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海洋环境质量公报
启动奥帆赛区海洋水文、水质监测暨预报系统建设项目,确保2008年奥帆赛顺利举办
为保证奥帆赛在青岛的顺利举办,青岛市海洋局会同北海分局编制了《2008年奥运会青岛帆船赛区海洋水文、水质监测暨预报系统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该项目已经由青岛市政府批准实施,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建设四个浮标站和两部高频地波雷达;定制一部车载快艇和一部移动监测车,并配套快速监测设备及相关设施;建立信息网络中心,对各监测系统获得的数据资料进行搜集、处理、传输和发布;依托现有的海洋水文气象预报系统,建立满足航海运动需要的专业海洋水文气象监测预报中心,完善和提高现有的海洋水文气象预报系统。
进一步加强赤潮防灾减灾工作,有效保护海洋生态
2003年,青岛市进一步加强了赤潮防灾减灾工作,完善了《青岛市海洋赤潮防灾减灾工作方案》,加强了赤潮知识的宣传普及,健全了海洋与渔业污染事故举报暨赤潮监视信息网,形成了三级监视网络,极大地提高了赤潮应急反应速度。
强化涉海工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全过程管理,切实保护海洋环境和资源
2003年,青岛市强化了对涉海工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全过程的管理。严格控制海岸、海洋工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审批程序,加强了对环评单位海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和建设项目选址合理性的管理,切实开展了工程建设对海洋生态和海洋资源的影响评价,并强化了对海岸、海洋工程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工作的监督管理和跟踪监测,保证了环境影响评价审批工作的规范性、科学性、准确性和严肃性,有效地保护了海洋环境和资源。
2003年
青岛市海洋环境质量公报
青岛市海洋与渔业局
2004年3月
序言
青岛市海洋与渔业局局长
2003年,青岛市围绕建设特色鲜明的现代化国际大城市的目标,牢牢把握承办2008年奥运会帆船赛的历史性机遇,充分发挥自身的科技、资源和区位优势,加快实施科技兴海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推动了海洋、港口、旅游三大特色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2003年,青岛市海洋与渔业局联合国土资源、海事、边防等有关部门,建立起联动共管机制,采取“集中打击与日常管理相结合”的形式,强化执法监察力度,对前海海域实施了24小时不间断巡查,重点打击破坏海洋生态及环境、海洋水产资源的违法行为,共查获“苏连海528号”、“春洋1号”、“苏连海3号”等四起盗采海砂船只,并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对其进行了处罚,有效地保护了海洋环境和资源。
青岛第一海水浴场健康指数统计图
青岛第一海水浴场水质监测统计图
对第一海水浴场的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该浴场87%以上的时间健康指数超过80(优),比上年增加12个百分点。
对产于薛家岛和红岛的杂色蛤、红螺和紫贻贝等海洋生物质量监测结果表明:生物体内DDT和重金属含量偏高,应予以高度重视。
2003年,青岛市使用的2个海洋倾倒区,总面积16.9平方公里,疏浚物倾倒量778.1×104立方米,骨灰倾倒120具,详见统计表:
监测结果表明:2003年青岛市近岸海域环境质量总体状况良好。符合国家二类海水水质标准的较清洁海域面积约为3,240平方公里,比2002年增加140平方公里;符合国家三类海水水质标准的轻度污染海域面积约为150平方公里,比2002年增加10平方公里;劣于国家三类海水水质标准的中度污染和严重污染海域面积约为55平方公里,比2002年减少15平方公里,其中胶州湾和即墨鳌山湾附近海域污染最为严重。其余海域均为符合国家一类海水水质标准的清洁海域。
通过综合执法和专项整治活动,集中解决了当前执法中存在的难点问题,提高了执法效能,维护了国家海域使用所有权和海域使用权的合法权益,保护了海洋环境,为青岛经济健康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环境。截至目前,青岛市的海域使用证年审率达到了100%,重大海岸工程确权发证率达96%,均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
建立联动机制,打击盗采海砂行为
崂山区近岸海域
麦岛到石老人一线近岸海域铅浓度超过一类海水水质标准,属于较清洁海域;麦岛和赤岛间近岸海域汞浓度超过一类海水水质标准,属于较清洁海域。其它近岸海域海水符合一类海水水质标准,属于清洁海域。
黄岛区近岸海域
前湾和唐岛湾海域海水中铅浓度超过一类海水水质标准,属于较清洁海域。其它近岸海域海水符合一类海水水质标准,属于清洁海域。
沉积物各项指标都符合海洋沉积物一类标准,海洋底质环境质量较好。
和2002年相比,奥帆赛区及其邻近海域海水中汞含量有所上升,其它因子变化很小;沉积物中铅和铜含量有所上升,其它因子基本持平。
奥帆赛区及邻近海域海洋沉积物污染指数统计图
奥帆赛区及邻近海域海水污染指数统计图
监测结果表明,第一海水浴场泳期68%的天数水质为优,30%的天数水质为良,2%的天数水质为差,主要原因是粪大肠菌群超标。监测中发现,浴场海面仍偶有废弃物出现,浴场环卫工作需进一步加强。
叶绿素a
青岛近岸海域海水中叶绿素a平均含量以胶州湾海域最高,其次为胶南近岸海域,崂山区近岸海域最低。
青岛近岸海域海水平均叶绿素a含量统计图
2003年与2002年相比,无机氮在胶州湾西南部海域有一定幅度下降,即墨近岸海域较大幅度上升,其它地区近岸海域变化不大;磷酸盐在胶州湾海域有一定程度下降,其它地区近岸海域变化不大;汞在奥帆赛区、胶州湾东部和西南部以及崂山、胶南近岸海域有所上升,即墨近岸海域下降较大,其它近岸海域变化不大;铅在胶州湾北部和东部海域有所下降,胶南近岸海域有较大上升,其它近岸海域变化不大;叶绿素a在胶州湾东部和北部海域下降幅度较大,胶南近岸海域有较大上升,其它近岸海域变化不大。
即墨市近岸海域
即墨近岸海域海水中汞和铅浓度均超过一类海水水质标准,属于较清洁海域,其中鳌山湾海域浓度较高。其它近海域海水符合一类海水水质标准,属于清洁海域。
胶南市近岸海域
灵山卫镇、大港口和琅琊台近岸海域海水中铅和汞浓度超过一类海水水质标准,属于较清洁海域,其它近岸海域海水符合一类海水水质标准,属于清洁海域。
实施联合执法“蓝箭行动”,进一步提高执法效能
为进一步加强海洋管理,提高全社会海洋国土意识,促进海洋资源的合理开发和有效保护,实现海洋经济健康、持续发展,自2003年8月27日起,中国海监青岛市支队联合中国海监北海总队及各市(区)海洋监察大队首次开展了为期15天的大规模集中综合执法行动——保护海洋国土“蓝箭行动”。
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奥帆赛区及其邻近海域海水受到轻微污染,主要污染物是铅和汞。全部海域铅超过一类海水水质标准,小青岛南部和太平角南部海域浓度较高;燕儿岛南部附近海域汞含量超过一类海水水质标准;其它海域水质符合一类标准。
6月份,麦岛东侧和石老人海水浴场中部海域粪大肠菌群较高,海水中粪大肠菌群超过一类标准;青岛湾外南部、太平角南部和石老人东部近岸海域细菌总数相对较高,其它海域海水符合一类海水水质标准;8月份,麦岛附近局部海域海水中粪大肠菌群超过一类海水水质标准;浮山湾西部、石老人南部海域海水中细菌含量较高;其它海域符合一类海水水质标准。
2003年青岛市海洋倾倒区统计表
青岛胶州湾外
疏浚物倾倒区
35º59´24"~35º59´39"
120º18´00"~120º20´00"
3.4
4375.7×104(m3)
778.1×104(m3)
青岛骨灰
临时倾倒区
36º00"~36º02"
120º24´~120º26´
13.5
1214(具)
120(具)
2003年6月11日,青岛市政府正式批准成立青岛大公岛自然保护区筹建处,海洋行政主管部门正式对青岛大公岛岛屿生态系统省级自然保护区实施保护管理,并将依据《青岛大公岛岛屿生态系统省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开展各项建设工作,尽快恢复该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环境。
为规范和加强水生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2003年,青岛市成立了水生野生动植物保护办公室,这是我国首家省(市)级水生野生动植物保护机构。新成立的水生野生动植物保护办公室,依法承担起了全市水生野生动植物的保护管理工作,对于保护海洋资源和生态环境,促进三大特色经济发展,确保“海上奥运”的举办和青岛生态城市建设,进而加快实现现代化国际大城市的整体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在海洋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青岛市进一步加强了全市近岸海域的环境保护工作。2003年,结合全市海洋环境的实际情况和奥帆赛对海洋环境的需求,强化了对近岸海域环境的巡航监视,加强了近岸海域趋势性监测、奥帆赛区及邻近海域环境监测、重点海水浴场泳期海洋环境监测和重点养殖功能区环境监测,启动了奥帆赛区海洋环境(水文、水质)监测暨预报系统建设工作。
2003年青岛市近岸海域海洋环境监测站位分布示意图
2003年奥帆赛区及邻近海域海洋环境监测站位分布示意图
胶州湾海域
胶州湾污染仍然较严重,主要污染物是无机氮、磷酸盐、铅、汞。无机氮污染最重的是胶州湾东部近岸海域,浓度超过三类海水水质标准;胶州湾东部近岸海域磷酸盐、汞,西南部近岸海域铅浓度较高,超过一类海水水质标准;其它海域海水符合一类海水水质标准。
勘பைடு நூலகம்海域行政界线,推动海洋经济快速健康发展
2003年6月,青岛市正式成立海域勘界联席会议,标志着全市海域行政界线勘定工作全面启动。本次海域勘界工作主要采取了分级负责、分步实施的方法进行,勘定的界线包括我市与相邻地市(日照、烟台)和各区、市间海域行政区域界线。海域行政界线勘定后,将有利于海上管理范围的明确,化解和避免矛盾,促进海洋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沿海地区社会稳定,推动海洋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
2003年10月21日,青岛市水生野生动植物保护办公室在即墨市鳌山成功组织放生了当地渔民正常作业时捕获的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蠵龟。
2003年,青岛市投资近50万元用于渔业资源增殖工作,在胶州湾和鳌山湾共放流中国对虾3000万尾,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自2002年开始,我市还进行了全国首次南美白对虾增殖试验,在胶州湾放流南美白对虾130万尾,回捕商品虾9.6吨,投入产出比1:10,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为今后大规模开展南美白对虾增殖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撑,对渔民增收、渔业增效具有积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