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格在绘画创作中的运用摘要:风格指事物所呈现的个性特征,它具有特殊个性和独有专利性,只有独一无二的个性,才能冠以“风格”的称谓。
艺术指完全不同的某些其他东西。
绘画艺术是艺术的其中一种。
风格在绘画艺术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没有风格,各种表现都千篇一律,艺术便不成其为艺术,但风格在绘画创作中的运用不是随心所欲,须有扎实的绘画功底,还要有精辟的理论支撑。
关键词:风格艺术绘画艺术运用引言风格在艺术当中是一个很现实的存在,在个人绘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没有风格就不存在艺术。
每个人由于诸多内在及外在因素的不同影响,造成在自己的创作实践中,流露出不同的独有风格。
一个人在绘画中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标志其艺术创造实践活动达到了成熟。
在世界与社会文明不断发展的今天,人们的欣赏水平也在不断提高,这就赋予了我们更高的期望和要求。
我们只有不断学习,不断实践,形成自己的绘画风格,才能使自己在绘画艺术的不断探索中有所成就。
众所周知,绘画艺术的培养,有助与一个人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协调发展,促进他的创新精神和丰富他的审美素养,更有利于一个人的个性发展。
这里所说的“个性”,不外乎所说的“风格”,一个人的个性在自我绘画的风格中,可以得到很好的体现。
然而什么叫风格?什么叫绘画艺术?要知道风格在自我绘画中怎样运用,首先必须弄清这两个涵义。
一、风格与绘画艺术的涵义风格从本意上讲,指事物所呈现的个性特征,它具有特殊个性和独有专利性的基本特征。
也就是说,只有独一无二的个性,才能冠以“风格”的称谓。
如在中国绘画中,被称为四君子的梅、竹、兰、菊。
人们就用一句“梅花香自苦寒来”的诗句,把梅的“冲寒斗雪,有冰肌玉骨之姿,先众花而报春”的物种个性特征揭示了出来。
竹,坚忍不拔;兰,冰清玉洁;菊,傲立风雪。
它们都有各自的个性特征。
某物一旦有了风格,它便成为人们予以区别它物的标志。
风格在艺术中,是指创造者在艺术创造实践中所呈现出来的艺术特色和创作个性,或者说是艺术作品在内容与形式的结合中所表现出来的较为一贯而稳定的创作个性。
然而,每个人由于性格、环境等诸多内在及外在因素的不同,造成在艺术创作实践的不断探索中,总会流露出不同的想法,形成不同的独有风格。
艺术从一开始便与风格有着不可隔离的关系,比如从词源上讲,“艺术”一词在中国古代被意为“种植技术”,后被特指为“任何技艺”。
在《辞海》里有“技痒”一词,意思是指擅长或爱好某种技艺,一遇机会,便急欲有所表现,若不则好象身体发痒一样不能忍受。
这里所指的便是擅长或具有某种艺术表现能力的人,他有了自己独特的技艺,也便有了自己的风格,所以急欲表现。
在西方,艺术指完全不同的某些其他东西。
绘画艺术是艺术的其中一种,是一种造型艺术。
指对物象形体、构造、特征等的表现,它是艺术的一种。
艺术的分类按划分的标准、方法等的不同,有各种各样的说法,其中包括雕塑艺术,书法艺术、图案艺术、工艺美术、建筑艺术、摄影艺术等等。
一件绘画作品的好与坏,风格在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没有风格,各种表现都千篇一律,艺术便不成其为艺术。
二、风格在绘画中的重要性求新、求奇的艺术欣赏心理要求艺术家们的艺术作品要具有创造性,有了创造就意味着有了自己的风格,重复意味着艺术生命的完结,没有风格地模仿别人的作品或思想以及对自己的重复,实际上是毫无新意的制作。
只有不断超越,避免停滞,才能创造出新的艺术作品。
绘画艺术博大精深,无论中国还是外国,画家不知其数,形成自己鲜明的艺术风格的大师型画家屈指可数,其原因就是要有自己的面貌与风格。
例如,现代著名这个画大师,陆俨少以书法线条入画。
傅抱石的散笔皴法,李可染的大胆泼墨``````都具有了鲜明的艺术个性。
再如,在20世纪美术现代主义流派中被称为开先之河的野兽派,他们之所以能在绘画界引起这么的影响,就是由于他们的作品风格前所未有。
“野兽派”指在1905年法国秋季沙龙展览中,以马谛斯为代表的一些法国画家,以其强烈的色彩,夸张的形体、粗野的线条,疯狂的用笔震撼了观赏者。
当时还有一位意大利文艺复兴早期的现实主义雕塑家——多娜泰纳的作品参加展出,由于二者的作品风格截然不同,因此,一位艺术评论家沃塞勒便幽默的说:“看啦!多娜泰娜在一群野兽中。
”由此,“野兽派”便作为了一个美术派别的专用名词。
“野兽派”的艺术作品,其创作技巧狂放不羁,别出心裁,打破了旧有的习性,在构图上精练巧布,造型上以单纯、简略化我要旨,色彩纯粹,对比强烈,极富装饰性,尽情展示了艺术家个体的情感,称其为“野兽”是意指它的表现方式犹如荒郊之野兽般,难以常人所驾驭,即与众不同。
画家与画匠的区别是:画家不但能全面地掌握绘画技术,而且在其艺术表现中有着十分鲜明独特的艺术风格。
画家虽然也掌握了熟练的绘画技法,但是他们的作品多以摹拟前人的粉本,或者重复前人或今人的技法,很难看到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因此,在绘画艺术领域里,成为一个一流的画匠很容易,成为一个真正的画家就不那么简单了,若要称为大师要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同时还要建立起独立的艺术体系与艺术理论,这就需要画家在画匠的基础上,还要具备深厚的文、史、哲等其他学科的知识,才有可能登上大师的台阶。
一张好的绘画作品,是耐人寻味又不失作品内涵的。
绘画对一个画匠而言是一门专业技能,而对画家而言却是一门学问。
画家建立自己的艺术风格,靠的是自己的艺术才华与对艺术的独到见解。
我们再看街头的卖艺人,他们的技艺达到了让人赞扬的感慨的程度,他们可以把看到的东西很客观很真实的摹仿下来,可他们为什么没能成为艺术家,没成为大师呢?原因就在于此,他们的作品缺乏了内在精神,缺乏了自己独有的东西和风格。
着种空洞没有灵魂的表现,现代科学技术可以好出一万倍。
绘画艺术不仅是感到观赏者的视觉,重要而深刻的是打动人的心灵,更重要的是既能让鉴赏者获得一定的审美或反审美的享受和愉悦,又能开启人们的无限智慧,陶冶情操,满足个体或群体精神生活的需要。
这就要求一名真正的画家不仅只是绘画能力的掌握,而且能对事物领悟,这就离不开人的艺术智慧,广泛的学识,以及对人生、自然的体验与感受。
掌握了绘画的能力,这对建立自己的风格只走完了一半路途,然而绘画能力是“术”,艺术风格是“理”。
“理”不通,又怎能建立有理论根据的艺术风格呢?艺术风格犹如画家的一面镜子,它不但可以反映出一个画者的艺术才华,而且也能反映出艺术家的修养。
画家在绘画中建立自己的艺术风格,就如同一个产品,必须树立自己的品牌一样重要。
一个在其作品中体现不出独到艺术风格的画者,很难成为一位优秀的画家。
在中国花鸟花画史中,历来有“黄家富贵,徐熙野逸”之说。
说的是黄鉴、徐熙在绘画在两种截然不同的表现手法和风格。
黄鉴作画多以宫廷中奇禽、名花为题材,以极细的线条勾描,配以柔丽的色彩,线色相溶,几乎不见墨迹,精丽生动,装饰宫廷屏壁。
徐熙擅长花鸟,所画的都是平日里田野所见,他的画风与黄鉴迥然不同,自谓“落笔之际,未尝从傅色晕淡细碎为功”。
他的画以“落墨”为主,宋代沈括说他的画“以墨笔画之,殊草草,略施丹粉而已”,但效果生动自然,他的选材和绘画风格更多表现士大夫的田园情趣。
可见,正是因为在艺术发展过程中,有了诸多不同艺术家个体的“个体风格”呈现,才形成了艺术缤纷夺目的奇异世界。
不仅如此,像作品风格、流派风格、时代风格、民族风格和阶级风格等,也都是通过个人风格予以作用、展示和体现的。
在欧洲美术史上,作为第一位代表巴洛克艺术风格的意大利画家米开朗基罗,他只画他看到的事物,不用起稿便可以直接在画布上完成作品。
他把色彩和光,特别是光视为造型的手段,他的光不是自然的光,而是经过了精心的设计,酷似现代舞台特写时所用的聚光,即把要表现的地方用最明亮的光照射,其他部分逐步暗入黑色的背景之中。
这种“亮”与“黑”形成的强烈对比,被称为“黑影强光”。
再如17世纪荷兰最杰出的画家伦勃朗,在生命的最后所画的几幅画《自画像》《浪子回头》等突破了传统上习用的画法,他把颜色沾在画笔的柄上,甚至用手指把颜色厚厚地涂在画布上,使用了一种被称为“紫金色的黑暗”的渲染法,使色彩比以前更暖更亮。
米开朗基罗和伦勃朗是17世纪巴洛克美术风格的代表人物。
“巴洛克”的意思是不合常规的,特别是那些外形有斑点的珍珠。
巴洛克艺术风格以一种荒堂的、不寻常的形式赢得了人们的喜爱和承认,而这种风格的形成,正是以当时一些杰出画家的个人风格予以作用而表现出来的。
三、风格在绘画创造中的运用风格在一个人的自我绘画中自然很重要,但它并不是随心所欲,无所顾忌的。
好的作品需要有精辟的理论支撑,绘画艺术是视觉艺术,其表现与否一览无遗,要把自己的思想与见解溶入到画面上,是一个很艰难而漫长的过程。
倘若一个人在绘画中形成了自己独有的艺术风格,这就标志其艺术创造实践活动达到了成熟。
要建立自己独有的艺术风格,首先要对其艺术思维进行深入地研究,与此同时建立对绘画艺术本身的认真研究与探索,对本民族文化深入透彻的理解,对文、史、哲等其它学科的全面通晓,对生活与人生的充分领悟,对社会的广泛认识,对自然的美好追求等等。
这些都是赋予艺术生命和内涵的基本要素,也是形成一个人绘画风格最基本的前提条件。
假如对自己的绘画只是一味地摹仿他人,缺乏研究与思索,缺乏认识和过程,那就永远也找不到相关的理论支持自己的观点及思想,也就永远也找不到自己的绘画风格。
只有在博学的基础上,不断研究新的技法和理论,然后在旧的观念中求得新的发展,建立有理论基础的艺术见解,才能形成自己鲜明独特的风格。
这里需要强调说明的是,风格在自我绘画中的体现,包含着自己对艺术本质的深刻理解,个性的展现、才华的流露,他不是制造出来的,更不是丑化出来的,那种为了风格不惜丑化艺术的心态,是永远也不可能创造出自己独有风格的。
绘画艺术并不意味着是真实的再现,绘画艺术体现的是一个人的想象力而不是视觉,表现出的是一个人的内在精神、文化修养以及对事物深邃的洞察与体会。
只有从感性出发,转化为理性的艺术表现,使两种意识达到和谐、互动与统一,才可能在艺术上产生突破。
在绘画的领域里,风格体现的是技巧,内涵体现的是思想,只有把两者很好地融合在一起,才能称为好的绘画艺术。
在世界与社会文明不断高速发展的今天,人们的欣赏水平也在不断提高,这就在无形当中赋予了一个学习绘画者更高的期望与要求。
只有不断地了解绘画艺术的特点,掌握绘画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丰富和扩大自己的知识领域,才能在自己对绘画的探索当中,逐步形成自己的风格。
有了自己的绘画风格,说明自己已经逐步并将在艺术上达到成熟。
也只有这样,才能顺应不断发展的社会,跟上时代的步伐,才不至于被淘汰。
当今社会需要的是有思想有内涵的画家,而有思想有内涵正是从自己的绘画风格中体现出来。
换句话说便是思维形式产生艺术风格,绘画风格体现出的是本人的个性与艺术才华,更重要的是体现本人对事物的独到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