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昆虫及螨类重要科目
鞘翅目分类及重要科简介
2020/12/8
(三)分类及重要科简介
分四亚目,原鞘亚目、菌食亚目、肉食亚目、多食亚目。 1、肉食亚目(Adephaga)
腹部第1节腹板被后足基节窝所分开;前胸背板与侧板间分界明显;触角多为丝状;跗节5节。成虫和幼 虫多为捕食性,仅步甲科中有些种类为植食性。
2020/12/8
6
(1) 虎甲科Cicindelidae
常具金属光泽和鲜艳色斑。触角11节,触角间距小于上唇宽度;下 口式;前胸不宽于头;成虫后翅发达,能飞行。 陆生。成虫白天活动,经常于路上觅食,当人走近时,常向前作短 距离飞翔又停下,故称拦路虎。幼虫在砂地或泥土中挖孔穴,居住 其中,头塞在孔穴入口处,张开上颚,守猎路过的小虫。 如中华虎甲等。
例如:芫菁的成虫为植食性,幼虫则是肉食性的。大多数取食蝗虫的卵;其第一龄幼虫有发达的胸足, 称为三爪幼虫,性活泼,可以迅速的搜索土中的蝗虫卵;一旦找到蝗虫卵便进入卵囊中取食,逐渐变成 行动缓慢、体壁柔软、胸足退化的蛴螬型幼虫;幼虫接近老熟时,离开食物,深入土中转变为胸足更为 退化的、不食不动、体壁坚硬的围蛹型幼虫或伪蛹,常以此态越冬,翌年再化蛹、羽化。
(2) 步甲科Carabidae
体色一般较暗,少数鲜艳。触角11节,触角间距大于上 唇宽度;前口式;头常窄于前胸;成虫后翅退化,不能 飞行,只能在地面行走,故称步甲。 陆生。成虫喜欢在晚上活动,有些种类有趋光性。 常见的有中华步甲、大艳步甲 、双齿梭步甲 。
大艳步甲
双齿梭步甲
2020/12/8
2020/12/8
29
2020/12/8
30
(4)芫菁科Meloidae
身体瘦长,软弱,具黄斑纹,触角11节,雄性为锯齿状,雌虫为栉齿状;头部后方急剧收 缢,呈颈状。前胸小;跗节式5-5-4;鞘翅末端常分开;前跗节一爪分成两片,爪呈 梳状;复变态,幼虫取食蝗卵,一些成虫取食豆类;可分泌斑蝥素(眼斑芫菁),对皮肤 有强烈的刺激作用,形成水肿,斑蟊素毒性很强,但对肿瘤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尤其是肝 癌。如豆白条芫菁 。
2020/12/8
31
2020/12/8
32
2020/12/8
33
2020/12/8
34
2020/12/8
35
(5)天牛科Cerambycidae
▪ 触角丝状,11节,能向后伸,常长于体长;复眼内缘内凹呈肾形或分裂为2个,包住触角基部。 ▪ 全为植食性。成虫产卵于树缝或以其上颚咬破植物表皮,产卵在组织内。幼虫蛀食树根、树干或
2020/12/8
2
•
植食性种类有很多是农林作物重要害虫,有的生活于土中为害种子、块根和幼苗,如叩头甲科
的幼虫(金针虫)和金龟甲科的幼虫(蛴螬)等;
•
有的蛀茎或蛀干为害林木、果树和甘蔗等经济作物,如天牛科和吉丁甲科幼虫等;
•
有的取食叶片,如叶甲类及多种甲虫的成虫;
•
有的是重要的贮粮害虫,如豆象科的大多数种类专食豆科植物的种子等。
13
2020/12/8
14
2、多食亚目(Po1yptlaga)
前胸背腹部第l节腹板不被后足基节所分开;背板与侧板间无明显分界;头不呈喙状,外咽缝明显分开; 跗节3—5节。食性复杂。包括鞘翅目的多数种类。
第一腹板形状
2020/12/8
15
(1)叩头甲科Elateridae
体瘦长,触角丝状,锯齿状,11节;鞘翅末端收缩变窄,前胸与中后胸连接处有关节,能自由活动,当处 在反面位置时,前胸会急剧向后活动使全身弹跳起来;前胸背板两侧向后缘有尖锐突起(刺);当成虫 被捉时能不断叩头,以图逃脱,故称叩头甲。幼虫称为“金针虫”,黄色或黄褐色,蠕虫型,为地下害 虫,生活史长,2-5年一代。如沟叩头甲、细胸叩头甲等。
2020/12/8
24
龟纹瓢虫
异色瓢虫
2020/12/8
25
植食性的种类,如茄二十八星瓢虫(Henosepilachna vigintioctmaculata Motsch.)等,属一类重要农业害虫。
2020/12/8
27
(3)拟步甲科Tenebrionidae
▪ 体多扁平,坚硬,暗褐色或黑色,头小,部分嵌入前胸背板前缘内;触角线状或锤状;有些种类 外形似步甲。幼虫多细长,极似金针虫,故有伪金针虫之称。成虫和幼虫植食性或腐食性,如网 目拟步甲,黄粉虫等。
22020/12/8
18
(2)瓢甲科Coccinellidae
体小至中型,卵圆形,腹部平坦,背面弧形或半球形隆起;多为红、褐、黄、白、黑等色;体上有斑点,头 一般嵌入前胸背板下,触角球杆状;鞘翅边缘有显著檐褶;下颚须末节呈斧状;足跗节为隐4节;幼虫行 动活泼,蛃型,腹部末端尖削,体上生有很多带有刺毛的突起或分枝的毛状棘,有的附有白色蜡粉。
▪ 分肉食性和植食性两大类,肉食性种类约占80%以上。
2020/12/8
19
2020/12/8
20
2020/12/8
21
•肉食性种类的成虫和幼虫主要捕食蚜虫、介壳虫、粉虱、螨类等害虫,是一类重要的天敌昆虫,如七星 瓢虫〔Coccinella septempunctata (Linn.)〕、黑缘红瓢虫(Chileorus rubidus Hope)、异色瓢虫〔Leisaxy ridis (Pallas)]等。
(二)生物学特性
全变态。有些为复变态。幼虫多为寡足型,胸足通常发达,腹足退化。蛹为离蛹。成、幼虫的食 性复杂,有腐食性、粪食性、尸食性、植食性、捕食性和寄生性(芫菁)等。
瓢虫幼虫
蛴螬
2020/12/8
1
复变态
全变态昆虫中,某些幼虫营寄生生活的昆虫幼虫各龄间形态、生活方式等明显不同,比一般全变态 昆虫的变态复杂得多,因而特称其为复变态,见于脉翅目的螳蛉科、鞘翅目的芫菁科、步甲科、隐翅甲 科;捻翅目、双翅目的蜂虻科、家蝇科、小头虻科、网翅虻科;鳞翅目细蛾科、膜翅目的姬蜂科、平翅 小蜂科、巨小蜂科等很多内寄生蜂类;其中以芫菁的变态最为典型。
•
•
捕食性甲虫中有很多是害虫天敌,如瓢甲科的大多数种类捕食蚜虫、粉虱、介壳虫、叶蜗等害
虫,步甲和虎甲能捕食多种小形昆虫,尤其是对鳞翅目幼虫等有很强的捕食能力。芫菁幼虫寄生于
蝗卵和蜂巢内,大花蚤有些种类的幼虫寄生于蜚蠊体内,有些在蜂巢内营寄生生活。
•
腐食性、粪食性和尸食性甲虫,如埋葬虫科、蜣螂科中的许多种类,可为人类清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