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北京市门头沟区地理高一第二学期期末统考试题一、单选题(本题包括3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读我国中部某中等城市1987年和2017年城区面积变化图,完成下面小题。
1.据图推测该市城市化的主要标志有①城市数量的増加②城市用地规模扩大③城市人口增加④出现城市群A.①②B.④①C.②③D.③④2.在该市的城市化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是①耕地面积减少②城市热岛效应加剧③生物多样性增加④矿产资源枯竭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1.C2.B【解析】1.图中没有显示城市数量的増加,①错误;1987-2017年,城市用地规模扩大,②正确;城市用地规模扩大,城市人口增加,③正确;图中只有一个城市,没有出现城市群,④错误。
②③正确,C正确,ABD 错误。
故选C。
2.在该市的城市化过程中,城市用地规模扩大会导致耕地面积减少,①正确;城市用地规模扩大会导致城市热岛效应加剧,②正确;城市用地规模扩大会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③错误;城市周边有铁矿,矿产资源为非可再生资源,随着开发力度加大,会导致矿产资源枯竭,④正确。
①②④正确,B正确。
故选B。
2.2016年2月,国务院正式批复《芜湖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2016年-2020年)》,芜湖开始建设市内轨道交通线路。
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面小题。
1.关于城市修建轻轨的说法,最合理的是A.能够减轻大气污染和交通拥堵B.加强芜湖与周边城市的联系C.吸引工厂在芜湖市中心布局D.重量轻,建设难度小、成本低2.芜湖轻轨多采用高架形式,这主要是为了①节省建设成本②减少与地面交通的相互干扰③少占耕地④降低噪音⑤保证行车安全A.①③B.②⑤C.③④D.③⑤3.对于芜湖轻轨线路的走向,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连接主要工业区,便于工业产品的运输B.远离主城区,降低地租等建设成本C.靠近人流量大的区域,便于居民上下班D.沿农业区分布,便于农产品的运输【答案】1.A2.B3.C【解析】【分析】该题考查城市轨道交通的相关问题。
1.轻轨属于城市轨道交通的一类。
城市轨道交通能够减轻交通拥堵,并能减轻大气污染,A对;城市轨道交通主要运营在城区,对加强与边城市的联系的作用不大,B错;影响工厂布局的因素众多,污染较大工厂一般布局在城市边缘交通便利的区域,而非市中心,C排除;城市轻轨对技术要求高,在已建成的城市重新规划路线,耗资大,成本高,D错。
故该题正确答案选A。
2.轻轨采用高架形式,增加了建设成本,①错;但能够减少对地面交通的干扰,②对;轻轨修建在城区,对耕地的影响不大,③排除;高架并不能减小车辆运营的噪音,④错;轻轨采用高架,避免与地面交通的相互干扰,降低事故发生几率,保障运营安全,⑤对。
故正确的项目为②⑤,答案选B。
3.城市轨道交通属于公共交通,是一种现代化的城市公共客运系统。
因此应靠近人流量大的区域,便于居民上下班,C正确。
故选C。
3.下列关于聚落分布与地形条件的叙述,错误的是( )A.平原最适宜聚落发展,凡是平原地区均是聚落密集区B.山区聚落多蜿蜒分布于山前,或沿河流两岸发育C.高原地区聚落多分布在深切河谷两岸狭窄的河漫滩平原上D.我国青藏高原的聚落多分布在雅鲁藏布江谷地、湟水谷地等河谷地带【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平原是聚落选址的最理想地形区,但不是凡是平原均是聚落密集区,比如巴西的亚马孙平原,因为气候湿热而不适合人类居住,人烟稀少。
故A错误;山区的聚落多分布在地势较平坦的地区B正确,高原区的聚落多分布在地形较平坦、气温较高的河谷地区CD正确。
考点:考查影响聚落的因素。
4.下图为河南某酒精厂清洁生产流程图、该厂早期只生产酒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该厂坚持清洁生产实现了可持续发展的A.公平性原则B.持续性原则C.共同性原则D.区域性原则2.该厂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是①由粗放型发展模式向集约型发展模式转变②严格控制玉米投入量③减少温室气体排放④综合循环利用资源A.①④B.①③C.②③D.②④3.该厂清洁生产流程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是A.破坏了生态环境B.实现了零污染C.降低了经济效益D.减少了废弃物排放【答案】1.B2.A3.D【解析】1.该厂的清洁生产模式将废弃物资源化,最大限度减少了工业生产中的废弃物排放,取得了良好的环境效益。
实现了可持续发展的持续性原则,B正确;该生产模式没有体现公平性原则、共同性原则和区域性原则,ACD错误。
故选B。
2.据图可知,该厂的清洁生产模式对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作用不大,③错误;控制玉米投入量不是其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②错误;该厂由早期的靠增加原料投入来增产,转变为靠提高生产要素的质量和利用效率来增产,实现了由粗放型发展模式向集约型发展模式转变,①正确;生产过程中将废弃物循环使用,实现了资源的综合循环利用,④正确;①④正确,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3.清洁生产能减少资源的使用,降低废弃物处理的费用,故增加了经济效益,保护了生态环境,A、C错误;零污染的说法太过绝对,B错误;清洁生产将废弃物循环使用,减少了废弃物的排放,D正确;故选D。
【点睛】本题难度适中,解答第一题要熟练掌握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和原则。
第二小题要明确粗放型发展和集约型发展模式的概念和区别。
5.读大西洋洋流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关于洋流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A.北半球中低纬海区洋流呈逆时针流动B.南半球中低纬海区洋流呈顺时针流动C.中低纬大洋西侧为暖流,东侧为寒流D.30°N附近海域为西风漂流2.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表现在( )A.阻隔高低纬度间热量和水分的输送和交换B.顺洋流而行,会导致航行速度加快C.寒流对沿岸气候起到增温增湿作用D.在暖流流经的地区,多形成大渔场【答案】1.C2.B【解析】1.据洋流分布规律可知,北半球中低纬海区洋流呈顺时针流动,南半球中低纬海区洋流呈逆时针流动,A、B错误;中低纬大洋西侧为暖流,东侧为寒流,C正确;60°S附近海域为西风漂流,D错误。
故选C。
2.洋流可以促进高低纬度间热量和水分的输送和交换,A错误;顺洋流而行,会导致航行速度加快,B正确;寒流对沿岸气候起到降温减湿作用,C错误;在寒暖流交汇处或冷海水上泛的地方,多形成大渔场,D错误。
故选B。
【点睛】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6.下列属于可持续发展的做法是A.要想富,上山去砍树B.讲卫生,用一次性饭盒C.过日子,多子多孙多福寿D.到市场买菜,自备菜篮子【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途径,结合可持续发展的内涵进行作答。
【详解】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包括生态、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因此滥砍树木、不控制人口的增长、推广使用一次性饭盒,都不符合可持续发展,而用自备的菜篮子买菜,可以避免用一次性塑料袋造成白色污染。
因此D正确,ABC错误,故选D。
7.近年来,肯尼亚80%鞋业市场被中国和印度占据,廉价进口鞋严重挤压了本地鞋企的生存空间。
目前,肯尼亚致力于吸引中国鞋业投资肯尼亚皮鞋生产。
肯尼亚是许多关税及投资促进和保护协议的成员国,如《多边贸易ACT协议》《非洲发展和机遇法案》等。
通过这些协议,肯尼亚直接投资生产的产品在北美、日本、澳洲、欧美以及东南非共同体都享受免税或非常优惠的政策。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肯尼亚吸引中国制鞋投资的主要优势在于A.本土鞋业竞争力弱B.原料和海陆运输条件C.环保和生产安全要求低D.劳动力和国际贸易环境2.将制鞋工厂转移到肯尼亚的中国鞋业公司,总部的重点发展方向是A.扩大自主生产规模B.原材料和鞋面等辅助材料生产C.产品设计、品牌及分销网络建设D.向非洲生产工厂输送产业工人【答案】1.D2.C【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的主要知识点为:区位因素分析。
根据材料信息,肯尼亚是许多关税及投资促进和保护协议的成员国,政策优惠,且劳动力丰富廉价。
2.本题考查的主要知识点为:工业可持续发展和产业转移。
中国鞋业公司向肯尼亚转移的多为低附加值的加工制造环节,产品设计、品牌及分销网络等高附加值环节多保留在总部。
1.肯尼亚位于非洲,经济欠发达,劳动力丰富廉价,制鞋企业是劳动密集型工业;由材料可知,肯尼亚是许多关税及投资促进和保护协议的成员国,国际贸易环境好,故D正确,ABC错误。
故选D2.企业向外转移的大多是附加值较低的生产制造环节,中国鞋业公司总部主要是进行产品研发、设计,品牌建设及完善销售网络等高附加值、高利润的环节,总部主要功能不是生产,所以ABD选项错误,故C正确。
故选C【点睛】本题难度适中,根据肯尼亚的人文地理背景分析其发展工业的区位优势。
解答第二小题关键是掌握产业转移的相关知识。
8.留守儿童问题再次成为2018年3月全国两会的热点问题。
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外出务工或一方外出务工另一方无监护能力、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
四川省的农村留守儿童规模大,占全国农村留守儿童比例最高。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四川省的农村留守儿童数量较多,主要是因为四川省A.计划生育政策执行不力B.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C.经济欠发达,青壮年人口外流多D.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2.针对数量较大的留守儿童群体,四川省可采取的最合理措施是A.在乡村大力发展绿色循环经济B.加快推动当地经济发展C.增加大、中专院校的建设数量D.实施退耕还林还草政策3.我国留守儿童的总体数量较前几年大幅度减少,其主要原因有①我国人口增长模式的变化②农村外出经商、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就业③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加重④户籍制度改革,随迁子女就近入学A.②④B.③④C.①③D.①②【答案】1.C2.B3.A【解析】1.四川经济欠发达,青壮年人口外出务工,导致农村留守儿童数量较多,C对;农村留守儿童数量的多少与当地计划生育政策执行力、社会保障制度完善程度无直接关联,AB错误;四川人口自然增长率也不是最高,D错。
故本题选择C。
2.在乡村大力发展绿色循环经济、实施退耕还林还草政策都不能解决留守儿童群体多的问题,AD错;加快推动当地经济发展,利于减少青壮年人口外流,利于减少留守儿童群现象,B对;增加大、中专院校的建设数量,不是针对留守儿童群体,C错。
故本题选择B。
3.近年来由于各地经济的发展,农村外出经商、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就业,留守儿童数量减少;户籍制度改革,随迁子女就近入学,减少了留守儿童数量;②④正确。
留守儿童现象是经济发展不平衡造成的,与我国人口增长模式的变化、人口老龄化问题关系不大。
①③错误。
故本题选择A。
9.下图为北半球某城市每月大气污染天数比例图。
完成下列小题。
1.该城市的气候类型最有可能是()A.热带雨林气候B.地中海气候C.温带海洋性气候D.亚热带季风气候2.从清洁生产的角度,治理该污染宜采取的措施是()A.实施人工降水B.改进生产工艺C.增加化石能源消费 D.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答案】1.D2.B【解析】1.读图可知,该城市大气污染在冬季比较严重,夏季较轻,极有可能为夏季降水多,大气污染物随降雨发生沉降所致,所以该地降水季节变化大,主要集中在夏季,热带雨林与温带海洋性气候降水季节变化小,地中海气候降水集中冬季,只有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在夏季较多,符合图示情况,故选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