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干部在线学习创新社会治理体制(中) 试卷答案67分

干部在线学习创新社会治理体制(中) 试卷答案67分

[考试说明]:
1、大多数群体性事件是由利益矛盾引起的。

正确
错误
2、社会管理是社会治理的新发展、新境界。

正确
错误
3、群体性事件是人民内部矛盾,不应简单地推向人民的对立面。

正确
错误
4、社会治理必须坚持依法管理、综合施策。

正确
错误
5、社会稳定是指社会、经济保持动态的有序性和连续性。

正确
错误
6、社会治理是在党委领导和政府主导下的多元共治。

正确
错误
7、提高公共事业的服务质量是政府有效管理社会基本职能之一,“管理就是服务”应该成为各级政府部门的根本理念。

正确
错误
8、社会组织是社会管理的基础,社会管理幅度的拓展有赖于社会组织,由此决定社会组织是社会管理的重要主体。

正确
错误
9、与经济建设和经济体制改革相比,当前我们的社会管理相对滞后。

正确
错误
10、传统的社会管理忽视了社会公众对政府管理的主体其行为的制约和监督,忽视了政府管理过程中公共责任机制的建设。

正确
错误
11、()年4月19日,苍南县灵溪镇城管执法引发群体性冲突。

2011
2012
2013
2014
12、()提出完善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

十六届三中全会
十六届四中全会
十六届六中全会
十七大
13、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

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激发社会活力
完善社会管理、健全基层社会管理体制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加快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管理体制
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推进社会管理体制创新
14、()在对社会治理体制进行表述时,把“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改为“党委领导,政府主导”。

十六届六中全会
十七大
十八大
十八届三中全会
15、新形势下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根本方法是()。

妥善协调
动态协调
统筹兼顾
动态平衡
16、当前政府在社会管理中,存在着很多过时和不适应的现象,经常以单一的()管理手段来管理日趋多元化和复杂化的社会问题。

经济
法律
行政
程序
17、现代化发展表明:()社会结构是一个现代化国家社会稳定、和谐的结构。

“芒果形”
“橄榄形”
“金字塔形”
“梯形”
18、党的十六届()全会就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相关制度建设作出了全面部署,提出了和谐社会的六个特征,即“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三中
四中
五中
六中
19、党的()正式将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和文化建设并列,并明确提出当前要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把完善社会管理作为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重点工作之
一。

十六届三中全会
十六届四中全会
十六届六中全会
十七大
20、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要紧紧围绕()的总目标。

建设共同富裕的的社会
建设公平正义社会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建设“橄榄形”社会
21、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指()要为社会公众提供基本的、在不同阶段具有不同标准的、最终大致均等的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

国家
政府
企业
社会组织
22、2009年,党的()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重大问题的决定》,特别把“社会管理”作为领导干部必须提高的各种能力中一种十分重要的能力。

十七届二中
十七届三中
十七届四中
十七届五中
23、社会结构的核心是社会阶层结构,其标志性指标是()的比重。

工薪阶层
中产阶层
高收入阶层
低收入阶层
24、协调()关系,必须要坚持统一性与灵活性相结合、集权与分权相平衡,行政区划与经济区域相协调、行政区域与司法区域相分离的原则。

个人与集体
局部与整体
中央与地方
城市与农村
25、实现社会稳定,要重点解决好三个问题;一是合理的社会结构,二是健全的社会管理机制,三是()。

合乎市场经济的价值观
成熟的社会心理
完善的法律体系
健全的群众利益诉求的表达机制
26、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要鼓励()参与。

农民工
知识分子
市民
公众
27、一些地方政府以经营城市为手段来推动经济增长,他们运用手中的权力,调动财政、银行甚至企业的资金,投资到一些效益低下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的项目上,这属于政府职能()现象。

缺位
错位
越位
侵权
28、政府公共服务不到位,公共产品相对短缺,这属于政府职能()。

缺位
错位
越位
越位与缺位并存
29、社会管理的价值取向是强调()的最大化。

社会公共利益
个人利益
企业利益
阶层利益
30、以下对社会治理体制说法不正确的是()。

加强党委领导
发挥企业主导作用
鼓励和支持社会各方面参与
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自我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31、社会管理中的问题有()。

刚性“维稳观”
社会组织发育滞后
只讲维稳,不讲维权
只讲民生,不讲民主
32、社会管理坚持的原则包括()等。

坚持以人为本、服务为先
坚持多方参与、共同治理
坚持关口前移、源头治理
坚持统筹兼顾、协商协调
33、社会治理的特点包括()。

多元主体
民主协商
依法办事
以人为本
34、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推进社会管理体制创新,建立健全()的社会管理格局。

党委领导
政府负责
社会协同
公众参与
35、从地域分布上看,群体性事件()。

矛盾的焦点在城镇,但难点在农村
矛盾的焦点在农村,但难点在城镇
经济越发展的地方矛盾可能越多
自2011年以来,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的群体性事件有急剧上升的态势
36、从趋势上看,群体性事件()。

未来十年,群体性事件不会太少
群体性事件参与的主体越来越多样和高级
政治化色彩有所增强
组织动员的方式日益网络化和现代化
37、群体性事件呈现出()等特点。

多样多发
触点多
燃点低
关联性强
38、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面临重组,主要表现在()。

自由流动的空间和自由流动的资源增加
企业有生有死、人员有进有出
由熟人社会到生人社会
传统的组织和管理模式逐渐失效
39、计划经济时期,我国社会的配套制度有()等。

单位制度
户籍制度
职业身份制度
档案制度
40、时代的发展带来人的需求变化,具体表现在()。

多样化
个性化
高级化
单一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