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发电设备状态检修管理探究详细版_1

发电设备状态检修管理探究详细版_1

文件编号:GD/FS-7864(安全管理范本系列)发电设备状态检修管理探究详细版In Order To Simplify The Management Process And Improve The Management Efficiency, It Is Necessary To Make Effective Use Of Production Resources And Carry Out Production Activities.编辑:_________________单位: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___发电设备状态检修管理探究详细版提示语:本安全管理文件适合使用于平时合理组织的生产过程中,有效利用生产资源,经济合理地进行生产活动,以达到实现简化管理过程,提高管理效率,实现预期的生产目标。

,文档所展示内容即为所得,可在下载完成后直接进行编辑。

1 计划性检修制度存在的问题目前,各发电厂均按照原电力工业部颁布的《发电厂检修规程》执行计划性检修,用以指导检修安排的依据是时间量,只要检修周期已到,不管设备好坏,运行状态如何,就要检修。

显然,这种检修制度有失科学性,而且存在如下负面影响。

(1)淡化技术管理责任,不利于开拓进取。

在传统的计划检修制度下,到期必修,按部就班,周而复始,拆拆装装,没有任何灵活的余地,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技术管理人员不思开拓进取,僵化了技术人员的思维方式。

在计划检修制度下,设备得不到及时检修,检修错位,淡化了设备管理人员的责任,设备出问题了,往“设备事故”上一推了事。

(2)不利于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在计划性检修制度下,往往会导致如下的现象:一是检修项目抓不住重点,分不清主次,不是检修过剩就是检修不足;二是由于计划检修时间安排一般都较充裕,出现有缺陷大修理,没有缺陷也修理的现象,本来设备状态还比较好,还有潜力可挖,但时间安排了,还是拆开修修为好,怕的是今后设备出了问题说不清楚;三是由于过多的检修拆装,加速了拆装的磨损,本来好端端的设备越修越糟,人为地缩短了设备的使用寿命。

(3)不利于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由于计划性检修针对性不强,盲目检修过多,降低了设备利用率,浪费了大量的人力,还增加了大量检修费用的无效支出,影响丁企业的整体经济效益。

(4)检修质量下降。

计划检修是按标准项目进行检修,原则上绝大多数设备都要进行一次拆装,检修工作量大,为了赶工时,往往忽视丁检修的质量。

2 设备状态检修的内涵和实施的必要性设备状态检修是根据先进的状态监测和诊断技术提供的设备状态信息,判断设备的异常,在故障发生前进行检修的方式,即根据设备的健康状态来安排检修计划,实施设备检修。

状态监测是状态检修的基础,而对监测结果的有效管理和科学应用则是状态检修得以实现的保证。

火电厂实施设备状态检修是根据不同设备的重要性、可控性和可维修性,科学合理地选择不同的检修方式,形成一套融故障检修、定期检修、状态检修和主动检修为一体的、优化的综合检修方式,以提高设备可靠性、降低发电成本。

火电厂实施设备状态检修不是以状态检修完全取代现有的定期检修方式,而是在现行定期检修为主的检修体制基础上,逐步增大实施状态检修设备的比重。

状态检修的技术基础是设备状态的准确评价,根据监测手段所获取的各种状态信息,分析故障发生的现象,评估故障发展的趋势,依据设备的重要程度而采用不同的检修策略,并合理安排检修时间和检修项目,使设备状态“可控、在控”,保证发电设备安全经济运行。

3 实施设备状态检修的基本原则3.1 保证设备的安全运行在实施设备状态检修的过程中,应以保证设备的安全运行为首要原则,加强设备状态的监测和分析,科学、合理地调整检修间隔、检修项目,同时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

凡与现行管理规定不一致的,如重要设备的检修周期调整等,须报请企业领导或上级主管部门批准或备案后才能执行。

3.2 总体规划,分步实施,先行试点,逐步推进实施设备状态检修应在总体目标框架下分阶段地进行。

状态检修的实施可先从实施设备点检定修制和检修作业标准化、规范化人手,全面落实设备管理的责任制,规范、完善检修基础管理,强化检修质量管理,提高设备健康水平,保持设备处于良好水平,这样就可以从思想上、制度上、人员上、技术为全面实施设备状态检修奠定良好的基础。

在实施过程中,也要注意及时总结经验,必要时可调整规划。

3 充分运用现有的技术手段,适当配置监测设备实施设备状态检修需要配置适当的监测设备及相应的软件,但应充分利用电厂现有的装备和资源。

常规技术监督测试项目和运行、检修记录以及实行点捡制电厂的点检结果,已包含了大量重要的设备状态信息,是实施状态检修的重要基础。

因此,首先应在制度上、管理方式上保证这些信息能够得到充分、有效利用,其次注重利用现代技术手段收集、听这些信息,使其与其它监测设备得到的数据一起作为分析判断设备状态的依据。

4 发电厂实施设备状态检修的组织机构和职责发电厂是实施设备状态检修的主体,应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使其适应设备状态检修的需要,保证设备状态检修工作深入开展。

发电厂的组织机构可分为3个层次:决策层、专业层和操作层。

4.1 决策层的职责决策层是电厂实施设备状态检修的决策机构,一般由厂级领导及有关部门负责人组成,其主要职责是:(1)确定本厂开展状态检修的目标;(2)组织领导状态检修的宣传和培训工作;(3)审批本厂实施设备状态检修的规划、进度安排、相关政策规定;(4)审定适应设备状态检修的管理制度、工作流程;(5)建立实施设备状态检修的组织机构,配备称职的人员,明确职责;(6)审批设备状态检修的作业指导书;(7)审查专业层提出的检修建议,并作出最终检修决策(为重要设备延长检修周期的决定,须经公司主管部门审批备案);(8)检查设备状态检修工作的进度和质量,评估实施的效果。

4.2 专业层的职责专业层是电厂开展设备状态检修工作的专门工作小组,其主要职责是:(1)编制和修订本厂实施状态检修的规划,制订实施设备状态检修相关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2)负责设备的分类分级,确定各个设备采用的检修方式;(3)选择配备必要的监测设备及软件:(4)深层次状态数据采集,(5)确定设备状态判别准则;(6)编制设备状态监测作业指导书,指导操作层人员的检测工作;(7)整理分析各种设备信息,提交设备状态综合报告,根据设备状态提出检修建议:(8)评价检修结果,不断改进完善检修方式或检测方式。

4.3 操作层的职责操作层是具体负责设备管理人员和设备状态信息采集人员,其主要职责是:(1)按规定完成对所辖设备的检查、测试和数据采集,(2)进行设备异常分析、趋势分析和设备性能评估;(3)提交设备状态报告和初步的检修建议;(4)具体设备的检修管理。

5 实施设备状态检修的工作方式5.1 选择工作方法和规模大电厂实施设备状态检修的工作由系统/设备分类、状态监测、状态分析、检修管理、检修结果评估等模块组成,形成一个闭环系统,各模块的具体工作方法和深度可以有不同的选择,通常,火电厂可以从点到面逐步地实施状态检修。

对于人员整体素质较高、设备基础管理较好、管理要求高的电厂可以较全面深入地开展整体状态检修,有利于形成一套比较先进和完整的设备管理体制,有效地实现设备管理的现代化。

5.2 进行系统/设备分类系统/设备分类的目的是确定各设备的重要程度和选定各个设备合理的检修方式,明确实施设备状态检修的设备范围。

分类的主要方法是按可靠性、人身与设备安全、影响出力和效率、环保、检修难易程度及工期、费用大小、电能质量等方面的重要程度制定分值标准,对系统和设备的重要性进行评估打分,根据每个设备的得分多少,列出设备的级别表。

一般A级设备占10%一15%,B级设备占55%一70%。

A、B级设备应优先考虑实施设备状态检修。

5.3 选择状态监测的手段及监测频度火电厂设备的状态监测应主要依靠常规的性能检测试验手段、数据采集系统(DAS)的数据、运行分析、运行巡检、点检结果等现有资源,同时根据被测设备的故障特性,选择合适的特征参数,适当配置必要的监测设备和软件。

电厂中常用的监测技术有振动监测、油液分析、红外热成像、马达状态监测、超声波检漏等。

监测设备选择应以成熟、可靠、适用、经济为原则,对监测设备自带软件的,还应注意与其他系统的数据交换性。

检测频度的选择应根据设备故障的P-F间隔(即从发现潜在故障到发生功能性故障的时间),对尚无法确定P-F间隔的,可根据一般经验安排。

开始时检测频度可稍高,积累一定经验后再逐步调整。

在运行过程中,还应根据设备的具体情况调整检测周期,出现故障征兆但又暂不停机检修的设备,应加强监测。

5.4 收集整理设备信息设备信息主要有:(1)运行数据,包括运行实时数据、运行日志、运行巡检记录、运行分析记录等;(2)常规检测数据,包括点检数据、金属检测试验数据、性能试验数据、技术监督项目的测试数据等;(3)设备状态监测数据;(4)设备历史数据,包括设备图纸、说明书、安装记录、故障记录、检修记录、更改台帐等;(5)同类设备的故障信息和检修经验;(6)国家、行业、公司、电厂的有关标准、规程和规定等。

这些信息数据量十分庞大,应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对这些数据进行管理,从制度上和技术上保证它们得到有效应用。

应采用开放的数据库结构,有条件时建立统一的数据分析平台。

5.5 分析诊断,提出设备状态报告和检修建议操作层人员进行所辖设备异常分析、趋势分析,提交设备状态报告和初步的检修建议。

专业层人员汇总各类状态信息,进行综合分析,提出设备状态综合报告和检修建议,由决策层进行检修决策。

必要时可借助专家的力量,提高状态判断的准确性。

状态报告一般应包括下列各项内容:(1)监测项目和应用的监测技术;(2)设备状况数据及分析;(3)设备异常现象的简要描述;(4)设备状态的评价;(5)目前和今后可能受到影响的设备和系统,其后果严重性的评估;(6)临时处理措施;(7)后续监测工作及检修工作的建议,投入和产出的评估。

5.6 闭环运行,不断提高实施设备状态检修的水平有关实施设备状态检修的各项选择和决定,有些囚限于当时的技术、管理等方面的条件而不够正确或完整,应在实践检验的基础上不断加以改进完善。

同时,随着新技术的应用和对某些故障机理的进一步认识,应对原定的状态判据、监测手段和频度、检修方式作出调整。

在每个检修项目结束后都应进行后评估,根据检修中发现的问题和检修结果,重新审视所采用的检修方式是否恰当、检测技术和检测频度是否合理、状态的分析诊断是否正确、相关的管理制度和作业指导书是否可行等,使设备状态检修成为一个动态的、不断改进的、闭环运行系统工程。

6 结束语改革传统的检修制度,实施状态检修是设备管理的一场重大变革,它不仅有利于保证安全生产,降低检修费用,提高设备利用率和企业自身效益,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培养生产技术管理人员运用科学的思维、正确的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有利于培养尊重实践、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和敢于实践、敢于开拓创新的精神。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