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贵州苗族的节日习俗PPT

贵州苗族的节日习俗PPT

活动内容:祭祀祖先、庆贺丰收、款待亲 友、赛马
地点:经占卜选定的固定的端坡
年节性节日——彝族年
时间:农历十月初一至初五 活动内容:举办丰盛的宴席,饮大碗酒,
吃跎跎肉
年节性节日——瑶族年
时间:荔波县瑶麓瑶族把自己的年节称为 “小年”,把春节称为“大年”。小年在 农历十月三十日
活动内容:
宰公鸡一只,以其血淋洒小山包,以血鸡 毛贴树干上,然后持酒举香,吉利
的话、严禁串寨
祭祀自然物——祭树节
仡佬族在每年农历三月三有祭树节 神树多是一种俗名“倒毛鸡”的树,祭奠
时先在树下搭一间假房,内供9个糯米饭团, 然后杀白公鸡,其血淋在每个饭团上。用 血鸡毛沾满神树 祭祀后要在树下把带去的全部祭品吃光 其他民族也有把保寨树视为神袛祭祀,祭 树也是祭祖
“款兵”模样,信炮一响,众人涌集“祭萨坛”, 向“萨岁”敬茶,念诵“萨词”,然后,冲出寨 外作战斗表演。回来时,每人都用枪杆或 梭标挑 着一个稻草扎成的首级,大获全胜。这样的祭祀 活动一般要持续三天
祭祀自然物——祭山节
黔西北许多苗族在农历三月三举行“祭山 节”
节日要封寨 主祭人把酒、肉、饭等祭食放在的地上,
贵州节日习俗
年节性节日 宗教祭祀性节日
生产性节日 纪念性节日 交际性节日
年节性节日——苗年
时间:
黔中部分地区及黔西北的苗族以每年农历六月为岁首 黔西南以四月为年节 黔东南苗族则以“十月初为大节” 西江苗族以十月头卯为开年,十月二卯为大年,冬月二十
过尾年 开头年、大年活动内容:敬桥、敬凳、敬岩妈、敬花树、敬
宗教祭祀性节日
祭祀祖先 祭祀自然物及自然现象的节日
其他宗教或祭祀性节日
祭祀祖先——苗族“吃鼓藏”(牯藏节)
时间:一般为13年一次,有的地方7年举行 一次,有的地方则9年,间隔年数皆为单数
苗族大多不设祖宗牌位,他们刳木为鼓, 两端蒙牛皮,作为祖宗灵魂居处的象征, 亦称祖鼓
鼓因地区不同有单、双鼓之分 单鼓:以牛背皮蒙一端为公鼓面,牛腹皮
结论:贵州少数民族的祭祀对象 是以山为主体的自然崇拜。无论岩、 石、树,它们都是和山同体同源。 这恰恰体现出山地民族自然崇拜物 的环境特征
其他宗教或祭祀性节日
其他祭祀性节日——龙的节日
台江施洞苗族的“龙船节”(农历七月二十 三)黎平县龙额侗族的“杀龙节”(农历七 月初四)
其实,安居在贵州的“龙”还是普遍受到尊重 和善待的,“杀龙节”仅为独一无二的例外
敬祭祖宗、山神和土地 小年的晚上和次日的早晨,以先听到的鸟鸣声来
推测新年吉凶
年节性节日——赶年
时间:以春节为年,却要比春节提早一天
哪个民族的节日? 土家族
活动内容: 一 团圆饭后,给家中的畜禽、房前屋后的果树喂年饭 二 用植物叶子如水菖蒲、桃树叶煮水洗脚 三 子夜要喊年 四 午夜时辨听鸟叫预测年景 五 天亮抢头水
蒙一端为母鼓面 双鼓:以靠根部一段制成公鼓,梢段为母

祭祀祖先——苗族“吃鼓藏”(牯藏节)
“吃鼓藏”乃是同一共鼓之后人举办的大型 祭祖活动,期冀通过这一仪式,求得祖宗 庇佑,同寨人畜兴旺,子孙发达
牯藏节敬远祖则祭鼓,祭近祖则祭衣物 “椎牛”则祭远祖,“打猪”则祭近祖
祭祀祖先——苗族跳洞、“踩花洞”
多数地区在龙的节日,需通过一定的仪式把 “龙”迎进寨子里,使之成为本寨的保护神
如:剑河县巫包寨苗族的“引龙节” 雷山县控拜寨的“招龙节” 三穗县寨头苗族的“晾桥节” 盘县彝族祭龙
其他祭祀性节日——驱邪的节日
这类节日特点:巫神观念的实现不是仰仗 崇拜神袛的保佑,而是依赖巫师的法术驱 除邪魔,有着较浓的迷信色彩。
做团圆饭 禁忌:过年第一天有三不许,不许走亲访友,不许
干活路,不许吵架
年节性节日——侗年
时间: 锦屏县彦洞于腊月初一过“侗年” 榕江县仁里一带腊月初一至初三 活动内容:斗牛
部分侗族地区还有“过冬节” “过小年”的习俗
年节性节日——水族端节、卯节
时间:水历十二月(农历八月)第一个亥 日起,至水历新年二月(农历十月)期间, 主要以亥日节期,按古老惯例分地区、分 期分批轮流过节 ,其他还有卯节、额节
如:兴仁县大兴布依族“火箭节”(农历 七月十五前夜)
彝族以火驱邪,“火把节”(农历六月)
其他祭祀性节日——驱邪的节日
“驱邪”性节日的共性: 一,这类节日通常局限于一村一寨,进行
期间要封寨不接待外客
二,这类节日在进行中通常都要挨家挨户 作法,即“扫寨”
“封寨”和“扫寨”是贵州民族节日中最 神秘的活动,其间不仅外人必须回避,有 的地方就连本寨人亦要躲避上山,每户只 留下一个老者
祭祀自然现象
拜霞节:水族每隔12年的子年秋季举行, 目的是保佑一方水土风调雨顺
祭风神:土家族的节日,12年一大祭,3年 一小祭,祭场以古枫为中心,大祭时杀牛, 目的是消除旱涝之灾,求得风调雨顺
祭雷神:都匀市坝固苗族在每年春雷响后 第二天或第三天举行。祭祀活动现今全无, 而变成青年男女择偶对歌的节日
一些苗族把踩笙活动安排在山洞里举行 原因有三 (一)洞穴是远古祖先的居所 (二)苗族曾经盛行洞葬,迄今仍有保留 (三)洞穴属阴,可以通往另一世界
祭祀祖先——水族“端节”
每家设祖宗席,置衣物、鞋袜及犁、 锄、镰等生产工具于桌上,以素席 祭供,并鸣枪助祭
祭祀祖先——侗族“祭萨”
专门祭祀女性祖先的节日 “萨”又叫“萨岁”,字面上解释为先祖母之意 时间:正月伊始 地点:祭萨坛 内容:青壮年男子身佩弩箭,足登草鞋,扮成
祖宗等祭祀活动为主 尾年活动内容:赛马、斗雀、跳铜鼓、跳芦笙等娱乐活动及
游方、走亲访友等交际活动为主
年节性节日——布依年
时间:明代至清初,多以十一月为岁首 清中叶以后逐渐该在春节过年,正月初一为大年,
月底之日称“了年”
活动内容: 天未亮时放鞭炮 姑娘到井边挑“灵水”,用新年的第一挑水煮汤圆、
其他祭祀性节日——求子的节日
台江县苗族的“敬桥节”或“架桥节”(农 历二月二)
仁怀苗族的“踩花山”节(正月初一)立花 杆。黔中一带苗族的“跳月”或“跳花”等, 竖立在节日场中心的花杆几乎都是送子神灵, 节日后花杆要送归主寨,然后将其抬到寨中 不育夫妇家,或者锯为几段分送几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