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合肥文化馆调研报告

合肥文化馆调研报告

文化馆调研报告
●合肥文化类建筑概况:
合肥位于长江淮河之间、巢湖之滨,是全省政治、经济、文化、信息、金融和商贸中心,也是全国重要的四大科研教育基地。

因此在必须承担起传承安徽优秀文化的重任,文化类建筑正
是最直接的宣传文化和普及科学知
识的场所,人民群众学习科学文化
知识的终身学校,是全市开展群众
文化活动的总枢纽、总阵地,是先
进文化的传播者。

虽然合肥有着众
多的文化类建筑,但由于用地限制
和经济制约,特色鲜明的不多。


此选取了相对有特色文化类建筑——安徽省博物馆、赖少其艺术馆和中环艺术馆。

●建筑选址分析:
1.安徽省博物馆,位于合肥市交
通要道金寨路和长江路交叉口三孝
口附近,稍南方是合肥另一交通主
干道长江路,交通方便,途经博物
馆和起始点为博物馆的公交车多,
而且离市中心较近,方便游客到
达。

2.赖少其艺术馆坐落在合肥市政务文化新区的艺术公园内,位于石台路和
高河东路的交叉口处,道路四通八达,交通十分便利。

此地段避开了城市主干道,周围基本上都是居民楼,在喧嚣的城市中找到了一片安静的精神领地。

但赖少其艺术馆处于政务新区,属于新开发地段,周边没有特色景点和商场,人流量较小,而且通行的公交数量很少,不方便游客到达,因此到访游客较少,没有发挥艺术馆的最大功能。

3.中环城位于合肥市西南区域中心,占据翡翠湖繁华核心,位于繁华大道和翡翠大道的交叉处,虽然也属于新开发区,但有149、126等公交车到达,交通便利。

周边大多是居民楼,还有一些商业建筑和学校,建筑在临路侧设计有宽阔的休闲草地,因此还是比较安静的。

整块基地内绿化面积比较大,还有一些水池、小径穿插其中,环境优美。

安徽博物馆建馆历史悠久,地处繁华地段,而赖少其艺术馆和中环艺术馆属于新建建筑,选址于新开发地段,环境优雅,用地充足,有整体的规划,但交通不是很便捷。

●总平面布置:
1.安徽省博物馆采用了三面围
合的方式,主体建筑,中轴对称,
中间为宽阔的活动广场,广场两侧
设有小树林,给游客提供了室外休
息的空间。

博物馆内的停车场分布在总平
面的东北和西南,位于西南位置的
停车场,临近入口,易于被驾车旅客发现,而且停车方便,而位于东北的停车场则叫隐蔽,不易于被外来人员发现,因此只为内部工作人员停车。

博物馆主体建筑的北侧建有古生物馆和贵宾接待中心,贵宾接待室位于博物馆的中轴线上,虽然从博物馆门厅内能看见,但其建筑形式普通,而且,易被视为内部办公场所,让旅客望而却步,而忽略了后院的古生物馆。

因此,主馆的门厅应设为开敞式,在中轴线的后院位置布置特色景观,来引导游客参观后院。

2.赖少其艺术
馆用地宽裕,总平
面内布置有大面积
的绿地和水面,穿
插其间的道路将总
平面分成以水面为
中心的几块几何平
面,总平面周围用绿篱进行围合,既有限制性,又与外界相通。

平面内绿地高低起伏,形成一座座土丘,使得总平面更加丰富有趣。

艺术馆位于总平面的东北角,临近石台路和高河东路的交叉口,建筑主入口前有较大的活动广场,面朝水面,有良好的景观,建筑次入口离道路较近,又有一定的退让,形成入口疏散广场。

场地内虽然景观优雅,但没有设置休闲设施,游客只能行走或站立其间来欣赏周围的环境,由于场地面积过大,不免让游客疲劳,所以适当的休闲设施是必须的。

●建筑平面分析:
1.博物馆平面为对称式布局,一层分为徽建馆、青铜馆和元瓷馆,左右两侧通过门厅连接。

二层为五十年图片展和建国六十周年考古图片展。

中间
通过商店连接。

主馆入口两侧设有楼梯,游客可以直接上二楼参观。

这种对称式布局使建筑外观协调均衡,但不利于游客游览,游客一般从主
入口进入,参观完左侧或者右侧展馆,得原路返回参观另一侧。

博物馆内游览路线应为流线型,能让游客依次参观完各个展馆,而且单个展馆太长,有些挑战游客耐力,在展馆中间插入些休闲设施和景观,可以环境游客疲劳。

位于西北侧的古生物馆分
为三部分——恐龙展厅、大象
展厅和活体恐龙展厅。

展厅呈
L形布局,其流线清晰,方便
旅客依次游览。

展厅的空间尺
度大,能让人感觉到在恐龙与
大象骨骼前的渺小。

2.赖少其艺术馆分为主馆、副馆和连接主副馆的一个过渡空间。

主馆主要由展厅和一些辅助空间组
成;副馆一层是展厅,二层
是一些办公、接待和休闲空
间,功能分区明确。

主馆和
副馆都有各自独立的出入
口,交通流线简洁,但二者
又不是完全独立的。

中间的过渡空间不但起到了很好的连接作用,而且为参观者提供了一个不错的休息空间,另外在人多时对入馆人员的分流和出馆人员的疏散也有一定的作用。

●无障碍设计:
博物馆和赖少其艺术馆都有无障碍设计,由于博物馆建馆较早,无障碍设计有所欠缺,而赖少其艺术馆为新建馆,无障碍设计相对较完善。

1.博物馆入口处无障碍设计坡度均较大,不符合规范1:12的规定,上面右图更是成了车行坡道。

2.赖少其艺术馆
内连接主馆和副馆采
用坡道过渡空间,墙
上挂有展品,此处将
无障碍坡道与展示空间结合在一起,充分利用了空间,连接一二层设计有无障碍楼梯,坡度较缓,但流线太长,容易让残疾游客疲劳,无障碍楼梯适当高度处应对外开窗,且室外布置景观,以减缓残疾人在过道内通行时的乏味。

●造型分析:
1.博物馆由于建造年代较久,采用了当时流行的,中轴对称式的苏式建筑特征,在用色上选取了红色,建筑庄重。

2.赖少其艺术馆的设计者
从赖少其的“一石一木”精神
中得到灵感,主馆的外墙面全
部采用高档的青色石条贴砌
而成,好似棱角分明的奇峰巨
石;而副馆的外立面全部用高
档的黄褐色原木包装而成,恰
似一块巨型木块。

这两种材质的运用使得整个立面的线面曲折、变化,色调朴拙、和谐,让人们感受到“木石叠垒相映”的气韵内涵和开阔大气的强烈美感。

3.中环艺术馆是安徽省第
一家非公立的综合艺术馆,它
是中环城的一部分,设计师进
一步融合了以“中环艺术馆”和
“商业中心”为代表的“文化”和
“资本”元素,为拥有合肥地标
高度的中环城再添人文的光
环,同时也力求为快速发展和文化底蕴深厚的合肥带来全新的生活方式和精神理念。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