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党节意义【篇一:网选建党意义】“开天辟地的大事变”发布时间:2011-06-04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及其历史特点和伟大意义在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基础上,建立工人阶级政党的任务被提上日程。
1920年1月,有人在报刊上发表《劳动团体与政党》一文,呼吁“劳动团体应自己起来做一个大政党”。
同年4月,俄共(布)远东局派维经斯基来华。
他先后在北京、上海会见李大钊、陈独秀等,介绍苏俄和俄共情况,并说中国可以组织共产党。
这对中国共产党的创建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中国工人阶级政党最早的组织,是在中国工人阶级最密集的中心城市上海建立的。
时间约在1920年8月,参加者有陈独秀、李汉俊、李达等。
首次会议决定,推陈独秀为书记,并函约各地社会主义分子组织支部。
11月,创办《共产党》(月刊)。
这标志着共产党和共产主义的旗帜在中国大地上树立起来了。
1920年10月,李大钊、张国焘等在北京成立共产党北京支部,李大钊任书记。
从1920年秋至1921年春,董必武、陈潭秋、包惠僧等在武汉,毛泽东、何叔衡等在长沙,王尽美、邓恩铭等在济南,谭平山、谭植棠等在广州,都成立了共产党的早期组织。
在日本、法国留学的中国先进分子,也成立了这样的组织。
在建党过程中,陈独秀起着重要的作用。
他在上海创建的共产党早期组织,实际上是中国共产党的发起组,是各地共产主义者进行建党活动的联络中心。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21年7月23日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号举行。
其间由于会场受到暗探注意和法租界巡捕房搜查,最后一天的会议改在嘉兴南湖的游船上举行。
参加大会的有12名代表,他们来自7个地方,代表着50多名党员。
大会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
党的纲领是:以无产阶级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采用无产阶级专政以达到阶级斗争的目的——消灭阶级,废除资本私有制,以及联合第三国际等。
大会在讨论实际工作计划时,决定首先集中精力组织工人。
大会选举产生了由陈独秀、张国焘、李达组成的党的领导机构——中央局,以陈独秀为书记。
这样,党的一大就正式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值得注意的是,差不多在同一时间或稍后,与党的上海发起组没有联系的一批先进分子也在独立地筹备建立共产党。
1921年夏,利群书社的成员在湖北黄冈开会,表示赞成组织新式的党——波(布)尔什维克式的党。
1922年夏,吴玉章等20余人在四川秘密成立中国青年共产党,并发行《赤心评论》。
这些事实说明,建立马克思主义政党来领导中国革命,已经成为中国最先进分子的共同要求。
它在20世纪20年代初期的成立,具有历史的必然性。
中国共产党是在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成立的,它的成立具有重要的历史特点。
一方面,它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的工人运动的基础上产生的。
中国工人阶级身受帝国主义、本国资产阶级和封建势力的三重压迫,具有坚强的革命性和很强的战斗力。
另一方面,它成立于俄国十月革命取得胜利,第二国际社会民主主义、修正主义遭到破产之后。
它所接受的,是没有被修正主义阉割的马克思主义的完整的科学世界观和社会革命论,是在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即列宁主义,是在斗争中同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划清了界限的科学社会主义。
因此中国共产党一开始就坚持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革命原则,这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具有伟大而深远的意义。
它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
中国人民的斗争之所以屡遭挫折和失败,其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由于没有一个先进的坚强的政党作为凝聚自己力量的领导核心。
而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这种局面就能够从根本上得到改变了。
幼年的中国共产党迎着种种诬蔑和压迫,在斗争的实践中不可遏止地成长和发展了起来。
当年,它只有几十个成员;28年以后,它就成为领导着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执政党了。
1956年2月,董必武在参观上海中共“一大”会址时题写了八个字:“作始也简,将毕也巨”。
悬挂在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出口处的这八个字,正是中国共产党走过的历史道路的真实写照。
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及其历史特点和伟大意义在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基础上,建立工人阶级政党的任务被提上日程。
1920年1月,有人在报刊上发表《劳动团体与政党》一文,呼吁“劳动团体应自己起来做一个大政党”。
同年4月,俄共(布)远东局派维经斯基来华。
他先后在北京、上海会见李大钊、陈独秀等,介绍苏俄和俄共情况,并说中国可以组织共产党。
这对中国共产党的创建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中国工人阶级政党最早的组织,是在中国工人阶级最密集的中心城市上海建立的。
时间约在1920年8月,参加者有陈独秀、李汉俊、李达等。
首次会议决定,推陈独秀为书记,并函约各地社会主义分子组织支部。
11月,创办《共产党》(月刊)。
这标志着共产党和共产主义的旗帜在中国大地上树立起来了。
1920年10月,李大钊、张国焘等在北京成立共产党北京支部,李大钊任书记。
从1920年秋至1921年春,董必武、陈潭秋、包惠僧等在武汉,毛泽东、何叔衡等在长沙,王尽美、邓恩铭等在济南,谭平山、谭植棠等在广州,都成立了共产党的早期组织。
在日本、法国留学的中国先进分子,也成立了这样的组织。
在建党过程中,陈独秀起着重要的作用。
他在上海创建的共产党早期组织,实际上是中国共产党的发起组,是各地共产主义者进行建党活动的联络中心。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21年7月23日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号举行。
其间由于会场受到暗探注意和法租界巡捕房搜查,最后一天的会议改在嘉兴南湖的游船上举行。
参加大会的有12名代表,他们来自7个地方,代表着50多名党员。
大会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
党的纲领是:以无产阶级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采用无产阶级专政以达到阶级斗争的目的——消灭阶级,废除资本私有制,以及联合第三国际等。
大会在讨论实际工作计划时,决定首先集中精力组织工人。
大会选举产生了由陈独秀、张国焘、李达组成的党的领导机构——中央局,以陈独秀为书记。
这样,党的一大就正式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值得注意的是,差不多在同一时间或稍后,与党的上海发起组没有联系的一批先进分子也在独立地筹备建立共产党。
1921年夏,利群书社的成员在湖北黄冈开会,表示赞成组织新式的党——波(布)尔什维克式的党。
1922年夏,吴玉章等20余人在四川秘密成立中国青年共产党,并发行《赤心评论》。
这些事实说明,建立马克思主义政党来领导中国革命,已经成为中国最先进分子的共同要求。
它在20世纪20年代初期的成立,具有历史的必然性。
中国共产党是在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成立的,它的成立具有重要的历史特点。
一方面,它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的工人运动的基础上产生的。
中国工人阶级身受帝国主义、本国资产阶级和封建势力的三重压迫,具有坚强的革命性和很强的战斗力。
另一方面,它成立于俄国十月革命取得胜利,第二国际社会民主主义、修正主义遭到破产之后。
它所接受的,是没有被修正主义阉割的马克思主义的完整的科学世界观和社会革命论,是在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即列宁主义,是在斗争中同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划清了界限的科学社会主义。
因此中国共产党一开始就坚持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革命原则,这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选自/ddkcs/zcjs/12171_1.htm【篇二:中共建党以来的历次重要会议以及意义】1.一大时间:1921年7月文件:《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决议》(一大立党,二大立纲)贡献:(1)提出党的奋斗目标;(2)确定革命对象。
(3)中共诞生,并提出了最高纲领2.二大时间:1922年7月成就:制定了当时党的最低和最高纲领。
消内乱,打军阀,建和平最高纲领---共产主义;最低纲领---民主共和国;提出了最低纲领(1)主观上:马中结合;国情认识(2)客观上:时局变化;列宁帮助意义:(1)分析社会和革命性质、对象、动力、前途;(2)明确两步走-民主和社会主义革命;(3)第一次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4)彻底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3.三大时间:1923年6月成就:(1)国共合作,党内合作,(2)提出真正的平民政权;(3)建立各民主阶级的统一战线。
左右两种错误倾向---陈右倾,提到但没有做斗争。
贡献:提出党的奋斗目标4.四大时间:1925年1月讨论问题:(1)无产阶级领导权;(2)工农联盟成就:(1)提出无产阶级领导权和工农联盟;(2)国民党分为左、中、右(扩左、争中、反右);工农运动;(3)明确将资产阶级分为买办官僚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5.五大时间:1927年4月成就:纠正陈的机会主义;提出工农小资产阶级的民族独裁制8.六大时间:1928年6月成就:没收一切土地,依靠贫雇、联合中农;批判王左右倾和陈右倾意义:(1)肯定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国的社会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确定①革命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②中心任务:工农民主专政的实现和发反帝反封建;③革命的力量:工农阶级;④革命的前途:社会主义;⑤革命的形势:两个高潮之间,新的高潮即将到来(2)批评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和王明左倾盲动主义,提出加强党的无产阶级基础(3)缺点:对中间阶级的作用、反动势力内部的矛盾缺乏正确认识的估计和政策(4)仍旧把城市工作放在全党工作的中心9.古田会议时间:1929年12月讨论问题:人民军队的建设问题。
10.遵义时间:1935年1月成就:(1)讨论军事路线和组织路线问题(2)确立毛泽东的领导核心(3)是幼年党向成熟党转变的标志。
11.瓦窑堡会议时间:1935年12月成就:制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
12.洛川会议时间:1937年成就:通过《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决定实行全面抗战路线(即人民战争路线),决定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
13.七大时间:1945年4月内容:(1)毛泽东作《论联合政府》报告,提出废除国民党一党专政,建立民主的联合政府;(2)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
(3)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意义: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
14.八大时间:1956年9月内容:(1)正确分析国内主要矛盾变化:国内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2)提出党和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把我国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
意义:为我国全面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和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
15.十一届三中全会时间:1978年12月成就:(1)纠正了“左”倾错误,恢复了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路线;(2)把党的重点由阶级斗争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3)提出改革开放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