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细胞生物学课程第12章(医学院)
细胞生物学课程第12章(医学院)
二、受体
受体: 指一类存在于细胞膜或胞内的特殊蛋白质,能够特异 性的同激素、神经递质、药物或细胞内的信号分子结 合并能引起细胞功能变化的生物大分子。
配体:被受体结合的生物活性物质都称为配体。
(一)受体的种类
细胞内受体: (胞内受体):介导亲脂性信号分子的信息传递,如 胞内的甾体类激素受体。 细胞表面受体: (膜受体):介导亲水性信号分子的信息传递。 可分为: ①离子通道型受体; ②G蛋白耦联型受体; ③酶耦联型受体。
又称双信使途径。 信号分子与G蛋白耦联受体结合,激活质膜
上的磷脂酶 C ( PLC-β ),使 4 , 5- 二磷酸
磷脂酰肌醇(PIP2)水解成IP3和DAG。
磷脂酰肌醇信号通路
“双信使系统”反应链:胞外信号分子→G-蛋白偶联受体→G-蛋白→
→IP3→胞内Ca2+浓度升高→Ca2+结合蛋白(CaM)→细胞反应 磷脂酶C(PLC)→ →DG→激活PKC→蛋白磷酸化或促Na+/H+交换使胞内pH
1.鸟苷酸环化酶(GC)
2.
cGMP依赖性激酶G(PKG)
结构: 催化亚基和调节亚基组成的二聚体 功能:
通过催化底物蛋白(组蛋白、磷酸化酶激酶、糖原合成酶及丙酮酸激 酶等)发挥生物学效应 通过磷酸转移酶作用,使自身磷酸化,进而通过抑制方式来调节自身 活性。
催化机制及细胞效应:
?
3. cGMP的主要作用
N端,配体结构域,配体是可溶性或膜 结合的多肽或蛋白类激素,包括胰岛素 和多种生长因子。 跨膜区: 单次跨膜的疏水α 螺旋区,22-26氨基 酸构成。 胞内区: 酪氨酸蛋白激酶的催化部位,并具有自 磷酸化位点。具有聚合ATP和结合底物 的位点。
(2)酪氨酸蛋白激酶型受体作用过程
① ②
③
受体在没有同信号分子结合时是以 单体存在的,并且没有活性; 信号分子同细胞外结构域结合→形 成二聚体→尾部的酪氨酸残基磷酸 化→尾部装配成SH2(Src同源序列 结构域2)的结合位点。 SH2结合位点通过结合不同的蛋白 以几种不同的信号转导途径,扩大 信息,激活细胞内一系列的生化反 应,引起细胞的应答(如细胞增 殖)。
功能:配体主要为一些生长 因子和分化因子,在参与细 胞生长和分化的调控中起重 要作用。
(二)胞内受体(胞浆受体和核受体)
胞内受体通常为400-1000个氨基酸组成的单体蛋白 (DNA结合蛋白)
功能:作为基因转录调节蛋白 与配体结合→分子构象改变→进 入功能活化状态→DNA结合区与 DNA分子上的激素调节元件结合 →促进或抑制基因转录
信号分子的分类
脂溶性信号分子 (如甾类激素和甲状腺素)可直接穿膜进入靶细胞,与胞内 受体结合形成激素-受体复合物,调节基因表达。 水溶性信号分子 (如神经递质)不能穿过靶细胞膜,只能经膜上的信号转换 机制实现信号传递。 根据与受体结合后细胞所产生的效应不同分类: 激动剂:使细胞产生效应的物质 拮抗剂:不产生效应,但可阻碍激动剂作用的物质
分子开关(molecular switches)
(3)G蛋白作用过程
GTP-binding regulatory protein
(4)信号转导中G蛋白的生物学特性
(5)细菌毒素对G蛋白的修饰作用
霍乱毒素能催化ADP核糖基共价结合到Gs的α 亚基上,致使α 亚基丧失 GTP酶的活性,结果GTP永久结合在Gs的α 亚基上,使α 亚基处于持续活 化状态,腺苷酸环化酶永久性活化。导致霍乱病患者细胞内Na+和水持续 外流,产生严重腹泻而脱水。
结构:糖蛋白 2个疏水区域(M1、M2)每一疏水区域均跨膜6次 2个胞质区域(C1、C2):是ATP结合及具酶活性的部位, 其氨基酸组成高度保守。 功能:
被G蛋白激活后催化ATP生成cAMP
Adenylate cyclase
2. cAMP依赖性蛋白激酶A(PKA)
PKA是能被cAMP活化的蛋白激酶A,cAMP信号途径又 称PKA系统,是蛋白激酶A系统的简称。 结构:C2R2四聚体
(1)分类与作用过程
离子通道型受体分类: 阳离子通道:如乙酰胆碱、谷氨酸和五羟色胺的受体, 阴离子通道:如甘氨酸和γ -氨基丁酸的受体。 作用过程:
神经递质与受体的结合→改变通道蛋白的构象→离子通道的开启或关闭→化 学信号转换为电信号→改变突触后细胞的兴奋性。如:乙酰胆碱受体。
Chemical synapse
Cell surface receptors
1.离子通道型受体
结构特点: 由多个亚基组成的多聚体,每个亚基具有2、4 或5个跨膜域,可供离子通过。
作用特点: 既可与细胞外信号分子结合,同时又是离子通道, 因此具有受体与离子通道藕联的特点。 介导的信号转导反应是一种快速的反应,为神经 系统和其他电激发细胞,如肌细胞所特有。
(6)其他类型的G耦联型受体
视觉感受器中的G蛋白:
光信号→Rh激活→G蛋白活化→cGMP磷酸二酯酶激活→胞内cGMP减 少→Na+离子通道关闭→膜超极化→神经递质释放减少→视觉反应。
3.酶耦联型受体
分为两种情况:
本身具有激酶活性,如EGF,PDGF等的受体; 本身没有酶活性,可以连接酪氨酸激酶,如细胞因子受体超家族。
环磷酸腺苷(cAMP)是细胞内最重要的信使分子。 在细胞内, cAMP由细胞膜上的腺苷酸环化酶(AC) 催化合成,并可被磷酸二酯酶水解。 在cAMP信号途径中,细胞外信号与相应受体结合, 调节腺苷酸环化酶活性,通过第二信使cAMP水平的 变化,将细胞外信号转变为细胞内信号。
1.腺苷酸环化酶(AC)
第一节 细胞的信号转导
信号转导:信号分子与细胞膜上或胞内的受体结合,信号经转换 后传递给胞内系统,使细胞作出适当反应的过程。 胞内存在多种信号转导的途径,彼此交叉调控,构成信号网络。
FUNCTIONS OF CELL COMMUNICATION
Gene transcription
Cell proliferation
已知六类: ①受体酪氨酸激酶、 ②受体酪氨酸磷脂酶、 ③受体鸟苷酸环化酶、 ④受体丝氨酸/苏氨酸激酶
⑤酪氨酸激酶连接的受体、
受体的共同点:
⑥组氨酸激酶连接的受体。
①通常为单次跨膜蛋白; ②接受配体后发生二聚化而激活,起动其下游信号转导。
(1)酪氨酸蛋白激酶型受体(TPKR)
一条多肽链构成的跨膜糖蛋白,具 有酪氨酸激酶活性。 结构特点: 胞外区:
• •
激活cGMP依赖性蛋白激酶G (PKG),使相应的蛋白磷 酸化,引起细胞效应。 视杆细胞中,在光信号存 在时,cGMP可关闭Na+离子 通道,细胞超极化而产生 视觉。 生物学作用特点: 与cAMP 相拮抗 cAMP——促进分化 cGMP——促进分裂
(三)二脂酰甘油/三磷酸肌醇信使体系
(2)G蛋白
G蛋白又称三聚体GTP结合调节蛋白,位于质膜胞质侧, 在信 号转导过程中起着分子开关的作用。由α 、β 、γ 三个亚基 组成,当α 亚基与GDP结合时处于关闭状态,与GTP结合时处 于开启状态。 分类:
激动型G蛋白(Gs):激活腺苷酸环化酶; 抑制型G蛋白(Gi):抑制腺苷酸环化酶; 磷脂酶C型G蛋白(Gp):激活磷脂酶C;
Acetylcholine receptor
Three conformation of the acetylcholine receptor
Ion-channel linked receptors in neurotransmission
乙酰胆碱N受体(260KD)
外周型:5个亚基组成(2) 调节主要为亚基变化 通道开启:Na+ 内流,K+外流, 膜去极化。
Inositol phospholipid signaling
Mimicked by ionomycin
PIP2 Hydrolysis
DAG激活蛋白激酶 C:PKC位于细胞 质,Ca2+浓度升 高时PKC转位到质 膜内表面,被DG 活化。 IP3开启胞内IP3门 控钙通道:Ca2+ 浓度升高,激活钙 调蛋白,CaM将靶 蛋白(如:CaMKinase)活化。
cAMP信号途径可表示为:
激素→受体→G蛋白→腺苷酸环化酶→cAMP→
蛋白激酶A→基因调控蛋白→基因转录。
霍乱毒素能催化ADP核糖基共价结合到Gs
的α亚基上,使α亚基持续活化,导致患者
细胞内Na+和水持续外流,产生严重腹泻而
脱水。
不同细胞对cAMP信号途径的反应:
在肌肉细胞,1秒钟内可启动糖原降解为葡糖1-
磷酸,而抑制糖原合成。
在某些分泌细胞,需要几个小时, 激活 response
element )结合蛋白磷酸化,调节相关基因的
表达。CRE是DNA上的调节区域。
(二)cGMP信使系统
环磷酸鸟苷(cGMP)是广泛存在与动物细胞
内的胞内信使分子。 在细胞内, cGMP由细胞膜上的鸟苷酸环化酶 (GC)催化合成,并可被磷酸二酯酶水解。
Cell survival Cell death Cell differentiation Cell function Cell motility Immune responses
一、细胞外信号
第一信使:由细胞分泌的,能够调节机制功
能的一大类生物活性物质,他们是细胞间通 讯的信号。 从化学性质来看:短肽、蛋白质、气体分子 (NO、CO)以及氨基酸、核苷酸、脂类和胆 固醇衍生物等等 特点:①特异性;②高效性;③可被灭活。
第十二章 细胞的信号转导
学习目的与要求
1. 2. 3. 4.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