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评估学
中国资产评估行业是在20世纪80年代末,伴随着改革开放大潮诞生的。
自1989年进行了第一个资产评佑项目开始我国的资产评佑迄今已有13年的历史了。
在这13年的历程中,中国的评佑行从小到大,从无到有,已经走过了不平凡的初创阶段。
现在的中国资产评佑行业已在全国30多个省、自治区建立了协会组织,评佑机构达391多家,注册评估师1.4万名及从业人员6万多名。
初步建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并与国际接轨的行业自律管理框架体系和执业规范,评佑服务范围扩展到为所有经济主体的产权变动,抵钾担保、投资决策等多种经济行为服务。
评佑行业的法制建设从单一的政府法规发展到政府法规和行业法规相结合的法规体系。
尽管如此,我国资产评估行业,仍然是一个新兴的行业,同初级阶段的市场经济一样不是十分成熟。
它的发展也不是一帆风顺的,经历了自身所有制的改变,与国有资产管理部门(财政部门)脱离、改制后,由原来的事业单位成为中介组织,成立了中国资产评估行业协会,是具有独立性的社会团体组织。
又经历了与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合并与分离的过程,最终重新成立中国注册资产评估师协会。
目前独立的注册资产评估师事务所相对较少,多数情况是注册会计师事务所兼营资产评估业务。
这样的局面和形势对资产评估的未来发展是十分不利的,很难形成资产评估行业的高效运行机制。
一、我国资产评估行业面临的问题
1、市场尚未统一。
在我国, 资产评估业并非自然产生, 而是在
国有企业改革进程中由政府推动形成的, 其发展路径带有明显的时代特征和经济转轨时期的印记。
由于业务内容的差异, 目前我国资产评估行业存在七种评估专业资格, 并分属不同的政府主管部门。
它们是注册资产评估师、注册房地产估价师、注册土地估价师、矿业权评估师、价格鉴证师、保险公估从业人员和旧机动车鉴定估价师等, 分别归口于财政部、建设部、国土资源部、发展与改革委员会、保监会、商务部等。
而且这些领域各有各的法规, 各有各的标准, 相互之间的规制有些也存在冲突, 影响了市场效益的发挥。
2. 规制有待完善。
目前我国评估行业还无一部专门法律对评估业务范围、评估师和评估机构的责任和义务、评估机构的组织形式、评估行业的管理体制等进行统一规范。
我国虽颁布了包括资产评估基本准则及若干具体准则、规范指导意见, 但远未形成体系, 许多实务操作仍处于无规可循的状态。
在实际工作中, 有关主管部门只能通过制定一般规范性文件, 对各自归口管理的专业评估事务进行管理。
笔者认为, 一个行业政出多门、法不统一, 法规调控力度不够, 必然增加寻租机会, 使寻租各方形成一张自我循环的利益网, 不仅弱化了政府管理, 而且极易滋生腐败现象。
3、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目前, 我国资产评估从业人员有近10万人, 而获得注册资产评估师资格考试人数仅为3万人, 只占全部从业人员的30% 左右, 其结构呈现出明显的不合理状况,即基础从业人员过多, 高层次的综合性人才缺乏。
我国资产评估人员大多是财务人员或机械、建筑工程人员构成, 知识结构比较单一, 致使评估服务
仅限于传统的项目, 很难承担综合性服务业务, 严重妨碍了评估机构业务范围的扩大。
4、会计信息质量不高。
我国现阶段会计信息失真, 会计信息质量不高, 在实质上影响了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真实体现, 也是会计信息不对称在会计制度层面的体现。
会计信息失真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 会计要素确认和计量缺乏可靠性, 各行业财务会计制度所规定的某些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已不能适应企业实际情况的需要, 导致企业所反映的各项会计要素缺乏可靠性。
其次, 会计核算制度缺乏统一性和可比性, 由于不同性质的企业执行不同的会计制度, 不同的会计制度所采用的会计政策也不相同,由此造成行业内各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可比。
特别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又出现了许多新型行业, 这些新型行业, 简单套用现行分行业会计制度, 不能真实反映其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再次, 会计核算制度缺乏可操作性, 分行业会计制度对会计核算只规定了一般的账务处理原则, 减少了对交易或事项的描述以及相应的记录和报告的内容, 造成了会计制度不能指导企业进行会计核算, 影响了企业会计核算的正确性。
从上述三个方面产生的会计失真信息, 对企业评估的影响而言, 主要是第一个方面的因素。
会计要素确认和计量缺乏可靠性导致了缺乏真实性的会计信息列示在企业资产负债表上, 使得企业资产不实, 不能真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由于企业价值评估,特别是在持续经营前提下所依据的许多资料来源于企业的会计资料和财务数据,对资产的重置成本、各种贬值、以及资产的预期收益、预期
风险的测算都离不开企业财务数据的支持。
如果评估人员对会计失真信息不加注意, 处理不当, 就可能引起评估结果不实。
5、竞争不平等。
一是按地区划分“区域”。
审计咨询业的资产评估需要市场, 市场决定了社会审计资产评估工作的存在和发展。
但目前, 人们的市场意识还不强, 仍在沿袭计划经济管理的模式, 对企业的资产评估业务也按条条或块块来划分“势力”范围。
各地区的评估机构主要以本地区的有权部门为依托, 靠关系、靠影响、靠小立法来维持, 这种带有浓密行政色彩的竞争对审计咨询业的健康发展是明显不利的。
二是行业垄断日益突出。
有些行业为了保护局部利益, 对本行业需要委托的资产评估业务实行“封锁,’、“垄断” , 硬胜规定要由本行业的事务所(评估机构) 实施评估甚至有个别事务所为了争取到评估业务, 竞然采取不正当手段, 许诺委托单位将评估值按委托要求人为任意抬高或降低, 以换取对方委托业务。
三是由于一些有“权”的竞争对手使用行政权力, 甚至利用制定法规职权搞业务垄断, 使社会审计组织处于不平等的竞争之中, 优胜劣汰的规律难以发挥作用。
二、我国资产评估行业面临的挑战
随着我国经济的市场化步伐的加快, 为资产评估行业的发展提供了越来越多的发展空间, 特别是加入WT O 后, 我国经济将发生产业结构和企业制度的重大调整, 这种调整意味着产权交易市场将更为活跃和规范, 为资产评估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遇。
同时国内中介市场的对外开放也使得资产评估行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
战。
1、传统业务相对萎缩,行业发展受到局限。
行业产生初期主要从事国企改制、产权变动等资产价值评估服务,此类传统业务不同于注册会计师审计,不具有经常性,企业改制等经济行为结束后,评估业务也就停止了。
尽管近年来资产评估业务拓展到了并购重组、抵押担保、知识产权转化、森林资源市场化、拍卖、诉讼、以财务报告为目的的评估抵押担保等诸多领域,但总体上均未实现评估业务的经常化和稳定化。
2、特大型、大型资产评估机构相对较少,中小评估机构较多,难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际化执业的市场需要。
3、市场环境亟需改善,职业道德有待提升。
一些评估机构为了生存,采取非市场的方式争客户、抢市场,有的甚至违反执业准则出具不实评估报告,加之部分委托方存在违规指定资产评估机构,或者压低评估付费等,严重影响了资产评估行业健康发展。
在知识经济的曙光中迎来了2000 年的钟声, 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知识经济浪潮的冲击, 经济国际一体化的趋势, 我国转型经济体制改革酝酿出的无限商机和加入WTO 的国际竞争。
评估行业脱钩改制举措, 揭开了资产评估业走向市场经济的新篇章。
完成脱钩改制后的评估机构如何运作, 才能把握良好的商机? 才能保持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才能缩短与国际评估业之间的差距?现实要求我们抛掉过去业绩的包袱, 消除心浮气燥和急功近利的心态, 站在发展的高度, 用战略的眼光重新审视我们的事业, 调整我们的行为, 使机构在市
场竞争的环境中充满活力。
参考文献:
[1]郭兴海《中国资产评估—评估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2000年01期
[2]《中国资产评估行业(2011-2015)发展规划(草案—讨论稿)》
[3]郭建中《中国资产评估—新时期评估机构发展策略的选择》2000年01期
[4]王加春《资产评估工作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5]罗勇君《我国资产评估行业问题研究》
[6]胡晓明《我国资产评估行业的现状剖析、发展取向及对策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