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系统影像诊断学
第二节 心脏大血管的正常CT表现
主动脉弓层面
第二节 心脏大血管的正常CT表现
气管隆突层面
第二节 心脏大血管的正常CT表现
左心房层面
四腔心层面
第三节 CT检查的评价
• 普通CT:
– 受扫描时间及范围的限制 – 不能直接多体位成像
• EBCT:
– 空间分辨低,临床应用受到限制 – 需要增强
• 螺旋CT:
– 扫描范围大 – 可任意切面成像 – 扫描时间短
第四节 心脏大血管的MRI检查方法:
• 方法: 常规体位(横断、矢状、冠状); 心脏长轴位(右前斜位) 心脏短轴位(左前斜位) 斜位(冠状、矢状) 心脏电影
• 优点: 无离子辐射;多平面成像; 血管流空效应;能提供较多信息。
第五节 MRI检查的适应症
• 普通检查
– 摄片
后前位:靶片距离2米 。
右前斜:自后前位向左转45~60 并吞钡左心房、肺动脉段 。
左前斜:自后前位向右转60 各房室、主动脉弓 。
左侧位:自后前位向右转90 各房室
– 透视:
不同体位动态观察。缺点:不能永久记录;影像不清晰
第一节 X线检查方法
• 造影检查
– 造影剂
• 离子型:60~76%泛影葡胺,过敏反应相对常见 • 非离子:碘必乐、碘海醇、Onimpaque等
– 心后食管前间隙
• 三角形,为心后缘、食管与 膈之间
三、透视观察心脏大血管搏动
– 左心缘左心室搏动
• 收缩期:急剧内收 • 舒张期:逐渐向外扩张
– 右心缘右心房搏动 – 肺门:正常无明显搏动 – 相反搏动点
• 左心室搏动与主动脉和肺动脉搏动相反
四、心脏大血管的大小
测量心胸比率是确定心脏有 无增大最简单的方法
心脏大血管位于胸腔纵隔内,其外缘轮廓与 两侧肺组织对比鲜明适于X线检查。心腔内部 结构缺乏自然对比,只能用造影、CT、MRI、超 声等检查。
• 观察心脏、大血管的大小 • 观察心脏轮廓,推断各房室的的大小和位置 • 透视下动态观察心脏大血管的搏动—幅度、节律 • 造影观察血液动力学及周围血管病变
第一节 X线检查方法
– 造影设备
• 高压注射器 • 快速摄影设备:DSA、电影摄影、磁带录象、快速换片机
– 造影方法:右心、左心、主动脉、冠状动脉及选择 性血管造影
第二节 正常心脏大血管的X线表现
• 后前位:2/3位胸骨中线 左侧,1/3位右侧。心尖 向左下,心底向右后上 斜纵轴
– 心右缘
上段:升主动脉与上腔静脉综 合投影
下段:右心房构成。右心缘与 膈顶相交成角心膈角
后前位
心左缘 1.上段:主动脉节主 动脉弓 2.中段:肺动脉主干、 偶为左肺动脉心腰 或肺动脉段 3.下段:左心室构成。
左心室段与肺动脉段 搏动方向相反,二者 交界点相反搏动点 其上下两侧心缘呈 “翘翘板”样运动
第二节 正常心脏大血管的X线表现
• 右前斜位:吞钡摄影
循环系统影像诊断学
第一章 X线检查方法及正常表现
• 目的和要求
– 掌握心脏大血管的投照体位 – 掌握心脏大血管的正常X线表现
一、循环系统解剖回顾
• 体循环
– 左心室主动脉动 脉分支毛细血管网 静脉分支上下腔 静脉右心房
• 肺循环
– 右心室肺动脉肺 动脉分支血氧交换 肺静脉分支肺静 脉左心房
二、X线检查
垂位心 心纵轴与水平面>45。,心胸比例<0.5,瘦高体型
六、正常心血管造影表现
右心
六、正常心血管造影表现
右心
六、正常心血管造影表现
左心
左心室造影
第二章 CT、MR检查方法及正常表现
第一节 CT检查的适应症:
• 1.显示心脏大血管的钙化和血栓机化 • 2.显示陈旧心肌梗塞及室壁瘤 • 3.显示各种类型的心肌病 • 4.心脏及心旁肿瘤的鉴别 • 5.心包疾患(积液、缩窄、肿瘤) • 6.胸内大血管疾患(A瘤、A夹层) • 7.先天性心脏病的诊断
心胸比率是心影最大横径 与胸廓最大横径之比,正 常成人心胸比率<=0.5
心影最大横径是心影左右 缘最突一点至胸廓中线垂 直距离之和
胸廓最大横径是在右膈顶 平面两侧胸廓肋骨内缘间 连线的长度
五、心脏大血管的形态
横位心 心纵轴与水平面<45。,心胸比例>0.5,肥胖体型
斜位心 心纵轴与水平面=45。,心胸比例=0.5,普通体型
• 1.冠心病,心肌梗塞及室壁瘤的观察 • 2.各型心肌病,明确病变、了解心功能 • 3.心脏肿瘤的诊断及心旁与纵隔肿瘤的鉴别 • 4.心包疾患 • 5.先天性心脏病的诊断 • 6.大血管疾患的诊断 • 7.肺血管分支的栓塞,肺动脉高压观察
心室长轴
心室短轴
第六节 MRI检查的评价
• 对比分辨率高 • 可多体位成像 • 多序列成像 • 无需对比增强 • 但扫描时间较长,受心律影响较大
各种影像技术的综合应用
• 综合分析各种影像技术的诊断效用与限度,优选出具体有
效、合理的检查技术,以最少的检查和代价来取得最大的诊 治效益。
• X线:仍是影像检查的基础。通过肺血及心脏大血管外形的 变化来分析诊断疾病。心导管及造影虽可提供详尽的心内结 构解剖学变化,但此为有创性检查,应选择好适应症。
– 胃泡
• 位于脊柱前方
– 食道吞钡
食道前缘三个压迹:主动脉、左 主支气管、左心房
第二节 正常心脏大血管的X线表现
• 左前斜位
– 心前缘:自上而下升主动 脉右心房右心室
• 上段:右心房右心耳 • 下段:右心室
– 心后缘
• 上段:左心房 • 下段:左心室
• 左前斜特点:
– 主动脉窗
• 主动脉弓全影 • 窗内可见气管分叉、主支气
– 心前缘:自上而下:主动脉弓 升主动脉肺动脉段、右心室漏 斗部右心室前壁左心室下端。
– 心后缘:上下部无清晰界限
• 上部:左心房 • 下部:右心房
• 右前斜特点:
– 升主动脉前缘平直,肺动脉段稍 隆起;心尖以上大部为右心室, 主动脉弓重叠
– 心影
• 梨形,心轴从右后左前倾斜
– 心前间隙
• 心前缘和胸壁之间三角形透 亮区,尖向下。
管、肺动脉
– 心影
• 较圆隆,长轴近垂直
– 心前间隙
• 长方形
– 胃泡:脊柱后方
第二节 正常心脏大血管的X线表现
• 左侧位
– 心• 下部:右心室前壁,紧贴前 胸壁
– 心后缘
• 上中部:左心房 • 下部:左心室
• 左侧位特点
– 心膈角
• 左心室与膈锐角相交,下腔 静脉在此角内显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