采取 有效的宏观调控,如粮食保护收购、生产和种子库补 贴等,同时黑龙江省水稻生产的自然生态环境也存在 不同程度的差别。 1.1 低温冷害频 繁发生 黑龙 江省的水稻 生产过程 中,低温是限制水稻生产的主要因素之一,具有周期 性、突发性和群发性等特点,从 1964-2002 年的 40 年 中,冷害出现 29 次,占总年数的 30.2%,低温造成的减 产 多 在 20%,甚 至 绝 产[2]。 黑 龙 江 省 冷 害 风 险 一 直 存 在,给农户造成的减产幅度也在增大,受害品种的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