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诗歌的翻译

诗歌的翻译


这些问题不是翻译诗歌时才有的,翻译其他一般文章或文
学作品也会遇到同样的问题。但是翻译诗歌时,这些问题 更加突出。因为诗歌的艺术形式更加完美,所以既要保持 原诗的艺术形式又要保持原诗的意境,就会感到很大的困 难。解决的办法是,在保持原作精神实质的条件下,对某 些细节作灵活的处理。这个灵活的程度要比翻译一般的文 章大得多。换言之,诗歌的翻译重在复现其精神实质,形 式上可以大胆地、自由地作灵活的处理。也可以反过来说, 形式上的灵活处理,正是为了更准确地反映出原作的内容。 但不管灵活到什么程度,都必须坚持一个原则——完整地 保持原作的思想感情和艺术意境,离开了这个原则便失去 了译诗的意一种是电影剧本的翻译,另 一种是上映影片的翻译。前者以书面形式与读者 见面,后者以“配音”和“字幕”的形式供观众 欣赏。
形式不同,翻译的要求也就不同。电影剧本是通 过语言来体现主题、展现情节、塑造人物的,而
影片则是画面、语言、音响、色彩等的综合艺术。 电影剧本与上映影片在很多方面是不同的,就翻 译而言,至少应该对以下几方面的区别给予注意:
注意




1、电影剧本是翻译全文;影片主要是翻译对白和画外 音部分。 2、电影剧本的翻译不大受字数多少的限制;影片对白 和画外音的的翻译,无论是配音还是字幕,都严格的 受镜头长短的制约。 3、电影剧本的翻译,语言“文”气些也无大的妨碍; 影片对白的翻译要符合人物特点,一般都比较“白”, 使人一听就懂。 4、电影剧本名称的翻译大多比较贴近原文;上映影片 名称的翻译,出于动员观众的需要,往往作较大的处 理。 以上所说的几点,也适用于电影翻译情形类似的电视 片的翻译。

对押韵,日本的诗歌一般不很讲究,但译成汉语时却
戏剧的翻译
戏剧是一种由演员扮演的角色,在舞台上表演故事情节的
文学样式,日语称作“芝居”、“演劇”。日本的代表性 传统剧种有“歌舞伎”、“能楽”、“狂言”、“人形 劇”等,明治维新以后,“新劇”、“オペラ”、“バレ エ”等西洋剧种也传入了日本。 翻译前必须首先掌握剧本的中心思想,搞清剧情发展的线 索,透彻理解剧中人物的性格和感情变化。剧本的舞台提 示简单扼要,台词也比较精练,要理解它就比小说更要困 难、费力。这就要求译者把原作的全文贯穿起来思考,对 每句话的意义,说话时的神情、舞台动作加以仔细分析, 反复琢磨,直至悟出其潜台词。只有如此才能深刻地理解 原作的人物性格,并准确无误的把它译出来。
形式方面
2、形式 上面说,语言形式上可以作灵活的处理,但这不等于说 可以完全置原作形式于不顾。恰恰相反,只有把语言形 式处理好才能更完整地复现原诗的精神实质和艺术效果。 处理好语言形式,就是要保持原诗所具有的特点——精 练而形象,音调和谐,有鲜明的节奏和韵律。 无论是中国的还是日本的,诗歌形式都可以分为格律诗 和自由诗两大类。前者在语言形式上有严格的要求,后 者没有严格的要求,比较自由,故谓自由诗。诗歌翻译 实践中,对形式的处理由两种倾向:一种是严守格律, 另一种是不拘格律。后一种倾向认为原诗纵然是格律诗, 也可以译成自由诗,不过也还是力求形式美,即尽可能 译得音调和谐、节奏和韵律鲜明。采用什么形式为好, 主要看什么形式更能体现原诗的意境。
诗歌的翻译
诗歌是一种语言凝炼、节奏鲜明、韵律和谐的文 学样式。日本的诗歌主要有短歌、俳句、近代诗 等。 诗歌创作的特点是:以精练的语言来体现丰富的 情感,以严谨的声律来反映自由的联想。这种特 点,决定了诗歌翻译要比其他文体的翻译更为困 难。 翻译诗歌会遇到两大难:一难,难于掌握原作的 精神实质;二难,难于完美地复现原作的艺术形 式;顾到艺术形式,顾不到思想内容。
第四单元第二节诗歌的翻译
散文的翻译
散文是一种与小说、戏剧、诗歌并列的文学样式;内容可
以叙事,可以抒情,可以描写,可以议论。日语中按内容 分别称作“随筆”、“紀行文”等。 散文大多直接记叙和抒发作者在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 所思,有的作品甚至可以说是作者感情的迸发、思想的闪 烁,作者往往并不多作交代说明,一任情感、思绪流泻纸 上。而且散文作品大都行文自由,结构凝练,一般不多花 笔墨作引衬铺垫。 由于上述原因,散文作品中语言的前后关系不像一般小说 那么明确,一词一句的实际意义不容易把握好,这就增大 了散文翻译的难度。 对原作仔细揣摩,摸清作品的走势脉络,继而准确地把握 住作者思想感情的脉络,是译好散文作品的重要前提。
注意



戏剧的翻译有两种,一种是以书面形式与读者见面的剧本翻译, 另一种是供演员在舞台上表演用的演出本翻译。两种翻译在以下 几个方面是有区别的应给予注意: 1、戏剧大多分唱、做、念三个部分;剧本翻译通常将唱、念部分 和对时间、地点、人物、动作的说明部分全都译出来,而演出本 翻译一般只译唱、念部分。 2、念白部分的翻译要符合人物身份、性格、相对来说,演出本 应比剧本译得更口语化些,更明白些。句子也不宜过长。过长的 句子,演员难以上口,观众也难以听懂。原作台词一般来讲是精 练简短的,所以译文也应力求精练简短。 3、演出本念白部分的翻译,考虑到舞台演出的效果,译文应力求 容易上口,在词句抑扬顿挫的安排上多下工夫。就是说念白要有 节奏感。节奏感不但便于演员上口,而且能加强语言的艺术感染 力。
内容方面
以下从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讲述诗歌的翻译要领。
1、内容 首先要透彻地理解原诗的精神实质,包括原始的主题、意 境、诗意中的艺术形象。只有全面完整地掌握了原诗的精 神实质才能有可能在译诗中保持原诗的生命。这是不会有 异议的。至于怎样把原诗中的精神实质复现于译诗则是诗 歌翻译技巧中的难题。因为两个民族的文化传统、生活习 惯都有所不同。因此甲民族具有的表现方式,乙民族不一 定有,反之,乙民族具有的表现方式,甲民族不一定有。 而且同样的表现方式不一定能引起同样的反应或达到同样 的艺术效果,同样的问题不一定能引起同样的联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