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计算机在教育中的运用是教育信息化的重要内容之一

计算机在教育中的运用是教育信息化的重要内容之一

提高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有效性一、课题背景及界定计算机在教育中的运用是教育信息化的重要内容之一,而计算机在教育中应用的最重要的一种形式就是多媒体计算机课件在教学中的应用。

多媒体计算机课件被引入中小学课堂后,把教学信息以丰富、生动的多媒体形式,如文字、图像、声音、视频、动画等表现出来,改变课堂教学形式单一、直观性差的缺憾,在教学实际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成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有力助手。

但是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在我国时间并不是很长,特别是在农村中学,基于学校的设备、教师具备的相关知识都比较滞后,在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时出现了很多问题,其一,通过验收后,学校的硬件得到了根本性的改变,学校要求课堂教学使用多媒体,很多教师都会使用,并且在使用过程中也明白了许多好处。

但是有些教师节节课都使用多媒体,一节课从头至尾都使用多媒体,把要讲的内容全部用多媒体呈现出来等,教师们不明白使用多媒体的目的和作用,滥用现象很普遍。

不仅导致了学校设备的浪费,而且上一节课要提前几个小时制作课件,大大加大了教师的工作量,很不利于多媒体教学的发展。

其二,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不再板书,把要板书的内容全部打在屏幕上,不再使用教材,所有教材内容全部用文字代替,甚至包括作业题。

课堂上就像放电影一样,一屏一屏不断的切换。

多媒体的使用,让教材和黑板遭到了凄凉的冷落。

其三,师生之间应该平等对话,应该重视情感交流,教师的一颦一笑一举手一投足,都可能激活学生,给学生带来情感的共鸣与冲击,而学生的表情动作也会给教师带来反馈,多媒体作为第三者的插入,而且是没有任何表情和情感的一个冷冰冰屏幕。

过多或者完全使用多媒体来代替师生之间的交互,长此以往,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就会受到很大影响。

其四,我们的备课要求备教材和备学生,一节课从导入新课、明确学习目标、自主学习、反馈交流、精讲、练习甚至检测等计划性强,井然有序,但这并不是一成不变。

备课是一种预案,根据课堂进展情况,很多时候是要随机调整改变的。

而课件制作一旦完成,它播放的程序就固定了。

上课时,教师就按提前制作的幻灯片一张张播放,包括问题、答案、顺序,一页一页机械呈现,学生的整个思维都必须按照教师给予的固定模式行进,其灵活性极差,学生积极思考的习惯大打折扣。

究其原因,出现这些问题的实质,就是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有效性问题,这如同一把双刃剑,是一个事倍功半与事半功倍的问题。

在中学政史地教学中,如何恰当使用多媒体,让它在教学中发挥积极作用,提高教学效果,一是要明确“辅助”的含义,“辅助”一词有几种解释:1. 辅翼佐助;2. 指援救;3. 助手,帮手;4. 非主要的。

在这里我们可以理解为从旁帮助、协助。

多媒体及教学课件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只能是处于辅助的地位,完全依赖课件,完全照搬教案,这是对教学效果的一种制约。

二是要探讨“有效性”问题,要看多媒体的使用是否提高了学生学习的速度,也就是效率范畴;要看多,媒体的使用学生所发生的变化、进步和取得的成绩;要看多媒体的使用学生的状态和兴趣。

其有效性策略便是课题研究要解决的重点。

二、理论依据及意义行为主义理论认为理论认为学习是由于经验的反复练习而引起的比较持久的行为变化,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在后天环境影响下形成的,认为任何机体当前的行为结果都会改变未来的行为。

这一理论在程序教学中得到了集中体现,程序教学是让学生根据自身的实际自学特定材料,其材料是按特定的顺序安排的。

这一思想对计算机辅助教学产生了巨大影响。

认知主义理论认为学生是一个积极的信息加工者,他们积极地组织已经知道的信息,实现信息的学习,积极寻求相关信息来解决问题。

他们认为教学不是教知识,而是教学生怎么去获取知识,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学习的条件、环境,要调动学生学习的激情。

这一理论强调学生解决问题和学习的能力,在计算机辅助教学领域也受到了广泛的应用,推动了问题解决型教学软件的开发。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是主观经验系统的变化,认为学习者不是在像接受东西一样接受客观知识,而是在积极主动地建构对知识的理解,这种建构是在主客体交互作用的过程中进行的。

并且认为知识的意义不完全取决于符号,很大程度上要创设情境,使学习者在一定情境中获取知识。

这一理论对传统教学产生了猛烈冲击,在当前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提供了强大的支撑。

在当前农村中学多媒体辅助教学使用相对落后的情况下,教师转变教育理念,在教学中提高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有效性,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主要问题。

三、研究目标、内容、方法、步骤及过程本课题主要目标就是通过参与课题的教在课题启动阶段,我们全体课题研究教师在一起进行了座谈交流和统一思想。

了解了各教师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多媒体技术水平、在教学中应用的情况。

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能力水平各不相同,但都存在着对现代教育技术理论的基本了解,我们要求教师积极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和多媒体应用原则,并要求克服教学与研究同步的重任。

我们按政史地分别向学生发放了调查问卷,经分析、归纳、总结,得出如下意见:1、希望老师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但是要适度,不要以多媒体为主;2、希望老师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多借助动画、视频,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3、希望老师自己动手制作多媒体课件,不一味的只是下载别人现成的课件上课;4、其他的一些问题:多媒体课件字体的大小问题,字体颜色的设置问题等。

经过调查师生,我们讨论出了研究的目标、内容、方法、步骤及过程。

在随后的课程开展阶段,我们开展了每周一次听课研讨活动。

在听课评课的同时,我们鼓励老师们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围绕“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有效性”的主题进行研究,制定出研究计划。

一开始,老师们的研究很茫然,都感觉自己用的很好,很少去关注其有效性。

针对这一情况,我们要求大家互相听课,自己先找出每个人优点和不足,提出改进意见,并努力改变自己,写出教学反思。

接下来进入听课评课、研讨改进的新阶段。

每次听课之前,我们都进行了精心安排,教师提前对公开课做了大量准备。

课后我们对执教者的教学思路和效果展开了热烈的交流与评价。

在公开课上,大部分教师的授课较好的展示了他们已有的教学水平,但是他们对多媒体辅助教学的运用水平层次不齐。

有教师不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有教师把多媒体视为主体而非课程,有教师简单地将多媒体应用于教学,有教师将多媒体与课程简单相加等等。

于是我们将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与传统教学从教学策略、讲授方式、学习内容、教师角色、学习效果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比较,认为多媒体辅助教学表现力丰富:英雄人物、自然风光、历史事件都可以用多媒体展现出来,各种声音可以重放;对一些普通条件下无法实现的现象,可用多媒体生动直观的模拟出来,增强了教学效果;对抽象的概念可以用多媒体逼真的图像展现出来,使学生感到真实可信,利于理解,多媒体的组合使用同时刺激了多种感官器官,学生身临其境,提高了教学效率。

多媒体辅助教学有利于知识的同化,首先可以强化信息的强度,使知识的表达更加充分,更容易理解;其次,多媒体课件中的信息更容易提取和筛选,教师将讲授的内容与多媒体的形象化处理相结合,使讲授与多媒体的演示融为一体,从而使抽象的问题具体化,枯燥的问题趣味化,静止的问题动态化,复杂的问题简单化,达到了优化教学的目的。

我们又以初中政史地课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状况,从一般性使用、较好的使用、成功熟练的使用三个层面进行比较研究,得出第一个层面的教师是以教师为中心,面向学科内容,很少采取合作学习策略,利用多媒体提供练习任务,学生主要由教师引导着,无需为学习进展操心;第二个层面的教师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设计策略,尝试将课程结构中的某些主题脱离教材的教学思路,课程内容设计以问题或任务为中心,以多种方式支持现有的教学模式,教学对学生更有吸引力,学生同教师一起讨论学习目标;第三个层面的教师能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提供真实世界任务,经常还包括课堂外的资源,采用以学为中心的策略,学习活动以任务驱动和问题解决作为主线,学生学习活动高度交互,教师主要角色是助学者,学生同教师一起设置学习目标,对学习任务有一定选择权。

经过几个月的研究,课题即将进入总结提炼阶段,我们向课题研究教师分发了任务,包括教学设计、教学论文等。

参加课题研究的教师先后提交了相关论文、教学心得和反思。

四、研究结果及成效经过几次讨论修改,我们认为多媒体辅助教学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和有利于知识同化的特点,弥补了传统教育的不足,增强了教学效果,提高了教学效率;我们总结出了中学政史地课中多媒体辅助教学有效性的一些有效策略:一是教师要加大学习力度,使其尽快提高多媒体的使用能力。

加强有关理论的学习,要在运用中一点一滴的积累,逐类旁通,熟能生巧。

二是转变教师角色,改“教为主体”成“学为主体”。

多媒体的出现,使教学环境发生了历史性的巨大变化,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提示作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积极作用,提高课堂学生参与率是必须树立的课改思想。

三是让多媒体起到从旁帮助、协助的作用。

在教学中应用多媒体,不能失去教学的主要位置而视多媒体为主体,多媒体只能是为我们教学服务的,凡是不利于我们教学的多媒体就不能用。

四是要针对不同教学模式灵和使用多媒体,凸显其有效性,如:在情景教学法中创设情境,如人物形象、各种场景、自然风貌、艺术意境;在模拟教学法中,模拟自然现象、运动状态和过程,以揭示其规律;在启导教学法中,运用多媒体启发、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认知活动,主动去学习和运用知识;在示范教学法中,用多媒体提供标准、规范的动作行为,供学生学习和模仿;在引探教学法中,运用多媒体提供典型的现象或过程,引导学生去探求新知,获得能力等等,在一般教学中,可按一般流程安排多媒体的使用,如“定向”时用多媒体建立学习任务框架,提出学习目标;“精讲”时,用多媒体讲解新概念、演示、举例等;在”练习”时,呈现习题。

五、存在问题及改进厌倦反思,研究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如研究的意识薄弱,对教学实际问题敏感性不足,教师之间缺乏实质性的交流互动,学校条件跟不上,教师工作满负荷投入研究时间有限等。

这些问题可以向学校领导反映,建议在学校经费允许的范围内,改善教师的办公条件;建议学校领导强化教师科研、终身学习意识,要求发扬奉献精神、积极主动投入工作;建议学校领导配齐教师编制,化被边缘化!在我国,城乡二元对立与教育的城市化取向仍然非常明显。

“城市”与“乡村”不是简单的地域划分,而是在此基础上衍生出了“优劣”和“好坏”的价值判断。

城市总是以富强文明先进的显性优势占据高位,使乡村文明长期遭遇冷落忽视,沦为一种缄默的价值,乡村被认为贫穷愚昧落后,虽然不是乡村本身造成的,但这一弱势地位使城市文化成为了精英文化,挤占和改造了乡村文化,似乎日益合法化。

此状况直接影响到教育领域,教育主要是以城市发展为标准,按城市需要来制定教育相关的政策和制度,这种城市化取向在宏观上限制了乡村教育的发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