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生理学血液
上一页 下一页 结束放映
第二节 血细胞及其功能
一、红细胞生理
(一)红细胞的形态、数量 形态:哺乳动物为无核、双 凹圆盘形。禽类为有核、椭 圆形。
上一页 下一页 结束放映
不同动物体内红细胞的数量( 10 12/L )
动物种类 数目 动物种类 数目
马
6.0-9.0 猫
5.0-10.0
狗
9.7
绵羊
6.0-9.0
上一页 下一页 结束放映
2. 渗透脆性 概念: 红细胞抵抗低渗溶液的能力 抗低渗液的能力大 =脆性小=不易破 抗低渗液的能力小 =脆性大=容易破 临床意义: 如先天性溶血性黄疸患 者其脆性特别大;巨幼红细胞贫血 患者其脆性显著减小 溶血: 如果血浆的渗透压低于红细 胞内的渗透压,水分进入红细胞内 而引起红细胞破裂
上一页 下一页 结束放映
血浆中最重要的缓冲对是 NaHC03/H2CO3,当它们 的比值为 20/1时,血液的酸碱度也就恒定了。
血液中NaHCO3的含量称为 碱贮,鱼类血液的碱 贮较高等脊椎动物的低,故其血液的 pH不如哺
乳类的稳定。
三、血液的主要生理功能
1.营养功能: 血浆中的蛋白质起着营养储备的作用。 2.运输功能: 血浆白蛋白、球蛋白是许多激素、离子、脂质、维
内环境与内环境稳态
? 外环境: 机体整体直接接触和生活的环境。(外界、大气环境) 内环境: 细胞直接接触和生活的环境。(细胞外液) 稳态(homeostasis) 稳态的概念: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因素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稳态的含义:
? ①指细胞外液的成分和理化因素在一定水平上是恒定的 ②指这个恒定状态并不是固定不变的,是一个动态平衡,在微 小波动中保持相对恒定 稳态的实现: 在整体是在神经体液机制调节下,通过各器官系 统的活动而实现的 稳态的意义: 维持细胞、器官、系统乃至整体的正常功能及生 命活动的必要条件。若破坏内环境稳定,机体将发生疾病
牛
6.0
猪
6.0-8.0
兔
6.9
骆驼
10.0
(二)红细胞的生理特性
1.可塑性: 红细胞在通过口径小于它的血管时将 发生变形,通过后又恢复原状,称为可塑性 .
可塑性受 3方面的影响 (1)表面积与体积比( 比值愈大,可塑性大 ) (2)红细胞内和细胞膜粘滞性( 粘性愈大,可塑
性愈小 ) (3)红细胞膜的弹性 (弹性愈大,可塑性也愈大 )
上一页 下一页 结束放映
与血浆渗透压相等的溶液称为 等渗溶液
能使红细胞保持正常体积和形态的溶液是 等张溶液 “张力” 实际上是指溶液中不能透过细胞膜的颗粒
所造成的渗透压 ,如NaCl不能透过细胞膜,所以 0.85%-0.9% 的NaCl即是等渗溶液, 也是等张溶液。 而尿素能自由透过细胞膜,故1 .9%尿素溶液虽 然与血浆等渗,但将红细胞置入其中后立即溶血, 所以不是等张溶液 。
第二章 血 液
目的要求:
了解血液的组成、理化特性。 掌握血浆和血细胞的生理机能。 理解生理性止血机理和血型含义。
上一页 下一页 结束放映
概述
一、体液与内环境(复习)
体液 (占体重60-70%)
细胞内液 40-45%
细胞外液 20-25%
组织间液10-15% 血浆 5% 、淋巴液、脑脊液
体液的分布
上一页 下一页 结束放映
二、血液的理化特性
1.血液的颜色、气味、比重( 1.050-1.060 )。 2.血液的黏滞性 主要决定于血细胞数
血液呈红色,这是与红细胞内血红蛋白的含氧有关 。体循环动脉血中血红蛋 白含氧多,呈鲜红色;静脉血中血红蛋白含氧量少,呈暗红色。 液体流动时,由于液体分子间相互碰撞磨擦而产生阻力,以致流动缓慢并表现 粘着的特性。
渗透压的大小与溶质颗粒 数目的多少呈正比而与 溶质的种类和颗粒的大小 无关
水总是从渗透压低的一侧向高的一侧移动。
4.酸碱度(哺乳动物7.2~7.5)
人类血液正常 pH值为:7.35~7.45? pH<7.35= 酸中毒; pH>7.45= 碱中毒; pH<6.9 或>7.8 ,将危及生命。 血液正常 pH值的维持(血液中的酸碱缓冲对) RBC缓冲对:KHb/HHb, KHbO 2 /HHbO2等 血浆缓冲对 NaHC0 3/H 2CO3,Na 2HPO4NaH 2PO 4, 蛋白质钠盐 /蛋白质
第一节
一、血液的组成
血液的组成
明确全血、血浆、血清、 比容、压积等概念。
上一页 下一页 结束放映
比容:每100 毫升血液被离心压紧的血 细胞所占的容积,称为红细胞比容或红细 胞压积(PCV)
? 血量
概念:动物体内的血液总量,占体重的 6%-8% 循环血量: 在心血管中不断循环流动的血液。 储存血量: 滞留在肝、肺、脾、皮下静脉丛和 皮肤等处的血液流动缓慢的血液量。 血浆和血清的区别 血清: 血凝块回缩析出的淡黄色透明液体 注:血清与血浆的区别在于 血清中不含纤维蛋 白原和一些凝血因子。
有关
(三) 红细胞的生理功能
生素和代谢产物的载体。
3.维持内环境稳定: 维持体液酸碱平衡、体内水平衡、维持
体温的恒定等。
4.参与体液调节: 运输激素作用于相应的靶细胞改变其活动 5.防御和保护功能: 白细胞具有吞噬、分解作用;淋巴细胞和
血浆中的各种免疫物质(免疫球蛋白、补体和溶血素等),都能对抗或消 灭毒素或细菌;血浆内的各种凝血因子、抗凝物质、纤溶系统物质参与凝 血-纤溶、生理性止血等过程。
上一页 下一页 结束放映
3.红细胞的悬浮稳定性 红细胞在血浆中保持均匀悬浮状态而不易下沉的 特性。通常用 血沉反映红细胞悬浮稳定性 血沉: RBC在静置血沉管中单位时间( 1h)内的
沉降距离 意义: ①血沉愈慢,表示悬浮稳定性愈 大
血沉愈快,表示悬浮稳定性愈 小 ②测定血沉特征: 血沉快慢与红细胞无关与血浆的成分变化
上一页 下一页 结束放映
3.血浆渗透压 概念: 溶液中的溶质促使水分子通过半透膜从一侧 溶液扩散到另一侧溶液的力量。
分 晶体渗透压: 如电解质K+、Na+等 类 胶体渗透压: 白蛋白、球蛋白等
渗透压的作用: 晶体渗透压调节细胞内外水的平衡,维持细胞正常容积和 形态。 胶体渗透压维持毛细血管内外水的平衡,维持血容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