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发展史 ppt课件
中国建筑发展史
至殷代末年,纣王广作宫室,益广囿苑,“南距朝歌, 北据邯郸及沙丘,皆为离宫别馆” 。然周武王革命之 后,已全部被毁。箕子自朝鲜“朝周,过故殷虚,感 宫室毁坏生禾黍”而伤之。其后约三千年,乃由中央 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予以发掘,发现若干建筑遗址。 其中有多数土筑殿基,上置大石卵柱础,行列井然。 柱础之上,且有覆以铜櫍者。其中若干处之木柱之遗 炭尚宛然存在,盖兵乱中所焚毁也。除殿基外,尚有 门屋,水沟等遗址在。其全部布置颇有条理。后代中 国建筑之若干特征,如阶基上立木柱之构架制,平面 上以多数分座建筑组合为一院之布置,已可确考矣。
中国建筑发展史
中国建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发展史
上古或原始时期(公元前200 年以前) 两汉时期(公元前204—公元220 年) 魏、晋、南北朝时期(公元220—590 年) 隋、唐时期(公元590—906 年) 五代、宋、辽、金时期(公元906—1280年) 元、明、清时期(公元1280—1912 年) 民国时期(公元1912 年以后)
中国建筑发展史
阙身形制略如碑而略厚,上覆以檐;其附有子阙者, 则有较低较小之阙,另具檐瓦,倚于主阙之侧。檐下 有刻作斗拱枋额,模仿木构形状者,有不作斗拱,仅 用上大下小之石块承檐者。
中国建筑发展史
这个时期最突出的建筑类型是佛寺、佛塔和石窟。 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生产的发展比较缓慢,在建筑
上也不及两汉期间有那样多生动的创造和革新。但是, 由于佛教的传入引起了佛教建筑的发展,高层佛塔出 现了,并带来了印度、中亚一带的雕刻、绘画艺术, 不仅使中国的石窟、佛像、壁画等有了巨大发展,而 且也影响到建筑艺术,使汉代比较质朴的建筑风格, 变得更为成熟、圆淳。
中国建筑发展史
都市之制:天子都
城“方九里,旁三
门。国中九经九纬
,经涂九轨。左祖 右社,面朝后市..” 。盖自三代以降, 我国都市设计已采 取方形城郭,正角 交叉街道之方式。
中国建筑发展史
位于河南北部的偃师二里头的殷代宫殿遗址, 是迄今所知最早的完整的殷代宫殿遗址。
中国建筑发展史
当时盛游猎之风,故喜园囿。其中最常见之建筑物厥 为台。台多方形,以土筑垒,其上或有亭榭之类,可 以登临远眺。台之纪录,史籍中可稽者甚多。 至战国之世,仅余七雄,诸侯已均“高台榭,美宫 室”。苏秦且说齐涽王“厚葬以明孝;高宫室大苑囿 以明得意”。对建筑之观念,不若前此之简朴。且自 周中世以降,尤尚殿基高巨之风,数殿相连如赵之丛 台,即其显著之一例。今日燕故都巍然之台址,犹有 三十余所。
中国建筑发展史
“邑于涿鹿之阿。迁陟往来无常处,以师兵为营卫”, 当时显然未有固定之城郭宫室。至尧之时,则“堂崇三 尺,茅茨不剪”,后世虽以此颂尧之俭德,实亦可解 为当时技术之简拙。至舜所居,则“一年成聚,二年 成邑,三年成都” 。舜“宾于四门,四门穆穆”,初 期之都市已开始形成。“禹卑宫室,致费于沟淢” , 则因宫室已渐华侈,然后可以“卑”之。
中国建筑发展史
许多木构件上有榫头和卯口,说明采用了榫卯 结点技术,这是我国现已发现的古代木构建筑 中最早的榫卯。
中国建筑发展史
半坡遗址 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东郊灞桥区滻河东岸,是
黄河流域一处典型的原始社会母系氏族公社村落遗址, 属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距今6000年左右。
中国建筑发展史
这些房屋均采用木骨涂泥的构筑方法,其建筑风格:门 前有雨棚,恰似“堂”的雏形,再向屋内发展,形成了 后进的“明间”;隔墙左右形成两个“次间”,正是 “一明两暗”的形式,如若横向观察,又将隔室与室内 分为前后两部分,形成“前堂后室”的格局。
中国建筑发展史
秦始皇陵的做法,后来影响到汉代乃至历朝历 代。
中国建筑发展史
中国传统的建筑结构方式是柱梁或墙梁式,但 从西汉初已开始使用正规的拱券结构了。这时 以筒拱为主要结构形式,大量用于下水道及墓 葬。到东汉时才出现覆盖于方形或矩形平面上 的穹窿。
中国建筑发展史
到两汉时期止,我国的传统建筑在基础的处理上已达 到了一定的水平,其主要表现在: 1、基础的处理方 式根据建筑物的功能需要和形态差别分别采取相应的 形式。 2、基础墙体的处理已有了收分的概念,增强 了建筑物本身的稳定性。 3、基础夯土直接打破生土, 说明汉代人们对地层耐力及土的物理性质有了一个基 本的认识。 4、砂垫层的使用,是古人对长期建筑实 践活动的总结,也是对地层土壤性质尤其是砂的性质 进一步认识的结果,进而也说明当时人们对地层应力 及建筑物的不均匀沉降开始有所研究。 5、柱和墙结 合使用,是对原始木骨泥墙建筑结构的发展,也是后 代砖木混合——“墙倒屋不塌”结构的基础。柱础的使 用进一步增强了承重柱在结构上的稳定性,同时也减 轻了地下土壤中的水分对柱根部的侵蚀。
中国建筑发展史
中国建筑发展史
秦代虽然只有短短十几年,但在建筑上 也有比较宏大的成就:闻名天下的万里 长城,如今称“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秦 始皇陵以及壮丽雄伟的阿房宫。
中国建筑发展史
秦长城现在基本上已消失,尚有一些残基。
中国建筑发展史
秦长城的作用是抵御北方一些民族的侵犯。
中国建筑发展史
秦始皇陵是一座由人工用土堆成的山陵,经过 两千多年的风雨侵蚀,至今它的高度还有近50 米。
中国建筑发展史
据文献记载,宫内主要建筑有前殿、宣室、温室、清凉、麒麟、 金华、承明、高门、白虎、玉堂、宣德、椒房、昭阳、柏梁等殿 和天禄、石渠两阁等,共40余座。 未央宫遗址前殿是未央宫最 重要的主体建筑,居全宫正中,其它重要建筑围绕它的四周。
中国建筑发展史
中国建筑发展史
汉宫殿祠庙陵墓门外两侧多立双阙,或木构, 或石砌;木阙现已无存,石阙则实例颇多。
中国建筑发展史
中国建筑发展史
我国史前时期的建筑,“下者为巢,上 者为营窟。”
南方多为巢居,北方多为穴居(营窟)。
中国建筑发展史
我国的古建筑,最早的要数浙江余姚的河姆渡的史前 建筑了。这是迄今所发现的人类最早的木构建筑。
中国建筑发展史
在遗址中,有一排排的木桩和板桩,这是一种 底层架空的长屋,即干栏式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