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校设计
当然,学校建筑的发展变化是一个连续的过程,是无法严格划分的, 人为的区分其时代是为了便于展开研究工作,而且由于各国的具体情 况不同,与各个时期所对应的年代也有很大的差别,就建筑物呈现的 形象而言,
从建筑形象上学校建筑大致可以划பைடு நூலகம்为三个阶段:
① 没有特定形象的学校建筑阶段;
② 具有明显特征的学校建筑阶段; ③ 不象“学校”的学校建筑创造阶段
时代的变化促使进行素质教育的探讨
•以应试教育为核心的传统教育方式 ,其存在问题与弊端在以计算机、网络化为背 景的信息化时代的大社会环境下越来越明显化,中小学教育如何适应新的时代要 求,培养具有创造性意识与基础的新一代,一个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教育体制大转 换的呼声与实践探索在全国范围积极进行着。如果说学校建筑是“教”与“学” 行为展开的场所,那么如何适应教育体制的转换,创造新的学校建筑空间及环境、 或者对大量现存学校建筑进行适应性改革与更新,是摆在建筑研究工作者面前的重 要课题。英美等在开放式教育体系的教学理论研究与教学实践,以及与之相对应的 开放式学校建筑研究与设计实践从本世纪 70年代开始已有二、三十年的历史,并 取得了不少成功的经验。 •为了充分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又不盲目的照搬,有必要就包括我国在内的中小学 建筑的发展脉络及发展动态进行分析探索,特别是对目前国外普遍关注的开放式 中小学校建筑,对其空间、室内外环境及建筑形态特征与新型教育方式及其理念 之间的关系等进行分析,从而冷静地构思适应我国素质教育体制下的新型学校建 筑。 •学校建筑在形式上发生的这些变化只是教育思想、教育体制及教学方式产生深刻 变化的表现形式,这与建筑师为了形式的变化而追求形式改观的现象有着本质的 不同。
1)史料、文献、已有作品的分析借鉴 2)取代实验的方法——对已使用的建筑(使用者进行调查、分析)
三、中小学建筑空间环境及形象的现状、
建筑设计基础Ⅱ第七讲
形成过程
学校建筑按年代分为五个时期: ① 学校建筑从创立到调整时期; ② 从调整到定型化时期; ③ 从定型化到普遍化时期; ④ 定型化校舍大量建设时期; ⑤ 新型学校创造时期。
4 3 4 3
做二草设计 继续做二草设计 做二草设计 做透视图
三草设 计( 11 学时)
19
7
二草讲评并布置三草内容及要求 4 (1/200 各层平面;立面 2 个,剖面 2 个,工具草图表达) 3 做三草设计 4 完成三草设计(课后交图)
做三草设计 修改、整理、准备 上版
进展分析
建筑设计基础Ⅱ第七讲
提出问题:
甲
方
为什么要进行(中小学)建筑方案设计
为什么要进行(中小学)建筑方案设计
我们(学生)
建筑设计基础Ⅱ第七讲
一、为什么要进行中小学建筑方案设计(建筑设计的目的意义)
可供选用的方案图集及资料很多
建筑设计基础Ⅱ第七讲
建筑设计基础Ⅱ第七讲
建筑设计基础Ⅱ第七讲
建筑设计基础Ⅱ第七讲
创新
(中小学)建筑方案设计
建筑设计基础Ⅱ第七讲
最早进行教育改革及新 型学校建筑空间探索的 当属英国,十九世纪以 来定型化的近代教育方 式及学校建筑在二战后 得以改进,以珍惜每位 学生成长为目标的教育 改革,对以黑板、讲台 为中心的教学形式予以 否定,以启发学生自主 学习为基础,培养动手 能力及小组学习讨论为 主的学习形式开始实施, 进而发展到取消以固定 级、年级单位的施教体 系、实现学习方式、学 习集团组织灵活多样的 新型教学体系。与新型 的教学体系相适应,学 校建筑也开始了新型空 间及环境的探索,在新 的学校建筑空间环境中 实施新的教学内容(如 图)
建筑设计基础Ⅱ第七讲
教育内容的变革是引发学校建筑空间、形式变化的主要因素
★
英国中小学 校近百年发 展变化
(a):BJ(1872年)(b):PP小学( 1949年) ( C):LK小学( 1952年)(d):EL小学( 1964年)
建筑设计基础Ⅱ第七讲
四、定型前期(具有个性化特征时期)的中小学建筑空间环境及形象特征
这些措施及做法的实施为解决校舍的严重不足、减少办学条件的差距等起到了
不可低估的作用。与此同时,在建筑形象创造上,千篇一律,缺
乏地方特色、艺术性及文化性内涵的学校建筑必将出现。
学校建筑定型化从产生、形成到逐步定型化,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时期。
建筑设计基础Ⅱ第七讲
建筑设计基础Ⅱ第七讲
五、适应素质教育的教学模式探讨与实践
●公共建筑类型中,学校建筑空间多、但类型少、组织简单, 适合建筑设计基础Ⅱ 阶段。 ●中小学校人流量大、活动集中、规律性强,层数多为 3~4层, 有利于对垂直交通、水平交通的组织,及理解和运用建筑设计 防火规范的规定。
●学校建筑功能全面,环境、单体等内容全面,且功能为学生 熟悉。
进展分析 建筑设计基础Ⅱ (中小学设计) 目前(同学们)方 案进展及困惑分析
•在我国,建国初期就有从事中小学建筑的研究活动,而大量取得研究成果是在80 年代之后,在此基础上,近年来学校建筑的研究工件还向特殊教育学校方向扩展。 由于我国素质教育起步较晚,适应素质教育的新型中小学校的研究工作尚未形成 系统成果,目前能读到的仅限于一些介绍国外设计实例的文章。
建筑设计基础Ⅱ第七讲
建筑设 计基础 系列
•强调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 养; •重视基本表达及动手能力 的训练; •加强技术课与建筑设计的 结合;
重点重复 建筑设计基础Ⅱ 空间构成特点分析
建筑设计基础Ⅱ第七讲
●了解最基本的空间组合方式(廊式空间组合、厅式空间组合、
穿套式空间组合、大空间式空间组合),掌握学校建筑单元式、 重复性空间构成的方法与手段。
★
推荐课外阅读书目、资料
回顾
建筑设计基础Ⅱ第七讲
第一讲:中、小学校 概况
●城市中小学校建筑发展过程 ●现有中小学校的基本状况
第二讲:中、小学校 的选址与总平面设计
●中小学校的选址一般要求 ●中小学校用地的内部与外部环境 ●中小学校园总平面设计要点 ●中小学校用地组成与用地面积 ●校内交通流线与出入口设计 学校内的人流分析 学校的出入口设计 ●学校总平面的功能分区和基本布 置方式 学校总平面的功能分区 学校总平面基本布置方式 ●教学用房的建筑朝向 ●学校总平面实例及分析
学制 学校规模与班级人数
●中小学校建筑设计的方法与步骤
设计文件的内容及编制深度 设计的程序 设计的方法与步骤
回顾
建筑设计基础Ⅱ第七讲
第三讲:普通教室 设计
普通教室设计的一般要求 ●普通教室的平面设计 普通教室平面的决定因素 普通教室形状、尺寸及结 构布置 普通教室平面布置实例 ●教室室内净高的确定 ●教室内部设施与装修
建筑设计基础Ⅱ
中、小学校建筑设计
建筑设计基础Ⅱ第七讲
第七讲:中小学校
建筑空间环境及形象创造
本讲主要内容
●为什么要进行中小学建筑方案设计(建筑设计的目的意义) ●如何进行中小学建筑空间环境与建筑形象的创造(创造的方法与途径) ●中小学建筑空间、环境、形象的现状与形成过程 ●定型前期(具有个性化特征时期)的中小学建筑空间环境及形象特征 ●适应素质教育的教学模式探讨与实践 ●新型中小学建筑空间环境特征 ●新型中小学建筑形象创造 ●本讲总结
•学科基础平台:由建筑原理系列、建筑设计系列、相关技术系列等环节构 成, 以加强基本学科知识和建筑设计能力。
重点重复 建筑设计基础Ⅱ
●建筑设计课程系列
建筑设计基础Ⅱ第七讲
在建筑学教学计划中的定位分析
重点重复 建筑设计基础Ⅱ
●两个培养阶段
建筑设计基础Ⅱ第七讲
在建筑学教学计划中的定位分析
•第一培养阶段
二、如何进行中小学建筑空间环境与建筑形象的创造 (创造的方法与途径)
建筑观的形成学科定位?
理学类方法(新公式、定律)——推理、计算
文化艺术类方法(新思想、观点、概念、形象等)——史料、文献、已有作
品的分析借鉴
工学类方法(新工艺、流程、配方、方法)——实验
建筑(新空间、环境、形象、意境)——?(在艺术与工学之间探索)
第四讲:专用教室 设计
●实验室 化学实验室设计 物理实验室设计 生物实验室设计 演示实验室、分组实验室 设计 ●语言教室 ●计算机教室 ●自然教室 ●地理、历史教室 ●音体教室 ●美术教室 ●劳作教室
回顾
建筑设计基础Ⅱ第七讲
第五讲:公共教学及 办公、辅助用房设计
●图书室 书库 学生阅览室 教师阅览室 辅助用房 ●视听及合班教室 视听及合班教室的设计要求 视听及合班教室的室内设计 电教器材存放及维修室 ●办公用房 ●辅助用房设计 ●教学楼的交通空间设计
方案设计进展情况
教 学 日 历(部分)
2002—2003 学年第二学期 专 业 班 级: 任 课 教 师:
建筑设计基础Ⅱ第七讲
课 程 名 称:十八班小学校建筑设计 课 程 学 时:72+K 教学阶 段 周 次 周 学 时 学 时 一草快 速设计 14 (10 学 时) 3 4 3 讲课 内容 做一草设计(1/500 平面、剖面、立体 大体型及总平面,徒手表达) 完成一草设计; 一草讲评并布置二草内容及要求 (1/200 各层平面;立面 2 个,剖面 2 个,徒手表达) 修改、完善一草; 做二草设计 讲解立、 剖面设计要点及有关结构知识 讲解学校建筑造型设计 继续做二草设计 继续做二草设计(课后交图) 学 时 3 3 备注 内容 做一草快速设计 修改、完善一草
建于1894年小学校
建筑设计基础Ⅱ第七讲
建筑设计基础Ⅱ第七讲
山梨小学(1903年)
开智小学(1889年)
建筑设计基础Ⅱ第七讲
建于1913年的一小学校
●定型期中小学建筑空间环境及形象特征
(1) 由于学校由国家或地方政府投资兴建,出台了与之相对应的统一建设标准, 甚至出现了推广标准设计图的做法; (2) 教育制度作为国家的国策从形式到内容实现了高度的统一; (3) 现代建筑理论及方法推广应用、造价及建筑材料的制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