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铁碳相图和铁碳合金

铁碳相图和铁碳合金

铁碳相图和铁碳合金(一)钢(Steels)和铸铁(Cast irons)是应用最广的金属材料,虽然它们的种类很多,成分不一,但是它们的基本组成都是铁(Fe)和碳(C)两种元素。

因此,学习铁碳相图、掌握应用铁碳相图的规律解决实际问题是非常重要的。

Fe和C能够形成Fe3C, Fe2C 和FeC等多种稳定化合物。

所以,Fe-C相图可以划分成Fe-Fe3C, Fe3C-Fe2C, Fe2C-FeC和FeC-C四个部分。

由于化合物是硬脆相,后面三部分相图实际上没有应用价值(工业上使用的铁碳合金含碳量不超过5%),因此,通常所说的铁碳相图就是Fe-Fe3C部分。

化合物Fe3C称为渗碳体(Cementite),是一种亚稳定的化合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分解为Fe和C,C原子聚集到一起就是石墨。

因此,铁碳相图常表示为Fe-Fe3C和Fe-石墨双重相图(图1)。

Fe-Fe3C相图主要用于钢,而Fe-石墨相图则主要用于铸铁的研究和生产。

这里主要分析讨论Fe-Fe3C相图,Fe-石墨相图与此类似,只是右侧的单相是石墨而不是Fe3C。

图1 铁碳双重相图【说明】图1中虚线表示Fe-石墨相图,没有虚线的地方意味着两个相图完全重合。

铁具有异晶转变,即固态的铁在不同的温度具有不同的晶体结构。

纯铁的同素异晶转变如下:由于Fe的晶体结构不同,C在Fe中的溶解度差别较大。

碳在面心立方(FCC)的γ-Fe中的最大溶解度为2.11%,而在体心立方(BCC)的α-Fe和δ-Fe中最大仅分别为0.0218%和0.09%。

纯铁纯铁的熔点1538℃,固态下具有同素异晶转变:912℃以下为体心立方(BCC)晶体结构,912℃到1394℃之间为面心立方(FCC), 1394℃到熔点之间为体心立方。

工业纯铁的显微组织见图2。

图2 工业纯铁的显微组织图3 奥氏体的显微组织铁的固溶体碳溶解于α-Fe和δ-Fe中形成的固溶体称为铁素体(Ferrite),用α、δ或F表示, 由于δ-Fe是高温相,因此也称为高温铁素体。

铁素体的含碳量非常低(室温下含碳仅为0.005%),所以其性能与纯铁相似:硬度(HB50~80)低,塑性(延伸率δ为30%~50%)高。

铁素体的显微组织与工业纯铁相同(图2)碳溶解于γ-Fe中形成的固溶体称为奥氏体(Austenite),用γ或A表示。

具有面心立方晶体结构的奥氏体可以溶解较多的碳,1148℃时最多可以溶解2.11%的碳,到727℃时含碳量降到0.8%。

奥氏体的硬度(HB170~220)较低,塑性(延伸率δ为40%~50%)高。

奥氏体的显微组织见图3,图4表示碳原子存在于面心立方晶格中正八面体的中心。

图4 碳在γ-Fe晶格中的位置图5 渗碳体的晶格渗碳体(Fe3C)渗碳体是铁和碳形成的化合物,含碳量为6.67%(有些书上为6.69%),具有复杂的晶体结构(图5),熔点为1227℃。

渗碳体硬度极高(HB800),塑性几乎等于0,是硬脆相。

在一定条件下,渗碳体可以分解而形成石墨状的自由碳:Fe3C→3Fe + C(石墨)。

这一过程对于铸铁和石墨钢具有重要意义。

从某种意义上讲,铁碳合金相图是研究铁碳合金的工具,是研究碳钢和铸铁成分、温度、组织和性能之间关系的理论基础,也是制定各种热加工工艺的依据。

一、铁碳合金中的基本相铁碳合金相图实际上是Fe-Fe3C相图,铁碳合金的基本组元也应该是纯铁和Fe3 C。

铁存在着同素异晶转变,即在固态下有不同的结构。

不同结构的铁与碳可以形成不同的固溶体,Fe—Fe3C相图上的固溶体都是间隙固溶体。

由于α-Fe和γ-Fe晶格中的孔隙特点不同,因而两者的溶碳能力也不同。

1,铁素体(ferrite)铁素体是碳在α-Fe中的间隙固溶体,用符号"F"(或α)表示,体心立方晶格;虽然BCC的间隙总体积较大,但单个间隙体积较小,所以它的溶碳量很小,最多只有0.0218%(727℃时),室温时几乎为0,因此铁素体的性能与纯铁相似,硬度低而塑性高,并有铁磁性.铁碳合金中的基本相铁素体的力学性能特点是塑性,韧性好,而强度,硬度低.δ=30%~50%,AKU=128~160J σb=180~280MPa,50~80HBS.铁碳合金中的基本相铁素体的显微组织与纯铁相同,用4%硝酸酒精溶液浸蚀后,在显微镜下呈现明亮的多边形等轴晶粒,在亚共析钢中铁素体呈白色块状分布,但当含碳量接近共析成分时,铁素体因量少而呈断续的网状分布在珠光体的周围.铁碳合金中的基本相2,奥氏体(Austenite )奥氏体是碳在γ-Fe中的间隙固溶体,用符号"A"(或γ)表示,面心立方晶格;虽然FCC的间隙总体积较小,但单个间隙体积较大,所以它的溶碳量较大,最多有2.11%(1148℃时),727℃时为0.77%.铁碳合金中的基本相在一般情况下, 奥氏体是一种高温组织,稳定存在的温度范围为727~1394℃,故奥氏体的硬度低,塑性较高,通常在对钢铁材料进行热变形加工,如锻造,热轧等时,都应将其加热成奥氏体状态,所谓"趁热打铁"正是这个意思.σb=400MPa,170~220HBS,δ=40%~50%.另外奥氏体还有一个重要的性能,就是它具有顺磁性,可用于要求不受磁场的零件或部件.铁碳合金中的基本相奥氏体的组织与铁素体相似,但晶界较为平直,且常有孪晶存在.铁碳合金中的基本相3,渗碳体(Cementite)渗碳体是铁和碳形成的具有复杂结构的金属化合物,用化学分子式"Fe3C"表示.它的碳质量分数Wc=6.69%,熔点为1227℃,质硬而脆,耐腐蚀.用4%硝酸酒精溶液浸蚀后,在显微镜下呈白色,如果用4%苦味酸溶液浸蚀,渗碳体呈暗黑色.铁碳合金中的基本相渗碳体是钢中的强化相,根据生成条件不同渗碳体有条状,网状,片状,粒状等形态,它们的大小,数量,分布对铁碳合金性能有很大影响.铁碳合金中的基本相总结:在铁碳合金中一共有三个相,即铁素体,奥氏体和渗碳体.但奥氏体一般仅存在于高温下,所以室温下所有的铁碳合金中只有两个相,就是铁素体和渗碳体.由于铁素体中的含碳量非常少,所以可以认为铁碳合金中的碳绝大部分存在于渗碳体中.这一点是十分重要的.铁和碳可以形成一系列化合物,如Fe3C,Fe2C,FeC等,有实用意义并被深入研究的只是Fe-Fe3C部分,通常称其为 Fe-Fe3C相图, 此时相图的组元为Fe和Fe3C._由于实际使用的铁碳合金其含碳量多在5%以下,因此成分轴从0~6.69%.所谓的铁碳合金相图实际上就是Fe—Fe3C相图.铁碳相图和铁碳合金(二)图6 Fe-Fe3C相图单相区——5个相图中有5个基本的相,相应的有5个相区:液相区(L)——ABCD以上区域δ固溶体区——AHNA奥氏体区(γ)——NJESGN铁素体区(α)——GPQ以左渗碳体区(Fe3C)——DFK直线两相区——7个7个两相区分别存在于两个相应的单相区之间:L+δ——AHJBAL+γ——BJECBL+ Fe3C——DCFDδ+γ——HNJHγ+α——GPSGγ+Fe3C——ESKFCEα+ Fe3C——PQLKSP三相区——3个包晶线——水平线HJB(L+δ+γ)共晶线——水平线ECF(L+γ+Fe3C)共析线——水平线PSK(γ+α+Fe3C)相图中一些主要特性点的温度、成分及其意义列于表1。

表1 Fe-Fe3C相图中的特性点符号T /℃ C %说明A15380纯铁的熔点B14950.53包晶转变时液相成分C1148 4.30共晶点D1227 6.67渗碳体的熔点E1148 2.11碳在γ-Fe中的最大溶解度F1148 6.67渗碳体的成分G9120纯铁α↔γ转变温度H14950.09碳在δ-Fe中的最大溶解度J14950.17包晶点K727 6.67渗碳体的成分N13940纯铁γ↔δ转变温度P7270.0218碳在α-Fe中的最大溶解度S7270.77共析点6000.0057600˚C碳在α-Fe中的溶解度Q2007×10-7200˚C碳在α-Fe中的溶解度Fe-Fe3C相图包含三个恒温转变:包晶、共晶、共析。

包晶转变发生在1495℃(水平线HJB),反应式为:式中L0.53——含碳量为0.53%的液相;δ0.09——含碳量为0.09%的δ固溶体;γ0.17——含碳量为0.17%的γ固溶体,即奥氏体,是包晶转变的产物。

含碳量在0.09~0.53%之间的合金冷却到1495℃时,均要发生包晶反应,形成奥氏体。

共晶转变发生在1148℃(水平线ECF),反应式为:共晶转变的产物是奥氏体与渗碳体的机械混合物,称为莱氏体,用符号L d表示。

凡是含碳量大于2.11%的铁碳合金冷却到1148℃时,都会发生共晶反应,形成莱氏体。

共析转变发生727℃(水平线PSK),反应式为:共析转变的产物是铁素体与渗碳体的机械混合物,称为珠光体,用字母P表示。

含碳量大于0.0218%的铁碳合金,冷却至727℃时,其中的奥氏体必将发生共析转变,形成珠光体。

Fe-Fe3C相图中的ES、PQ、GS三条特性线也是非常重要的,它们的含义简述如下:ES线是碳在奥氏体中的溶解度曲线。

奥氏体的最大溶碳量是在1148℃时,可以溶解2.11%的碳。

而在727℃时,溶碳量仅为0.77%,因此含碳量大于0.77%的合金,从1148℃冷到727℃的过程中,将自奥氏体中析出渗碳体,这种渗碳体称为二次渗碳体(Fe3C II)。

PQ线是碳在铁素体中的溶解度曲线。

727℃时铁素体中溶解的碳最多(0.0218%),而在200℃仅可以溶解7×10-7%C。

所以铁碳合金由727℃冷却到室温的过程中,铁素体中会有渗碳体析出,这种渗碳体称为三次渗碳体(Fe3C III)。

由于三次渗碳体沿铁素体晶界析出,因此对于工业纯铁和低碳钢影响较大;但是对于含碳量较高的铁碳合金,三次渗碳体(含量太少)可以忽略不计。

GS线是冷却过程中,奥氏体向铁素体转变的开始线;或者说是加热过程中,铁素体向奥氏体转变的终了线(具有同素异晶转变的纯金属,其固溶体也具有同素异晶转变,但其转变温度有变化)。

铁碳相图和铁碳合金(三)根据铁碳合金的含碳量及组织的不同,可以分为纯铁、钢和白口铁三类。

图7 Fe-Fe3C合金分类1.纯铁——含碳量<0.0218%,显微组织为铁素体。

2.钢——含碳量0.0218%~2.11%,特点是高温组织为单相奥氏体,具有良好的塑性,因而适于锻造。

根据室温组织的不同,钢又可以分为:亚共析钢(Hypo-eutectoidsteel):含碳量0.0218%~0.77%,具有铁素体α+珠光体P的组织,且含碳量越高(接近0.77%),珠光体的相对量越多,铁素体量越少。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