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向十条要求要质量

向十条要求要质量

强化备教改导考析全面落实“十条要求”――蔡甸二小“落实十条要求”工作汇报06年8月,区教育局提出了《小学教学十条要求》。

近两年来,我们大张旗鼓地在教师中宣传并落实这十条要求,把备教改导考析这六个教学环节作为突破口,开展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现将有关工作汇报如下:一、把十条要求具体化。

区教育局提出的《小学教学十条要求》,是以文件的形式下发的。

虽然具有严肃、全面的优点,但或多或少还有不是那么方便记忆的短处。

怎样让这十条要求更加具体,贴进老师的生活,成为老师的行动指南呢?拿到十条要求后,我们首先是把这十条要求具体化,围绕备、教、改、导、考、析,将十条要求与电视节目联系起来。

我们的要求是:集体备课要像百家讲坛,课堂教学要成为焦点访谈,学生辅导要能够特别关注,作业批改要学媒体广场,考试就是实话实说,质量分析校长和教师要面对面。

我们要求集体备课要像百家讲坛,老生常谈的话题,耳目一新的观点,通俗易懂的语言。

这是针对集体备课提出来的。

之所以单独列出,是因为集体备课虽然在我校开始的时间不长,不过三年多点,但效果很好。

要把这个好的备课形式继续下去,必须要有相应的规范。

在备课这个环节,我们强调搞好三种情况下的备课。

除集体备课外,还有个人独立备课和听课前的备课。

我们规定,在外出参加教研活动前,教师必须先备课,回来后把自己的教学思路和展示课的教学思路进行对照,找到适合教学规律的教学方法。

《小学教学十条要求》,强调课堂上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

很多人说,这个主导和主体的关系,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不好把握。

我们说课堂教学要成为焦点访谈,老师引导精练谈,学生参与踊跃谈,特别学生重点谈。

我们的理解是:教师的作用只是精炼简洁的引导,课堂上要像记者那样给所有学生以说话的机会,只有所有的学生都想说话,都敢说话,才能保证学生始终处在学习状态中,才有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

我们说课堂教学要成为焦点访谈,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要求:准时开讲,到点结束,不出现教师迟到和拖堂的现象。

作业批改是教学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作业批改要学媒体广场,有圈圈点点,有互动话题,有跟踪报道。

所谓圈圈点点就是要把学生好的地方圈出来,把不好的地方指点一下。

不是简单的钩叉了事。

在这个基础上还要跟学生交流:既要有“今天比昨天做得好”之类的老师评介,还要出现:“对不起!老师,这题我不会做”这样的学生交流,这就是师生的互动话题。

教与学的矛盾要通过作业统一起来。

对于上面所说的“跟踪报道”,是指要把学生的作业错在什么地方,发生错误的原因记载下来,通过当面订正后,隔一定的时间再给学生练习。

我们老师教本上的练习题后面,经常会出现学生的名字,应该说这就是我们老师跟踪的线索,它表明这个题这个学生还没有完全掌握。

学生辅导要能够特别关注,以情动情是原则,个别沟通是方法,当天解决是重点。

《十条教学要求》指出:“……切实加强个别辅导,通过辅导,实现培优补差两不误。

”为了落实好这一要求,我们又增加了两点,一是要增加感情的投入。

在我们二小,有一个《两份盒饭》的故事,说的是一个姓李的老师,发现一个学生近几天的内容都没学扎实,于是李老师在放学买了2份盒饭,一份是自己的,一份是学生的,师生一起吃饭,一起学习。

这样的事在二小不算少数,令我们欣慰的是,这样的做法感动了学生,感动了家长,绝大多数家长都在事后另付的盒饭钱。

二是要当天的事当天解决,一旦发现学生什么地方有问题,马上进行个别辅导,坚决不留问题过夜。

有教育,就有考试。

怎样考试呢?考试就是实话实说,考试时诚实应对,闪光点及时鼓励,考完后满怀信心。

我们认为:考试的过程也是学生道德品质的形成过程。

有一些非常熟悉的说法,一些老师为了分数,鼓励学生作弊,一帮一,画线条,排座位……这些我们是反对的。

平时测验,尽量单人单桌,不能单座,中间用书包隔开。

考试时要求学生会做的做,不会做的留下。

对于考试习惯好的学生,监考老师可以报以微笑,以资鼓励。

考试完后,不论学生成绩好坏,都要给学生努力的方向,让学生对学习充满信心,鼓励学生继续努力。

质量分析是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这也是学校管理最不能放松的环节。

我们的要求:质量分析校长和教师要面对面,对成绩校长要多看,对不足老师要明确,对问题两人同面对。

为了体现对这一个环节的重视,学校校长和老师面对面的交谈。

三个方面、两种人、一个问题是必须要“面对面”的。

校长跟老师谈的三个方面是:1、校长对老师的成绩是否满意,对这个问题不能含糊,满意就是满意,不满意就是不满意,要体现校长的权威,不能怕得罪人,该给压力的给压力,该给信心的给信心;2、取得这样的成绩,老师的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各是什么?3、跟平行班比较,每一题的最高得分率是多少,思考准备怎样缩小这个差距?并不是所有老师的质量分析,都要跟校长面对面,有两种人是必须面对面的:新任(年轻)教师和考得不是很理想的老师。

一学期这样面谈的教师不会超过15人。

对所有的人,有一个问题是必谈的:你还需要校长或管理干部哪些支援?如果有人问:这样的质量分析有效吗?实践告诉我们效果是显著的。

尽管分析时不少老师总是扯客观的多,总是强调基础的多,总是归咎运气的多,但我们能够清醒地意识到,这样的“总是”多数只是他们下台的台阶,只要我们共同找到了努力的方向,他们还是会有所进步的。

二、把十条要求制度化。

具体化了《小学教学十条要求》后,我们做的另一个工作是制度化。

这些制度既有上面规定的,每学期一次的听课月制度,更有我校自己制定的教学制度,如课题先行制度,间周一次的业务学习制度,集体备课制度,干部包备课组制度……对于制度的落实,校长、主任分工明确,各行其事。

下面简要介绍每一个教学环节的检查、落实制度。

每月一次备课笔记检查、作业本检查,都是在教导主任的组织下进行。

备课检查时,我们对经验丰富和经验较少的老师实行双重标准,使简案和详案同时存在,以减少老师照抄照搬之类的机械重复,把老师的精力用在刀刃上。

同时我们不以字数的多少作为教案好坏的唯一依据,重点检查教师的教案中有多少备课手册上没有的东西。

两本的检查,我们既数数量,又打分数,并评选出优秀备课本,批改优秀作业本。

在这两本的检查中校长只做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检查外出学习时的超前备课,二是跟相关老师谈话,对象是那些在备课、作业批改工作滞后的老师,客观分析他们滞后的原因,给他们以补正的机会。

集体备课是我们近两年重点落实的备课措施,在这一方面我们采取行政干部包备课组的办法,组长拟定研究话题,各自提出教学疑难,协调统一作业方式,数据反馈教学效果。

达到四个共享,即共享教案,共享教具,共享练习,共享反馈。

我们有专门的课堂教学巡堂表,专门检查教师的课堂教学情况。

校长一周两查,主任两周一查。

既查按表上课的情况,又查主导作用和主体作用的发挥,还查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

我们每学期召开两次学生座谈会,要求学生评选最喜欢上的课,从学生这个侧面了解教师在课堂上的表现。

《小学教学十条要求》指出:各校每月必须保持一小时的理论学习时间的规定。

为了让广大教师“教”出风格,“教”出水平,我们充分利用这一小时的理论学习时间,进行了三个方面的培训:1.案例式培训。

如:组织教师观看吴正宪、窦桂梅等教学名家的课堂教学实录,观看南方8省区的优质课比赛的录像,观看市内张路等老师的名课。

让广大教师了解国内外教学的状况,发现并追踪热点,结合中外案例和实验区教师撰写的案例,与自己的教学进行对照,作出理性的分析,从而揭示矛盾,发现并解决问题。

2.观摩研讨式培训。

针对课改中新情况不断出现的特点,我们形成了每月集中学习一次的制度。

我们根据在调研听课中,教师们的所思所想所感,明确培训主题。

几年来,我们确定的培训主题有十几个,如:“教材只是一个例子”,“学具要不断更新”,“情不自禁地发言是最好的学习状态”等。

3.专家引领。

我们多次请区内的专家到我校,和我们老师进行新课程面对面。

老师就实施新课程中的困惑,虚心地向教研室的郭书记、杨主任、孙老师、郭老师和我们学校的刘特级进行请教。

学生辅导的检查,既可以说是最简单的,也可以说是最复杂的。

它的简单表现在,放学了,看看哪些老师在跟学生一起活动就行了。

它的复杂不仅在于辅导场所的不固定,时而教室,时而办公室,更在辅导学生好多都在8小时之外,是在教师和管理者的休息时间。

二小的学生辅导检查,多半是校长在实施。

尽管检查很不到位,没有了解到辅导学生的全部,但由于我校已形成今日事今日毕的传统,老师们都很自觉地做这项工作。

应该说,凡是我们支教过的学校,他们都不会对我们辅导学生的传统产生怀疑。

三、把十条要求全面化。

《小学教学十条要求》,是一个非常全面的文件,上面只是介绍了我校在教学环节方面的落实情况。

事实上,这些年来,我校一直秉持“快乐教育”的办学理念,全面开展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

在德育方面,我们以校本高崚资源开发为龙头,以会想会走会说会做为目标,以《100个好习惯为内容》,落实德育要求。

在全校全面开展“向高崚那样爱国”活动中,我们以讲为主线,升华学生的思想境界,以做为重点,促进文明校风的形成;以看为依托,健全学生完美的人格;以赛为突破口,激发学生挑战自我的意识,以培养学生团结互助、共同发展的合作精神,胸怀祖国、勇于拼搏的爱国精神,笑对困难,知难而进的乐观精神,学有所长,天天向上的进取精神。

每学期,我们都要评选6个高崚班,评选近千名进取星、合作星、乐观星、理想星。

课题研究是我们落实《小学教学十条要求》的组成部分。

当前,我校正在研究的课题有:国家十五科研课题《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质疑能力》,中央教科所子课题《数学教学有效性》,市级课题《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人文性实践研究》。

对于上述课题的研究,每个课题组既有自己独立的研究体系,又要相互借鉴。

我们总是以数学课题为龙头,带动学校的其他课题的研究。

学校在每学期的第三个月举行教研成果课堂展示。

贯彻《小学教学十条要求》,我们只是做了一些肤浅的尝试,其做法跟兄弟学校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

今后我们将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以《小学教学十条要求》为抓手,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全力打造教学出名,数学出精,艺术出色,毽球出彩的学校品牌。

武汉市蔡甸区第二小学2008.2.26。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