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402-=Ll L 噪声定义:(环境保护角度):凡是妨碍人正常生产和学习的声音或对人交流干扰的声音。
噪声来源:1、工业噪声源;2、交通噪声源;3、建筑工地噪声源;4、商业噪声源。
世界四大污染: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噪声污染。
噪声特点:区别于物理化学污染,噪声与振动源消失后没有延迟。
机械振动的三种方式:简谐振动;阻尼振动;受迫振动。
阻尼振动:(1)两种方式:摩擦阻尼、辐射阻尼; 阻尼振动方程:
受迫振动:(1)方程: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受迫振动的三种控制方式:1、ω>>ω0 质量控制;2、ω<<ω0 弹性控制;3、ω≈ω0 阻尼控制。
波长、波速和频率之间的关系:v=f λ
声强:单位时间内垂直于传播方向上单位面积上通过的声能。
声压:空气压强在大气压强附近的起伏变化部分。
声强级: 声压级:错误!未指定书签。
听阈声压: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在1000Hz 纯音情况下)痛阈声压:20Pa (在1000Hz 纯音情况下)
声功率级:错误!未指定书签。
声压与声强的关系: I=p 2/(ρ0×C) ρ0:空气密度 1.29kg/m 3; C :声速 340m/s 。
频谱分析:由于噪声是一个混合音,在噪声控制过程中了解噪声源所发生的频谱特性,掌握噪声成分及大小,详细分析噪声的频率组成及各频率声压的大小。
高频噪声:1000Hz 以上;中频噪声:300~1000Hz ;低频噪声:500Hz 以下。
可听音范围内:20~20000Hz 1/3倍频带与倍频带之间的关系:1:21/3:22/3:2
声强的叠加:I 总=I 1+I 2+…+I n ;声压的叠加:P 总2=P 12+P 22+…P n 2
加速度级: 错误!未指定书签。
a ref =10-6m/s 2
点声源在自由场距离加倍,声压级衰减6dB; 线声源在自由场距离加倍,声压级衰减3dB 。
声压衰减系数由经典(空气)吸收和分子吸收两部分组成。
声屏障:在声源与接收者之间插入足够大面密度板或墙使噪声产生大的附加衰减,使透过的噪声减少。
永久性听阈位移(职业性耳聋):1、慢性噪声耳聋;2、爆震性噪声耳聋。
听力损失判定标准:一耳或两耳听损在500,1000,2000Hz 三个倍频带上的均值。
(取好耳,两个耳朵听力损失值相差>25dB 进行5dB 的修正,即对好耳朵加5dB 的修正)
听力损失四个等级:①正常<25dB ;②轻度聋25~40dB ;③中度聋40~70dB ;④重度聋>70dB 。
响度级:以1000Hz (2×10-5Pa) 纯音为基础声音,调整其声压级使大量受试者判断,如果噪声与该纯音听起来一样响,此时纯音压级就是响声的响度级phon(方)。
响度:①取40phon 为1响;②响度与响度级之间的关系 ;③响度级升高10pho n ,响度加倍。
四种计权声级:A 计权:模拟40方等响曲线 A 声级;B 计权:模拟70方等响曲线 B 声级;C 计权:模拟100方等响曲线 C 声级;D 计权:标准化计权网络(测飞机的) D 声级。
各种统计声级:等效连续声级;L N 累计分布声级(L 10 峰值噪声;L 50 中值噪声;L 90 背景噪声);L dn 日夜等效声级;L den 公共环境等效声级;L NP 噪声污染级;L AE 声暴露级
噪声控制的工程技术方式:吸声技术;消声技术;隔声技术。
噪声作业分级:0级:安全作业 I <0;I 级:轻度伤害 0<I <1;II 级:中度伤害 1<I <2;III 级:重度伤害 2<I <3;IV 级:极度伤害 3<I <4。
听力与健康保护国际标准8h 工作内L eq 小于85dB ,时间减半,标准提高3dB 。
全身振动保护标准:1、暴露极限(危险阈)=疲劳熟练程度降低界限(疲劳阈)+6dB ;2、舒适性降低界限=疲劳熟练程度降低界限(疲劳阈)-10dB 。
噪声与振动测量系统的组成:传感器;衰减器和放大器;带通滤波器及计权网络;指示仪表。
噪声与振动测量系统的过程:传感器:使声压信号转换为电信号→换能元件;衰减器和放大器:在一定范围内使电信号不失真的馈入滤波线路带通滤波器及计权网络:分析噪声及振动频率成分获得计权声级;指示仪表:读数 噪声与振动测量系统的方法仪器:加速度计;公害振动测量仪。
噪声控制一般方法:1、降低噪声源噪声:a 、改进机械设计降低噪声;b 、改革工艺与操作方法;c 、提高加工精度和装配质量。
2、在传播途径上控制噪声 a 、采用静闹分开原则;b 、合理布置声源位置;c 、利用绿化带降低噪声;d 、采用工程技术手段:消声、隔声、吸声;3、对接受者进行防护a 、耳塞;b 、防声棉;c 、耳罩;d 、消声头盔。
振动控制一般方法:1、控制振动源(根治手段):a 、工业振动源;b 、交通振动源;c 、建筑工地振动源;2、控制
系统共振:a、改变振动系统的固有频率或外力频率;b、将振动系统安装在非刚性基体上;c、对薄壳体设备增加系统阻尼(阻尼控制区);3、采用隔振技术:a、采用大型基础;b、开挖防振沟;c采用振动元件→隔振器;d、采用隔离方式→分区划分。
吸声降噪定义:当波进入多孔材料后,引起空隙中空气分子振动,由于空气黏性阻力、摩擦阻尼的作用,使声能转化为热能达到降低噪声的目的。
吸声材料的吸声系数的测量方法:驻波管法;混响室法。
吸声材料的吸声系数只与125、250、500、1000、2000、4000Hz六个倍频带有关系,为其平均值。
吸声材料分类:1、无机纤维材料类:岩棉,玻璃丝;2、有机纤维材料类:植物纤维;3、泡沫塑性材料类:聚氨酯泡沫;4、吸声建筑材料类:吸声砖,共振腔。
吸声材料吸声性能的影响因素:1、材料结构因子→修正系数;2、材料的流阻3、材料的孔隙率;4、材料的厚度;
5、材料的堆密度;
6、背后空气层及厚度、
7、材料表面处理的影响;
8、外界环境影响:温度,湿度,气流。
混响室法中T60指声源突然停止发声ΔLp下降60dB所用的时间。
吸声减噪设计过程:1、测量房间内噪声特性(Q、Lp、倍频带)、2、确定降噪目标量(标准);3、确定各频带ΔLp 值(选择ΔLp max);4、估计吸声前后的吸声量A2、A1、a2、a1(混响时间法);5、选择吸声材料及安装方法(种类、面积、吸声系数大小)。
消声器的种类:1、阻性消声器;2、抗性消声器;3、阻抗复合消声器;4、共振腔消声器;5、排气喷流消声器;6、微穿孔消声器;7、电子消声器。
阻性消声器分:单通道阻性消声器和多通道阻性消声器。
多通道消声器分:片式阻性消声器、折板式消声器、声流式消声器、窝蜂式消声器、弯头式消声器、迷宫式消声器。
气流再生噪声的影响:1、阻力的影响→湍流辐射噪声;2、作用在消声器:气流激发构件振动辐射噪声。
抗性消声器改善消声性能的方法:1、多节扩张室串联;2、内插管法。
排气喷流消声器降噪方法:1、节流降压法;2、小孔喷注法;3、多孔材料扩散法。
隔声:采用密实材料分隔噪声环境与安静环境,减弱噪声传播。
噪声污染环境的两种途径:空气声和固体声。
隔声效果评价方法:1、透声系数和隔声量;2、平均隔声量;3、噪声衰减NR=LP2-LP1;4、插入损失IL=LP1-LP2;5、隔声指数Ia(薄的隔声构件)。
质量定律:隔声构件的隔声量ΔL与噪声频率f和板材面密度m有关,当f加倍或m加倍时,ΔL增大6dB。
隔声特性:
Ⅰ区劲度控制区f(入射)<f0(固有),ΔL下降,每升高一个倍频带下降
6dB;
Ⅱ区阻尼控制区f≈f0,产生共振;
Ⅲ区质量控制区f>f0,ΔL上升,每升高一个倍频带下降6dB;
Ⅳ区吻合效应区与质量控制延续区。
隔声屏设置之后的三个分区:1、声影区;2、声亮区;3、绕射区。
隔振:将振源与地基或设备之间的刚性连接改为弹性连接,以降低或隔绝振动向外界的能量传递。
阻尼:指阻碍物体的相对运动,并将运动能量转为热能或其它能量散失掉的一种能力或作用。
隔振分类:积极隔振(阻止振动向外界传递);消极隔振(减少外界对机械的振动)。
隔振效果评价:1、最大位移量Xmax;2、动态放大系数D;3、传递率T。
隔振元件:1、钢弹簧;2、橡胶制品;3、薄板隔振器;4、软木;5、高分子复合材料。
阻尼减振材料:1、减振合金(哑铁);2、阻尼减振涂料。
阻尼约束方式:1、自由阻尼;2、约束阻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