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作物病虫害防治

作物病虫害防治

作物病虫害防治
目录
河北省作物病虫害防治基础知识
第一章昆虫基础知识
第一节昆虫的形态特征
一、昆虫的主要特征
二、昆虫的头部
三、昆虫的胸部
四、昆虫的腹部
五、昆虫的体壁
实验实训昆虫外部形态观察
第二节昆虫的繁殖与发育
一、昆虫的生殖方式
二、昆虫的变态
三、昆虫的世代和年生活史
四、昆虫的主要习性
实验实训昆虫的变态和各虫态观察
第三节昆虫发生与环境的关系
一、气候因素对昆虫的影响
二、生物因素对昆虫的影响
三、土壤因素对昆虫的影响
四、农业生产活动对昆虫的影响
第四节农业昆虫常见类群的识别
一、昆虫的分类及命名
二、农业昆虫常见目科的识别
实验实训一直翅目、半翅目、同翅目昆虫及其农田常见科观察
实验实训二鞘翅目、鳞翅目昆虫及其农田常见科观察
实验实训三双翅目、膜翅目、脉翅目、缨翅目昆虫及其农田常见科观察本章小结
复习思考题
第二章植物病害基础知识
第一节植物病害的基本概念
一、植物病害的定义和类型
二、植物病害的症状
实验实训植物病害的主要症状观察
第二节植物病害的病原物
一、植物病原真菌
二、植物病原原核生物
三、植物病毒
五、寄生性种子植物
实验实训一鞭毛菌亚门和接合菌亚门真菌及其重要属的形态观察
实验实训二子囊菌亚门真菌及其重要属的形态观察
实验实训三担子菌亚门真菌及其重要属的形态观察
实验实训四半知菌亚门真菌及其重要属的形态观察
实验实训五植物病原原核生物、线虫和寄生性种子植物的形态观察第三节植物病害诊断
一、植物病害诊断程序
二、植物病害诊断方法
三、植物病害常规诊断的注意事项
第四节植物侵染性病害的发生和发展
一、病原物的寄生性与致病性
二、寄主植物的抗病性
三、植物侵染性病害的侵染过程
四、植物病害的侵染循环
五、植物病害流行的因素
本章小结
复习思考题
第三章作物病虫害综合治理
第一节作物病虫害综合治理的概念
一、综合治理的含义
二、综合治理的原则
三、综合治理方案的制定
第二节作物病虫害综合治理的主要措施
一、植物检疫
二、农业防治
三、生物防治
四、物理防治和机械防治
五、化学防治
本章小结
复习思考题
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
第四章作物害虫防治技术
第一节地下害虫
一、地老虎
二、蛴螬
三、金针虫
四、蝼蛄
五、地下害虫的防治措施
实验实训农田地下害虫的观察
第二节粮食作物害虫
一、水稻害虫
二、麦类害虫
三、禾谷类杂粮害虫
四、粮食作物其他害虫
实验实训二禾谷类旱作害虫的观察
第三节棉麻作物害虫
一、棉花害虫
二、麻类作物害虫
三、棉麻作物其他害虫
实验实训棉麻作物害虫的观察
第四节油料作物害虫
一、大豆害虫
二、油菜害虫
三、油料作物其他害虫
实验实训常见油料作物害虫的观察第五节薯类、及糖料作物害虫
一、薯类害虫
三、糖料作物害虫
实验实训薯类、糖料作物害虫的观察第六节储粮害虫
一、玉米象
二、印度谷螟
三、麦蛾
四、豆象
五、储粮害虫防治措施
六、其他储粮害虫
实验实训常见储粮害虫的观察
本章小结
复习思考题
第五章作物病害防治技术
第一节粮食作物病害
二、麦类病害
三、禾谷类杂粮病害
四、粮食作物其他病害
实验实训二麦类病害的观察
实验实训三禾谷类杂粮病害的观察第二节棉麻作物病害
一、棉花病害
二、麻类作物病害
三、棉花其他病害
实验实训棉麻作物病害的观察
第三节油料作物病害
一、大豆病害
二、油菜病害
三、花生病害
四、油料作物其他病害
实验实训一大豆病害的观察
实验实训二其他油料作物病害的观察第四节薯类、糖料作物病害
一、薯类作物病害
三、糖料作物病害
实验实训薯类、糖料作物病害的观察
本章小结
复习思考题
附:农田杂草防除技术
第一节除草剂基本知识
一、除草剂的分类
二、除草剂的吸收、传导及作用机制
三、除草剂的选择性及生产应用
第二节农田化学除草技术
二、麦田化学除草技术
三、玉米田化学除草技术
四、大豆田化学除草技术
五、棉花田化学除草技术
六、油菜田化学除草技术
七、薯类作物田化学除草技术
本章小结
复习思考题
作物病虫害防治综合实训指导
综合实训一昆虫标本的采集、制作和保存
综合实训二植物病害标本的采集、制作和保存
综合实训三种子的药剂处理
综合实训四农作物病虫害田间调查与统计
综合实训五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方案的制定
实践技能实训指导
实践技能实训一作物害虫识别
实践技能实训二作物病害识别
主要参考文献
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中的几点建议
在深入田间地头指导生产时,常发现农民在农作物病虫防治中存在以下误区:(1)盲目防治:在没有弄清病情虫情就施农药。

(2)农药选择不对口:见到虫就用杀虫剂,见到病斑就用杀菌剂。

(3)抓不住常规病虫的最佳防治适期。

(4)农药配制方法不当。

(5)喷施农药不正确。

(6)施农药时间不当。

由于以上原因贻误了防治的适期,造成防治成本过高,防治效果较差。

针对以上的问题,结合生产实际提几点建议供生产中参考。

一、弄清病虫情况,对症下药;认真辨别病虫的危害症状,多种病虫混合发生或病虫辨别不清的情况下,请教科技人员,摸清病情虫情,选择高效对口的农药,对症下药。

二、抓住防治适期,组织现场培训;农业科技人员要经常深入田间地头勤检查,在病虫的最佳防治时期,开展现场培训会,以最简单的方式使农民最快掌握不同的病虫防治时间和方法。

三、严格按标准浓度配制药液;在药液配制时,认真阅读使用说明,严格按比例配制农药浓度,严禁随意加大用药量或浓度,不用井水和污水兑农药。

兑农药前用清水清洗干净桶和喷壶,先在桶里加入少量的水,按标准面积称量好药剂并加入桶中,加水稀释,搅匀备用;再在喷壶内加入三分之一的水,按药液浓度将配好的药液平均分成几份,任取一份加入桶中,加足水搅匀即可喷施。

四、掌握施药技巧,送药到位;喷农药时调整喷头,让药液从喷嘴喷出时形成一层薄雾粘附在作物的茎杆和叶片上。

施农药时要掌握好速度,不快也不慢,做到不漏喷重喷。

施农药时还要根据病虫的危害和发生部位不同选用不同的农药和施农药的方法,送农药到位。

如对危害根部的病虫,就把药剂施入植株根部,沟施、塘施或浇施;在叶背面取食的就将药液喷施到叶的反面,如防治蚜虫、稻飞虱、叶蝉选择内吸性强的杀虫剂将药液由上到下,由下向上反复均匀地喷施到茎叶上。

五、适时施药;施农药时要选择晴天,根据虫的活动规律,做到有利的时间施农药。

病和多数害虫施农药的时间以下午4时以后为宜。

如金龟子、地老虎等夜间活动的虫要傍晚施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