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当前我国网络舆论监督的特点及其发展趋势探析
当前我国网络舆论监督的特点及其发展趋势探析
式,侵犯别人的正当权益,不能无中生有,歪曲事实。
(三)互联网舆论监督将会内容和形式上不断创新
随着网络监督的发展,互联网舆论监督不断创新,其内容和
形式更加丰富。 如建立网络媒体协会,组建网络监督志愿者,创
立网络评议制度等,从而形成了一个系统的监督机制,使网络舆 论监督不断创新、不断发展。 这种创新为国家民主化建设提供了 有利的技术支持。 网络文化形态消解人们对权力中心和集权控 制管理模式的认可,强化人们关注个体、尊重平等的意识,促使 “个体话语”和“小众话语”的活跃和分权,从而为国家加速政治 生活民主化进程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和强大的技术保证,使 得现实社会中权力格局的分化和细化逐渐成为现实, 也使公众 参与国家政治加强监督的行为具有可操作性。 在意识形态多元 化的社会结构中, 由于各种不同政治观点可以通过网络等正常 渠道表达出来, 使公众参与政治的行为不会采取暴力形式,因 此, 政府对公众积极主动参与国家政治和监督的意愿和行为提 供较大的自由度。 政府通过控制主流意识形态和权威媒体来灌 输、引导、把公众参与政治的热情和行为限制在一个现行社会结 构可以承受的限度内。 在网络社会,由于互联网的普及,“小众话 语 ”、个 体 话 语 的 纷 纷 涌 现 ,大 众 话 语 的 默 许 、提 倡 ,既 催 生 或 强 化了大众自主参政议政的民主意识, 也催生或强化了政府让大 众参政议政的民主意识。 这种民主意识,既是“政府通过控制主 流意识形态和权威媒体来灌输、引导、限制乃至禁止公众政治观 点”的国家或地区,无法比拟的;也是“为公众积极主动参与国家 政治和社区管理的意愿和行为能够提供较大自由度” 的国家或 地区,无法比拟的。 所以,互联网为实现民主化进程提供了前所 未有的技术支持。
一 着行政行为的全过程,互联网舆论监督也具有持久性。 二
(五)互联网监督具有全面性和实在性
六
互联网监督具有全天候、全方位、及时性、快捷方便和互动
性的特点, 能够对法定未保密的行政行为和所有文件以及行政
主体等实施二十四小时全面、及时、有效的监督和控制,在监督
的内容方面,可以包括“政治、经济、思想以及生活习惯”等各方
面的情况。 在监督的时间和空间上,可以包括上班、下班、休假、
当地、外地、本人、亲属的各种信息,从中找到腐败行为的蛛丝马
迹,实行全方位的监督。 同时,在网上,能够即时的开展互动、广
泛的征求意见,听取建议,寻找证据,避免了许多中间环节带来
的偏差,使监督切实的开展,收到实效。
二、我国互联网舆论监督的发展趋势
又是虚幻的。虚拟的这一特点对人们的思想观念产生影响。在网 络的虚拟世界中, 任何个体都可以与他人进行交流, 可以用匿 名、虚拟身份揭露他人,具有广泛性和虚拟性。 而在现实生活中, 人们总有各种各样的顾虑,具有局限性,使监督难以进行。
(二)互联网舆论监督具有稳定性和片面性 互联网舆论监督是由政府部门设定和管理的, 他们定期的 公布有关政府的政策、决定,动态,成为稳定的监督对象,具有相 对稳定性。 同时,网民们可以随时点击政府网站,及时了解政府 活动最新动态,发表自己的观点,保证了对政府行政行为监督的 稳定性。 互联网监督又具有片面性,具体表现在:一方面是政府网站 的建立对人民充分表达民意起着不可磨灭的作用, 但政府建立 的网站监督系统只能被一部分人利用,并不是全民参与,具有参 与的片面性;另一方面,由于政府建立的网站,还存在着“报喜不 报 忧 ”、网 上 信 息 有 不 完 全 、不 清 晰 、不 对 称 的 情 况 ,导 致 信 息 的 片面性,信息片面必然导致监督的片面。 (三)互联网舆论监督具有知识性和动态性 利用互联网实现监督的功能,必须拥有一定的文字、网络、 电脑等方面的知识,特别是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各种新的 软件开发利用, 需要开展网络监督的人员掌握和使用现代科技 知识和技术,否则,网络监督无法进行。 同时,随着社会的发展节 奏加快,政府监督网站的信息随时都处在不断的更新之中,民众 只有及时上网浏览, 才能更好的了解政府的动态, 及时开展监 督,监督处在发展变化的动态之中。 (四)互联网舆论监督具有快捷性和持久性 互联网的运行过程具有方便、快捷的优点。 民众一旦发现被 监督者的问题,不用出门,就会在网络上把这一信息快速的传播 出去,发动更多的人参与监督,形成强大的监督舆论,促使政府 及时作出反馈。 由于监督主体能够在第一时间内对政府的行政
一、互联网舆论监督的特点 (一)互联网舆论监督具有广泛性和匿名性 互联网自身是一个虚拟的世界,在这个虚拟的世界里,网民 可以通过注册一个虚拟的身份, 通过以一个虚拟的身份匿名在 互联网上公开发表自己的问题和建议等, 引起大家共同思考和 探讨,形成一股不可忽视的舆论监督力量。 虚拟世界既不同于物 理空间,也不同于精神空间。 既不是“实存”的物理世界,也不是 纯粹的意识或幻觉。他是一中特殊的存在即特殊的空间形态。它 的存在是物理世界与心理世界的界限变得模糊不清, 成为沟通 两者的中介,联系着客观世界和人造世界。 因此,他既是真实的
139
○
·
社会经纬
统
计 行为进行及时监督,政府也可以及时的对群众的监督进行反馈, 与 管 而即时做出调节和控制, 保障政府行政行为的有效运行和及时
理 修正。 同时,互联网舆论监督对于实现人民大众的充分民主,增
二 加政府网站的透明度,建设阳光工程等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政府
网络系统的不断改进和完善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网络监督伴随
当前我国网络舆论监督的 特点及其发展趋势探析
蒋雪梅
社会经纬
统 计 与 管 理
二
一 二 六
·
○
摘 要:互联网舆论监督具有“广泛性和匿名性、稳定性和片面性、知识性和动态性、快捷性和持久性、全面性和实在性” 等特点,随着社会和网络发展,我国网络舆论监督将朝着多元化、多功能化、弹性化、规范化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网络监督特点 发展趋势 DOI:10.3969/j.issn.1674-537X.2012.06.053
用现代网络技术和网民进行开放的、互动的沟通。 设立电子政务
平台。 如设立政府信息、市委书记批帖、热点难点跟踪、网民写
信、部门回复、惠民在线论坛、网上调查、网上征集等功能的问政
平台。
(二)互联网舆论监督将向弹性化、规范化方面发展
互联网舆论监督不受渠道和时空的限制,反应迅速及时,成
本低廉,是官民对话的好渠道,让广大的民众从“不说、被动说或
级的监管,媒体和公众的监督很少。 但随着互联网舆论监督的发
展,公众的监督逐步增多,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媒体,每个人都可
以便捷地进行监督。 监督的渠道更为畅通,监督的范围更广,可
监督的内容更加丰富多彩,一张发票、一张现场的照片,政府官
员的很多活动和行为均在可监督的范围之列。 二是向多功能化
发展。 如开展网络听政,党和政府应对错综复杂的社会问题,利
互联网舆论监督既是现代社会民主化发展进程的必然结 果,也是宪法赋予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 既是表达民意的重要渠 道,也是舆论监督的重要阵地。 从“天价烟”到“微笑局长”“表哥” 事件在网络曝光,使腐败得以处置,表明网络监督以深入到社会 的各个层面。 但是,由于网络发展的时间不长,人们对网络的特 点还缺乏全面正确的认识,对互联网舆论监督的认识还有误区: 有的人对网络持积极态度, 他们对互联网舆论监督致力于完全 相信的角度,存在盲目崇拜的心理,互联网分布的范围深入到各 个国家、各个地区,深深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和国家的发展,他 们认为,利用互联网进行舆论监督,能够避免腐败发生,有益于 廉政建设顺利进行; 有的人对互联网舆论监督存在着一种畏惧 的心理,染上了“网络过敏症”。 在网络时代,信息传播的速度极 为迅速的,加之网络的虚拟,不少事件在网络上传播,产生变异, 使人很难判断事情的真像, 有可能掀起互联网舆论监督的龙卷 风。 如何认识和掌握互联网舆论监督的特点,正确利用互联网舆 论监督,是摆在我们面前非常现实的问题。 弃之不顾、任其自生 自灭或者以法律的威慑性进行严厉打击, 这都不是行之有效的 好方法。我们应该用一种发展战略的眼光看待互联网舆论监督, 既要开明包容,又要冷静清醒。
(作者单位:内江师范学院政法与历史学院)
140
由于互联网的开放性、匿名性、互动性等特征,为公民提供 了更为自由、即时、充分的意见表达空间,人人都是传播者。 中央 乃至许多地方政府正在通过互联网更直接、更全面、更深入地了 解社情民意,并以之作为制定政策的重要参考。 各级领导更要学 会适应网络监督,学会从网上听取民意,学会回应网络的质疑。 有了互联网舆论监督这一中国式民主建设的新通道, 中国的民 主政治必将获得更大的发展。
(一)互联网舆论监督将向多元化、多功能化的方向发展
随着互联网的广泛普及,对于新技术、新方法的需求将是源
源不断的,从这一层面出发,互联网舆论监督在技术层面的发展
有极大地空间。 一是向多元化方向发展,监督的主体从单一走向
多元。 以往传统的监督,公益组织只需要接受政府的监管,主要
依靠每年一次的年检,主要依靠向政府举报。 而政府只有接受上
参考文献: [1]田 大 宪.新 闻 舆 论 监 督 研 究 [M].北 京 :中 国 社 会 科 学 出 版 社 ,2002,(4):135-138. [2]吴 飞.网 络 舆 论 监 督 的 威 慑 力 量 [J].传 媒 影 响 力 ,2005, (3):92-120. [3]胡 彬.2008 年 以 来 中 国 网 络 舆 情 新 格 局 [J].青 年 记 者 , 2008,(8):43-45. [4]张晓冰.“网 络 问 政 ”中 网 民 媒 介 素 养 的 培 育 [J].网 络 时 代 .新 闻 知 识 ,2009,(8):47-49. [5]韦庆校.加 强 网 络 监 督 促 进 反 腐 倡 廉 [J].中 共 乐 山 市 委 党 校 学 报 ,2009,(8):23-24. [6]刘之涛.浅 谈 网 络 新 闻 与 传 统 新 闻 的 区 别 [J].广 州 师 院 学 报 ,2001,(4):235-236. [7]魏风茂.个 案 引 发 行 政 权 运 作 之 网 络 监 督 思 考 [J].烟 台 大 学 法 学 院 ,2009,(6):4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