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活动的构成要素
2.自在性
• 旅游资源体本身作为独立于旅游之外而存 在的物象,它能否真正成为旅游资源,受 各种因素的影响
(1)时代差异使同样的资源体具有完全不同 的旅游价值
(2)旅游者的民族或文化差异也使同样的资 源体的旅游价值有所不同
(3)地域差异导致有些旅游资源在宏观尺度 上形成了明显的区域分异规律
3.潜在性
• 旅游者面前的旅游资源不是一部艰深的科 学论著或文化读本
• 而是获得愉悦性休闲体验的凭借
2.自在性
• 旅游资源的本体存在与旅游、旅游业是不 相干的,它们是先于旅游和旅游业而存在 的
• 北京故宫vs叶县县衙 • 黄山vs尧山 • 万里长城vs楚长城 • 旅游资源是一种不以旅游产品生产企业的
意志为转移的自在的或先在的物象,旅游 企业只能对它加以开发利用,而不能生产
• 旅游资源完全因他目的而生成或存在,只是由于 人们价值观的缘故而在一定历史时期成为旅游资 源
• 旅游资源不管是以单体或复合体的形式存在,都 依托于一定的地域空间,是绝对不能移动的
(二)旅游资源的界定
• 旅游资源是指先于旅游而客观存在于一定 地域空间并因其对潜在旅游者所具有的休 闲体验价值而可供旅游产业加以开发的潜 在财富形态
(三)定义中包含的命题
• 第一,相对于旅游者而言,旅游资源始终 存在于旅游目的地,不存在将旅游资源移 到旅游客源地的可能性
• 第二,是一种“拉力”;旅游资源是一种可以 利用而且在数量上稀缺的经济资源
• 第四,旅游资源的本体并不能独立决定其 旅游价值或旅游开发价值,它还需要人类 旅游价值观的赋予
第一节 旅游者
一、旅游者的传统定义 二、本书对旅游者的定义 三、旅游者与旅行者的分类 四、旅游者特征的描述
一、旅游者的传统定义
(一)国际旅游者的定义 (二)国内旅游者的定义
(一)国际旅游者的定义
1、1937年临时国际联盟统计专家委员会 2、1950年国际官方旅游组织联盟 3、1963年国际旅行与旅游会议 4、1967年联合国统计委员会 5、1976年联合国统计委员会的再次界定
三、旅游者与旅行者的分类
• (一)旅游者的类型 • (二)旅行者的类型
(一)旅游者的类型
• 从空间角度考虑
– 分国际旅游者和国内旅游者
• 从时间角度考虑
– 分过夜旅游者和不过夜的日常休闲人员
• 技术定义:旅游者是指利用其自由时间并 以寻求愉悦为目的而在异地进行短暂的休 闲体验不短于24小时、不超过一年的人
核心旅游产品
• 已经被开发出来的旅游地或旅游景区 • 是由旅游地的开发者和经营者开发出的 • 功能在于满足旅游者的愉悦性休闲体验 • 是旅游产品的原初形态
组合旅游产品
• 是旅游产品的扩展形态 • 是旅游企业或旅游相关企业围绕旅游产品
的核心价值而做的多重价值追加 • 景区+旅行社 • 景区通过在一个有限的物理空间提供完备
24小时的人 • 过境旅游者是路过一个国家但不作法律意义
上的停留的人,不管他们在该国逗留多久
3、1963年国际旅行与旅游会议
• 罗马会议 • 对逗留时间超过24小时的旅游者与不足24
小时的游客加以区别
4、1967年联合国统计委员会
• 除为获得一个有报酬的职业外,基于任何 原因到一个非定居国访问的人
仿造或创造的旅游产品,从而生产出资源 脱离型旅游产品
1、旅游产品的定义
(3)旅游产品主要供旅游者购买 并不完全排斥非旅游者购买和使用(科学考察、
记者暗访) 功能上具有可观赏性或可体验性 空间上具有地域性
(4)旅游产品可以有物质实体,也可以仅仅是某种 现象 漠河北极村位于中国最北部的一个边睡小村,素 有"北极村"、 不夜城之称。是中国观赏北极光和 极昼胜景的最佳之处。
1、旅游产品的定义
(5)旅游产品都或多或少含有人类专门为旅 游目的而投入的劳动,但绝不能没有人类 的这种劳动投入,否则,就不是旅游产品
(6)各种媒介要素(包括饭店、交通设施等 各种接待性产业要素)不是独立的旅游产 品,但当它们被组合到以景区为核心的旅 游产品上去从而构成组合旅游产品的一部 分时,它们就构成旅游产品利益的追加组 成部门
基础旅游学
主讲:
基础旅游学
• 第一章 导论 • 第二章 旅游的本质与特征 • 第三章 旅游活动的构成要素 • 第四章 旅游动机与旅游需求 • 第五章 旅游体验 • 第六章 旅游流 • 第七章 旅游效应 • 第八章 旅游容量
第三章 旅游活动的构成要素
第一节 旅游者 第二节 旅游资源 第三节 旅游产品 第四节 旅游业
(一)自然旅游资源
• 依照自然发展规律天然形成的旅游资源, 是可供人类旅游享用的自然景观与自然环 境,它寓于自然界的一定空间位置、特定 的形成条件和历史演变阶段
• 按照旅游资源的成因以及综合环境因素作 为分类原则
• 见书121页 • 图表3-3
(二)人文旅游资源
• 是在人类历史发展和社会进程中由人类社 会行为促使形成的具有人类社会文化属性 的悦人事物,其形成和分布不仅受历史、 民族和意识形态等因素的制约,而且还受 自然环境的深刻影响
• 五大类:遗址遗迹类、建筑与居落类、陵 墓类、园林类、社会风情类
• 见书124页 图表3-4
四、旅游资源的开发及其原则
• 旅游资源开发是人类出自旅游发展的目的 通过向旅游资源追加物化劳动和活劳动而 使之成为可以被大批量旅游者所利用或享 用的对象的技术经济过程
• 开发的过程仅仅改变旅游资源的可接近性 或可进入性
的、可以综合满足旅游者食、住、行、游 、购、娱各种需要的产品形式,向旅游者 提供了一种实体型组合旅游产品,称为刚 性组合旅游产品
组合旅游产品
• 旅行社在销售旅游产品时通过将其他服务 品围绕旅游产品进行适当组合而大幅度地 增加旅游产品的利益成分,甚至使旅游产 品扩展为对应于旅游者旅游全过程的一种 整体产品,称为柔性旅游产品
1、功能上的可体验性
• 旅游者购买旅游产品是通过愉悦感官求得 心理的美感享受,陶冶情操
• 与读名人书画、观看风光影视节目本质上 相同
一、旅游资源的定义
• (一)需把握并承认的事实 • (二)旅游资源的界定 • (三)定义中包含的命题
(一)需把握并承认的事实
• 旅游资源因可以向旅游者提供休闲体验的凭借而 对旅游者具有某种吸引力
• 作为一种资源形态,旅游资源主要存在于一种潜 在的待开发的状态,同时也包括已开发但尚未得 到完全开发的那一部分资源
1、世界旅游组织的定义
• 过夜国内旅游者:指在本国某一目的地旅 行超过24小时而少于一年的人,其目的是 休闲、度假、运动、商务、会议、学习、 探亲访友、健康或宗教
• 不过夜国内旅游者:是指基于以上任一目 的并在目的地逗留不足24小时的人
2、北美国家的定义
• 以出行距离为标准来区别是否属于国内旅 游者
5、1976年联合国统计委员会的再次界定
国际游客不包括下列人等: • 为移民或就业而进入目的地国家的人 • 以外交官或军事人员身份访问该国的人 • 上述人员的随从 • 避难者、流民以及边境工作人员 • 逗留时间超过一年的人
5、1976年联合国统计委员会的再次界定
可以是国际游客 • 出于休闲、医疗、宗教、探亲、体育运动
1、旅游产品的定义
(7)旅游产品不包括旅游购物品 旅游购物品指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所购买的
可以携带回家或在旅游途中消费掉的物品 如:旅游纪念品
2、旅游产品的构成
(1)核心旅游产品与组合旅游产品 (2)资源依托型旅游产品和资源脱离型旅游
产品
(1)核心旅游产品与组合旅游产品
• 核心旅游产品 • 组合旅游产品
四、旅游资源的开发及其原则
1、保护性开发原则 2、社会营销导向原则 3、总体规划原则
1、保护性开发原则
• 保护区?唐僧肉? • /program/xinwen1jia1/2
0100903/104510.shtml
2、社会营销导向原则
• 资源导向vs营销导向vs社会营销导向 • 不为仅有的资源想象开发 • 不为顾客需求开发 • 而为社会总体利益开发
• 不属于国际旅游者的几种人
– 为到另一国家谋求职业或长期居住的人 – 寄宿在校的学生 – 居住在边境地区而跨越国界到邻国工作的人 – 途径一个国家但不作法律意义上的停留的人,不
管其停留时间多长
2、1950年国际官方旅游组织联盟
• 以修学形式旅游的学生为旅游者 • 短途国际旅游者是在另一个国家访问不超过
– 为了区分旅游与休闲,旅游与迁徙
(二)旅行者的类型
• 过夜旅行者和不过夜旅行者 • 旅游者与旅行者的区别:出行目的不同 • 旅游者只是旅行者的一种 • 迁徙者:计划至少在一年内不返回原居住
地的移民或准移民。凡在目的地就业、任 职、长期避难、执行勤务、读书或定居超 过一年以上的人
四、旅游者特征的描述
(2)资源依托型和资源脱离型旅游产品
• 资源依托型:从旅游资源开发而产生的 • 故宫 长城 曲阜三孔 • 资源脱离型:借助于对可获得的人力、物
力和财力资源的重新组合并经过加工过程 而生产或创造出来的 • 各类主题公园:迪斯尼乐园 开封清明上河 园等
二、旅游产品的特征
1、功能上的可体验性 2、空间上的不可转移性 3、生产与消费的不可分割性 4、时间上的不可储存性 5、所有权的不可转让性
• 至少80公里或至少160公里
3、欧美国家的定义
• 英格兰旅游局定义:基于上下班以外的任 何原因,离开居住地外出旅行过夜至少一 次的人
• 法国旅游总署的定义:凡以下列原因离开 自己
二、本书对旅游者的定义
• 旅游者:是指利用其自由时间并以寻求愉 悦为目的而在异地获得短暂的休闲体验的 人
• 旅行者:指出于迁徙以外的任何目的而前 往异地并在该地做短暂停留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