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图案装饰的分类与构图形式
翻开中国陶瓷发展史,无论是宋代的刻瓷,元代的青花瓷,明代的五彩(古彩)瓷,清代的粉彩瓷,还是近现代的艺术陈设瓷、陶瓷壁画都会看到图案艺术的魅力。
它应用范围十分广阔。
它以其精美的造型、合理的构成、美丽的色彩装饰着美伦美焕的陶瓷。
培养人们的审美趣味,潜移默化地陶冶着人们的情操。
它还非常广泛地、深入地影响着人们文化生活和精神世界,并对推动陶瓷文化艺术的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陶瓷图案的概念
陶瓷图案是工艺和装饰相结合的一种工艺美术形象。
它是把生活中的自然形象,经过艺术加工,使其在造型、构成、色彩等方面适合于陶瓷工艺和审美目的一种设计形象或装饰纹样。
它既是自然形象的“浓缩”和“升华”,又是一种受陶瓷用途、造型特点、瓷土、釉彩烧制温度等工艺限制和规律性极强的艺术形象。
就陶瓷这种工艺载体应用来说,可分平面体图案和立体图案。
平面体图案通俗讲的是指在平面物体上所设计的装饰纹样。
如在瓷板、瓷盘、陶瓷壁面等等上面的设计图案。
立体图案是指具有三维空间的瓷器物体上所作的图案造型、构成、色彩设计。
如在瓷瓶、陶艺、镶器、瓷柱等上面所设计的图案。
陶瓷图案装饰按照其所装饰纹样主题来分为:几何图案、花卉图案、人物图案、动物图案、风景图案。
几何图案是用点、线、面等几何要素的图案纹样。
从大量的传统青花瓷、粉彩瓷上的装饰可以看出,装饰在口沿、颈、足部连续式的辅助纹。
如回纹、龟背纹、菱形方格纹被大量地采用,它与器物的造型很协调,具有统一而又变化丰富的艺术效果。
花卉图案主要是把大自然的花卉进行变形和换色,充分发挥设计者的想象力,创造性地加以夸张、减化、取舍、修饰使形象更简练、完美、生动、特征更明显,使其造型和色彩更富于理想化。
如我们常在瓷瓶、罐腹部或肩部绘变形牡丹、莲花、菊花、并配缠枝卷草纹。
人物图案是把人物形象、动态、服饰进行概括提炼、夸张、和谐有机的配合,设计出的装饰图案。
在设计人物图案时,我们不但要了解人物的自然属性,如男、
女、老、幼的动态、体型特征、结构、比例等。
还必须重视人物的社会属性。
人物的社会属性决定着人的精神状态和内在感情。
如宗教信仰、民族文化、风俗习惯等。
另外还要注意人物的表情,人物的表情是表达人的内心世界的窗口,如喜、怒、哀、乐等。
在现代大型壁画中常采用人物图案来进行装饰反映时代人物、历史、文化。
动物图案是根据动物的形象、动态、特征,在设计中运用减化、夸张、添加、拟人化等艺术手法加以表现,使动物的形象更集中、更概括、更简练、更生动、更完美。
如陶瓷设计师们在瓷盘、瓷板、挂件等上设计的生肖常用动物图案形式来表现。
风景图案是根据大自然的树木、山石、河流、云雾和建筑、交通工具的变化,在表现其空间关系灵活运用透视规律(任意透视、混合透视、平置透视、散点透视)使画面变化无穷,步步有景,景随人移。
如我们常把一座城市历史名胜风景综合在一起,利用图案的装饰手法和颜色釉来制作大型城市历史文化风景陶瓷壁画。
图案的构成形式
陶瓷图案的构成包括纹样组织与装饰构图两部分。
二者既有区别,又是不可分割,在设计中两者紧密相扣。
其构成,一般以几何图案和自然形态为基础,结合陶瓷工艺,根据设计要求,运用形式美法则,设计出的图案符合工艺、经济、美观的原则。
一、纹样组织
陶瓷图案装饰组织形式,是由图案的内容和陶瓷器形所决定的。
回顾陶瓷装饰历史,就会看到,纹样组织形式丰富多样。
很多图案历经千年筛选、提炼、至今仍在流传使用。
如回纹、龙凤纹。
1、单独纹样组织
①、自由纹样:指一个不受外轮廓限制,自由处理外形而单独构成和应用的纹样,其组织排列可分为对称的与不对称的两种形式。
不管哪种形式,都要求外形完美、结构严谨、造型丰富。
②、适合纹样:指适合于一定外轮廓形状中的装饰纹样。
外轮廓可以是几何形,如圆形、半圆形椭圆、三角形、方形、长方形、菱形、五角形、多边形等:也可以运用某些自然物、人造物的形,如桃形、石榴形、葫芦形、花朵形、扇形等。
纹样在轮廓内组织排列方法较多,可对称,也可不对称。
对称的有直立、放射、转换、回旋等形式。
适合纹样的形态要与外轮廓相吻合,就是说,在除去边框时,仍具有清晰的边框的外形特征。
③、填充纹样:它是指纹样受到外框的限制,但不需作完全的一种纹样。
它既可以适合某一部分的空间与边框,而其他部分作自由处理;也可突破部分边线,以求得丰富多样、生动活泼的效果。
框内纹样组织可以是对称的,也可以是不对称的,但空间分割需得体,纹样与空白关系要和谐。
④、角隅纹样:指在带角的形状中和角隅部分装饰的纹样。
因大多与角隅相适合,故又称为角适合纹样。
纹样的组织排列有对称的与不对称的两种形式。
角隅纹样可以单独一角构成,也可对角、四角或多角构成。
如在瓷板四角上各绘一组相同花卉图案。
2、连续纹样组织
连续纹样是以一个纹饰为单位向一个方向或多个方向伸展、延长的连续纹,在陶瓷装饰中被大量地采用。
连续纹有自由活泼、循环往复、节奏鲜明的特点。
从大量传统陶瓷上的装饰可以看到,无论对器皿作横向或竖向分割的构图,主题纹无论采用通景、开光或者绘画的形式,装饰在口沿、颈、足部连续式的辅助纹,与器物的造成型都很协调。
传统陶瓷瓶罐上的装饰,有的将器物横向分割为五、六层,而这五、六层装饰带中,有的全部以二方连续纹进行装饰,具有统一而又变化丰富的艺术效果。
传统陶瓷装饰连续纹的骨格形式多样。
①、二方连续纹样:指以一个单位为纹样(母题)作左右(横式)、上
下(纵式)、倾斜(斜式)、首尾相接(环式)等排列的形式。
二方
连续的形式有:散点式、接圆式、折线式、波线式、垂直式、水平
式、结合式等。
②、四方连续纹样:指以一个单位纹样作上下左右四方重复排列,并可无限扩展的纹样。
其组织形式有散点式、连缀式、压叠式等。
二、装饰构图形式
在现实设计中,我们常会把瓷器所要绘的装饰展开,分割,则完全是在平面体所装饰设计一样,不过有时,装饰是在瓷器外壁不像在平面纹样那样,整个画面处在同一视线的水平上。
而是有远有近。
如球体凸出部分距视点近,凹进去的部分离视点远。
不规则的圆柱体表面(陶艺)的装饰。
还要使欣赏者能器皿的各个面,多方位欣赏。
这是我们在设计构画时首先要考虑的,从而决定这样装饰部位和面大小的安排,固而出现了丰富多彩的构图形式:
1、折枝式
摘取自然形象中的一枝,在器皿的表面作适合器皿的构图布局,一枝纹饰与周围各单位之间无连接的关系,而可以独立地构成单独纹样的装饰形式。
如大量的青花花果纹瓷盘上常用。
2、通景式
以均衡的法则、丰满的构图形式,将纹饰布满整个器皿或主要装饰部位,使器皿的各个区域都有局部较为突出的内容。
让观赏者从多方面观赏,仍感到有东西可看。
如传统陶瓷瓶罐腹部就绘有通景式的缠枝宝相花、龙凤纹样。
3、横向分割式
将器皿作横向分割,进行分层装饰的构图形式,是陶瓷装饰中广泛采用的装饰形式。
作者根据设计需要将器皿的装饰部位分割后,分别以各种形式、形象,在各层装饰区域内进行各个层面之间互不相连而相关的、独立的装饰。
4、竖向分割式
从器物的顶端至底沿以连贯的竖式线型,根据设计意图对器壁进行竖向分割。
这种分割式多用于形式简洁的造型。
造型变化丰富的器物,通常是将器物的主体部位作竖向分割后,将处于装饰次要部位的口、颈、足作横向割式,采用相关的纹饰与主题纹协调。
竖向分割还有作一大一小组成相等的几组纹饰的割法。
5、不规则分割式
将器物的装饰面作面积不等、形状各异的分割,再在分割后的装饰剖位将纹饰作灵活、自由的穿插的构图形式。
此方法常用于现代陶艺装饰。
6、开光式
开光式又称开窗式、开堂式、开堂子。
在器物的某个部位,以弧线、直线或曲线构成一个形状独特的平面形。
如同一个窗框,在这个窗框内绘图案,就像房屋的墙壁上开了一扇窗户,透过这个窗口,看见外部世界中美好的事物。
故名开窗式。
图案开窗式装饰中的窗形多种多样,非常丰富,除规则的各种几形之外,还有瓜果形及各种不规则的形。
窗形线有的以线描绘,有的以色为地衬出框形,有的以花纹为地留出框形,还有以各种颜色釉为地衬出框形,以各种方式的刻画
花等方法构成框形。
在框形外常绘花卉图案,或龙凤纹样吉祥图案,传统的青花瓷和粉彩瓷大量广泛应用。
7、格律体式:
格律体是“剖方为圆”、“依圆为曲”的构图,即在九宫格,米字格中填词谱曲,安排布局。
这种方法常用于现代瓷板、瓷盘装饰图案设计。
8、平视体式:
平视体构图特点是不讲究透视和远视关系,一律平视。
视点不集中,其图案形象不重叠,不分层次和前后,还可以上下左右并列展开。
在设计大、小型陶瓷壁画装饰中常用此方法。
9、立视体式:
立视体构图表现人物风景为多,其特点把物象画出立体,但不受空间和聚点透视的限制,根据视线的移动而进行构图。
将前后、左右、远近的景物一样画出来,看不见的东西也可画出来。
为了画人在屋内活动,可以连门窗都不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