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书香墨韵润童心精彩课堂育英才

书香墨韵润童心精彩课堂育英才

书香墨韵润童心精彩课堂育英才张掖市政府与西北师大教育文化校地合作培训教师岗位研修培训心得11 月18 日至29 日,我有幸参加了由张掖市政府与西北师大教育文化校地合作第二期教师岗位研修培训。

在两周的培训期间,我和小学组的七名学员被分配到了坐落在西北师大校园内的一所附属小学。

每天早上,我们随附小的老师按时来到学校,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教育教学活动,通过看、问、思、悟等方法,学习他们的长处并吸收消化为自己的东西。

在此期间,我们领略了校园文化建设的独特魅力,认真听了余节各科优秀教师所展示的精彩课堂(其中包括位美术教师精心准备的一堂汇报课、一位特聘的外籍教师的外教课和九节35 岁以下青年教师展示的优质课),参加了学校举行的升旗仪式、大课间、经典诵读、班级等活动。

更有幸的是我们还特意去师大附中观摩了由高三“北辰”班团委主持召开的一场题为《学习刘大铭同学感人事迹》的主题团会。

此外,我们还虚心向师大附小的多位学科教师请教教学经验并切磋教学技艺,给予我们很多教学上的启发和领悟。

在这里,只要你有一双善于捕捉的眼,有一张有疑则问的口,有颗谦虚学习的心,在这一片育人的“宝地”,抬眼俯首皆是闪着耀眼光泽的“珠玉”。

下面我将这次培训的心得作如下汇报:”。

一、培训组织形式和人员简介这次培训,是由西北师范大学与张掖市人民政府签署的教育文化校地合作培训校(园)长挂职锻炼和教师岗位研修培训。

我们肃南县的培训为两期,分高中组、初中组、小学组和幼儿园四个组。

我们组一共七人,组长是红湾小学的副校长王海琳老师。

二、西北师大附属小学简介西北师大附小是一所有七十余年历史的甘肃省重点小学,有二十四个教学班,约一千四百余人;教职工四十余位。

大部分学生都是师大教授的子孙,因此,这些孩子都接受过良好的家庭教育,综合能力普遍较强,发展也比较全面。

学校的教导主任曾告诉我们,在全国数学奥林匹克和华罗庚金杯赛中,西北师大附小的学生共有一百余人获得过一等奖,可见他们的教学实力是非常强的。

在跟附小老师的谈话中得知,孩子们在家里已通过家长辅导或自学,已经把解决了知识层面的东西,老师只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并教给方法就可以了。

从这里可以看出,家庭教育和环境对一个孩子的成长是非常重要的。

教学技艺精湛,注重学法指导1. 一堂充满诗情画意的课。

11 月18 日,听了一年级(3 )班李晶老师教学的语文课《小小竹排画中游》,被她精妙的教学艺术所折服。

现谈谈听过这堂课后的一些感受和启示。

这堂课教学技艺高超,整堂课呈现出诗情画意般的意境来,宛若一首优美的小诗。

李老师先在黑板上板书了一个“排”字,然后让学生对照书中插图上小竹排的形状,说说“排”字和小竹排在外形上有什么相似之处。

引导学生明白“排”字在外形上很像小竹排,它右字两边的短横,就像那一根根竹子一样,接着启发学生:今后若遇到“排”字,就要想到书中插图上小竹排的样子,这样马上就会记起这个字的读音和字义来。

你看,多么巧妙的识字教学艺术,既形象又生动,将字和画联系起来,加深了学生形象思维的记忆。

接下来李老师让学生说说对小竹排的了解,弓I出它的主要作用,即南方的一种交通工具。

李老师对“排”字音形的理解教学完后,接下来富有诗意的语言说:“小竹排游啊游,流啊流,戈y啊划,戈阖了我们的课堂上,来到了我们的身边。

孩子们,你们想不想一起去看一看两岸的风景呢?”这样教学就很自然地过渡到了对课文的朗读上来了。

如果学生遇到不认识的字怎么办呢?李老师和孩子们起复习了几种识字的方法:看课文后的拼音;联系上下文猜字法;问问旁边的同学或者老师等几种识字方法。

学生有了方法,便自由朗读起来,气氛活跃且秩序井然。

对于学生的朗读,李老师没有流于形式,而是善于捕捉学生朗读的闪光点,及时给与表扬,激发了学生阅读的兴趣。

紧接着的一环便是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她通过教师富有节奏和情感的范读、绘声绘色的描述,再结合学生的绘画,把江南水乡鸟语花香、山清水秀、鱼肥米香、竹排漂荡的优美风景如画般呈现在眼前。

老师巧妙的过渡,生动形象的教学语言,以及她富有感染力的体态语,再加上学生积极的配合,整堂课充满了诗情画意,把孩子们带入到了一个绝美的艺术境界里,课,没一个细节都是事先设计好了的吗?”她笑着回答: 上课不行,孩子们是活的,课前教学设计只把握大体结构, 平时要多积累知识, 等到上课时, 老师的思路要随着学生走, 随着学生思维的走势要灵活变化,这样一堂课才能上活。

学海无涯,教亦无止境。

在名师的指点下,我一步步在 教学之崖上攀升着,让自己站得更高、更远。

2. 原汁原味的教学,充满无穷魅力的一堂数学课。

11 月 19 日早晨,我到二( 1)班听了一节王希琴老师的数学课。

短短的四十分钟,这节课上得那么轻松活跃,让 我受益匪浅,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印象一:授课老师扎实的教学基本功给我留下来深刻的言以及对小学数学知识的清晰把握,使整堂课严谨扎实而有 效。

印象二:整堂课中极力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仅仅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

在课堂中,王老师将自己定位于课堂 的组织者,将课堂还给学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完成后半部分的学习任务,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导作用,学 生学的积极、轻松。

享受到了课堂的快乐和轻松。

课后,我问李老师:您的这这样 印象。

在数学课 中,王老师精美到位的课件制作,精炼的语印象三:教师善于将课堂游戏化,并在巩固练习中巧妙运用“手指游戏” “九九”歌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学习记忆口诀。

方便快捷而形象有趣,使得学生很快掌握了所学知识。

可见在数学课中巧妙运用歌谣和游戏不但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四、书香墨韵润童心,文化引领彰特色在师大附小的教学楼内,无论在校园内,还是在教学楼的玻璃门上、走廊的墙壁上,教室的门窗及墙壁上,处处张贴着散发着浓厚文化艺术气息的匾牌、画作、字幅、警示牌和名言警句,它们直接走进学生心灵,无声融入到学生的学习生活中,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之中接受校园文化的熏染,起到丰富知识、启迪心智、陶情冶操的作用。

这充分体现了校园处处皆教育的育人理念,把教育目的和文化知识融进校园的每一个角落,让校园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体现出“书香校园”特有的底蕴。

自然与人文交错,彰显着校园文化建设的和谐之美,无不给师生以美的熏陶、美的享受。

师大附小的文化建设呈现出序列化、系统化、个性化特点。

各班的文化建设非常有序,不同的年级和班级,都有着相应的文化特点,都追求着自己班级的个性和特色。

此外,学校的走廊内、拐角处都设有为方便学生阅读的“书吧”,随时都可以看到学生沉浸在书的幸福享受之中另外,师大附小还在一楼创建了心理咨询室,有专门的心理教师对心理上有问题的学生定期进行心理咨询和治疗。

我觉设立咨询师很有必要。

五、西北师大附小的特色教育师大附小的特色教育主要体现在经典诵读、班级活动、大课间活动、外教课、科技制作及卡拉OK 大赛上,通过开展各种特色活动,培养学生各个方面的兴趣,并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及个性化、人文化教育。

下面我主要谈一谈他们的经典诵读活动。

西北师大附小特在每周星期四下午安排了20分钟的经典诵读活动。

根据年级的不同,诵读内容的选择也不同;规定一、二年级诵读古诗词,三年级诵读《三字经》四年级是《弟子规》,五、六年级为《论语》。

这样的安排符合不同年龄学生的认知特点,科学而合理,值得我们借鉴。

星期四下午三点半,我来到了五(3)班,观摩了他们举行的一场具有浓郁的国学氛围且轻松活跃的经典诵读活动。

活动在语文老师的现场指导下进行。

一位坐在身旁的学生告诉我:每学期他们都要选择约40 多句《论语》中的老师都要先简单给学生解释一下几句新内容的大致意思,然后指导学生按一定的节奏富有情感地诵读。

精粹,然后给每位同学打印在一张白纸上来诵读。

每次活动,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人不知而不愠,不知君子乎!……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听着诵读者平仄有序、节奏鲜明、韵律和谐的琅琅声,内心不由升腾起美的愉悦感和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操感来,同时也深深地感受到了民族文化的无穷魅力。

阅读中的孩子们表现出对古典文化的浓厚兴趣,活动现场气氛极其热烈。

起初我以为他们对论语的理解只是囫囵吞枣,便悄声问了一位坐在身旁的学生一个句子的释义。

没想那个学生的解释通俗易懂又不离根本,令我吃了一惊。

分钟的诵读活动结束了,留给了我很多思考:中国古典文化在小学的初步渗透,会给我们的学生将来深入学习古典文学乃至整个语文课程的学习,将产生怎样的影响呢?还有,现在所学,能否一直保留在学生的脑海呢?其实答案并不重要,只要我们认真去做了,就一定有它的成效。

这次培训,虽只有两周时间,但是,学校的一切,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影响。

给我带来的,不仅是教学上的宝贵经验,而且,更重要的,使我明白了,教育学生要注重各个方面的培育,只有这样,我们的学生的整体素质才能不断提升,将来方可铸就建设祖国的真正人才。

附小的班级活动是在每周星期五课外活动开展的。

每次班级活动都有一个鲜明的主题,而且班级活动除一二年级外,其他班级都是放手让学生自己搞,老师只在一旁默默监督并做一定的指导。

我参加了四年级的一个班关于对接歇后语为内容的主题班会,气氛很活跃,感觉学生知识丰富,思维敏锐,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六、记西北师大附中“轮椅上的少年作家”刘大铭11 月 18 日早上,我们的组长王海玲老师通知我们下午要去师大附中高三“北辰”班观摩关于刘大铭同学感人事迹的 团队会后,才从她口里大致了解了一些关于他的情况和事 迹,听后脑海里首先蹦出两个词来:震惊与钦佩。

午两点, 我们出了西北师范大学的东门, 拐弯穿巷, 越半个时辰,便走进了和师范附小同样有名的师大附中。

这所 学校自有她的特色和骄人之处,每年的高考毕业,都要从这 里走出三四十余名考入清华北大及香港各类大学的“金牌”学 子。

在浏览校园文化的过程中,无意看到了关于介绍刘大铭 事迹的宣传栏。

一行行介绍详尽的文字加上一帧帧精美的图 片,对他有了更多直观的了解:他,只有十九岁,从小患有 罕见的成骨不全症,身高只有 1.4 米、体重 20 公斤,是人 们常说的“玻璃娃娃”。

他 4 岁就开始接受手术, 如今已经历了10 多次大手术, 几次与死神擦肩而过。

然而, 这个坚强的少 年并未被病魔打倒, 反而在与病魔的斗争中更加坚强、 乐观。

他忍受着病痛的折磨, 坚持读完了小学和初中的课程, 并考入附中高三“北辰”班。

他在业余时间坚持坐在轮椅上创作,在文学创作上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累计创作 30 余万字, 在全国知名报刊杂志发表作品十余万字。

他创作的多种文体 行者》 荣获全国冰心青少年文学银奖。

他被评为“全国十佳文 学少年”、“中国少年作家学会主席团委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