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农学《作物栽培学》(玉米)教案

农学《作物栽培学》(玉米)教案


(一)苗期管理
(二)中耕管理
(三)后期管理
三、收获 收获的主要方法: 人工收获 机械收获 人机辅助收获。
近几十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世界玉米生产得 到了迅速发展。
教学方法
2.促进玉米生产发展的主要因素 纠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用现代的遗传学理论改良玉米 改进栽培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术 现代化的经营与管理
3.玉米生产的现状
二.玉米在国民经济重点地位 (一)玉米是高产作物 (二)玉米是主要的粮食在作物之一 (三)玉米的综合利用价值高
玉米的种子处理、中耕管理和后期管理的主要措施;措施采取的主要依据。
教学主要内容(时间分配)
教学方法
第十节 玉米的播种、田间管理与收获
一.玉米的播种 (一)播种前准备
1.选种: 穗选、粒选
2.种子处理:丝黑穗病;微量元素;种子挂蜡;
(二)播种
1.播期的确定
2.播种量的确定
3.播种方法
4.播种深度
二、田间管理
课目 目的 要求
第 6 次课
玉米雌雄穗的分化过程、玉米的类型 、玉米生长的土壤基础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玉米穗分化的过程、玉米的主要类型、玉米高产的土壤 基础。
重点 难点 时间
100 分钟
玉米叶龄、叶龄指数的概念;玉米的类型、玉米生长发育需要的土壤条件。
教学主要内容(时间分配)
教学方法
第四节 玉米雌、雄穗的分化过程
结合挂图 讲授
课目 目的 要求
第三节 玉米器官形态特征与生理功能 要求学生掌握玉米器官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
第 4 次课
重点 难点 时间
玉米叶面积的计算方法、叶片生长与植株生长及栽培管理的关系
教学主要内容(时间分配)
教学方法
第三节 玉米器官的形态特征和生理功能
100 分钟
三.叶 (一)叶的形态
1.叶的组成
2.单株叶面积的变化
(二)叶片的生长与功能
1.叶片的生长
2.叶片的生理功能
(三)叶片生长与其它器官的关系
1.不同叶片生长之间的关系
2.不同叶片生长与其它器官的关系
(四)叶片生长与植株生长及栽培管理的关系。
(五)※不同节位叶片与其叶绿素含量和三要素含有率的关系
课目 目的 要求
第三节 玉米器官形态特征与生理功能 要求学生掌握玉米器官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
四.施肥技术 1.施肥的原则 2.施肥的主要方法 (1)基肥 撒施、条施、穴施 (2)种肥 (3)追肥
教学方法
课目 目的 要求
第 8 次课
第八节 玉米的灌溉与排水、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玉米的一生对水分的需求规律、玉米灌溉及排水的主要 方法。
重点 难点 时间 100 分钟
玉米灌溉与排水的方法;玉米各生育时期对水分的需求。
课目 目的 要求
玉米的矿质营养与施肥 使学生了解玉米需肥的基本规律,掌握正确的施肥方法。
第 7 次课
重点 难点 时间 100 分钟
玉米对养分的需求规律;主要缺素症状;科学的施肥方法。
教学主要内容(时间分配)
第七节 玉米的矿质营养与施肥
一.玉米合理施肥的生理基础 (一)N、P、K 的主要生理作用
缺氮症: 缺磷症 缺钾症
生育期的 10% 需水总量的 2.4% 土壤含水量占田间持 水量的 60-70%。 (4)抽雄开花期
生育期的 10% 需水总量的 31.6% 土壤含水量占田间持 水量的 80%。 (5)灌浆成熟期
生育期的 30% 需水总量的 22% 土壤含水量占田间持 水量的 75%。 二、玉米的灌溉 1.灌溉的方法 漫灌 沟灌 垄灌 喷灌 滴灌 2.灌溉定额的确定
二 、玉米的生育期和生育时期
(一)生育期 玉米从播种至成熟的天数,称为生育期。
(二)生育时期 玉米从播种至新种子成熟的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中,由于本
身量变和质变的结果和环境变化的影响,使其在外部形态和内 部生理等方面发生阶段性的变化,这些阶段性的变化,即称为 生育时期。
为了便于观察和记载,将玉米的一生划分为以下六个生育 时期 三、玉米的生长发育所需要的环境条件 (一)温度条件 (二)光照条件
50 分钟
玉米一生各阶段的主要生育特点、栽培管理的中心任务。
教学主要内容(时间分配)
教学方法
第二节 玉米的生长与发育
一、玉米的生长发育阶段
从播种到新种子成熟为止,称为玉米的一生。
在它的生长发育过程中,结合其生育特点,划分以下三个生育 阶段: (一)苗期阶段 1.概念: 2.生长中心 3.营养物质的主要运输方向 4.田间管理的主攻方向 (二)穗期阶段 1.概念 2.生长中心 3.营养物质的主要运输方向 4.田间管理的主攻方向 (三)花粒期阶段 1.概念 2.生长中心 3.营养物质的主要运输方向 4.田间管理的主攻方向
4
4 肥、灌溉与排水
5
4 合理密植与种植方式、播种、田间管理与收获
本 文 节 选 自 ( w w w. a c l m 8 . c o m )
课目 目的 要求
第 1 次课
第一节 绪论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玉米的起源、生产现状、综合利用、玉米的区划
重点 难点 时间
分钟
玉米生产的现状、综合利用。
教学主要内容(时间分配)
第九节 合理密植与种植方式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玉米合理密植的条件、生育指标、幅度、种植方式
重点 难点 时间 100 分钟
玉米合理密植的依据、生育指标;合理密植的计算、种植方式。
教学主要内容(时间分配)
第九节 玉米的合理密植与种植方式
一.密度的确定 1.合理的群体结构
群体结构、合理的群体结构的概念 2.确定合理密植的条件
教学主要内容(时间分配)
第八节 玉米的灌溉与排水
一.玉米对水分的需求 (1)播种—出苗
生育期的 10% 需水总量的 2.4% 土壤含水量占田间持 水量的 60-70%。 (2)幼苗期
生育期的 30% 需水总量的 19% 土壤含水量占田间 持水量的 60%。 (3)拔节孕穗期
生育期的 20% 需水总量的 25% 土壤含水量占田间 持水量的 70-80%。
一.雄穗的分化过程 (一)
图示法讲授
二.雌穗的分化过程 (一)
第五节 玉米类型
一.根据籽粒的形体和结构划分 二.根据生育期划分 三.根据株高、籽粒颜色、用途划分
第六节 玉米生长的土壤基础
一.玉米丰产的土壤条件 1.土层深厚,结构良好; 2.土壤疏松通气; 3.土壤有机质含量丰富,速效养分含量高; 4.土壤渗水、保水性能好; 5.土壤稳温、保温性能强; 6.土壤酸碱度适宜,含盐量低; 7.土壤有益微生物活动旺盛,土壤耕性良好。 二.深耕、改土—玉米丰产的前提 1.深耕的作用 2.深耕的方法 三.玉米整地技术
作物栽培学教案
(玉 米 栽 培 部 分)
编写人:杨克军
周学 次时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植物科技学院作物系
2004 年 7 月 教学进度计划
教学内容
备注
1
4 绪论 玉米的生长与发育
2
4 玉米器官形态特征与生理功能
玉米器官形态特征与生理功能、
3
4 玉米雌雄穗的分化过程、玉米的类型
玉米生长的土壤基础、玉米的矿质营养与施
1.茎的组成 2.茎的生长 3.茎秆的节间粗度 4.茎秆的节间长度 (二)茎的功能 1.运输水分和养分 2.支撑叶片,使其合理分布于空间,均匀接受光照和尸首 二氧化碳。 3.储存养料,后期转移到果穗和籽粒。 4.茎秆具有向光性和负向地性,可以使倒伏的茎秆后期弯 曲向上生长,减少损失。 5.茎是发生和支持果穗的器官。 (三)※茎的生长与其它器官的关系 1.着生果穗部位的茎节与过素生长相一致。 2.基部茎节的粗度与根系生长呈正相关。 3.玉米不同生育时期,茎秆生长与叶片的关系。 (四)※茎秆生长与环境的关系 主要与温度、水分、土壤养分等有密切关系。
1. 淀粉工业原料 2. 制糖工业原料 3. 榨油工业原料 4. 酿造工业原料 (四)玉米是重要的饲料作物 三.玉米的分布与区划
课目 目的 要求
第 2 次课
第二节 玉米的生长与发育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玉米一生各个阶段的主要生育特点,栽培管理的主攻方 向;玉米生长发育所需要的环境条件
重点 难点 时间
课目 目的 要求
第三节 玉米器官形态特征与生理功能 要求学生掌握玉米器官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
第 3 次课
重点 难点 时间
100 分钟
玉米根、叶、种子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
教学主要内容(时间分配)
教学方法
第三节 玉米器官的形态特征和生理功能
一、玉米的根系 (一)根的种类 (二)根的功能 (三)根系生长与其它器官的关系 (四)根系生长所需要的环境条件 二.茎 (一)茎的形态和与形成
第一节 绪论
一、玉米生产的基本情况。 1.玉米的起源
玉米栽培历史已经有 4000 多年了。玉米也叫苞米,是世界上
第三大粮食作物,种植面积 20 多亿亩,仅次于小麦和水稻,主产国有: 美国、中国、巴西、墨西哥、印度、俄罗斯等国。
1492 年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时,发现了玉米,并将其带回西班牙, 并由此传播到世界各地。
教学方法 图示法、例 举法讲授
I=I0e-KF 4000~5000 株/亩 K =0.5
2000~3000 株/亩 K =0.7 五、合理密度与种植方式
e=2.718
课目 目的 要求
第 10 次课
玉米的播种、田间管理与收获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玉米播种、管理及收获的要求和主要方法。
重点 难点 时间 100 分钟
第 5 次课
重点 难点 时间 100 分钟
玉米开花基本特性;种子的形成过程。 教学主要内容(时间分配)
第三节 玉米器官的形态特征和生理功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