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病原原核生物
植物病原细菌的某些种之间除了致病性外,难 于用生理生化特性加以区别,则为同物异名, 因此未能列入《核准的细菌名录》。
为了保留这些细菌的分类地位,植物病理学家 采用致病变种作为这些同物异名的分类单元, 1980年编制了《植物病原细菌致病变种名 录》。
三、分类系统
《伯杰细菌鉴定手册》(Berge’s Manual of Determinative Bacteriololy)中的细菌分类体系 被微生物学家普遍采用。1923年,第一版问世,到 1994年已出版9版。
• 致病变种(pathvar, pv.):
在种下以寄主范围和致病性为差异来划分 的组群。
• • 生化变种(Biovar):
是种内的菌株,按生理生化形状的差异来 划分的组群。
二、命名
植物病原细菌学名采用双名法,以拉丁文表示。
• 细菌的学名由国际细菌命名法规所规定,法规的
最新版本发表了《核准的细菌名录》 (Approved lists of Bacterial Names),名录 包括经过国际系统细菌学委员会核准生效的所有 细菌的科学名称,从1980年1月1日起始用。
• 已经记载的植物细菌病害500种以上。 • 植物病原细菌已经确认的约有250个种、
亚种和致病变种。
• 随着分子生物遗传学和生物技术的迅速
发展和向其它学科渗透,目前植物细菌 学的研究已进入分子生物学阶段。
• 二、分布和为害
• 凡有植物生长的地方都有细菌病害分布,但
发生的种类则依不同气候带或不同生态区而 异。
流行,每年
发病面积约 133.3万公 顷,重病稻 田一片枯焦。
• 世界性重要细菌病害是:
• 水稻白叶枯病,主要发生在中 国、日本和东南
亚各国。
• 植物青枯病(Pseudomonas solanaceareum
Smith),各大洲都有发生,但主要在热带、 亚热带及部分温带地区温暖、酷热、潮湿、多 雨的条 件下严重为害。中国的黄河流域及其以 南各省均有发生,但以长江流域以南为害最重。
• 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的比较
大小(m) 染色体数目
核膜 呼吸作用场
所 核糖体 肽葡聚糖
DNA 繁殖
原核生物 1-10 1 -
原生质膜
70S +
环状 无丝分裂
真核生物 〉10 〉1 + 线粒体
80S -
线状 有丝分裂
• 一、分类单元
•
植物病原核生物并不独立于原核生物之
外,其命名原则、分类方法、分类单元和分类
• 出版了《细菌与植物病害的关系》
• (Bacteria in relation to plant diseases)。奠定
了植物病原细菌学。
• 土居养二(1967):确定桑萎缩病的病
原是类菌原体(MLO)。
• Saglio(1973)(法国):首先从柑桔僵化
病中分离到了一种螺旋形的菌原体(螺 原体),并由此建立螺原体属。
第一个发现细菌引起植物病害。
Thomas J. Burrill (1877)证明 Illinois梨和苹果的火疫病是由细菌 引起的。用胶状溢脓接种获得成功。
C. Auther (1885): 用纯培养细菌接 种和再分离,从而证实细菌是病原物。
• Erwin F. Smith (美国)和A. Fisher (德国)(1905):
中国马铃薯主要栽培区都有发生,以北方一季 作区和南方冷凉山区较重。无毒种薯生产可减 轻为害。
• 三、研究内容
• 主要研究细菌形态、染色反应、培养性状、
生长与营养、生理和生物化学特性、血清学 特征、遗传特性、遗传和变异、鉴定和分类, 致病特性、地理分布、传播方式、流行生态、 病原物与寄主植物互作的物理机制、生理生 化机制和分子生物学机制、细菌病害的防治 策略和防治技术。
al,l980)报道,1976年美国3l个州因43 种细菌病害的为害而造成经济损失达2亿 多美元;
• 曾有报道 棉花因角斑病(Xanthomonas
campestris pv. malvacearum Dye)为
害减产达30%;
•在中国,水
稻白叶枯病
(X. oryzae pv. oryzae )
于70年代初 连续3年在 长江流域大
系统与原核生物相同。
• 界、门、纲、目、科、属、种。
• 种的概念:种是许多具有共同特征的菌
系组成的群体,通常这些菌系与其它菌 系有很大的区别。
• 亚种:指在种下类群中在培养特性、生
理生化和遗传学等性状有一定的差异的 群体。
菌系(strain) 是由分离获得纯培养物单个菌落繁衍的后 代组成。
模式菌系(type strain): 是种的命名菌系,由它以及和它相似的其它 菌系组成种。由于细菌的种的概念包含人为 的主观判断,因此,细菌种的表型和遗传特 性上存在明显的多样性。目前认为根据遗传 的相关性来定种更为客观。
• 植物根癌病:又称冠瘿
病(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 Conn),
• 各大洲都有分布,
寄主范围很广,对核 果类果树为害尤重, 近年在中国局部地区 的桃、葡萄、啤酒花 等栽培植物上严重发 生。
• 马铃薯环腐病
(Clavibacter michiganense subsp. sepedonicum ),在欧洲、北美发生普遍。在
• 植物软腐病,由几种欧文氏菌(Erwinia)引起的
病害,主要为害十字花科作物,也为害禾本科及 其它栽培植物,世界各国及中国南北方都有发生。
• 梨火疫病
• (Erwinia amylovora (Burrill)Winslow et
al),主要发生在西欧和北美,为害梨、苹果等, 有"细菌火"之称,是毁灭性的细菌病害,中国尚 未发现此病。
普通植物病理学
GENERAL PLANT PATHOLOGY
Nanji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第三章 植物病原原核生物
第一节 原核生物概述
一、植物病原细菌学发展简史
Mistcherlich(1850): 借助显微镜观察 到活动的液体能引起马铃薯细胞崩解,
认为可能是一种弧菌(Vibrio)。
• 植物病原细菌中有的种类寄生专化性强,只
能侵染一种植物,有的种类寄生范围较宽, 可侵染多种植物,最多的可达200余种,如 青枯病菌。
• 细菌病害对植物的为害是多方面的,如影
响植物正常生长发育以及营养代谢或光合 作用等,从而造成农作物的重大经济损失。
• 例如,据从肯尼迪等(H·W·Kennedy 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