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7版尔雅课程《西厢记》导读期末考试试卷

2017版尔雅课程《西厢记》导读期末考试试卷

一、单选题(题数:50,共分)1《西厢记》矛盾冲突的起因在老夫人方面是()。

(分)分A、顽固的门阀观念B、认为张生无所作为C、女儿已有婚约D、张生容貌较差我的答案:A2《西厢记》中对崔张的爱情和红娘的决定起了关键作用的情节是()。

(分)分A、《传简》B、《酬简》C、《寺警》D、《赖婚》我的答案:C3红娘是在()之后对张生的看法发生了极大改变。

(分)分A、《请宴》B、《寺警》C、《赖婚》D、《传简》我的答案:B4《六幻西厢》是()的本子。

(分)分A、金圣叹B、贾仲明C、钟嗣成D、闵寓五我的答案:D5《莺莺传》中对张生背叛爱情的行为是持()态度。

(分)分A、批判B、中立C、无视D、赞美我的答案:D6真正可以看出崔莺莺性格多面的情节是()。

(分)分A、《拷红》B、《哭宴》C、《赖简》D、《闹厢》我的答案:A7王世祯分别从四个方面分析《王西厢》的语言,其中不包括()。

(分)分A、骈俪中的景语B、骈俪中的情语C、骈俪中的诨语D、骈俪中的诗语我的答案:D8“百年期六分甘到手,数支干周变又从头”出自()。

(分)分A、《逍遥乐》B、《金菊香》C、D、《黄莺儿赠燕》我的答案:C9与《王西厢》不同,《董西厢》中的张生是一个()的形象。

(分)分A、酸腐文人B、才子C、情场老手D、柔弱书生我的答案:B10王国维对元杂剧的时代划分,不包括()。

(分)分A、B、统一时期C、元末时期D、战乱时期我的答案:D11金圣叹真正完成评点的书目除《西厢记》外,还有()。

(分)分A、《离骚》B、《杜诗》C、《水浒传》D、我的答案:C12《西厢记》中的故事情节排序正确的是()。

(分)分A、围困普救寺——酬简——赖婚B、张生害相思——赖婚——围困普救寺C、赖婚——酬简——张生害相思D、围困普救寺——赖婚——酬简我的答案:D13“傻角儿”是()给张生起的外号。

(分)分A、老夫人B、C、红娘D、法聪我的答案:C14《西厢记》中的“五便三计”是()提出来的。

(分)分A、张生B、老夫人C、崔莺莺D、法聪我的答案:C15杂剧作为戏剧,成熟于()。

(分)分A、唐代B、金代C、元代D、明代我的答案:C16“罗敷”是古代()作品中的人物。

(分)分A、杂剧B、传奇C、词赋D、乐府我的答案:D17“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无语怨东风”是()的唱词。

(分)分A、张生B、老夫人C、崔莺莺D、红娘我的答案:C18评价《莺莺传》“时有情致”的说法出自()的《中国小说史略》。

(分)分A、王国维B、胡适C、鲁迅D、周作人我的答案:C19金本《西厢记》的第一本四折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分)分A、惊艳—酬韵—闹斋—借厢B、借厢—惊艳—闹斋—酬韵C、借厢—闹斋—惊艳—酬韵D、惊艳—借厢—酬韵—闹斋我的答案:D20关于元朝的时代特点,表述不正确的是()。

(分)分A、元代很重视教育B、元代既有民族矛盾,又有民族融合C、重视手工业和戏曲文化D、理学产生发展的时代我的答案:D21“琴心”这一事件的决策者是()。

(分)分A、B、红娘C、莺莺D、杜确我的答案:B22《请宴》一折的主唱者是()。

(分)分A、红娘B、张生C、老夫人D、我的答案:A23《董西厢》中红娘的出场是在()情节。

(分)分A、崔张佛殿偶遇B、寺警C、墙角联吟D、赖婚我的答案:A24“王实甫之词,如花间美人”是()对王实甫作品语言的评价。

(分)分A、贾仲明B、C、朱权D、金圣叹我的答案:C25下列关于元杂剧兴盛原因的表述,错误的是()。

(分)分A、社会生活安定B、大批的文人参与杂剧的创作C、元朝统治者的重视D、具备一定的经济基础我的答案:A26对于张生进京应试,崔莺莺最担心的是()。

(分)分A、张生的身体B、张生能否获得功名C、张生沾花惹草D、张生一走了之我的答案:C27张生“弹琴明志”的做法是()出的主意。

(分)分A、杜确B、红娘C、张生D、法聪我的答案:B28《元曲选》的编者是()。

(分)分A、王国维B、王实甫C、臧懋循D、关汉卿我的答案:C29“卖弄你仁者能仁,倚仗你身里出身”是()的话。

(分)分A、老夫人责骂张生B、老夫人责骂孙飞虎C、红娘责骂郑恒D、莺莺责骂郑恒我的答案:C30《寺警》之后崔莺莺对张生的感情是()。

(分)分A、爱慕、感激B、敬佩C、爱慕、钦敬D、仰慕我的答案:C31元杂剧的通用体例是()。

(分)分A、一本二幕B、一本三场C、一本四折D、五本四折我的答案:C32“九儒十丐”的说法起源于()。

(分)分A、宋代B、明代C、元代D、清代我的答案:C33《西厢记》的主题思想是()。

(分)分A、愿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B、对封建礼教进行批判C、赞美人性的美好的东西D、我的答案:A34《读第六才子书法》是关于《西厢记》()的文章。

(分)分A、如何读B、文本评点C、内容简介D、怎么评我的答案:A35评《莺莺传》“惟篇末文过饰非,遂堕恶趣”出自()。

(分)分A、王国维B、C、鲁迅D、周作人我的答案:C36元杂剧每本戏的主唱是()角。

(分)分A、旦和末B、旦和生C、旦、生和末D、旦或末我的答案:D37关于《董西厢》和《王西厢》中情节的不同,表述正确的是()。

(分)分A、前者“赖婚”情节中表现出老夫人老谋深算;后者没有B、前者有交代莺莺已许配给郑恒;后者没有C、前者提出了会将莺莺许配给退兵之人;后者没有D、前者老夫人对张生提到了“继子为亲”;后者没有我的答案:B38下列体裁的文学作品中没有关于杨贵妃记载的是()。

(分)分A、诗歌B、杂剧C、乐府D、传奇我的答案:C39《董西厢》中孙飞虎抢夺崔莺莺是为了()。

(分)分A、占为己有B、报复张生C、送与郑恒D、献给上司我的答案:D40“调笑转踏”是()歌舞表演形式的一种。

(分)分A、唐代B、宋代C、元代D、明代我的答案:B41《王西厢》与《董西厢》中莺莺的不同之处表现在()。

(分)分A、写莺莺初见张生前者是羞婉而入,后者是回头顾盼B、前者写到莺莺与张生的私下结合,后者没有C、张生初见莺莺的地方前者是在她的闺房门口,后者则是在佛殿上D、前者表现莺莺的怀春之情,后者没有我的答案:D42《西厢记》中“哭宴”是在文本结构的第()本。

(分)分A、二B、三C、四D、五我的答案:C43可以调动观众对人物命运的关注的艺术手法是()。

(分)分A、悬念B、突转C、惊喜D、冲突我的答案:A44胡应麟的“精工巧丽,备极才情”是对()的评价。

(分)分A、《莺莺传》B、《会真记》C、《西厢记诸宫调》D、我的答案:C45()揭示出诸宫调的实质是“以乐曲演唱出来的小说”。

(分)分A、王性之B、陈寅恪C、王国维D、鲁迅我的答案:C46《西厢记》中()在后来是流传非常广泛的一个折子戏。

(分)分A、《前候》B、C、《后候》D、《赖婚》我的答案:B47一般被认为写张生、崔莺莺爱情故事最早的文学作品是()的《莺莺传》。

(分)分A、唐代B、宋代C、金代D、元代我的答案:A48现存最早的《西厢记》刊本是()。

(分)分A、大德本B、闵齐伋本C、弘治本D、万历本我的答案:C49《西厢记》的故事发生在()的普救寺。

(分)分A、江苏B、浙江C、山西D、河南我的答案:C50套曲《商调·集贤宾》一共收录()支曲子。

(分)分A、5B、7C、9D、11我的答案:D二、判断题(题数:50,共分)1即使小姐对自己处处提防、隐瞒,红娘还是真心帮助崔张二人。

()(分)分我的答案:√2《西厢记》中的张生是一个爱情至上的人物。

()(分)分我的答案:√3中国古代的戏曲动作很强调程式化。

()(分)分我的答案:√4金院本和宋杂剧并称是戏剧雏形的一个重要阶段。

()(分)分我的答案:√5《西厢记》中《拷艳》的情节在金本中命名是《拷红》。

()(分)分我的答案:×6《董西厢》与《莺莺传》相比,在情节、人物形象的描述上都有所创新。

()(分)分我的答案:√7诸宫调的特点要求作品在事件描述上要采用极度的夸张写法。

()(分)分我的答案:√8面对莺莺的二次敬酒,张生以“小生量窄”为由拒绝掉了。

()(分)分我的答案:×9作为文学作品,“法聪鏖战”的情节使文本整体结构非常紧凑。

()(分)分我的答案:×10元杂剧有时被称为北曲杂剧。

()(分)分我的答案:√11《王西厢》“寺警”一折中张生是自己提出来可以借兵解围的。

()(分)分我的答案:×12金圣叹对《西厢记》的评点是做到了极微。

()(分)分我的答案:√13“想着那红尘黄阁昔年羞”可以推测王实甫曾有一段不愉快的做官经历。

()(分)分我的答案:√14崔莺莺面对老夫人,内心是畏惧的。

()(分)分我的答案:√15《莺莺传》中的崔莺莺虽爱慕张生,但不敢突破封建礼教的枷锁。

()(分)分我的答案:√16通过对莺莺性格的比较,可以看出《董西厢》所表达的思想与《王西厢》不同。

()(分)分我的答案:√17诸宫调的特点是一韵到底,末了都用“煞调”和“尾声”结束。

()(分)分我的答案:√18崔莺莺约张生后又变卦的原因之一是她思想观念上存在束缚。

()(分)分我的答案:√19《闹道场》的夸张渲染一定程度上也是对宗教某些虚伪性的一种冲击。

()(分)分我的答案:√20《王西厢》第五本是否为“关续”的说法尚未被证实。

()(分)分我的答案:√21《王西厢》的唱词都是按照一定的格律填写的。

()(分)分我的答案:√22“长亭送别”对应的《西厢记》中折名是《哭宴》。

()(分)分我的答案:√23《董西厢》可以看作是一部长篇叙事诗。

()(分)分我的答案:√24放在剧本之前的楔子所起的是过渡的作用。

()(分)分我的答案:√25《董西厢》的内容中有一些是征引的《莺莺传》。

()(分)分我的答案:√26董解元的“解元”在古代是对读书人的一种称呼。

()(分)分我的答案:√27戏剧理论中的“突转”是指一些意外事件的发生,没有任何铺垫。

()(分)分我的答案:×28王季思的《西厢记》校注本中每本每折是没有具体题目的。

()(分)分我的答案:√29《董西厢》中的崔莺莺在老夫人提议后很顺从的称张生为兄。

()(分)分我的答案:×30崔张初次相遇的具体地方是在佛殿。

()(分)分我的答案:√31《西厢记》第三本的戏是由红娘主唱的。

()(分)分我的答案:√32《王西厢》中通过描写张生平常看到女性就害羞的表现,说明他不是情场老手。

()(分)分我的答案:√33《董西厢》中红娘对莺莺“行监坐守”的职责是很明确的。

()(分)分我的答案:√34据考证《西厢记诸宫调》是一种民间的戏剧艺术作品。

()(分)分我的答案:√35《王西厢》中崔莺莺始终把爱情放在第一位。

()(分)分我的答案:√36《西厢记》中贯穿全剧一直处在矛盾冲突中的主要人物是莺莺。

()(分)分我的答案:√37“寺警”后张生留给红娘的是钦敬当佩、感恩的心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