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成本控制的现状及途径探析
马晓风中国石油抚顺润滑油厂
【摘要】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企业面临的竞争形势日益严峻,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企业要同时应对来自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的竞争,因此,很多企业将成本控制作为提高其综合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条件,这就需要尽最大的限度来降低企业的成本,使成本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在市场竞争中取胜。
本文主要针对企业成本控制的现状以及途径进行简要的分析。
【关键词】成本控制核心竞争力成本管理
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很多企业都在不断的进行成本控制与管理,力求通过成本的削减来增强竞争优势,然而,却并没有取得理想的效果。
传统的成本控制方法无法为企业带来巨大的成本控制空间。
反而造成了产品质量的下降和企业服务的弱化,无法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因此,在新时期,有必要对企业当前的成本控制现状进行分析,并且在此基础上探讨成本控制的有效策略,促进企业成本控制效率的不断提升,使企业将成本控制与竞争优势联系在一起,以此来获得市场竞争的胜利。
一、企业成本控制现状1.成本意识存在偏差。
目前有许多企业不重视成本管理,认为成本控制可有可无,企业领导只追求产销量,对成本疏于管理。
相当一部分企业没有明确的成本控制目标,即使进行控制也无控制的标准和依据。
另外,有的企业对于成本控制的认识
还有待于提高,很多领导者没有树立现代成本意识,认为成本管理就是简单的节约费用、减少支出。
对成本效益观念认知不足。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商品生产和流通的外部环境在不断的变化,市场竞争日益加剧,如果企业不更新观念,提高对成本控制的认识,对成本管理的定位仍处于低层次,那么肯定就会渐渐被市场所淘汰。
2.成本控制管理体系不够完善。
当前,我国大部分企业对于成本控制与管理工作仍然缺乏全面性和系统性。
首先成本管理范畴狭窄。
很多企业都将控制的重点放在了投产后的成本核算上,却忽略了投产前产品设计和生产组织的成本控制工作;日常成本管理只注重生产过程中的成本控制,而忽视其他流程的成本控制,对成本与企业外部价值链的结合更没有概念。
其次成本控制目标制定不合理。
合理的成本标准应该是通过分析、预测,用科学的方法制定出来的,但制定出和企业目前的管理和技术水平相适应的成本标准又是很难的。
成本目标一般采用成本预算的形式,在实际工作中,多数企业的成本预算所起的作用十分有限。
下级为了跟上级讨价还价对预算留有很大余地,上级不顾下级实际情况拼命压缩预算,结果预算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直接影响成本控制的效果。
再次缺乏完善的成本考核体系和严格的奖惩制度。
无法保证成本控制的有效性。
3.成本信息利用程度不高。
成本信息反映企业成本管理的成效。
但目前成本信息利用度不高,大多数企业对成本信息不进行深入分析。
成本分析只是简单的数据罗列和对比。
各部门之间缺少沟通,在成本分析上过于依赖财务部门,其他部门没有积极主动的参与进来,财务部门就数据论数据,查找不出数据背后深层次的原因。
还有的企业由于成本管理粗放,成本信息与经济责任制脱节,成本信息不能反映企业内部各部门的成本责任,企业不能依据成本信息评价各部门的工作业绩。
另外,目前企业乱挤、乱摊成本或不计、少计成本的现象普遍存在,产品成本不能真实地反映企业的耗费水平,成本信息失去了利用价值。
二、加强企业成本控制的途径1.强化成本意识,树立现代成本控制理念。
加强成本控制,首要的工作要使企业管理者从思想上真正认识到成本的作用及降低成本的意义。
尤其要更新观念,树立现代成本意识。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经济效益始终是企业管理追求的首要目标,企业成本管理也应与企业的经济效益联系起来。
现代成本管理把成本与效益紧密联系在一起,它的宗旨是“以尽可能少的成本支出,获得尽可能多的使用价值,从而为赚取利润提供尽可能好的基础”,这种理念强调成本降低不是片面的降低成本绝对额,而在于提高成本的效率,即用成本效益观念看待成本及其控制问题。
只有树立现代成本控制理念,企业才能取得长效的竞争优势。
2.建立科学的成本控制体系。
市场经济要求企业一切生产经营
活动都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要实现以尽可能少的成本付出,创造尽可能多的使用价值,企业必须建立科学的成本控制体系。
(1)扩展成本控制的范畴。
为使产品在市场上具有竞争力,成本控制就不能再局限于产品的生产过程,而是应该向前延伸到产品的市场需求分析、相关技术的发展态势分析,以及产品的设计;向后延伸到顾客的使用、维修及处置。
将产品整个生产周期全部纳入成本控制范畴。
(2)制定合理的成本控制目标。
制定目标成本是成本控制的关键,标准制定得好坏直接影响到成本控制的效果,高和低都不利于成本管理。
企业应根据目前的生产能力、技术水平、设备水平以及材料供应渠道、价格水平等具体情况。
经过多次分析测算,拟定成本目标。
这个目标应是在目前的管理和技术条件下经过努力应该达到的成本水平,是下级必须接受的标准,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
目标成本的制定应该采用零基预算的方式,不能把上一年的不合理因素带入下一年。
(3)建立完善的成本考核体系。
成本控制是否达到预期的目的,要通过成本考核来检验,成本考核的任务就是把各单位、各部门的成本执行情况及时进行反映,并和标准进行对比,分析产生偏差的原因。
为此,企业必须推行成本责任制度,实行精细化管理,完善财务成本核算系统,根据企业管理的需要,在财务核算系统中增加项目、部门核算功能,对各部门的成本责任进行反映和评价。
(4)严格奖惩兑现。
严格的奖惩兑现才能保证成本控制的有效性。
目前许多企业没有把成本指标纳入业绩评价指标体系,即使有,也不作为重点指标进行考核兑现,导致管理者对成本控制没有积极性,甚至利用成本调节其他指标。
完善的奖惩制度是解决这一问题比较有效的办法。
3.鼓励全员参与成本控制,强调领导的带头作用。
企业成本控制工作,需要在全体员工的共同参与下,才能够达到理想的效果。
企业应当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向员工宣传企业的成本理念,促使员工树立成本效益观念,积极的参与成本控制工作。
但同时必须强调领导的带头作用,成本控制的主体应该是对企业成本的形成和发生负有责任的影响者和参与者,在实际工作中,企业领导、__________管理层或部门负责人就是成本控制的主体。
虽然企业的每一名员工都会对成本控制的过程产生影响,但是在成本控制工作中并不起决定作用,企业管理层是成本控制工作的组织者和实施者,他们的行为决定成本控制的成败。
4.重视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
创新是降低成本最有效的途径。
通过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使先进的设备、工艺及材料应用于生产,既能提高生产效率,又能节约原材料及能源消耗,在成本控制上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面对金融风暴,宁波万华聚氨酯公司MDI装置技术创新,每年可为公司节省成本300万元。
由此可见,树立创新理念,更新技术,创新管理模式,成本降低的潜力是无止境的。
三、结语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发展与完善,现代企业制度也处在不断的发展与完善的过程中,企业在深化管理改革的过程中,成
本控制是其中一项重要的内容,而且是迫切需要改革的主要问题。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要求得生存和发展的空间,就必须要不断的加强自身成本管理工作的效率,从现代成本管理的角度出发,建立和健全企业的成本管理体系,以此来不断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促进企业持续、稳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郭计川.浅谈企业成本控制的现状和途径[J].财经界(学术)。
2010(05)
马静.企业成本控制现状及途径探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1(09)
熊晓梅.基于竞争力提升的企业成本控制[J].中国商贸,2011(24)
张彪.企业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商情,2011(44)
董立满.对企业成本控制的思考[J].价值工程,2010(28)
高福金.如何加强企业成本控制[J].中国科技纵横,2010(11)
臧勇.基于价值链理论的企业成本控制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会计学,2007.
陈京胜.加强企业成本控制的现时思考[J].企业导报,2011(12)199经济论丛
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