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奈日出美术教案【篇一:美术教案】第一课另一种选择外国风景画、静物画赏析(二)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引导学生建立一种新的绘画理念,让学生对外国风景画和静物画有初步认识,了解野兽派、印象派、新印象派、后印象派、立体派的绘画风格和艺术特点。
2、通过赏析19世纪末风景画、静物画的艺术特色,感悟现代艺术的独特魅力,从各派大师们的作品里体会他们丰富的情感和个性,品味画笔与心灵撞击而成的绘画作品的精彩和永恒,感受画家的创作思想和情感流露。
3、发现和理解19世纪末风景画、静物画的艺术美,进行评述、讨论、交流等多种教学活动,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在小组研讨型学习模式下,让学生学会表达自己的见解。
本课重点:引导学生用正确的态度赏析19世纪末风景画、静物画的艺术特色;通过对各种画派作品的赏析,分析、比较传统艺术与现代艺术的异同;印象派、新印象派、后印象派的区别。
本课难点:如何理解凡高的“表现性”(或主观感受),感悟作品所蕴含的思想、情感、性格等精神特征是本课的难点所在。
课前准备:教学ppt、画家视频等。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先学后教,引入印象派概念出示ppt,欣赏一组图片(工笔画荷花与莫奈的睡莲),请同学从美术角度分析相同题材不同表现形式作品的特点,二者在技法上有什么不同,画面带给你什么感受?并请各组代表准备发言。
《出水芙蓉图》用没骨法。
用笔轻细,敷色柔美,几乎不见笔迹。
浅粉色的花瓣、嫩黄花蕊,似乎还带有拂晓时分的露珠,这正是花苞初发的最佳时刻。
粉红色的莲花在碧绿的荷叶映衬下显得格外的清妍艳丽。
它突出地表现了荷花出污泥而不染的高洁品格。
这是宋人花卉小品中难得的上乘佳作。
印象派画家在绘画中注重对外光的研究和表现,主张到户外去,在阳光下依据眼睛的观察和现场的直感作画,表现物象在光的照射下,色彩的微妙变化。
2、简述印象派莫奈年青时生活窘迫,艺术上受到主流的排斥,但是他顽强地坚持着,在巴黎组织了印象派画家的多次展览,随着时间的延续他们逐渐得到了社会的承认。
中年以后的莫奈在绘画上有了市场,经济状况大为好转。
于是他在巴黎郊外建造了一个人工的池塘,并引入河水,形成一个水上的花园。
莫奈还在池塘周围种植了各种垂柳和花卉,在池塘里则繁殖了大量睡莲。
在午后的阳光下,如镜子般的水面上,睡莲飘浮,这些异常的水生植物,大叶子向外平摊开来,和令人神往的花朵奇怪地移动着,西方的色彩、光线和东方的诗意情调在这里巧妙地交汇在一起。
晚年的莫奈视力越来越差,白内障几乎使他失明,但他仍然坚持作画,在风格上更加简洁、抽象,具体的花卉、睡莲都消融了,只有颤动的笔触和闪烁、跳跃的色彩,我们分不清哪里是水面,哪里是水底,哪里是倒影,作品具有东方式的梦幻气息。
二、小组合作,研究释疑○欣赏《大碗岛星期日的下午》、《教廷的皇宫》、《麦田的群鸦》、《星月夜》,通过几幅作品的分析、研讨,认识新印象派和后印象派。
回答新印象派和后印象派绘画有什么特点?这些不同特点表现在哪些方面?小组讨论后回答问题。
1、描叙你看到的形状、质感、空间、形体等;2、分析作品的节奏、均衡、动势、对比等;3、画面有什么内容、题材、感觉、象征意义等;4、判断作品传达了什么观念、风格、审美价值、实用价值等。
1、新印象派比印象派更进一步的运用科学化的描写法追求对外光的表现。
画家们在画面上使用纯色,不在调色板上调混颜色,这样中间色是在观赏者(离画面有一定的距离)的眼中自然混合而产生的。
(例如:桃色是用白和红色调成的,但如果把白色和红色摆在一起,不使其混合,观者的眼睛在一定的距离看过去,仍有“桃色”的感觉。
)因此尝试以原色小点直接点在画面上,保持色彩本身的纯度和明度,使画面色调鲜明而活泼。
《大碗岛星期日的下午》在这幅作品中,修拉采取小心翼翼的点彩画法,把各种经过仔细分析处理的原色小圆点,经过一年的时间点满在画布上。
作品描绘的是巴黎附近奥尼埃的大碗岛上一个晴朗的下午,游人们在树林间休闲的情景。
前景一大块暗绿色表示阴影,中间黄色调子的亮部,表现午后的强烈阳光。
阳光透过树林投在草地上的阴影,被强调得界限分明。
人物服饰的色彩与树林、草地互为呼应,给人以地毯式的装饰特点。
由于点彩,使人和物都显得影影绰绰,朦胧模糊。
和修拉加以比较,西涅克的画更富於炽烈的情感。
如《教廷的皇宫》,采用各种谐调的、镶嵌画似的点描法绘制,补色关系在细部颇不讲究,可是从整体上看是和谐的。
它不仅色彩鲜明、响亮和耀眼,而且像交响乐似地产生丰富华丽的鸣响。
画面近处用低明度的冷色,中间用中明度的暖色,天空中用高明度的色彩,既良好地处理了补色的关系,同时又使远近产生秩序感。
2、后印象派《星月夜》这幅画,画着一些入睡的小屋,丝柏从下面伸向深蓝色的天空;一些黄色的星与闪光的橘黄色的月亮形成旋涡,天空变得活跃起来。
这是体现内心的、最紧张的幻想,是发泄无法抑制的强烈感情的创造性尝试,而不是对周围大自然平心静气研究的结果。
○欣赏《水果静物》、《向日葵》,以新的观点重新认识画家作品,并通过欣赏作品作出相应的联想与评述。
里,他的笔触坚实有力,大胆恣肆,把向日葵绚丽的光泽、饱满的轮廓描绘得淋漓尽致。
此画以黄色和橙色为主调,用绿色和蓝色的细腻笔触勾勒出花瓣和花茎,签名和一朵花的中心也使用了蓝色。
籽粒上的浓重色点具有醒目的效果,纤细的笔触力图表现花盘的饱满和纹理的婀娜感觉。
○欣赏《埃斯塔克的树林》、《灰色的树》《埃斯塔克的树林》勃拉克在这里平面地解体了树林,让视点与光源分散,形成支离破碎的组合,看上去有一种拼贴画的味道,以突出画面的装饰性效果。
三、小结。
你认为绘画发展至今乃至于以后,是否会被照相所代替?通过外国风景画、静物画作品的欣赏、评述,同学们对几种新的画派有了一些初步的认识和了解,也掌握了一定的欣赏美术作品的方法。
同学们的直观大胆的交流评述非常精彩,大家在生活中只要细心的观察,大胆地体味,你会发现,生活中的美无处不在。
教学感受:美术义务教育的目的是为学生终身学习和美术素质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学会欣赏美、感受美对学生形成良好的美术情操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
我们应该把对学生美术欣赏能力的培养贯彻整个义务教育阶段,在教学中认真研究教学方法,通过美术欣赏陶冶学生的情操。
第二课人类的朋友【教学目标】1、认知领域:了解人类和动物的关系,了解线造型的基本方法;2、技能领域: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团结协作的精神,和细致的观察能力、用线造型的表现能力;3、情感领域:帮助学生树立起爱护动物、保护动物的观念和意识,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富于探索的精神。
【篇二:《印象主义绘画》教案】:《印象主义绘画》教案课题:《印象主义绘画》教案江苏省常熟市中学朱惬课业类型:欣赏课高中美术教案:《印象主义绘画》教案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目的:通过本堂课的学习,学生了解印象主义、印象主义的代表画家。
学会如何来欣赏现代绘画。
高中美术教案:《印象主义绘画》教案教学重点:l、色彩和光学的关系 2、莫奈、凡高教学难点:如何用心来欣赏绘画高中美术教案:《印象主义绘画》教案教具准备:电子课件高中美术教案:《印象主义绘画》教案教学过程学生在德彪西的《月光曲》中进入教室。
一、引入新课:同学们,我们艺术论坛上周的讨论题是:测试,你更喜欢哪一张画?很多同学都去参与了讨论。
有同学在问:这是谁的作品啊?那我告诉大家,贵妇人肖像是法国罗可可艺术的代表画家布竭的作品,老人肖像是法国后后印象派画家凡高的作品。
同学们是否还记得我们以前讲过的罗可可艺术的风格特点?艳丽、精致、豪华浮华的法国宫廷艺术和我们的生活距离很大,所以从讨论结果来看,喜欢老人肖像的同学比较多。
那我们为什么会喜欢它呢?有同学说“老头帅。
”没有抓住问题的关键。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讨论的问题。
二、新课讲授课题——印象主义绘画印象主义绘画的代表者,除了莫奈还有谁?马奈、毕沙罗、德加等。
请介绍马奈的代表作。
看马奈的代表作:《草地上的午餐》、《酒吧侍女》、《吹笛的男孩》。
看了这些作品,请同学简单的来总结马奈的艺术风格。
马奈:十分善于使用黑色的。
使整个画面的色彩响亮醒目而又各得其所。
现在我们来看这些画,你能否分辨出莫奈的和马奈的作品。
接下来我们来做个游戏,每组有一张纸,纸上画了一个圆,请大家用桌上现有的彩色粉笔,在圆中混和点色点,观察混和后的颜色。
教师请几个小组的成员一起回答自己小组得到的颜色。
大家可以发现不同的颜色经过色点的组合,就形成了新的色彩,那刚才大家用的绘画的方法就是——点彩画法。
看点彩大师修拉的作品《大碗岛的星期日下午》。
那请预习过的同学来给大家介绍一下作者的艺术风格和画派。
新印象主义:尝试用原色色点配置,使画面产生视觉混合的色彩效果,运用这种准确分布的各种色点来客观理性地、冷静地组成画面艺术形象。
因他们用这种科学的、严格化的色彩和笔触,代替了印象主义画家的那种富有感情的色彩和生动潇洒的笔触,所以人们又称它为“科学的印象主义”。
大家认为这种绘画方法好吗?这种绘画风格把印象主义对光与色的追求推向了一个极端,还有一批画家在寻求另外的一种对光和色的表现方法——后印象主义。
学生介绍后印象主义:指那些曾经追随印象主义,后来又极力反对印象主义的束缚,从而形成独特艺术风格的画家。
后印象主义者不喜欢印象主义画家所采取的过于客观的科学态度。
他们主张,艺术形象要有别于客观物象,同时饱含着艺术家的主观感受。
印象主义的代表画家:高更、塞尚、凡高。
大家看看这是谁的画?很多同学非常熟悉凡高的作品,为什么?对,他的画卖世界的最高价,5300万美元。
对,很多人说他的作品很好。
我们的论坛上也有同学在讨论凡高,大家都已经去了解过凡高了。
一说起凡高我们就想到向日葵,凡高在自己在一生中画过11幅《向日葵》,它体现了凡高的什么样的性格?凡高为什么要反复画向日葵?这张《麦田上的乌鸦》,有人说这幅画是凡高死亡的预言。
请同学们放下一切杂念,用自己的心灵来读这张画。
你能读到点什么。
“画上的线条很生硬,失去了秩序,不但天地鸣动,所有的凄切、悲哀、绝望、都似乎从地平线的那一端飞扑过来?? ”我们还是能从画中感受到一种无以名状的凄凉与痛苦。
仿佛凡高因近于崩溃而扭曲的脸已融入画中,变成了翻滚的乌云,骚动的麦田,“仓皇逃离”的群鸦 ??凡高自杀后,从他身上发现的信中写道“说到我的事业,我为它豁出了我的生命,因为它,我的理智已近乎崩溃——这一切都无所谓”画家是把自己的生命融入了自己的作品之中,让看画的人通过画面感受到作者内心的情感。
那现在哪位同学能告诉我怎样的画,会是好画。
倾注了画家全部感情的作品才可以打动观众,能激起观众情感共鸣的作品就是好作品。
以前不少同学都说过,读不懂现代的绘画,觉得画的莫名其妙,不好看。
我在这儿要说,看现代的绘画作品不能仅仅看画家的绘画技巧、或画的像不像,而是先去简单了解一下画家的生平,和当时的社会状况,再去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