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耳和听觉[基础知识与基本应用题 ] 巩固理解一、选择题1、耳的结构中,能接受声波并转化为振动的是()A、耳廓B、鼓膜C、听小骨D、耳道2.下列属于内耳结构的是A.鼓膜 B.鼓室 C.听小骨 D.耳蜗3、放爆竹和礼花时,若你在一旁观看,最好张开嘴或捂住耳朵、闭上嘴。
这种做法主要是为了()A.保护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 B.保持鼓膜内外气压平衡C.使咽鼓管张开,保护听小骨 D.防止听觉中枢受损伤4、发生晕车、晕船等症状,其原因是()A、由于睡眠不足引起B、小脑调节平衡的能力弱C、躯体感觉中枢受到了过强的刺激D、前庭和半规管受到过强或长时间的刺激5、遇到巨大声响迅速张口的意义是 ( )A.使咽鼓管口闭合,鼓膜内外气压保持平衡B.使咽鼓管口张开,鼓膜内外气压保持平衡C.使外耳道内气压迅速下降D.使鼓室内气压下降6、人的听觉形成于()A、耳蜗B、听觉感受器C、听神经D、脑部听觉中枢7、先轻敲一下大钟,然后再用力敲一下大钟,两次听到大钟发出的声音()A、音调改变了B、响度改变了C、音色改变了D、声音传播的速度改变了8、男同学一般总是比女同学发出的声音沉闷、浑厚,即音调一般比女同学的低。
其原因是男学声带振动的频率与女同学的相比()A、较低 B、较高 C、一样 D、时高时低9.2007年5月17日,“中华情·和谐海西”大型文艺晚会在闽江公园盛装上演。
观众能区别出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主要是根据它们发出的声音有不同的A.响度B.音色C音调D.三者皆有10.以下减小噪音的措施中,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的是()A、建筑工地噪声的工作要限时 B、市区要种草植树C、带上防噪声的耳塞D、市区内禁鸣汽车喇叭二、填空题1、声波先到达外耳,外耳像漏斗一样接受声音,并把声音聚集起来,引向,使其产生振动。
鼓膜振动带动了的振动,随即传到。
耳蜗充满着液体和听觉感受器,听觉感受器便把这种信息沿听神经传到大脑,形成了听觉。
2.声音的高低叫做,它和有关。
一般说来儿童说话的音调比成年人,女人的音调比男人。
人的发声的频率大约是。
不同的动物所发出的声波的频率范围(相同或不同)。
接收声波频率的范围(相同或不同)。
医生的“叩诊”和工人“听漏”都是通过比较声音的来判断的。
3、大多数人能够听到的频率范围是从_______Hz到_________Hz,高于___________ Hz的声音叫超声,低于___________ Hz的声波叫次声。
4.为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过__________分贝;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__________分贝.5.对噪声污染的治理,主要是消除或减弱噪声,减弱噪声的主要途径有三条:在摩托车的排气管上加消声器,这是在控制;使装有噪声声源的厂房的门窗背向居民区,这是阻断;另外还可戴上耳塞,减弱传入人耳的噪声,这是在处减弱噪声.三、综合题1.下图是人耳结构图,请据图回答:(1)①是__________,⑦是__________,13是__________,它们共同构成__________。
声波引起__________振动,经__________传到内耳。
(2)⑩内有__________,⑧内有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类感受器的传人神经纤维合在一起组成位听神经。
(3)当飞机下降时,乘务员要旅客咀嚼糖果并不断吞咽,其目的是使__________开放,空气由:__________进入__________以保持鼓膜内外气压的平衡。
2、下列各项有关控制噪声的具体措施中,属于控制噪声声源的是;属于阻挡噪声传播的措施是;属于防止噪声进入人耳的措施是。
①城市禁鸣喇叭;②纺织女工带上耳塞;③城市高架路上安装隔音屏;④在高噪声车间内安放吸声材料;⑤将飞机场建在远离居民点的城郊;⑥驾驶战斗机的飞行员带上头盔;⑦点燃爆竹导火线后,边撤离边捂住耳朵。
[综合延伸与应用题] 迁移应用1.小儿高热导致耳聋,一般是由于( ).A.外耳道损伤 B.鼓膜损伤 C.耳蜗受伤 D.神经中枢受损伤2.听觉形成的合理表示是 ( )A.声波→外耳→中耳→耳蜗 B.声波→鼓膜→听小骨→听觉中枢C.声波→鼓膜→听神经→听觉中枢 D.声波→外耳→中耳→内耳→听神经3.下列四个句子:(1)这首歌调太高,我唱不上去;(2)引吭高歌;(3)她是唱高音的;(4)请勿高声喧哗.其中“高”字指音调的是()A.(1)(2)B.(2)(4)C.(1)(3)D.(3)(4)4.全班齐声合唱同一首歌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唱歌同学的声带在振动B.歌声洪亮时,说明声音的响度大C.能分辨男、女同学的歌声,主要是因为响度不同D.能分辨男、女同学的歌声,主要是因为音调不同5.我们能听到蚊子飞行时发出的“嗡嗡”声,但听不到蝴蝶飞行时发出的声音,其原因是( )A .蝴蝶飞行时声音响度小 B.蝴蝶飞行时音色与蚊子不同C .蝴蝶飞行时振动频率小于20赫兹D .上述原因都有可能6.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乐音让人赏心悦目,而噪声妨碍生活,有害健康B .超声波是百害无一利的声波C .通过接收次声波,可以监测核爆炸,预报台风D .人耳昕不见超声波和次声波,但有的动物却能听见7.流传千百年被称为“东方迪斯科”的闽南拍胸舞,舞者用力拍击自己的胸膛是为了使拍击声的( )A.音调升高B. 响度增大C. 音色改变D.音调降低8.一种新型保险柜安装有声纹锁,只有主人说出事先设定的暗语才能打开,别人即使说出暗语也打不开锁。
这种声纹锁辨别主人声音的依据是A .音调B .音色C .响度D .声速9.下列哪种措施可以减弱噪声 ( )A 、停止使用一次性白色泡沫饭盒B 、科学家研制氟里昂的代用品C 、在汽车内燃机排气管上装消声器D 、为了推销商品,商场在门口安装高音喇叭10.假如你的住宅在马路边,经常有令人心烦的噪声干扰你的学习和休息,下列哪种措施是无效的( )A.将门窗关紧B.用一团棉花塞住耳朵C.将马路与住宅间的围墙砌的高些D.将窗子打开,加快空气流通11、我们每个人都用两只耳听,我们便可根据声音到达两耳的____________,来辨别____________的方向和位置。
12.在控制噪声的措施方面,有些地方可以看到如右图所示的标志牌,这主要是着眼于 ;教室外有声音干扰时,关上门窗,这是为了 ;在学校、住宅的周围植树造林,可以起到___________ 的作用.[综合题(知识的横向拓展)→4、6;延伸题(知识的纵向深入)→1、2、3、11;应用题(知识迁移到实践中的应用)→ 5、7、8、9、10、12][本节反思提高]错题题号属于哪个知识点 错误原因 要注意的地方[训练题]1、对声音有放大作用的部位是( )A 、耳廓B 、外耳道C 、鼓膜D 、听小骨评级 A + A - B + B - C + C -2、内有听觉感受器的是()A、前庭B、半规管C、耳蜗D、以上部位中都有3.中耳包括 ( )A.鼓室、听小骨和耳蜗 B.耳蜗和前庭、半规管C.耳道、鼓膜、听小骨 D.鼓膜、鼓室、听小骨4.“女高音歌唱家”和“男低音歌唱家”,这里的“高”与“低”指的是 ( )A.音调高低: B.音色好坏 C.响度大小 D.都有可能5、通常讲的“高声呼叫”和“低声细语”中的“高”和“低”指的是()A、音调高低B、响度大小C、音色不同D、声速大小6.调节电视的音量旋钮是在调节声音的 ( )A、音调B、响度C、音色D、频率7.狗和猫等动物对声音高低的听觉范围比人更大,这是因为()A、这些动物的耳朵大B、这些动物比人聪明C、这些动物的发声频率范围大D、这些动物的听觉频率范围大8.下列各种措施不是为了减弱噪声的是()A.在街头安装噪声监测器B.在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C.飞机旁的工作人员佩带有耳罩的头盔D.有些房屋的屋顶上装有吸声材料9.以下措施不能达到减弱噪声目的的是()A.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B.在公路和住宅间建造20m高的屏障C.街头设置噪声监测仪D.机场工作人员佩带有耳罩的头盔10、人民主观感觉到的声音的叫做响度,用不同的力量敲击同一个鼓,鼓膜振动的幅度不同,声音的响度就不同,可见声音的响度与声源的振动有关;听舞台上的同一鼓声,在前排的人与后排的人听到的响度也不相同,可见声音的响度与人离开声源的有关。
声源的振动幅度越,离声源越,人感觉到的响度越大。
响度的单位是。
11、将一个弹性塑料片插入正在转动的自行车轮边,塑料片就会发出声音,这声音是塑料片产生的。
车轮转动越快,塑料片发出的音调就。
12.有经验的工人鉴别瓷瓶的好坏,只需轻轻用手指一弹,听声音即可判断。
他是根据声音的__________来判断。
13.现代人对家居条件越来越讲究,在居民小区中,常会见到人工栽培的花草、树木,从环保角度看,一方面起到绿化的作用,另一方面也能吸收一定,这是在声音的方面降低噪声污染.[中考能力题]1.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俗话说“隔墙有耳”,说明固体也能传声B、“震耳欲聋”主要说明声音的音调高C、“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D、用超声波清洗钟表等精密仪器,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2.阅读音阶的频率表,回答有关问题:C调1do2re3mi4fa5sol6la7si频率(赫)256 288 320 341 384 426 480 当我们练习唱C调的5(sol)持续3秒钟时,我们的声带共振动次。
1.B 点拨:鼓膜可以接受声波并转化为振动。
2.D 点拨:内耳包括前庭、耳蜗、半规管。
3. B 点拨:主要是为了保护鼓膜内外气压平衡。
4. D 点拨:主要是位觉感受器长时间受到刺激的原因。
5.D点拨:住要是为了使咽鼓管口张开,鼓膜内外气压保持平衡。
6.D点拨:任何感觉的形成都是在人体的大脑。
7.B点拨:两次敲击的力度不同,主要是响度发生了变化。
8.A点拨:男生音调低所以声带的振动频率也要低。
9.B点拨:区分不同的乐器及不同人的声音主要是根据音色的不同。
10.B点拨:植树种草可以在声音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二1.鼓膜、周围空气、听小骨点拨:听觉形成的一般过程。
2.音调、频率、高、高、20-20000HZ、不同、不同、音调。
3.20、20000、20000、204.5.声源、传播途径、接受三1.鼓膜、中耳、鼓室、中耳、鼓膜、听小骨2.半规管、前庭3.咽鼓管、口腔、鼓室4.1.5 3.4 2.6.7四1.D点拨:高热引起的是神经性耳聋2.D点拨:最合理完整的应该是D3.C点拨:2.4的高指的是响度4.C点拨:区分男女生的声音是由于音色的不同。
5.C点拨:人耳的听觉是有一定范围的,低于20HZ的声音人耳是听不见的6.B点拨:超声波在医疗,科技上的用处非常大。
7.B点拨:通过改变力度而改变的应该是响度。