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管专业三维设计应用
配管专业能够用起来的原因主要原因有三个:
一是参考数据库(等级库、物理尺寸库)比较完整,经过多年的发展容易收集到,掌握这门技术的人也多
二是可以出施工图(ISO图、平面图、条件详图等)、也可以统计并输出较以前手工更为准确的材料表
三是可以在软模型中提前进行设计审核等工作(包括漫游、碰撞检查等),把质量问题提前解决,较少变更
以上这三点是三维工厂设计软件的特点,管道设计模式二维设计转到三维设计已经在行业内普及,上了一个台阶,上了这个台阶就下不来了。
利用三维设计软件进行配管设计,改变了传统的设计模式,可以较大地提高设计效率和设计质量。
其他专业三维设计应用
其他专业不能参与进来或是用不起来的原因,这要从几个方面分析(其他专业主要有给排水或外管、电气与仪表专业、结构专业,建筑与暖通专业):
1)分析给排水或外管专业。
本专业在国外是与配管专业一起的,因此能够用起来的,国内目前许多工程公司这个专业也能将三维设计用起来,至少在一些涉外项目以及总承包项目上,可以提高质量。
大多数公司用不起来的原因总结如下:
一是给排水专业设计习惯、模式与施工图表达与大部分三维软件不一致,公司不真正下力气改,这是设计模式改革问题;
二是由于给排水专业采用的标准大多是国内标准,有些很不规范,造成了参考数据库(等级库、物理尺寸库)较难建立。
这几年应该好一些,特别是一些大院编制了公用工程的等级库,积累了一些经验;
三是出施工图(ISO图、平面图、条件详图等)和统计材料的模式,同样需要改变;
四是对这个专业三维设计的意义认识不到位。
对于地下管子而言,
碰撞检查的意义也是非常重大的,很多公司认识不到位,但已经推广的单位尝到了甜头。
总体而言,只要认识到位,对传统的出图、汇料方式进行变革,这个专业应该也可以推广。
2)分析建筑与暖通专业。
由于我们石油化工厂装置区的建构筑一般是框排架,作为工厂模型的完整元素而言,结构模型就足够了。
办公区远离厂区,对于单独的建筑物而言,有很好的建筑设计软件解决建筑物的设计问题,因此,建筑专业在工厂设计中,近几年来几乎不再被大家特殊关注,基本都是通用的建筑软件做设计,真有必要的时候,将建筑物模型整合到工厂模型中就行了。
暖通专业类似于建筑专业,这里就不进一步分析了。
因此就这两个专业而言,基本不会在三维工厂设计软件中重点考虑。
3)分析结构、电气与仪表专业。
这三个专业使用三维的目的,就工厂设计而言,重在布置,也就是占位置。
这三个专业的一部分设计对象,如桥架、接线柜、框排架等占的位置很大,容易与其他专业对象碰撞。
如果我们将目标定位为工厂设计的话,至少配管、结构、分析电气与仪表专业要参与进来,建立较为完整的工厂三维模型,并检查碰撞,才能达到真正工厂设计的目的。
配管专业作为工厂设计的主体,这三个专业实际上是围绕配管专业建立完整模型,至少应该建立以上提到的这些设计对象的模型。
4)分析设备专业。
目前工厂三维设计中主要关心外形和管嘴,一般情况下都是由管道专业依据设备专业的装配图进行建模,所以设备专业不会专门参与工厂三维设计,如果设备专业的设计系统已经形成了一些可供三维工厂软件利用的设备三维模型的话,直接集成到工厂三维设计系统中就可以了。
分析建议
如果我们将目标定位在施工图,结构、电气与仪表专业都有很好很方便使用的施工图软件,没必要必须使用工厂设计软件。
结构专业设计软件与工厂设计软件集成,直接将结构软件建立的结构计算模型集成到工厂设计模型中,减少结构两次建模的工作量,但结构计算模型不可能是完整的模型,尚需要结构专业在工厂设计软件中补充完善。
电气与仪表专业主要是个桥架问题,可以在三维模型中建库、建模,出桥架的相
关施工图和材料统计。
如果定位于工厂设计,这些专业不能参与或用不好三维设计软件的原因及解决建议:
1) 一是设计习惯、模式与施工图表达与大部分三维软件不一致。
这是设计模式改革问题,通过变革观念应该可以解决;
2) 二是参考数据库(等级库、物理尺寸库)较难建立。
这几年许
多公司对此进行了研究,也积累了很多数据和经验,通过引进消化目前这个问题应该也可以解决;
3) 三是改变出施工图(ISO图、平面图、条件详图等)和统计材
料的模式。
同样的改变观念和习惯后问题也就解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