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吮吸式害虫4
• 本地虫源:20世纪40年代华南已有烟粉虱的记载, 但不是主要害虫。 • 外来虫源(多数人同意) 外来的新出现的“生物型”逐年增长所致。
生物型问题
• 由于形态的变异性,产生了许多同物异名,1978 年同物异名达到22种。如烟粉虱、棉粉虱和甘薯粉 虱。 • 根据烟粉虱对寄主的范围、寄主的适应能力以及 对植物病毒病传播能力的不同,分为不同的生物 型,其中以A、B型常见。
防治策略:
断 针对粉虱在我国北方保护地越冬的特性,在秋 冬种植粉虱不喜欢的芹菜、生菜、韭菜等,从越冬 环节切断其生活史。 清 冬春季进行清除残株、杂草和熏蒸成虫,培育 无虫苗。 寄 创造条件,应用寄生蜂控制其为害。 压 在果菜生长前期,施用高效低毒杀虫剂压低虫 口基数。
1、农业防治 严格控制烟粉虱侵入保护栽培地 种植健全幼苗,全面控制其发生发展 保护栽培地内外,作物收获后要清除落叶残株, 及时除草,以消灭虫源。 注意不要把带虫的植株带进保护栽培地 注意搞好田间卫生,整枝整下的腋芽、叶子、残 枝等一定要带出 温室外,集中销毁。 加强检疫 严格检查调拨的幼苗植株,防止其分布区域的继续 扩大。
2、生物防治 释放草蛉 每亩释放中华草蛉卵9万、6万和3万时,虫口减 退率分别为83.5%、72.3%、68.2%。 释放丽蚜小蜂 当粉虱在番茄上达0.5/株时,每隔两周释放1次, 共3次释放丽蚜小蜂15头/株。
3、化学防治 防治适期 粉虱类体表有一层蜡质,抗药力强,多种药剂对 卵几乎无效,因此,初见为害时立即防治。
生物学特性上的区别
1、烟粉虱的寄主范围广 对甘蓝、花椰菜等十字花科蔬菜造成严重为害,而 白粉虱基本不为害十字花科蔬菜。 2、烟粉虱的传毒能力强 据报道能传播30种植物上的70种病毒病,而未见白 粉虱传毒的报道 3、烟粉虱的适应性更强 原产于热带、亚热带地区,适应沙漠性气候,能忍 受40度以上的高温。
为害方式:
成虫和若虫直接刺吸植物汁液,导致植株衰弱。 分泌蜜露,诱发煤污病产生,影响光合作用。 传播植物病毒病 据报道烟粉虱可在30种作物上 传播70种以上的病毒病,不同的生物型传播不同的 病毒。
发生规律:
• 在温暖地区,以成虫和卵在杂草和花卉上越冬, • 寒冷地区,以各种虫态在温室内作物和杂草上越 冬。 • 春季和夏季迁入经济作物,当温度上升时虫口数 量迅速增加,一般在夏末爆发成灾。
烟粉虱B型与A型的区别:
B型烟粉虱上缺少第四前亚缘毛 B型能在西葫芦上引起银叶病,一品红、南瓜、 青花菜白茎,而A型不能。 B型粉虱比A型有更广泛的寄主植物 B型比A型取食更多的植物汁液,分泌更多的蜜 露,传播能力更强。 B型比A型产卵更多。
B型烟粉虱
成虫个体比白粉虱小。 虫体淡黄色到白色,前翅脉无分叉,左右翅合拢成 屋脊状。 卵多不规则散产,少数成圈状产在叶背面(少数时 正面),卵有光泽,长梨形,有小柄,与叶面垂直。 卵柄通过产卵器插入叶表皮裂缝中,卵柄起导入精 子和获取水分的作用。新产卵黄白色,近孵化时, 颜色变深。
平衡施肥,合理灌溉,增施有机肥和复合肥,增强树势。
二、保护利用天敌
充分发挥天敌对害虫的控制作用,禁止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选用生物制剂和 高效、低毒、低残留的新药剂。 改进防治方法和喷药技术。如采用根部施药、树干涂药和包扎内吸性药剂等,避 开天敌的发生高峰期施药;尽量采取单株挑治的办法;施用选择性强的高效、低毒、 低残留新药剂等,均可减少对天敌的伤害。 桔园草生栽培,合理间作。可在园内或果园周边种植“蜜源”植物或“桥梁”作 物,如种植苏麻、紫苏、百花草、胡豆、三叶草等,可招引多种天敌来栖息。
蜕(蛹皮)具T- 形成虫羽化孔 具圆形羽化孔的蛻 (寄生蜂羽化孔)
寄主范围:
可取食74科500多种植物,包括蔬菜、大田作物以及 观赏植物。
• 蔬菜:几乎遍及所有蔬菜,其中甘蓝类、西红柿、 黄瓜、甜瓜上已达严重程度。 • 观赏植物:共17种27科受害,其中一品红、菩提 树、木槿科和菊科受害严重 • 大田作物:棉花、烟草、大豆、花生等。 • 果树:柑橘等。
抗药性
对常规农药表现出较强的抗性 对有机磷、氨基甲酸酯、菊酯类农药抗性高 抗性机理:乙酰胆碱酯酶敏感度降低是对有机 磷农药产生抗性和重要机理之一。
天敌因素
在全球范围内,烟粉虱共有45种寄生性天敌,62种 捕食性天敌,7种虫生真菌。 我国南方地区有的天敌种类:
寄生性天敌:共有19种。 恩角蚜小蜂属 Encarsia sp. 浆角蚜小蜂属 Eretmocerus sp. 捕食性天敌:共有18种 草蛉、小花蝽、小黑瓢虫 病原微生物:4种 玫烟色拟青霉、蜡蚧轮枝菌、粉虱座壳孢、白僵菌
三、科学、合理使用药剂防治
加强病虫监测,掌握防治适期,严格按防治指标使用药剂,尽量减少施药次数 和施药面积。 优先使用植物源、微生物源和昆虫生长调节剂,有限量地合理使用矿物源农药 (硫、铜制剂)。
有限度地使用部分高效、பைடு நூலகம்毒、低残留的化学农药防治病虫。 柑桔红蜘蛛:3-4月,当每叶有红蜘蛛3-5头或有螨叶率达20%时选用阿维菌素类 生物制剂,如1.8%集琦虫螨克乳油6000-8000倍液,或5%尼索朗乳油1500-2000倍液, 混配剂如73%克螨特2500-3500倍液+机油乳剂300倍液喷雾。
习 性
成虫习性:成虫喜欢在作物幼嫩部位产卵,在氮肥 施药量高、水分少的敏感作物上排泄很多蜜露,造 成烟霉病严重发生,当受害植株萎蔫时,成虫大量 迁移到新的植株上。 生殖:主要为两性生殖,兼营孤雌生殖,田间雌雄 比为2:1,每雌产卵量平均160粒,最高达500粒以 上。 寿命:成虫寿命一般两周,与其它粉虱相比,若虫 对植物的取食频率高、消化时间短。
粉虱类
烟粉虱(Bemisia argentifolii)
起源与分布
• 首次报道于1889年,在希腊的烟草上发现,命 名为烟粉虱。 • 起源:起源于亚热带、热带及温带边缘地区。 • 分布:20世纪后期随人类调运花卉及苗木向世 界各地扩散,现基本成为全球性的苗木和花卉主 要危险性害虫。
虫 源 问 题
• 柑桔全爪螨一年发生多代,世代重叠,年均温15℃地区 发生12—15代,17—18℃地区发生16—17代,20℃以上 的地区发生20—24代。 • 主要以卵和成螨在柑桔潜叶蛾危害的僵叶内及叶背越冬, 部分在枝条裂缝内越冬,卵量多于螨量。 • 冬季和早春卵多螨少,在一定时间内变为螨多卵少,此 时是药剂防治适期。 • 与气候的关系:该螨喜温光,一般冬干春旱的年份会大 发生。喜在幼嫩组织上生活。
关于B型烟粉虱
• 由于B型烟粉虱在形态、生物学和为害方面的特 性,很多学者将B型定为另一新种银叶粉虱 (Bemisia argentifolii)。 • B型烟粉虱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出现后,已在全 世界范围内引起了严重为害,在花卉、苗木、蔬 菜、棉花等作物上基本取代了A型烟粉虱和温室白 粉虱。 • 1889年至1985年,全世界关于烟粉虱的研究论文 约830篇,自B型烟粉虱出现后(1985-1998),烟 粉虱的研究论文猛增到3152篇。
物候 期
(2)系统调查:选择种植当地主栽品种有代表性的果园 ,采用5点式取样定树5株,每株按东、南、西、北、中 5个方位随机取10片叶,用10倍手持放大镜检查每叶上的 虫卵及天敌数。3—7月每7天1次,11月至第二年2月每15 天1次。
调查 日期
物候 期
树 号
红蜘蛛 方位 虫 卵
黄蜘蛛 虫 卵 捕食 螨
测报办法
(1)越冬虫口基数调查:在采果后至春梢抽发 前选有代表性果园2处调查2-3次,棋盘式取样, 每园查10株,每株按东、南、西、北、中5个方 位随机取10片叶,用10倍手持放大镜检查每叶 上的虫卵及天敌数。 红蜘蛛 黄蜘蛛 天敌
树 号 方位 虫 卵 虫 卵 捕食 螨 瓢虫 蓟马 其它 备注
调查 日期
常用药剂 1.8% 爱福丁(avermectin) 2000-3000倍液 2.5% 扑虱灵 1000-1500倍液 10% 吡虫灵 2000倍液 5% 锐劲特 1500倍液 轮换用药,防止抗性产生。
柑桔全爪螨(红蜘蛛)
特征: 1、鲜红或暗红色 2、雌螨背面、侧面有 瘤状突起,上生白色 刚毛
发生规律
天敌 瓢虫 蓟马 其它 备注
(3)冬卵盛孵期调查:选择红蜘蛛虫口密度大的果 园,定树定叶调查各方位有虫卵的叶片,共查50叶,总虫 卵数在500头以上,从2月下旬至4月上旬,每7天1次。
调查 日期
物候 期
树 号
成螨
红蜘蛛 若螨 卵
虫卵 比
成螨
黄蜘蛛 若螨 卵
虫卵 比
备注
一、加强栽培管理。
冬季清园,合理修剪,改善通风条件。11-12月剪除虫为害重的枝稍以及过度郁 闭的衰弱枝和干枯枝,放在空地上,待天敌飞出后再集中处理,使树体通风透光 良好、生长健壮,减少越冬虫源。
1龄若虫淡绿色至黄色,椭圆形,长0.27mm,宽0.14mm。 背部隆起,腹部扁平,有三对足和触角。能作短距离爬 行,在卵孵化时身体半弯直到前足能抓住叶片,脱离废 弃的卵壳。
2-4龄若虫,足退化,成为固定取食的不动虫态,若虫 分泌蜡质于身体的边缘以帮助其固定于植物叶表面,若 虫扁平,椭圆形,体黄色。 蛹 4龄若虫的中后期,身体增厚,体背或体侧着生蜡丝, 停止取食,出现红眼及黄色体节,
垂直分布:
由于成虫喜欢植物幼嫩部位,在植株上部叶 片上活动,随着植株生长新叶,成虫也向上移动, 因此上部叶片一般为新产下卵块,下一层为快孵 化的黑色卵块,再下一层为出孵。
环境条件对发生的影响:
在干、热的条件下易暴发,适宜温度范围宽,耐 高温和低温的能力均比较强。 发育适宜温度23℃-32 ℃ 完成一代所需时间随温度、湿度和寄主而变化, 一般为16-38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