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分析方法验证标准操作规程完整

分析方法验证标准操作规程完整

NO.编号:Analytical Method Validation Standard Operation Procedure 分析方法验证标准操作规程Table of Contents目录1 Purpose 目的 (2)2 Scope 范围 (3)3 EHS 环境健康安全 (3)4 Definition 定义 (3)5 Responsibility 职责 (5)6 Flow Chart 流程图 (5)7 Procedure 程序/要求 (6)7.1 Requirement 要求 (6)7.2 Procedure 步骤 (9)8 References 参考 (18)9 Annexures 附件索引 (18)10 Revision History 版本历史 (18)1.Purpose目的描述分析方法的验证步骤,确认分析方法达到使用要求。

为以下试验的验证提供指导和参考。

•鉴别试验;•杂质的定量测试或限度检查;•原料药和制剂中有效成分含量测定;•制剂中其它成分(如防腐剂等)的测定;•制剂溶出度、释放度等检查中,其溶出量等;•微生物限度。

2.Scope范围本程序适用的化学方法和微生物方法的验证,这些检测方法用于以下目的:2.1 进行稳定性研究从而建立产品的有效期;2.2 商业用途及临床用途的产品及其生产过程、清洁过程的放行检测。

另外,根据需要,本程序也可适用于在使用的上市产品、赋形剂、和原料产品的新方法的开发和验证。

3.EHS环境健康安全不适用。

4.Definition定义4.1空白样品不含被测物的特定样品。

4.2赋形剂在剂型配方中除原料药以外的其他成分。

4.3安慰剂和药品组成基本相同但不含活性成分或用惰性成分替代活性成分的制剂,或由药品赋形剂组成的混合物,其用量等同于药品制剂中的用量。

4.4准确度真实值或认可的参考值与测量值之间的相近程度。

4.5检测限(DL)一个分析规程的检测限是指样品中的被测物能被检测到的最低量,但此最低量不一定要定量到某一确定的数值。

等同于检测限度(LOD)。

4.6定量限(QL)分析规程的定量限是指样品中的被分析物能被精确和准确定量的最低量。

定量限是样品组成中低水平化合物的定量分析的参数,尤其应用于杂质和/或降解产物的测定。

等同于最低定量限(LOQ)。

4.7专属性(选择性)指在一些可能存在的组分,如杂质、降解物、基质等存在时,对被分析物准确可靠测定的能力。

如果一个分析方法缺乏专属性,可由其他辅助的分析方法作补充。

4.8线性分析规程的线性是指(在给定的范围)所获得的测试结果与样品中被分析物浓度(数量)呈比例关系的能力。

4.9范围分析规程的范围是样品中被分析物最高和最低浓度(数量)之间(包含最高和最低浓度)的间隔,已证明在此范围内分析规程具有适宜的精密度、准确度和线性。

4.10精密度分析方法的精密度是指在规定条件下自均质样品的多次取样所获得的一系列测量之间的接近程度。

精密度可从三个水平考虑:重复性、中间精密度和重现性。

采用均质的,可信的样品进行精密度的研究。

如不具备,可使用人工配制的样品或样品溶液进行研究。

精密度通常以标准偏差或相关系数表示。

4.11重复性在短时期内相同操作状况下的测量精密度,亦称为方法偏差。

4.12中间精密度中间精密度表示实验室内部变量的精密度,比如不同的测试日,不同的分析员或不同的设备。

4.13加标样品一种制备好的物料,通常是在安慰剂(空白制剂)中加入了已知量的被分析物。

4.14耐用性分析规程的耐用性是衡量它不受方法中参数的微小的、但是经过设计的变化的影响的能力,指示了规程在常规使用中的可靠性。

4.15系统适用性分析规程的系统适用性是许多分析规程的基本要素,通过对设备、电气、分析操作和样品进行综合评估看其是否能达到预期要求。

系统适用性评估是从可能影响分析结果各方面的因素对整个分析系统评估。

4.16方法验证方案方法验证方案是一份如何进行验证工作的确认文件。

方案规定了对什么分析方法进行验证?验证哪些特性值?各项实验的目的?如何进行数据分析?此方案必须由质量控制部经理和质量保证部经理批准。

4.17药典方法的验证(确认)药典方法通常被认为是法定的且经过验证的分析方法。

使用药典方法时应能证明方法在实验室的适用性,这就是通常所说的方法确认。

一般要进行方法确认的有:●滴定法●色谱法(有关物质,含量,限度试验,鉴别),●光谱法(如用于鉴别)。

每一类型的药典方法的确认在USP附录<1226>中已有规定。

如某一药典方法用于其他品种,必须进行完整的方法验证。

4.18内包装材料直接与制剂接触的包装材料。

4.19外包装材料与制剂不直接接触的包装材料。

5.Responsibility职责5.1质量保证部5.1.1根据验证主计划,确定需要进行验证、再验证或确认的分析方法。

5.1.2收集和准备支持性的分析文件资料,提供任何有关分析方法的现状或存在问题的相关信息。

分析文件资料包括,但不限于:a)待验证/确认的分析方法及拟定的控制标准。

b)分析方法的研发或早期验证报告,如有。

c)相关的注册申报文件和公司的内部文件,或药典参照资料。

5.1.3审核验证数据记录。

5.1.4审核和批准方法验证/确认方案。

5.1.5审核和批准方法验证/确认总结报告。

5.1.6审核和批准补充的或修订的方法验证/确认方案,如适用。

5.2质量控制部5.2.1起草方法验证/确认方案和总结报告.5.2.2按照已批准的方法验证/确认方案实施验证。

汇总数据及图谱信息,对过程中出现的不合格进行必要的实验室调查。

6.Flow Chart流程图7.Procedure程序/要求7.1Requirement要求7.1.1方法验证/确认方案方法验证/确认方案应在实施验证前建立并获批准,确定了预定的和认可的接受标准。

验证/确认过程(要求验证特性)的结果要认真记录,以此得出结论来判定此方法是否可达到预定要求。

方法验证/确认方案包含以下基本要点:7.1.1.1有一个可追踪的方案编号。

7.1.1.2描述待验证/确认的分析方法。

7.1.1.3描述每项验证活动及其目的。

7.1.1.4需评估的验证/确认特性参数的名称(如,线性、准确度等)7.1.1.5要求验证的特性参数(参见附件1):a)准确度b)线性和范围c)精密度-重复性d)中间精密度e)专属性f)定量限g)检测限h)耐用性i)系统适用性测试要求确认的特性-参见现行版USP附录<1226>7.1.1.6对照品参照SOP-Z-QC-003 《参比对照品管理程序》中的规定。

7.1.1.7 记录实验中所用物料的特征(比如,批号、过滤器供应商和型号、安慰剂组成等)以及是否有特定的处理条件如温度、湿度、光照等。

列出所有在方法验证/确认过程中将使用的物料、设备、试剂和样品/标准品浓度、参数设定(比如,流速、色谱柱批号、样品储存温度、试剂浓度等)。

7.1.1.8 规定重复测试的次数。

7.1.1.9 在评估每一验证特性值时将采用预定的接受标准和统计工具(比如,均值、相对标准偏差、线性回归分析等)。

7.1.1.10接受标准可利用开发研究的资料及其他信息来建立验证接受标准。

如果验证实验的结果不符合接受标准,失败的根本原因的评估及整改措施必须记录并说明,并返回研发部门进行进一步的评估,并且应获得QA及QC的批准。

7.1.2药典分析方法药典赋形剂的方法不需再验证。

对产品的功效或质量起关键作用的非药典赋形剂,其关键的测试方法应按照科学依据进行验证。

药典方法通常被认为已经通过验证,因此不作验证要求。

药典分析方法对原料产品和制剂产品的适应性,可通过方法在使用方满足系统适应性的要求来确认;必要时,可按本标准所述进行下列实验并作报告:专属性、中间精密度、样品及标准品溶液的稳定性。

药典中分析原料产品和制剂制剂产品的分析规程可能没有关于稳定性的陈述,有时需采用额外的规程来衡量稳定性及原料产品和制剂产品中的杂质。

所有这些方法需经过验证。

7.1.3药典微生物测试方法药典方法无需验证。

然而这些方法必须通过确认以显示其在实际使用条件下的合适性。

药典方法允许的变量(比如,培养基、稀释剂、过滤器等)应被认为是药典方法中的一部分,但必须证明此种变化不会影响方法的性能(比如,中和、回收率、培养基供应商等)。

7.1.4非药典方法用于测试中间体、药品等的非药典方法须根据本规程、ICH、FDA、USP、中国药典的指南进行验证。

对以下验证特性进行验证:a)准确度b)精密度(重复性和中间精密度)c)专属性(包括影响因素试验)d)检测限(DL)-(LOD)e)定量限(QL)-(LOQ)f)线性g)范围h)耐用性i)系统适用性7.1.5再验证当任何测试参数或方法进行了修改(比如,不同实验室进行的测试、不同的培养基)、或产品工艺(新的原料合成工艺、新的制造工艺或配方的变更或其它会影响物料特性的修改),方法的适用性需重新验证。

以确保分析程序能持续的保证药品的特性、强度、质量、纯度和效价以及药品的生物利用度。

如果分析程序在规定的使用过程中,只有通过重复的调整分析规程中的操作条件才能满足已建立的系统适用性,那么此分析规程须提请方法开发部门进行再评估、修正和再验证。

方法验证的程度应基于变更的性质及根据验证方案的要求而定。

7.1.6方法验证总结报告方法验证/确认总结报告的格式参照验证报告的格式。

7.1.6.1 报告包含的内容报告中应包含验证过程中所有的实验、接受标准、结果和数据来源。

所有与实验相关的详细内容(材料、设备、方法参数,等等)应归纳在报告中并进行评估。

验证活动和结果应合理安排,注意每一项目的实质性和小结。

按接受标准的要求,把实验数据,如方法编号、样品信息、原始数据、统计数据(平均值、%RSD、线性回归数据等)以表格的形式汇总。

相关的色谱图、光谱图等都要包括在报告中,以支持实验中的相关数据结果(如:样品和标准图谱、专属性/强度研究图谱等)。

在实施验证/确认方案期间发生的所有的实验室调查也将汇总在方法验证/确认报告中。

7.1.6.2 结果修约、判断、结论所有数据应该根据现行版SOP-Z-QA-022“有效数字的修约和运算”进行修约。

所有报告中的数据将对照预定的接受标准进行评估。

应明确出验证实验的结论,即该方法经验证是否符合使用要求。

7.1.6.3 批准方法验证/确认报告必须经过与批准原验证/确认方案相同级别的签名者批准。

7.1.7变更控制验证过程中的变更必须根据现行版SOP-Z-TM-001“验证管理程序”。

7.2Procedure步骤7.2.1定量/限度测试每次验证运行之前或期间须评估方法中规定的系统适用性参数。

7.2.1.1准确度根据测试程序制备供试液,比如在配方成分(空白制剂)中加入已知量的被分析物(加标样品)的80%,100%和120%,以确定方法的准确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