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9-2020学年高中政治 第二单元 第四课 第二课时 文化在继承中发展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必修3.doc

2019-2020学年高中政治 第二单元 第四课 第二课时 文化在继承中发展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必修3.doc

2019-2020学年高中政治第二单元第四课第二课时文化在继承中发展课时作业新人教版必修3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8分)1.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孝”历来被看做是最基本、最重要的德行之一,但封建社会又片面强调“愚孝”,成为束缚人们思想和行为的枷锁。

对此我们应( )①推陈出新、革故鼎新②取其精华、去其糟粕③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④全盘否定、全部抛弃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解析:“孝”是中国传统文化,对待传统文化不但要继承,还要发展,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故选A项。

全盘否定和全部抛弃,违背了批判继承的原则,故④错误。

答案:A2.中华文化历来包含鼓励创新的丰富内涵,我们要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这里的“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是指( )A.淘汰所有的传统文化B.不断革除陈旧的、过时的旧文化,推出体现时代精神的新文化C.使新文化建立在旧文化的基础之上D.首先剔除旧文化,然后建立新文化解析:本题考查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的关系这一知识点。

“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是指在文化继承中,不断革除陈旧的、过时的旧文化,推出体现时代精神的新文化,故B项符合题意。

A、D两项是对旧文化的错误认识,C项不符合题意。

答案:B3.“李杜诗篇万古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 )①新文化必然战胜和取代传统文化②文化随着时代的变迁而推陈出新③一种文化的生命力只有几百年就消失了④文化的发展是文化继承的必然要求A.①②③B.②④C.②③④D.③④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题干诗句的寓意,①③说法均错误,用排除法,故本题应选B。

答案:B4.某制鞋公司成立初期收集300多件上至先秦下迄民国、不同时期不同民族的代表性鞋履,认真研究“张良跪履”、“谢公屐”等掌故所代表的文化经典,然后把鞋与民俗、鞋与小说、鞋与民间美术、鞋与文学等结合起来,制作出独具特色的文化鞋。

从“鞋文化”到“文化鞋”蕴含着什么道理( ) A.对待传统文化,首先是继承,其次是发展B.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C.每个人都应该根据自己的需要对传统文化采取不同的态度D.新的文化形态取代旧的文化形态,就是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解析: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研究历史上的鞋文化,然后在此基础上制作文化鞋,这并不代表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先继承后发展,A说法错误;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而不能仅仅根据自己的需要采取主观态度,C说法错误;新文化取代旧文化是一个辩证的否定过程,D 说法错误;B准确体现了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答案:B5.现在社会上有这样一种现象:人们离开电脑就不会写字了。

这给我们的文化生活启示是( ) A.文化必须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B.文化必须在发展的基础上继承C.必须利用现代科技推动文化创新D.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日渐融合解析:这种现象告诉我们现代科技的发展使人们忽视了对传统文化的继承,答案为A;文化继承是文化发展的基础,B错误;C、D表述正确但与题干主旨不符。

答案:A6.中国传统戏剧一直叩不开年轻观众的心扉,但京剧意象杂技剧《齐鲁风韵·粉墨》却被年轻人叫好又叫座。

它的成功之处在于大胆突破,把杂技表演、意象、艺术巧妙糅合进传统的京剧表演中,取得了“墙里开花墙外香”的效果。

这表明( )①文化创新必须迎合年轻人的需求②文化创新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③文化创新必须摆脱传统文化的束缚④文化创新要理解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解析:大胆突破,把杂技表演、意象、艺术巧妙糅合进传统的京剧表演中,说明文化创新必须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②符合题意;大胆突破的《齐鲁风韵·粉墨》叩开了年轻观众的心扉,被年轻人叫好又叫座,表明文化创新要理解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④符合题意;①中“迎合”、③中“摆脱”的说法均不准确。

答案:C7.诵读代表自己文化传统的典范性文本,是“回溯源头,传承命脉”的需要,是继承传统的一种必要的方式。

从文化发展的角度看,强调“回溯源头,传承命脉”,是因为( )A.文化只有在继承的基础上才能发展B.文化只能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C.只要继承了传统必定能实现发展D.先继承才能实现文化的发展解析:“回溯源头,传承命脉”原因在于继承是发展的基础,A项正确。

B项观点正确,但不符合题干要求;C、D两项说法错误。

答案:A8.“伴随着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的清王朝,中国文化也开始了一次大规模的革命。

”这句话告诉我们( )A.思想运动是社会变革的先导B.文化发展总是与社会发展保持一致C.社会制度的更替影响文化的发展D.体现时代精神的新文化必然代替旧文化解析: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的清王朝是社会制度的变化,对文化发展产生重要影响,C项正确且符合题意。

答案:C9.草根是相对于主流、精英而来的。

草根文化即平民化、大众化的文化,近年来借助媒体和网络技术迅猛兴起,在“百家讲坛”中用“说书体”评说历史的易中天“如日中天”,高雅文化正逐渐通过媒体和网络技术走向平民、走向大众。

草根文化借助媒体和网络技术迅猛兴起表明( ) A.思想文化在思想运动中相互激荡,促进文化发展B.教育在人类文化的传承中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C.科学技术的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D.社会制度的更替有力地促进文化的进步解析:草根文化“借助媒体和网络技术迅猛兴起”说明现代信息技术推动了草根文化的发展,故选C 项。

A、B、D三项与题意无关。

答案:C10.作为一种新的文化载体,网游正在世界各地唱响“中国好声音”。

对网游企业而言,应该深入推进科技与文化的融合,把中国元素用更加丰富的技术表达出来,让中国文化借着这个新载体传播得更远。

从材料中可以看出( )①科技进步使文化民族性加强②科技进步能促进文化的发展③科技进步引领文化发展方向④科技进步有利于增强国家的文化软实力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解析:材料强调科技的进步推动了中华文化的传播,扩大了中华文化的影响力,故②④符合题意。

科技进步并不一定会使文化的民族性加强,故①表述有误;科技进步推动文化发展,但不能引领文化发展方向,③说法错误。

答案:D11.2013年6月,教育部印发《关于推进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的意见》,以扭转单纯以学生学业考试成绩和学校升学率评价中小学教育质量的倾向,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启动。

我国将用一套全新的“绿色评价”体系为中小学校“全面体检”。

我国中小学教育将进入“绿色GDP”时代。

国家高度重视教育质量,是因为教育( )A.是人类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和重要途径B.在人的教化和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角色C.对增强综合国力和提高人的素质起决定性作用D.能够使传统文化全部得以继承和发展解析: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大众传媒是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A观点错误;C中“决定性作用”的说法,夸大了教育在增强综合国力和提高人的素质方面的作用;D忽视了传统文化的性质问题,是错误的;B正确解释了教育在人的教化和培育上的作用。

答案:B12.毛泽东曾热情赞扬鲁迅,称他是当时“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文化新军最伟大和最英勇的旗手”,肯定“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这表明( )A.思想运动是社会变革的先导,会促进文化的发展B.文化影响具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特点C.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D.文化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解析:鲁迅先生是20世纪中国伟大的思想家,被誉为“旗手”,“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表明了思想运动在文化发展中的作用,故选A。

答案:A13.回顾电影发展史,从黑白到彩电,从无声到有声,技术领域的每一次创新与革命,都可以给观众带来全新的冲击与体验。

这表明科技进步( )①改变了文化的存在形式②更新了储存文化资源的手段③催生了社会变革④推动了文化的发展A.①②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解析:材料反映了科技进步对文化的影响,①②④符合题意。

材料没有提到社会变革,③与题意无关。

答案:D14.联合国发起“教育第一”全球倡议活动,旨在调动国际社会的广泛支持,将教育作为全球的最优先事项。

“教育第一”全球倡议行动所体现的《文化生活》道理是( )①发展教育能够提高人的文化素养②教育是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③教育在文化传承中具有重要作用④教育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A.①③B.③④C.①②D.②④解析:本题考查教育的作用。

材料中的“教育第一”强调了教育的重要性,①③符合题意。

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②说法错误。

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④说法错误。

答案:A二、非选择题(共32分)15.(1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我们的祖先在长期的社会生产和生活实践过程中,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传统。

这些文化传统延续数千年而不衰,其中的一些精华迄今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需要我们去继承、改造和弘扬。

(1)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的关系?(2)今天要实现中华文化的繁荣,必须注意哪些因素的影响?解析:第(1)问考查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需要回答继承与发展的关系以及如何处理这一关系。

第(2)问考查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需要从社会制度完善、科技进步、思想运动等方面回答。

答案:(1)①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

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

继承与发展,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

②正确处理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在这一过程中,不断革除陈旧的、过时的旧文化,推出体现时代精神的新文化,这就是“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2)①不断完善社会制度,从政策上支持文化发展,加强文化传承。

②科学技术的进步,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③不同思想文化在思想运动中相互激荡,催生着社会变革,也促进文化的发展。

④教育在文化传承中具有影响,要实现中华文化的繁荣,需要大力发展文化事业。

16.(14分)山东省教育厅下发的《关于规范中小学传统文化课程实施和专题教育活动内容的通知》提到,一些中小学开展中小学生经典诵读活动时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对诵读活动的内容研究不深,分析不透,甄别不够,致使一些带有糟粕性的内容流入学校,扭曲了学生的价值观念,腐蚀了中小学生的心灵,造成了很坏的影响,引起社会和家长的广泛关注。

为此,要求中小学要认真甄别和筛选优秀传统文化,原则上应以地方课程《传统文化》规定的学习篇章作为诵读的主要内容,不可不加选择地全文推荐。

结合材料,从文化传承与创新角度,说明山东省教育厅这一举措的合理性。

解析:本题指定的答题范围是“从文化传承与创新角度”,因此应围绕文化的传播、继承、发展与创新进行回答。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