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农大考博辅导班:2019中国农业大学人类学考博难度解析及经验分享

农大考博辅导班:2019中国农业大学人类学考博难度解析及经验分享

农大考博辅导班:2019中国农业大学人类学考博难度解析及经验分享根据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最新公布的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可知,在2018-2019年人类学专业学校排名中,排名第一的是中山大学,排名第二的是北京大学,排名第三的是中国人民大学作为中国农业大学实施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的重点学科,人文与发展学院的人类学一级学科在历次全国学科评估中均名列第十一。

下面是启道考博辅导班整理的关于中国农业大学人类学考博相关内容。

一、专业介绍人类学专业是研究人类的本质的学科。

从生物和文化的角度对人类进行全面研究的学科群,最早见于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对具有高尚道德品质及行为的人的描述中。

在19世纪以前,人类学这个词的用法相当于我们今天所说的体质人类学,尤其是指对人体解剖学和生理学的研究。

本专业学生兼修文化人类学、考古人类学、语言人类学、体质人类学四方面的课程,强调知识传授的系统性,注重社会经济文化调查方法技术的训练,注意提高研究技能以及进行应用研究的能力。

同时,注意拓宽专业口径,增加交叉学科、实用性的课程以满足国家建设与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对人才的要求。

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人类学在博士招生方面,划分为1个研究方向:030303 人类学研究方向:01 社会人类学复试科目:专业知识笔试:①专业英语②社会学理论与方法③人类学二、考试内容中国农业大学人类学专业博士研究生招生为资格审查加综合考核形式,由初选+复核+录取构成。

其中,综合考核内容为:(一)初选:学院组成博士生招生工作小组,负责资格审核等初选工作1.初选时间:2019年1月2.初选办法:在申请者提交材料截止日期后,学院博士生招生工作小组根据申请人所提交的申请材料和招生导师的初步选择意向(含导师排序和打分),对其科研潜质和基本素质进行初选;根据初选综合结果,提出进入复核阶段的申请者名单,并在学院主页公布。

对初选结果有异议的申请人可以通过公布的电话申请复查。

3.初选审查所依据的主要标准(具体的评分标准另定):英语水平:英语成绩符合学院基本要求科研成果:与报考专业、方向相关的硕士学位论文、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技术报告和著作等个人教育科研背景(毕业学校与学科情况、基础课程的相关性、主要研究成果或者工作岗位的相关性)博士生研修计划首报导师的录取意向(由导师打分及排序)4.初选结果:初选专家组根据以上5个方面进行打分排序,按照对外招生数量约200%通过讨论达成排序共识,确定复核名单,公示十天并通知申请人员。

入选申请者初选阶段的有关考察信息会被提交至复核考察组参考。

(二)复核1.复核时间:2019年3月、4月(具体时间、地点另行通知)2.复核办法:对进入复核阶段的申请者进行专业能力及思想品德考核。

具体包括专业综合笔试、专业及综合素质面试、英语听力口语测试及思想品德四项,对申请者的思想品德、学科背景、专业素质、合作能力、外语水平、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心理素质等进行全面考核。

复核考查由学院博士生招生工作小组组织,成立由博士生导师和有关专业负责人组成的学科复核专家组(原则上包括所有招生导师)承担考查工作,每个考查组并设复核考查秘书。

复核一般需2天时间,各学科具体时间、地点将提前3天以上在学院主页公布。

各学科专业复核全程要有录音、录像。

笔试(含专业综合、专业英语)由学院招生工作小组组织学科复核专家组命题。

按照统一规定的时间和地点组织所有申请者闭卷考试笔试时间为1.5——2个小时,满分100分(占复核考查成绩的50%)面试(含专业及综合素质、英语听力口语)面试包括个人自我陈述(用PPT)、随机抽题答题、面试老师现场提问和申请者回答等内容,面试时间30分钟左右按照姓氏首字母设定面试顺序复核考查秘书以笔录方式记录每位申请者的面试情况复核面试组由5名以上学科复核专家组成员组成,原则上计划招生的博士生导师应该参加,必要时可以邀请特定专业的教师参加,按照打分结构对申请者进行综合考查。

申请者回答问题完毕,由每一位面试教师独立给出各自的成绩,经复核考查秘书当场加权平均计算,填写面试成绩汇总表,得出面试成绩。

满分100分(占复核考查成绩的50%)思想品德考核:各专业支部书记负责,随机抽题答题、面试老师现场提问和申请者回答等方式进行,面试时间3分钟左右,满分100分,六十分以上为及格,不及格者不予录取。

学生思政分数不计入复试总成绩。

四、申请材料(一)博士生网上提交电子版材料时间与网上报名时间一致提交电子版申请材料注意事项:一项材料需要提交多个电子材料时,如“获奖证书、公开发表的论文、专利”等可将电子材料压缩为RAR压缩包后上传,专家推荐信可以word格式上传。

身份证、学生证、学位证书、毕业证书、成绩单等可以图片格式上传,硕士论文可以PDF等格式上传。

上传内容须清晰可见,单个图片文件在100K左右。

(二)通过学院初审进入复核的申请人需提交的纸质版材料2019年1月学院初审后,在学院网站上公布进入复核的申请人名单。

进入复核名单的申请人2019年3-4月份来学校参加复核时,需按学校招生简章和我院实施方案要求,将所有盖章、签字的纸质材料和证书原件交到学院审核,学院审核后留留纸质材料和证书复印件留存备查。

提交的纸质申请材料主要包括:1.报名系统关闭后,通过网上报名系统打印的《中国农业大学2019年报考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登记表》2.所有参加复核的学生都必须提交本科毕业证书和学士学位证书复印件。

专科毕业生提交专科毕业证书复印件。

往届硕士毕业生提交身份证复印件、硕士学位、学历证书原件和复印件;应届硕士毕业生提交学生证、身份证原件和复印件3.盖有研究生成绩管理部门或档案管理部门公章的硕士成绩单4.中国农业大学研招网上下载并填写《研究生思想政治情况表》,定向在职人员加盖所在单位党委系统公章,未就业人员加盖档案管理单位公章,应届生加盖所在学院分党委公章5.往届硕士生需提交硕士学位论文;应届硕士毕业生提交论文摘要和目录等6.中国农业大学研招网“下载专区”下载专家推荐信,由两位与所申请学科相关的副教授(或相当于副教授)及以上职称专家填写推荐信。

推荐信内容建议用A4纸打印,但签名必须是手签。

7.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本人研修计划(不少于3000字)8.获奖证书、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所获专利及其他原创性研究成果的证明材料9.学院要求的英语成绩证明:英语四、六级、TOEFL、雅思A类、专业英语四、八级、WSK(PETSS)、GMAT。

其他英语成绩不能作为申请的报名条件,只能作为英语能力的补充材料10.其他可以证明自己科研或英语能力的补充材料11.高校专任教师及科研院所一线研究人员拟申请博士,需提交所在单位人事部门出具的其承担教学或科研岗位证明,并同意为申请人“在读期间可全日制在中国农业大学学习提供保障”五、考博分数人类学:笔试100分、综合能力面试满分100分,思想品德考核100分六、导师介绍孙庆忠教授所在系别:社会系个人简历1991年毕业于沈阳师范大学中文系;1997年获辽宁大学民间文学硕士学位;2001年获中山大学人类学博士学位。

2001—2003年,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博士后流动站从事社会心理学研究。

曾任教于沈阳师范大学中文系;2003年至今任教于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社会学系教学工作本科生课程:1.中国民俗学引论;2.人类学理论与方法研究研究生课程:1.社会心理学专题;2.人类学与中国社会研究研究方向1.民俗学与人类学理论方法研究2.民间文化与乡村社会组织研究3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乡村发展论文著作近年主要论文著作:1.孙庆忠,田野工作的信念与真情,《民俗研究》,2017年第5期。

2.孙庆忠,社会学专业科研训练与十届本科生的妙峰山追踪研究,《中国大学教学》,2017年第7期。

3.孙庆忠,乡村叙事与田野工作的滋味,《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4期。

4.孙庆忠,泥河沟村的乡村价值再发现,《中国周刊》,2016年10月(总第195期)。

5.孙庆忠、谢阮虹,对话孙庆忠:唤醒乡村记忆,凝聚乡村力量,《世界遗产》,2016年第9期。

6.孙庆忠,本土知识的发掘与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世界遗产》,2015年第10期。

7.孙庆忠,泥河沟村:以农业遗产保护延续枣缘社会,《世界遗产》,2015第11期。

8.孙庆忠,社会记忆与村落的价值,《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5期。

9.孙庆忠,文化失忆与农村教育的使命,《人民政协报》,2014年12月10日。

10.孙庆忠、关瑶,中顶庙会的历史叙事与都市村民的文化乡愁,《文化遗产》,2013年第4期。

11.孙庆忠,妙峰山:田野追踪与研究拓展,《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3期。

12.孙庆忠,邹平市集:地方社区整合的载体,《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1月16日。

13.孙庆忠,李景汉:中国社会调查的拓荒者,《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3月22日。

14.孙庆忠,杨庆堃的社会学研究及对中国社会学发展的贡献,《河北学刊》,2012年第6期。

15.孙庆忠,社会学与中国社会研究——杨庆堃先生的学术人生,《学术界》,2012年第12期。

16.孙庆忠、关瑶,中国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实践路径与研究进展,《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3期。

17.孙庆忠,地理标志农产品与县域经济发展,《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1期。

18.孙庆忠,阜平大枣与红色记忆,《中华魂》,2012年第6期。

19.孙庆忠,沙莲香与中国民族性研究,《中华魂》,2012年第7期。

20.孙庆忠,地理标志产品的文化禀赋——漫话平和琯溪蜜柚,《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4期。

21.孙庆忠、张蓉,京郊四村八十年:乡民社会的历史图景与现实处境,《当代中国史研究》,2010年第6期。

22.孙庆忠,庙会、香会与村落记忆:都市村民的生活经验,《应用心理研究》(台湾),第45期,2010春。

23.孙庆忠,黄淑娉与中国民族识别,《老照片》第七十三辑,2010年10月。

24.孙庆忠,离土中国与乡村文化的处境,《江海学刊》,2009年第4期。

25.孙庆忠,乡土社会转型与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中州学刊》,2009年第6期。

26.孙庆忠,农业文化的生态属性与乡土社会的文化格局,《农业考古》,2009年第4期。

27.孙庆忠,民俗学教学与生活教育,《文化学刊》,2009年第3期。

28.孙庆忠,妙峰山:民间文化的记忆与传承,《文史知识》,2008年第4期。

29.孙庆忠,本科生研究性教学的教育关怀,《中国农业教育》,2008年第1期。

30.孙庆忠,花会组织与村落记忆,《艺术评论》,2007年第6期。

31.孙庆忠,社会学专业训练的“成年仪式”——乡村社会调查的教育价值,《中国德育》,2007年第9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