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白酒行业的纳税思路分析

白酒行业的纳税思路分析

1 白酒行业背景1.1 白酒行业发展2015年以来,白酒行业呈现出快速增长态势,整体盈利能力实现较大改善,目前持续增长迹象明显。

2017年全年规模以上白酒企业累计完成销售收入5654.42亿元,同比增长14.42%;累计实现利润总额1028.48亿元,同比增长35.79%。

1.2 白酒行业税收状况白酒行业属限制类行业,在一般情况下,白酒企业的税收支出占其总支出的50%以上,繁重的税负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白酒行业的发展。

2017年部分知名白酒企业的税负(税收/销售收入)为:五粮液9.77%,贵州茅台13.05%,水井坊12.08%,泸州老窖10.75%,山西汾酒9.51%。

2 四川水井坊概况2.1 公司简介四川水井坊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大型高品质白酒生产企业之一,公司是由四川成都水井坊集团有限公司(外资控股企业)控股39.71%并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的上市公司,股票代码“600779”。

2.2 水井坊经营模式公司经营模式为原料采购——生产产品——销售产品。

2.2.1 生产产品环节以高粱、小麦、玉米、糯米、大米、水为原料,按照水井坊独特的传统生产工艺,固态泥窖发酵,分层蒸馏,量质摘酒,分级陶坛贮存。

2.2.2 销售产品环节公司目前主要有两种销售模式:一是传统总代模式。

该模式以一省或多省为单位,由公司指定某一经销商作为公司的合作伙伴,在区域内独家代理公司产品销售。

二是新型总代模式。

在新的总代模式下,公司负责销售前端管理,实现对售点的掌控和开拓,总代作为销售服务平台负责销售后端工作。

2.3 水井坊缴纳税金情况2015年水井坊消费税16,551,835.36元,占整年应交税费20.6%;2016年消费税15,540,747.52元,占比27.86%;2017年消费税34,050,125.76 元,占比34.49%。

水井坊每年的消费税均超过年度所缴纳税金的20%,且呈逐年大幅上升趋势。

企业所需缴纳的城建税以实际缴纳的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为基础按照法定比例缴纳;教育费附加以实际缴纳的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为基础按照3%缴纳。

因此每年消费税较高的比例直接增加了企业城建税和教育附加的金额。

3 水井坊消费税纳税筹划方案3.1 应税消费品采购环节的纳税筹划3.1.1 应税消费品采购的选择当需要外购酒精及白酒等应税消费品用于连续生产应税消费品时,水井坊应直接选择生产厂家。

生产厂家秉承“薄利多销”的理念,不会有很多的加价环节,可以降低采购成本,节约采购支付,实现税负的逆向转嫁。

而市面上的商家,追求更多的利润,供销存各环节的成本费用都需要通过销售价格实现,其价格会高于生产厂家。

3.1.2 采购结算方式的选择采购支付方式可分为直接付款和延期付款两种,企业应尽量选择延期付款。

延期付款可以在不耽误公司进行全款扣除增值税的基础上,自由支配延迟支付的这部分货款,并且企业将获取这部分资金的时间价值。

以水井坊2017年包装材料采购金额为例,当年总计30701.55万元。

如果采用分期付款的方式,一方面增值税进项税发票正常取得,并不会延迟抵扣,另一方面,可以获得货币的时间价值。

仅以500万元分五个月支付为例,水井坊每个月就会多100万的资金,能为公司节约大量的流动资金。

同时还可以获得28.29万元的货币时间价值。

(P=F×(1+i)—n)3.2 生产环节的纳税筹划对于未发生的交易业务,纳税筹划可以从生产环节考虑。

根据我国税法的规定,对于外购、委托加工已税酒或者原料为酒精的酒的行为,其中的已税部分是不允许再抵扣的。

假设一笔订单业务:生产1000吨白酒,协议单价为2万元/吨,销售价格共计2000万元。

企业拟定出三种生产方案。

方案一:委托甲白酒公司,将原料加工成酒精,再由水井坊生产成白酒产品。

首先将500万元的原料交给甲白酒公司,让其将原料加工成600吨酒精再送回公司,由公司加工生产出1000吨白酒产品。

期间交付200万元加工费给甲白酒公司,水井坊承担(下转114页)白酒行业的纳税思路分析卓雨薇(西安石油大学,陕西 西安 710065)[摘 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企业不再仅仅把眼光放在广开财源上,也更加注重有效地控制内部和外部成本。

纳税筹划作为实施节流的最佳手段之一,在合法的前提下,降低纳税成本,有效地帮助企业实现价值最大化。

本文选取水井坊作为纳税筹划分析对象,选取企业可以采用的国内相关税收政策,分析出水井坊纳税筹划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水井坊;纳税筹划;消费税[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收稿日期]2018-10-16[作者简介]卓雨薇(1994—),女,河南濮阳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内部控制。

额不同。

虽然计提的折旧额总额是相同,但由于资金是有时间价值的,随着时间的推移,资金会不断增值的,所以可以利用这一点,在前期尽量加大扣除额。

为了方便比较,把这三种方法计提的折旧额折算成现值,假设资金利润率为10%:直线法:P=118.275×(P/A,10%,8)=118.275×5.335=640双倍余额递减法:P=702.39年数总和法:P=700.47可见,双倍余额递减法比直线法减少应纳税所得额62.39万元,节税15.60万元;双倍余额递减法比年数总和法减少应纳税所得额1.92万元,节税4800元。

所以企业采取双倍余额递减法可以更好地节税。

3.3 利润转移的选择通过关联方低价转让的方式,降低出厂销售价格,把利润转让给其相关联的销售公司。

五粮液集团可以将产品低价买给其子公司,或者新建一公司,让其可以独立进行业务活动,再让子公司以高价卖给客户。

一般来说,关联销售公司多数情况下为上市公司的子公司,要想达到节税效果必须保证二者的所得税 不相同。

因此,要通过转移定价的方式转移利润,实现所得税税负降低,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即关联销售公司和关联原料供应企业的所得税税率低于上市公司税率。

[参考文献][1] 彭立.我国酒类上市公司税收筹划策略与效应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0.[2] 刘峥.白酒企业消费税的纳税筹划[J].财务审计,2016.[3] 贾海燕.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执行效果的研究——以陕西为例[J].西部财会,2014(10).[4] 刘俊华.试论企业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法的应用[J].价格月刊,2009(10).(上接104页)的相关费用为100万元,每吨白酒产品的单价为2万元。

由于国家己取消对酒精征收消费税,因此委托环节不需要对酒精缴纳消费税。

公司销售白酒后,应纳消费税为:2000×20%+1000×1000×2×0.5/10000=500万元。

税后利润为:(2000-500-200-100-500) ×(1-25%)=525万元。

方案二:委托甲白酒公司,将原料加工成高纯度白酒,再由水井坊生产成白酒产品。

首先将500万元的原料交给甲白酒公司,让其加工成800吨高纯度白酒再送回公司,再由水井坊加工生产出1000吨白酒产品。

期间交付250万元加工费给甲白酒公司,水井坊承担的相关费用为80万元,每吨白酒产品单价为2万元。

水井坊向甲白酒公司支付由其代收代缴的消费税组成计税价格为:(500-250-800×1000×2×0.5/10000)/(1-20%)=664万元。

应支付代收代缴消费税为:664×20%+800×1000×2×0.5/10000=212.8万元。

公司销售白酒后,应纳消费税为:2000×20%+1000×1000×2×0.5/10000=500万元。

因此,公司应支付代收代缴的消费税212. 8万元,缴纳消费税500万元,税后利润为:(2000-500-250-80-212.8-500)×(1-25%)= 342. 9万元。

方案三:直接委托甲白酒公司生产成白酒产品,水井坊进行销售。

将500万元的原料委托给甲公司,由甲公司统一加工生产成白酒产品再交给水井坊进行销售。

期间交付300万元加工费给甲白酒公司,公司产品销售每吨白酒产品单价为2万元。

水井坊收回委托甲公司加工出的白酒产品时,向甲公司支付300万元加工费以及由其代收代缴的消费税。

此部分消费税的组成计税价格为:(500+300+1000×1000×2×0.5/10000)/(1-20%)=720万元。

公司应支付代收代缴的消费税为:720×20%+1000×1000×2×0.5/10000=244万元。

销售白酒后,应纳消费税为:2000×20%+1000×1000×2× 0.5/10000-244=256万元。

公司应支付代收代缴消费税244万元,缴纳消费税256万元,税后利润为:(2000-500-300-244-256)×(1-25%)=525万元。

方案一和方案三税后利润值大于方案二。

因此,企业对于生产环节的消费税纳税筹划来说,白酒企业应该尽量避免委托加工半成品的生产方式,可以采取委托加工成酒精再生产的方式或者直接委托加工的方式。

4 案例启示4.1 关注税收政策动态变化在实际筹划过程中,纳税人应根据产品的生产方式,本着稳健性原则和企业财务利益最大化的原则,在不违反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合理巧妙地安排自己未来的纳税事项,实现最大的税收利益。

4.2 树立全局观,合理制定筹划方案纳税筹划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企业的价值最大化,纳税方案应兼顾企业整体发展,兼顾企业的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

此外,在进行投资、经营决策时,管理层应权衡其他各类因素,在综合决策的基础上制定纳税筹划方案。

[参考文献][1] 陈荟.白酒企业消费税的筹划思路[J].税收征纳,2014(10).[2] 危素玉.白酒企业消费税税负及避税行为分析——以沪深15家白酒上市公司为例[J].地方财政研究,2018(03).[3] 黄齐朴,和丽仙.白酒类生产企业消费税的税务筹划方案研究[J].金融经济,2013(10).[4] 武锶芪.对龙头上市白酒企业消费税数据的质疑与分析[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7(09).。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