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作文技巧——灵活引用古诗词引用引用是指通过在文章中有意引用诗句、名人事例、格言等,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或看法。
作用:1、可使所表达的语言意思简洁凝练,增添感染力,有利于作者表情达意;2、可为作者的观点和看法提供有力的论据,增强说服力;3、有利于读者在阅读中产生联想或共鸣,达到推陈出新,增强生动性的效果,或幽默风趣,增强形象性的效果。
很多学生一提到写作文就犯愁,不知道如何让自己的作文出彩,如何在语文考试中让作文“加分”。
写好作文的方法和技巧很多,今天大杜老师要重点说的是古诗词的引用,写作时善用一些古诗名句,可以让你的作文“加分”。
如何在作文中巧妙引用诗词名句一、用题记,揭示主旨。
题记是指位于文章标题下和正文前揭示文章主旨的独立段。
借用古诗名句作为题记,不仅能提携全文,凸显主旨,还能增添文采。
如:“一个名人说:赠人玫瑰,手留余香。
”(山东中考一满分作文《伸出自己的手》片段)。
小作者巧妙借用这一名句作为文章的题记,贯穿全篇,在文章中起到了提纲挈领的作用,给全文定下了一个诗意美的基调。
二、开头引名句,起点高远。
文章开头在不偏离主题的情况下,妙引诗词名句,往往能引起读者的情感共鸣,增加文章的文采。
如:“‘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伴着时间的流逝,一代代先哲,一群群贤达在激流中沉淀,定格在属于他们的位置上,定格在历史的长河中——做本色的自己才优秀。
”(湖北武汉中考一满分作文《做本色的自己才优秀》片段)。
作者开篇不凡,引用孔子名言,在审视先哲贤达的历史地位的至高点上切入题目,令人赞叹。
三、穿插文中,诗意盎然。
写作文时,如果在文中精心穿插几个名句,定能使文章诗意盎然。
如:“隆冬时节,雪花纷飞。
到处粉妆玉砌,银装素裹。
‘厚冰无裂纹,短日有冷光’,冬天是寒冷的;‘隆冬到来时,百花即已绝’,冬天是肃杀的;‘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冬天是孤独的。
‘战退玉龙三百万,败鳞残甲满天飞’,但冬天的脚步无论如何也无法束缚人的情致。
因为冬藏的万物也许正酝酿着春天的梦想,它们心中有个不变的信念: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江苏徐州中考一满分作文《走进四季》片段)。
巧妙引用大量的诗词名句,突出了冬景的特征,表现自然对人的影响,抒发对四季的热爱,更为文章增添了诗情画意,显示了考生深厚的文学功底。
四、充当论据,支撑观点。
在议论文中,如果引用蕴含深刻哲理的古诗名句充当事理论据,来支撑中心论点,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如:“翻开那绵长的历史卷轴,映入眼帘的一位位名人志士,几乎都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了希望,才取得了令人仰止的卓越功绩。
诗仙李白面对自己的人生曾有过迷茫与困惑,但其能重新树立对自己前途的希望,才写出了‘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千古绝唱,这不禁使人感到无限的振奋。
继续向前追溯,回到越王勾践的身旁,我体会到了他那对自己的国家和民族的希望,正是这种希望鼓励着他卧薪尝胆,肯于寄人篱下,最终凭国人的力量,‘三千越甲可吞吴’的坚强信念,成为了春秋五霸中的最后一位霸主,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占据了重要的一席。
”(黑龙江中考一满分作文《希望是力量之源》片段)文段所引用的两个名句,都能充分论证“希望对于人生的重要作用”这一观点,富有文采和说服力。
五、置于结尾,升华主题。
在作文中,以诗文名句来结尾,可以使之成为点睛之笔,升华文章的主题,获得自然贴切,水乳交融的效果。
如:“‘胜人者劲,胜己者强’,失败的英雄,坚强的人。
阿赫瓦里,太棒了!”(山西中考一满分作文《阿赫瓦里,太棒了》片段),引用老子的名言进一步揭示出失败英雄的可贵精神,点明了中心,升华了主题。
总之,经典诗词名句,内涵丰富,意旨深远,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有时洋洋洒洒一大篇,却不如一句名言来得简洁,来得有力。
而巧妙引用经典诗词名句,可以使语言显得厚重,警策,含蓄,具有丰富的哲理意蕴。
中考作文中若能巧妙引用,定会使你的文章文采飞扬,显示出丰厚的文化底蕴。
下面,分享一些值得收藏的经典诗句,快积累起来吧!一、哲理1、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陆游《游山西村》)“比喻在遇到困难一种办法不行时,可以用另一种办法去解决吗,通过探索去发现答案。
”2、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苏轼《题西林壁》)“看任何事物都要从不同的角度去看,不能单方面的想问题。
”3、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王之涣《登鹳雀楼》)“比喻想要取得更大的成功,就要付出更多的努力;也表达了只有积极向上才能高瞻远瞩。
”4、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事物总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新事物终将代替旧事物,比喻新生势力锐不可当。
”5、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朱熹《观书有感》)“比喻知识是不断更新和发展的,需要不断积累,就像水源头一样,在人生的学习中不断地学习、运用和探索,才能使自己永葆先进和活力。
”6、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意指一生之中,我们总会遇到这样或是那样的不如意,生命中难免缺憾。
有些遗憾,我们可以避免,有些遗憾,我们可以补救,而更多的时候,这种遗憾是无法改变的。
这个时候,我们最需要的,是一个平和的心态。
”7、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杜甫《望岳》)“只有不畏艰难的去攀登,才能进入俯视一切的雄奇境界。
”8、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我们要善于发现。
”9、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王安石《登飞来峰》)“喻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志存高远方能一览无余,胸襟万里。
”10、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王湾《次北固山下》)“预示着旧的事物的消逝与毁灭,新的事物诞生,蕴含了新旧更替的生活哲理,表达对未来憧憬,寄寓对未来的希望的人生哲理。
”11、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刘禹锡《乌衣巷》)“事物是变化发展的,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12、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离别》)“比喻顽强、有生命力,不可扑灭。
”二、生活1、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陶渊明《饮酒》)“远离世俗,热爱自然,追寻自由。
”2、晨兴理荒秽,戴月荷锄归。
(陶渊明《归园田居》)“歌颂劳动的愉悦和美感。
”3、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孟浩然《过故人庄》)“写朋友情谊真挚深厚。
”4、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赞美庭院的清幽。
”5、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刘禹锡《陋室铭》)“高雅的交友方式。
”6、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辛弃疾《清平乐-村居》)“描写孩童活泼可爱。
”7、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陶渊明《桃花源记》)“老人和小孩们个个都安适愉快,自得其乐。
”8、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陶渊明《五柳先生传》)“爱好读书、不慕荣利、安贫乐道、率真自然。
”三、高风亮节1、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孟子)“在富贵时,能使自己节制而不挥霍;在贫贱时不要改变自己的意志;在威武时不能做理亏的事,这样才是大丈夫。
”2、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于谦《石灰吟》)“表达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和大无畏的凛然正气。
”3、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周敦颐《爱莲说》)“表达的洁身自爱的品质,不受身边环境的污染。
”4、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屈原)“坚守道德准则。
”5、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诸葛亮《诫子书》)“宁静是和谐,宁静是找到自己的过程。
真正的明白自己是什么,找到自己的快乐所在,这样的状态是安静的自足的也是自在的。
”6、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范仲淹《岳阳楼记》)“无论外界或自我有何种起伏喜悲,都要保持一种豁达淡然的心态。
”四、惜时1、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孔子)“形容时间像流水一样不停地流逝,一去不复返,感慨人生世事变化之快,亦有惜时之意在其中。
”2、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乐府《长歌行》)“劝人要珍惜青年时代,发奋努力,使自己有所作为。
”3、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岳飞《满江红》)“启示人趁年轻时珍惜生命和时间,要善于利用每一分钟时间不断完善自己,锻炼自己,取得成功,而不要等到年老体弱时,才懊悔自己年轻时的少不更事,虚度光阴。
”五、立志1、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孔子)“说明一个人志气的重要性。
”2、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
(墨子)“要想成为一个成功的大智慧者,首先要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和道德素养。
”3、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王勃)“任何情况下也不放弃自己的凌云之志。
”4、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史记-陈涉世家》)“比喻平凡的人哪里知道英雄人物的志向。
”5、志当存高远。
(诸葛亮)“一个人应当有高尚远大的志向。
”6、壮心未与年俱老,死去犹能作鬼雄。
(陆游)“至死不屈的爱国主义精神。
”7、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
(李清照)“表达所向无惧的人生姿态,因其崇高的境界与非凡的气势。
”8、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有坚忍不拔之志。
(苏轼)“自古以来凡是做大事业的人,不仅有出类拔萃的才能,也一定有坚韧不拔的意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